政府门户网站中的政民互动研究
2017-01-17杨邦洪
杨邦洪
摘要:现代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网站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政民互动作为政府门户网站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提升政府服务针对性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当前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性不足。本文在对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进行简单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具体实际,对政民互动的模式、特点、方式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网站;政民互动
一、政民互动的理论基础
20世纪末,“新公共管理”运动逐渐兴起,西方学界开始研究政府的治理模式,关注政府对公众的服务职能,于是“政府一社会组织一公民”三者互动的新管理模式在西方流行起来,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为政府与公众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这使得政府越来越重视政民互动。
1.政民互动概念
互动是一种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促使双方发生改变的过程。政民互动则特指行政部门与公众之间通过语言或互联网等媒介传播政务相关信息而发生的交互过程。
2.沟通理论
沟通理论的发展历经了从下行沟通、正式沟通、单向沟通至上行与下行沟通并存、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相结合的双向沟通转变,这是当今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中注重政民互动的理论基础之一。在科学管理理论及古典组织管理理论阶段,泰勒、韦伯、埃莫森等人对沟通理论的研究着眼于组织效率,强调下行沟通发重要性。而到20世纪20年代,在管理科学进入行为科学研究时期,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和巴纳德的社会系统沟通理论都开始关注横向沟通和非正式组织沟通和文化沟通,关注参与决策。20世纪中叶以来,沟通理论凭借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跃而取得突破,开始提倡知识型沟通和双向沟通。可见,沟通理论在发展完善过程中对政府部门中的沟通提出了有效率、沟通渠道畅通、建立沟通反馈等要求。
3.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把信任和价值判断纳入行为分析框架,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提供个一个有效的平台。早期的社会资本理论主要关注个人或微观层面的社会资本且集中与社会学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研究向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领域扩展,研究视角更为宏观。罗伯特·帕特南将社会资本引入到政治学研究中,提出了公民参与网络。帕特南将社会信任、公民精神及公民参与看作公民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社会资本,而社会信任与公民参与之间有着强相关的关系。人们在信任政府的基础上更能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信任和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人们之间彼此信任和合作将降低交易成本、弥补正式制度的不足。
二、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受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会有所不同,经历了单边维度的统御关系、以效率为导向的管理关系、以及今天的以公民为导向的宪政关系。
在统御关系时代,政民互动的双方是以君主及官僚机构为代表的统治主体和普通百姓这一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客体,这种政民关系的实质是统治主体与统治客体之间由上而下的垂直统御的关系。进入工业社会后,统治行政逐渐被管理行政替代,管理型政府以效率为导向,在这一时期,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仍然是单向度的,管理型政府实质上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权利和效率,而非人民的利益,在本质上并没有摆脱政府与公众之间单向度的思维困境。新公共服务作为宪政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注重人而非效率,强调政府的回应性,这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重塑提供了新的思维路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政府与公民相互交织的网络社会,网络不仅拓宽了公民参与政务的渠道,也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可能。在以公民需求为导向的新型政民关系中,公民可以通过多渠道来表达诉求,实现网络民主,维护其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及表达权,由于网络可以聚集民意,政府也可以通过多平台了解和调控调控舆论。此外,由于网络参政的低成本和便捷性,公民的参政热情提高,这推进了公民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从而形成了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三、武汉市政民互动的现状分析
1.互动栏目设置
中国武汉的政民互动平台具体命名为互动交流,下设六个版块:回应关切;在线访谈;民意征集;决策解读;新闻发布会;政务微博。其中,新闻发布会和决策解读更多的属于单向的信息公开,而非双向的政民互动交流。因此,在本文中认为武汉市的政民互动栏目包括回应关切、在线访谈、民意征集以及政务微博四个。
回应关切是对一定时期内公众普遍关心的事件或问题进行解答、公示。通过对近期回应的查阅发现,市民的问题如无需深入调查的均在三个工作日内给予了明确的答复,而需要较长时间深入调查了解的问题也能较快的(一周左右)给出答复;此外,根据市民提问内容的差别,由有关部门进行回复。
在线访谈、民意征集与政务微博都属于问政议政督政版块。此类版块主要用于收集民意、完善决策等。其中,在线访谈版块以地区为单位进行分类,包括了洪山、江岸、新洲、江汉、硚口、黄陂、东西湖、汉南八大区。在内容上又分为图文访谈和嘉宾访谈,图文访谈基本保持一月一更的频率,内容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嘉宾访谈的参与者包括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农委、市房管局等等,都是对与市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讨论。而民意征集多是对各种条例、管理办法的征集。政务微博中包括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其中市级政府部门和各管委会、各区都拥有自己的微博平台,对各事务就行公布。
2.政民互动特点
首先,主动性与匿名性。在武汉市门户网站的互动交流版块中,政府回应均是对人民主动来信的回复,体现了人民对社会热点事件及切身利益的关切,而网络发展,政府网站的兴起,“政民互动”版块的建设等则为关心政治的想法得以实现。可见,政民互动是人民主动的。政民互动的匿名性体现在公民在参与议政督政中所有的个人信息都是保密的,在这一背景下网民可以在不受相关部门干涉的前提下充分表达个人意见。
其次,平等性和互动性。在互动互动平台中,每一个网名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都会得到政府的平等对待。同时,政民互动平台作为一个互动交流的渠道,这体现在是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政府与媒体的互动、公民与媒体之间的互动、公民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四个方面。
第三,多元性和扩散性。政民互动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和互动内容的多元性两个方面;其扩散性则主要体现在其传播速度快。
第四,开放性和透明性。由于网络本身具有开放性,网民可以自由意愿和提出建议,这是其开放性的体现。其透明性则体现在公民能够及时了解各项政策信息及其落实情况,让政府官员接受来自公民的监督,让权利在阳关下运行。
3.政民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中国武汉的政府网站下互动交流的访问发现,尽管在互动栏目设置上涉及了多种互动方式、多个模块,但在具体的运用上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在互动交流版块下除了属于政民互动的民意征集、在线访谈、回应关切、政务微博外,新闻发布会属于信息公开,而决策解读均来源于长江日报上发表的专家解读,可见,在结构安排上略显混乱,用户体验差。其次,在回应关切部分中仅仅公示了最近的七封来信回复,而往期的来信及回信都无法查询到,这使得想要解决类似问题的市民无从找到类似的解决办法,于是重新去信,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再次,在民意征集栏目,多关注对条例、管理办法,对民生问题的关注较少。此外,民意征集的频率低,自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底,仅25篇。最后,尽管政务微博的子界面又叫政务微博微信,但是并没有公布微信公众号。
四、小结:
针对武汉市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让政民互动真正落到实处。具体地,应一方面加快政民互动栏目建设,提高处理速度,另一方面构建分类回应的机制,做好政府各部门间的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赵延东.社会资本理论的新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3)
[3]赵晓丹.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民互动探[J].现代商业,2012(2)
[4]李世颉.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政策的互动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7)
[5]洪毅,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