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毛球运动员选材研究综述

2014-04-07曹洁卢骏廖晶晶徐驰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选材羽毛球竞技

曹洁,卢骏,廖晶晶,徐驰

羽毛球运动员选材研究综述

曹洁,卢骏,廖晶晶,徐驰

研究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我国羽毛球项目运动员选材的发展历程,指出选材研究的成就和现状,并对将来发展给予展望。

羽毛球运动员;选材;遗传;年龄;竞技结构

前苏联普拉托诺夫教授指出:现代运动迫切需要运动员的发展前景及早地显露出来。现代竞技体育要获得优异成绩,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及科学管理是保障提高竞技水平的三大要素。“运动员科学选材”是竞技运动的开始,既是一个选拔优秀运动后备人才的过程,也是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1]。

国外媒体曾将中国羽毛球的辉煌战绩归功于“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和人才选拔机制。国际羽联的一位官员对当前世界羽毛球科研现状的概括是:高水平的竞争,低水平的科研,并认为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当量评价极其困难[2]。在近三届奥运会上,中国军团都获得至少3块羽毛球项目金牌,说明羽毛球已成为我国奥运争金的重点优势项目。中国羽毛球的选材科研走到了世界前列,对中国羽毛球的持续领先功不可没。笔者通过查阅中国知网有关文献资料,分析总结羽毛球运动员选材研究状况,旨在为将来进一步的选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遗传与选材

遗传学研究表明,人体竞技能力的许多性状都具有很高的遗传性,这就奠定了遗传与科学选材的理论基础。德国学者格拉姆指出:在运动能力的遗传中,具有卓越运动才能的亲代,只要不是极端的个体,其子代中有50%的人会具有优秀的运动才能,而且还有可能超越亲代个体[3]。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等理论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后基因组”计划的推行,精确识别基因、克隆与运动能力相关基因,构建优秀运动员基因库等都将成为现实,那时将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对运动能力的早期诊断和预测,使科学选材真正实现选拔“天才”。

人类血型是完全由遗传因素所控制的。杨强益[4]等研究表明:血型气质、神经类型直接影响着羽毛球运动员打法的形成。利用血型气质作为羽毛球打法选材为指标,可以推测形成某种打法形成的可能性,提高了打法选材的成功率。金蓓蕾[5]通过调查研究表示:血型与羽毛球运动成绩之间存在内在的一定联系。O和AB血型是适合羽毛球运动的最佳血型,但是由于多方影响因素,尚须在后续工作中积累数据,以加强结论的实用性。

2 年龄与选材

认识和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是科学选材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了竞技能力的生长发育规律,准确而科学的判断发育速度、鉴别发育类型等问题,才能使选材工作更加科学,对未来的预测更加准确。

赵俐敏(1995)[6]针对参加1991年全国羽毛球单项甲级赛(厦门)的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羽毛球运动员适宜的始训年龄,男子为11岁、女子为10岁;进入专业队的适宜年龄,男子为13.2±1.57岁、女子为13.0±1.71岁;(2)羽毛球运动员出成绩的最佳年龄,世界一流水平男子为20.9± 2.20岁,女子为19.5±1.77岁;获全国冠军的年龄,男子为19.5±1.51岁、女子为18.5±1.78岁;(3)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所需专业队训练年限,经调查分别为世界一流水平,男子为8.56±1.82岁、女子为7.25±2.00岁;全国冠军,男子为7.23± 2.28岁,女子为5.6±1.61岁。张绍臣[7]研究表示,对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年龄阶段是:预选阶段7-10岁,专项阶段11-13岁,专项复选阶段14-16岁。王文秀[8]等研究结果表明:08年奥运会中国羽毛球代表团19人,年龄分布21-33岁,平均年龄25.53±2.89。基本验证了赵俐敏的研究结果。

3 竞技能力结构与选材

专项竞技特征是指运动员竞技能力在专项竞技过程中的综合体现,由形态、机能、素质、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最高竞技状态时,各专项竞技要素的客观体现和描述即构成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在实践中,尽管每个优秀运动员具有各自独特的专项竞技特征,但将其共性特征加以总结和提炼不仅为科学选材提供重要的导向目标,而且还为运动员确定竞技能力训练目标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9]。

3.1 形态特征

形态是运动员选材的首要环节,也是重要环节。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部分程度上取决于人体的形态特征,大多数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形态有着严格的要求,选拔出在形态上具有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应具备的各项优势,继续通过对其运动能力的测试和验证,经过筛选,则意味着获取优秀运动员的几率大大增加。

王华龙等(1980)采用统计方法研究发现,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男,平均身高176cm,体重为67.9kg;女,平均身高163cm,体重61.3kg。缪素堃[10](1983)等人通过对24名我国优秀男女羽毛球运动员与其他项目运动员形态特征比较发现,羽毛球运动员的身材特点是为中等偏高,四肢匀称,体脂比和去脂体重适中。Bush(1989)[11]认为,英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理想体型是“外胚型与中胚型的中间型”。Bush(1992)[12]在对英国和韩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体型比较后发现,只有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韩国运动员的“低重心”的形态特征对羽毛球运动是有利的。

