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学改革
——大学专业课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举行读书报告会
2014-04-08冯春龙
冯春龙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2)
关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学改革
——大学专业课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举行读书报告会
冯春龙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2)
对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而言,教师要认真备课和讲授,精心策划和组织学生读书报告会,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相关西方社会学家的经典著作,撰写各自承担的阅读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无疑对本课程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培养和锻炼学生学习西方经典理论的兴趣和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西方社会学理论;读书报告会;组织
1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
西方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它属于“理论社会学”的范畴,主要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主要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学术贡献,评析各流派及代表人物在西方社会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有助于学生们进一步学习和深化社会学的其他相关知识,同时,也为学生们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研究社会提供理论支撑,另外,也能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逐步培养属于自己的方法论。北京大学杨善华教授认为:“因为社会学理论的综合性质,它在社会理论中无疑居于核心地位。”[1]
但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又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首先,这门课程的内容涉及时间跨度长,几乎从社会学学科的诞生初期开始(即法国的孔德、英国的斯宾塞),一直延续到当下西方社会学界的最新理论进展,涵盖整个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古典时期、现代时期、后现代时期三个阶段,前后大约近两个世纪。其次,涉及的内容几乎全是西方的东西,理论流派和主要代表人物众多,头绪繁杂。既有法国孔德、英国斯宾塞为代表的早期实证主义理论,也有法国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德国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美国帕森斯、默顿的结构功能理论、美国科塞、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理论、美国霍曼斯、布劳等人的社会交换理论、美国米德等人的符号互动理论、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还有社会批判理论、法国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德国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英国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法国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等等。这些流派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代表人物的个人经历、学术背景、理论建树又各不相同。要掌握这些理论,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对初学者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三,理论性强。这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社会学专业其他应用性、操作性较强的分支学科,不仅各个流派的理论主张、研究路径不同,而且各个流派内部的研究侧重点也大不一样。比如:同样是功能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帕森斯偏重于结构功能理论,默顿偏重于经验功能理论;再如,同属社会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霍曼斯偏重于演绎交换理论,而布劳偏重于结构交换理论。第四,就目前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来说,虽然学术界重视的程度比先前大大加强,相关学术著作和研究成果显著增加,西方社会学家的经典著作不断被引进,并陆续翻译、出版,但总体来说,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迪尔凯姆、韦伯、哈贝马斯、福柯等少数学者身上,而对其他社会学家的研究则显得比较单薄,许多著作尚有待于组织翻译、出版问世。第五,就教材建设来说,近年来虽然出版了一批适应本科教学需要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材(主要有: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刘少杰主编:《国外社会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黎民、张小山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侯均生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杨善华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等等),大大改变了前些年教材与教学相脱节的状况,同时,这些教材的出版也凝聚了专家学者的大量心血,大致反映我国目前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但就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反馈来看,很多教材的条理性、语言的生动性、通俗性等方面尚待加强;有些教材章与章之间、章与节之间还存在着不平衡性,很难兼顾普通高校社会学专业特别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需要。
2 对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环节的思考
针对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的特点和性质,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主讲教师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第一,抓住主线,理清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脉络。目前,学术界对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1)按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进程来介绍,2)按理论流派来介绍,3)按西方社会学主要代表人物来介绍,4)按社会学的发展地域来介绍,5)按西方社会学的名著来介绍……笔者认为不管采纳哪种形式进行讲授(笔者倾向于采用第一种方式),教师应该站在统领全局的高度,厘清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来龙去脉,理解每一种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它在西方社会学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地位、影响及存在的不足,将每一种理论流派置于西方社会学的大系统之下,处理好它们纵向与横向之间的关系,力求向学生全面、客观、公正、系统地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进程。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杰弗里·亚历山大在谈到西方社会学理论学习时讲道:“为了理解理论,我们又必须了解一些有关理论的创造者,了解他们生活在什么时代、在什么地方工作,最主要的是他们如何思考问题。我们之所以要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是我们总是试图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讲那番话,为什么他们不讲别的其他东西,我们常常想知道为什么他们改变自己的观点。”[2]
