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新型建筑混凝土技术

2014-04-07杨德义

黑龙江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高强度强度混凝土

杨德义

(黑龙江国际工程技术合作公司,哈尔滨 150010)

1 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世界各国对新型混凝土的研究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新型混凝土发展较晚,在发展及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混凝土研究的早期阶段,一些国家已经能够研制出强度在40~45Mpa的混凝土,并且在经过预应力处理后,强度可以达到70Mpa。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引用到建筑行业中,新型混凝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以及大型广场、桥梁的建设中,强度超过C70。不仅如此,研究机构还在硬度和耐久度方面对混凝土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对混凝土后期的抗震性能意义重大。通过改进配方所创造出的足尺的梁柱试件,其强度达到了惊人的243Mpa。而我国混凝土的研究则是经历了固定式混凝土泵——高强度和泵送混凝土——耐腐蚀外加剂——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维修和加固混凝土结构规程等过程。

1.1 对新型高强度混凝土技术的研究

高强度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应用极为广泛,高强度混凝土主要是指强度超过C60的混凝土。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除了要加入传统砂石、水泥、减水剂等外加剂外,还要向混凝土中加入矿渣、粉煤灰、矿粉和硅粉等原料混合,相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高强度混凝土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强度高,能够达到普通混凝土的4~6倍,不仅如此,高强度混凝土还具有较强的抗变形能力,密度较大,且具有较小的孔隙率,以上因素使得混凝土构件的截面积大幅度降低,也使高强度混凝土在现代高层建筑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高强度混凝土经过轴压和配箍率处理后,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抗震性能,使得自身重量有所降低。基于高强度混凝土以上种种优点,现阶段已经在大跨度的房屋和桥梁中广泛使用了施加预应力的高强混凝土结构,并且具有相当程度的耐腐蚀和抗渗性。

1.2 对新型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研究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相当大的截面积,这就使其具有很好的抗裂性能,极大地减小了因为外力所导致的混凝土裂缝,但这种结构也造成了其在水化反应中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加快了混凝土的收缩速度,进而产生收缩应力,最终产生裂缝。如何避免因温度差而产生的混凝土裂缝就成为了科研单位的研究重点,根据相关规定,若要使混凝土温差得到有效控制,要求单面散热结构断面的最小厚度应达到75cm,由于水热导致的温差在25℃以内,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确定混凝土的施工方案时,需要对各项参数进行合理计算,使温差和裂缝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中的关键点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施工季节等多方面因素。

1.3 对新型喷射混凝土的技术研究

随着社会对建筑要求的日益提高,在混凝土施工操作时,经常需要在矿山、矿井、隧道等施工人员难于接近的地方作业,这就要用到喷射混凝土,使用喷射装置将混凝土喷向岩石或其他结构表面,以此对结构进行有效的保护。喷射混凝土技术的采用能够极大地加快施工进度,使混凝土的强度能够迅速增长,增加密实性,不仅如此,喷射混凝土技术还具有施工用具简单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对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作用。

1.4 对新型膨胀混凝土技术的研究

在制作新型膨胀混凝土的过程中,硫铝酸盐、氧化钙、氧化铁等混凝土节能和低水化热材料已经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这样能够保证新型膨胀混凝土具有干缩和冷缩的补偿性,能够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施工操作。通常情况下,新型膨胀混凝土的应力水平已经能够达到8Mpa,可以制作高压输水材料。目前,我国已经研发出铝酸盐自应力膨胀水泥,具有良好的膨胀性能,可以达到70Mpa的抗压强度,特别是在6个月以后,抗压强度更是能够达到90Mpa,抗拉强度也比同标号的硅酸盐水泥高。

2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建筑材料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对于新型混凝土的研究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使我国从一个混凝土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逐渐赶超了欧美发达国家,并且颁发了混凝土维修建筑结构的新规程,广泛运用于我国冶金、水电、军工、铁道、煤炭等方面。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这也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对不同种类混凝土的特性进行全面的掌握。由于混凝土在很多特种结构中属于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同时这些结构还需要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耐久性与长期性,这就要求我国研究单位必须合理选择混凝土的品种,在实际操作中逐渐积累经验,最终实现我国混凝土行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巨大提升。

[1] 李继业,姜金名,葛兆生.新型混凝土技术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 葛兆明,余成行,魏群.新型混凝土材料与施工技术问题[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 黄荣辉,张京.预拌混凝土生产和施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过镇海.混凝土强度和本构关系原理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4.

猜你喜欢

高强度强度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拿什么拯救自己——浅谈高强度压力下的自我调适
混凝土,了不起
高强度汽车焊管用冷轧窄带钢开发生产实践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地埋管绝热措施下的换热强度
华菱湘钢成功开发80kg级高强度水电用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