卢德明[13](1990)等人对我国优秀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比较研究后发现: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发展具有身高增高,体重增大,克托莱指数增加的趋势。程勇民(2007)[14]等通过对优秀与一般羽毛球运动员对比研究表示:两组运动员在克托莱指数和身高值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优秀运动员高大而结实的形态特点,是符合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势的。李向(2003)[15]认为羽毛球运动员要求体型匀称,手臂长,腰略长,脚弓较深,髋展面大,这对救被动球有利;手、脚稍大;髋、膝、腕、踝部关节围度要小、重心要略高;足部无跗舟骨;关节灵活柔软性好。战红(2008)[16]等认为,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身体比例呈显著相关性,而与身高的相关性则不显著,可见青少年运动员选材过程中身材比例更重要。

3.2 机能特征

在选材中,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项目,测试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挑选出先天比较突出的运动员从事专项运动训练,并通过科学训练,使这些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以提高人体在运动中的速度、耐力和力量等各种能力。

国外文献[17,18]认为:羽毛球运动的能量主要依靠有氧代谢供能,尽管运动时心率达到极限心率,但是糖酵解供能比例较少。Lo&Stark(1991)[19]指出,以上结论来自于羽毛球比赛每回合持续时间在5~9s之间,然而现代羽毛球回合持续延长,平均在7-10s,糖酵解供能系统对10s左右的运动起着重要作用。王淑云[20]等研究结果表明,羽毛球比赛中实际运动和间歇的时间比为1:2,且80%以上的回合持续时间在10s以内,因此,ATP-CP供能能力被认为是羽毛球项目的能力代谢特征,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应该在此能力上具有优势,而糖酵解代谢能力的作用不明显。罗维丝(1995)、雷蓉蓉(1993)[21,22]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与普通运动员相比,并无任何优势。而金花和程勇民[23]等学者认为,前人关于能量代谢的研究忽略了羽毛球比赛过程中的最大强度往往是随机出现在赛中,而非出现在赛后,因此,赛后运动员低乳酸的反应并不一定能真正反映羽毛球专项的代谢特征。并且糖酵解供能能力是羽毛球运动员的重要储备能力,无氧代谢能力是羽毛球专项制胜的主导因素。田春娟(2010)[24]认为,羽毛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快肌纤维比例大,本体感觉、视觉、听觉、位觉良好,心肺功能良好,有氧代谢和ATP-CP供能能力强。

3.3 素质特征

运动素质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下,机体在运动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力量素质与肌肉发育一致,遗传度相对较低,因此在运动员初选阶段,力量素质指标不宜过多。速度素质与神经系统的反映速度、灵敏、协调和肌肉纤维类型有关,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在选材时要求一定要高。耐力素质在生长发育时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决定耐力大小的重要生理指标是最大吸氧量,受遗传的影响较大。柔韧和灵敏素质在儿童期发展较快,从选材初期开始重视柔韧和灵敏性的练习,对提高这两项素质更有成效。运动素质是个复杂的体系,只有了解各素质的不同发展时期、变化规律和特点之后,结合运动员年龄、性格特点、抓住素质“敏感期”,诱导其运动潜能,循序渐进地提高身体素质。

缪素堃等(1983)[25]对国家羽毛球集训队34名男女优秀运动员进行研究发现,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握拍手握力、伸肘力、伸肩力和伸膝力略大于优秀排球、体操、游泳和短跑运动员,曲肘力和纵跳高度适中,纵跳动作的最大制动爆发力较大,而最大蹬伸爆发力相对不足。庄美玲(1986)报道了台北基层羽毛球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特点:羽毛球运动员握力及无氧功强;握力、背肌力和腿力与成绩呈现显著相关;一般身体素质是比赛胜负的决定因素,以反应能力的影响最大;握力、反应时、爆发力及灵敏性是影响攻击性击球效果的重要因素。庄美铃(1986)[26]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5名男生按照训练前最大耗氧量均值分成五组,以运动期心率180次,休息期心率120-140次为运动强度,每周进行2次10周羽毛球专项步法间歇训练。结果发现:最大耗氧量与最大心率,在四、五节组的间歇训练间存在显著性;无氧功的训练则需实施五节才有显著效果;在间歇训练米字步法训练效果上一节较为合理;组间在各项生理与技术指标,训练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雷蓉蓉(1993)等[23]报道了羽毛球运动员30m往返跑、400m×5、1min跳绳、3 000m跑、5 000m跑的成绩,发现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运动员素质优势更易在专项素质上。纪世清(1995)[27]以国立体育学院羽毛球专项男女学生(各15名)为研究对象,发现,男生各专项测验成绩存在明显差异的项目有颈前推举、12m in跑、侧并步等三项,女生有左右捡球移动跑、跳绳(一跳二回旋)、原地纵跳、侧并步等四项。翁树平、吕芳阳(1999)[28]以南京集训的青少年羽毛球选手男女各20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后知:50m冲刺跑,立定跳远远,原地纵跳和握力四个指标间存在密切相关;羽毛球掷远、米字跳、跳绳、原地纵跳、立定跳远远、50m冲刺跑和握力七个指标与羽毛球技术显著相关。庄皇志等(2001)[29]等对羽毛球专项耐力测验项目进行研究。受试者在测力台上全力连续一分钟原地纵跳,经皮尔逊相关法分析发现,羽毛球四角移动步法成绩与运动后最大乳酸值间有显著相关。邱宪祥(2003)以台湾地区参加第32届少年羽毛球锦标赛63人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学校、身体组成(BMI指数)、原地纵跳及立定三次跳等四个变项对于判别入选与否具有影响力,立定三次跳存在显著差异;瞬发性动力适能表现的积点对照值分别为82分(未入选群)及86分(入选群),而且在铅球后抛及30m冲刺跑两项都只获0分。