第二,研读原著,深刻领会西方社会学大家的理论精髓和思考问题的视角与方法。正如前文所说,西方社会学理论非常丰富庞杂,代表人物众多,每位学者的著作又很宏富。我们要准确了解每位社会学家的真实思想和理论,必须认真阅读他们的原著,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这些学术大师的距离,体会他们的思想原貌,洞察他们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理解他们的理论主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向学生传授比较准确的知识信息。研读西方社会学家的著作,最好不要以自己的兴趣或偏好,有选择性或有节删的阅读,而应该尽可能地通读作者的所有作品(比如,我们阅读马克斯·韦伯的著作,不仅要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而且要研读韦伯的其他著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立体上认识和把握每一位社会学家的理论精髓,避免以点带面或以偏概全。当然,面对汗牛充栋的经典原著,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笔者认为,首先,要有一份耐得住寂静的心情,拒绝浮躁和急功近利;其次,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集中一段时间,系统研读一个学者、一个流派的著作。长此以往,定能有所长进。
第三,讲授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虽然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每一流派都有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反映不同的时代特色,同时也体现了西方社会学家们个人的学识、思想、情感、立场等因素,因此,某种意义上,西方社会学理论与我们当下的社会现实似乎有一些距离。但是,众所周知,西方社会学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与社会现实关系紧密,甚至可以说,每一种社会学理论都是社会学家对社会现实深入思考和苦苦探求的结果,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正如刘少杰先生所说:“社会学理论不是形而上学思辨的产物,它是社会学家面对社会现实作出的理论思考,它的形式与内容都同生活实践息息相关,这种源于生活的社会学理论一定能够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3]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的社会现象不断涌现,许多新的社会问题需要解决,这就要求加快建设具有我国本土化特色的社会学理论。而建设具有中国本土化的社会理论,必须借鉴、吸收、消化甚至部分移植西方社会学理论。因此,在具体讲授过程中,我们除了介绍西方社会学家的思想理论外,还要联系我们当下的社会现实,做到西方社会学理论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
第四,精心策划和组织学生读书报告会,将阅读原著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社会理论的兴趣和能力。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兴趣,我们尝试了几种做法,主要有: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写读后感、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组织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以培养学生阅读社会学经典原著的学风。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普遍增加了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热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理论水平。但相对而言,读书报告会的效果更加明显。
我们在每学期的开学初,根据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制定本学期的学生读书报告会计划。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5-6人一个小组,每个组有一名召集人),指定每小组阅读一本具体的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原著,同时分配每个学生不同的阅读任务,并撰写成文。如:有的学生主要侧重于介绍写作背景,有的学生侧重于介绍著作的主要思想内容,有的同学进行评析,评析该著作在作者社会学理论体系中及在整个西方社会学界的地位和影响,有的同学则主要介绍国内外学术界对该著作的研究状况。其次,在学生完成阅读、撰写读书报告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小组推荐1-2名代表,将本小组的讨论进行梳理和汇总,参加班级交流。最好,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这种形式的读书报告会,既让学生直接接触了西方经典原著,培养了问题意识,提高了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动口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之间在专业学习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利于团队精神的塑造,弥补了长期由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不足。通过这种报告会,每一届同学基本上能够对8—10本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原著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实践证明,读书报告会是对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的有效补充,学生们普遍反映收益较大。
3 关于理论课教学中读书报告会的组织
在现行的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教育中,理论课的教学占很大的比重。如何提高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和探讨。笔者在讲授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读书报告会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辅助形式,对教和学都有积极意义。
当然,读书报告会的效果取决于其事前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对于读书报告会的组织,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制定周详而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将计划列入整个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要根据学校图书馆藏情况,列出一批代表性书单,尽可能做到学生人手一册相关的图书,并对学生阅读提出具体的要求,分解相应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
2) 注重计划的组织落实,抓好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两个重要环节。计划布置以后,除了指定班级及小组的负责人之外,教师还要掌握各小组乃至每位同学的阅读进展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置身学生之中,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举行班级读书交流报告会,除了各小组的读书介绍外,倡导学生们开展学术争论,培育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学习氛围。
3) 认真做好点评和总结工作。事前,教师应对指定学生阅读的书籍非常熟悉,对学生阅读的整体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对此,进行读书报告会的点评和总结。点评时,要结合情况,认真准备,恰如其分,对讨论中一些闪光点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对表现特别优异的同学予以表扬和表彰,对不足方面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总结。
当然,由于笔者从事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的时间较短,专业知识亟待提高,教学经验尚待积累,各项教学改革的措施还有待摸索和完善。以上仅仅谈了一些个人现阶段的教学体会,不足之处,祈盼方家学者指正。
[1] 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
[2][美]杰弗里·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二战以来的理论发展[M].贾春增,译.华夏出版社,2000:1.
[3]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
[责任编辑:李 强]
2014-05-18
冯春龙(1965-),男,江苏大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社会史、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E-mail:yzufcl@126.com
G642.0
A
1671-6876(2014)04-03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