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
2014-04-07刘振山
刘振山
【摘 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教育形式,以综合主题活动为载体构建幼儿教育的内容结构体系,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重视师幼的交流与对话,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关键词】价值取向 发展 游戏 综合 对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1.188 一、以幼儿发展为本
学前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对个体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多少年来,幼儿园应该教给幼儿什么,如何组织活动内容等等,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了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随着《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贯彻落实,以及新的幼儿教育理论的宣传和实践,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逐步形成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2012年9月,教育部又颁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重视家园共育”等基本教育思想,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核心是“科学把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幼儿教育活动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从实践层面上讲,幼儿教育的这一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教育的总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幼儿终身的、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教育的实施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三,教育内容的设置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努力“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富于理解和激励的、宽松而安全的、积极互动的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快乐地动手动脑、感知体验、交往合作、探索创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说明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因此,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教育的又一价值取向。
喜欢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幼儿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由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在幼儿园教育实践层面上,游戏可以分为三类,即自主游戏、区域游戏和教学游戏。自主游戏是指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基础,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自己制定游戏规则,自主选择游戏伙伴和场地,自主进行游戏。这类游戏的主要特点是自由、自发和自主。区域游戏是指根据教育需要,在不同的活动区域内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幼儿在指定的活动区域内进行游戏。幼儿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在实现娱乐功能的同时,实现其教育功能。这类游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材料的投放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对教育目标的设定或有一个大致的规划,或不设定目标也不规定玩法,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自主选择材料、规则和玩法,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和经验、知识及技能。教学游戏是根据《纲要》和《指南》的要求设计的,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游戏内容和规则统一,全班幼儿在同一个教育情境中共同进行的游戏。这类游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集体性和教育性方面。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目的是为了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成长,给予幼儿自由发展的权利,使他们在心理和情感方面都不受外来权威的管束和压制,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建立健全的人格品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其内容和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这一特点,注意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尽可能使幼儿获得游戏性的体验,寓教于游戏之中。教师要有将幼儿的需求、教育的要求体现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之中的能力,要掌握制订游戏计划、观察分析游戏行为和游戲水平的方法,要以玩伴身份参加幼儿的游戏,要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方式,鼓励幼儿认真、独立地完成任务,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审时度势地给幼儿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幼儿园游戏的教育作用。
三、以综合主题活动为载体构建幼儿教育的内容结构体系
幼儿对于环境的认识、对于知识经验的感知与获得是综合性的。幼儿的学习是整体性的,是将认识纳入他们的整个经验体系之中的。幼儿在行动中不会去区分科学的行动、艺术的行动、社会的行动……幼儿只有综合的行动。(下转第191页)(上接第188页)“幼儿在游戏的时候,其经验往往是综合的,不会出现语言、社会、认知、动作等领域的割裂或具有孤立的单一性,因此教师从幼儿经验出发进行的指导行为也将是整合的。”《纲要》中虽然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广大幼教工作者能够全面理解、把握幼儿的教育与学习内容,不至于有所偏废或者遗漏,并不是要求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也机械地将教育内容如此划分开来。因此,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整体的。追求综合性、整体性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当今课程理论和实践所显现的重要特征。因此,构建幼儿教育内容体系要以《纲要》和《指南》为依据,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以主题游戏为载体,强调教育活动的综合性。在各个游戏活动中,尽可能地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内容和要求,并关注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促进幼儿不同领域知识和经验的迁移。
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幼儿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已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部颁布的《指南》中明确指出:“《指南》以为幼儿后续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充分表明我国幼儿教育要以幼儿的发展——现实的、全面的、协调的发展和未来可持续的、终身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认为,践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所谓良好的教育条件应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学校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二是如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体到幼儿园教育来讲,应包括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学习什么(学习内容)、怎样学习(学习方式)、何时学习”等。《指南》科学地回答了上述问题,并明確指出了教师与家长“应该提供怎样的帮助与指导”等有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与家长科学施教的意识与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达成基本的共识,从而保持步调一致,增强“家园共育”的合力,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二,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幼儿的活动环境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或场地不能局限在教室中,还要到真实的大自然之中、真实的社会环境之中,让幼儿在与真实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总之,幼儿教育呼唤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与迫切的。为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推动幼儿智力的发展,帮助幼儿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重视师幼的交流与对话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是从国家层面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定位和要求。从幼儿园教育层面上讲,“师幼的交流与对话”实质上是指教育活动中师幼之间的互动,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在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就是强调了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重视师幼的交流与对话,是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向,也是幼儿教育的又一个基本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