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教学对幼师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2014-04-07付文文
付文文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规定的英语教学目标是:“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幼儿师范英语专业的教师,培养能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并具备从事幼儿园英语教育和科研能力的英语人是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由于受到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幼儿师范的生源质量从总体上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学生数量锐减,学生英语口语水平较弱。因此,提高幼师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1 口头报告教学
口头报告(presentation),即课堂上学生采用适当的课堂教学方式,结合相关材料,把本小组话题向全班做详细的介绍。口头报告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的方式,训练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动机、教学仪态、提问技巧、讲解技能、合作学习、尊重他人劳动和观点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口头报告作为事先有准备的口头发言教学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如小组活动汇报、文章复述、角色表演等教学活动。
2 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因素
口语的流畅性和准确性是口语能力的重要标志。口语流畅性是指学生使用英语的快捷程度与自信程度,是语义、词汇、句法和发音等方面的统一,需要较高的心理素质和对所需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课堂上学生是否能得到流畅性和准确性的口语练习,除了自身英语水平和能力等内因外,还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心理环境。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能不断实现他的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满足感。“由于全神贯注投入而更好地完成任务的心理状态”,能使学生沉浸在兴趣中,不知疲惫,不断地学习达到新的目标。其次是语言环境。语境对于每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浸入在英语环境中才能有机会说得准确流利。再次,教师指导和评价也很重要。教师的评价能够树立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学生进行口头报告时,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及时地引导和评论。教师的鼓励和指导能够在心理上和学生拉近距离,使学生感到放松和快乐,能更好地促进学习动机的出现。
3 口头报告教学的实施及注意事项
口头报告教学模式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大量情景操练的机会,使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潜能都得到发挥。学生在进行口头报告的过程中,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信息紧密地结合,促进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在口头报告中,报告人通过以下方面培养了语言的综合能力:第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筛选、分析和整理等多个环节,将话题内容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加以阐述。第二,结合话题内容提出个人在该课题研究中的观点。第三,通过讲述、演讲、小品、自编对话等生动形象的方式,确保每一个“学生”都理解话题的全部内容。第四,以合理的教学手段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听报告人的积极性。
学生想要完成以上任务,首先要充分理解要讲述的内容,其次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把要讲述的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向听报告人加以呈现,并以语言或非语言信息(如表情,手势)吸引“学生”投入到口头报告活动中来。为了在口头报告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辅导中必须要注意保证报告小组融会贯通报告材料,并给学生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给学生提供演示或示范,鼓励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口头报告。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尤其要多鼓励、多关注羞于公众发言的学生。为了使学生有成功的报告体验和听报告人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在课外辅导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该小组是否完全理解了课题内容。第二,该小组是否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话题内容讲解清楚。受欢迎的语言材料可以提高报告者和倾听者双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三,报告小组需要设计提问、讨论、辩论、课堂练习等教学活动,让听说双方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和交流。在口头报告中,报告小组所担任的是课堂学习活动具体组织者的角色,不仅要使听报告人能听懂讲述,同时还要保证听报告人听完报告后能表达自己想法,以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第四,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对学生口头报告展示进行评价。从评价内容来说,报告话题的引入、趣味性、知识覆盖面、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利用、报告的条理性、报告人的言谈举止、与听众的目光接触、手势语的利用、报告人说话的节奏等都纳入了评价的标准,以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还要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重在评价的客观和公正。一方面,让积极参与者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动课堂互动气氛。另一方面,增加个别学生的汇报率,防止个别学生依赖他人,减少浑水摸鱼的现象。
4 结语
口头报告教学在实施15周后,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得知,学生们在口语语速、停顿时间、内容的连贯性和修改次数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这说明口头报告教学能增强学生说英语的信心、改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1]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 张文忠.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定量研究[J].现代外语,2001,(4):34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