3.4 技术特征

庄美玲(1986)发现:高远球击球的力量控制与发短球准确性有相互影响作用。翁志成(1989)对羽毛球女子单打后场接发球技术分析研究发现:(1)平高球在女子单打、接发球回球及战术运用中占重要位置,使用率为最高;(2)平高球、高远球在世界级选手中,使用比例也相当高;(3)杀球与吊球同样是接发球的重要部份,比分落后或不顺的一方接发球采用这两个技术的比例最大。Turnbull(1992)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羽毛球比赛需耗时45-60min,而且有60-70%时间是活球(持续击球)。Liddle和O.Donoghue(1998)研究欧洲羽毛球巡回赛中的17场高水平竞赛结果显示:男单的持续击球的时间比女单及男双的持续击球时间较长;男单打和双打的休息时间比女子球员长;男子球员每秒的击球数皆比女子球员多;比赛中每球时间超过16s的,在男子单打占13.17士2.18。洪文艺(1998)针对1996年台北羽毛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决赛,结果发现:双方比赛致胜之道在于攻击技术的运用;此外,网前短球、切吊球之相互应用,使对手移动形成主动攻击的有利机会也是获胜的要素;各项技术失误次数的多寡也是影响胜负的关键。因此,如何加强各项基本技术的稳定性以及加强防守能力,是选手立于不败的关键。

3.5 心理特征

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对运动员技战术的正常发挥,运动成绩的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调控自己的心理,利用对方的心理在现在的比赛中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中心理选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认为,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应该具有快的反应能力、聪明的头脑、顽强的意志品质等,但是前人的研究并没有留下足够的证据来肯定这一观点。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觉预期方面。

Abernethy(1987-1989)[30-33]通过研究发现,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具有较好的预测对手击球落点的能力。雷蓉蓉(1988)[34]研究表明,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河内塔操作思维在羽毛球运动健将和一般运动员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潘前(1990)[35]等运用韦氏智力量表对羽毛球运动员的智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健将运动员或比赛名次好的运动员的三种智商都比非健将或比赛名次差的运动员高,但未报告差异存在显著性。黄奕仁等(1993)[36]比较了优秀羽毛球运动员、普通学校代表队和普通人的判别时间及敏捷性,结果发现:单纯反应动作时间,静态反应时,三组间无显著差异;动态反应时,优秀选手组明显优于其他二组;灵敏性测验结果提示,优秀羽毛球选手在米字跑和折返跑成绩均优于其他二组。程勇民(1998)[37]等运用瑞文智力量表研究了羽毛球运动员的智力特点,结果发现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并无智力优势。吴家舵(2000)[38]等人对45名优秀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与运动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反应时、智力等大部分指标与运动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只有14种人格因素中的“个性稳定性和个性有恒性”出现了0.05水平上的相关。综合上述研究成果知,在反应时指标上出现的阴性结果,可能与对反应时的认识有关。羽毛球运动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瞬时性”,是非逻辑的,是直觉式思维,显然符合操作思维的特点,而韦氏智力量表和瑞文智力量表侧重的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无法体现这种“瞬时性”,因此,出现不一致结果或阴性结果是容易理解的。心理学对于智力这个概念至今没有完善而统一的定义,在此理论背景上要寻求一个一致性较强的典型运动智力指标确实比较困难。本文认为在运动员认知特征的评定中,操作思维比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应该具有更好的预测效度。

张璐斐(1994)[39]研究发现神经类型为灵活型、亚灵活型、稳定型和亚稳定型的人数比例,运动等级高的运动员组高于等级较低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吴家舵(2000)[40]等人研究发现,经过最大方差旋转处理后,在因子载荷中,身心特征、心理活动灵活性、心理活动稳定性具有较大贡献率,提示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神经灵活性存在优势。杨峰[41]等研究表示羽毛球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受其灵活性强、爆发力强和比赛节奏快等专项特点决定,表现为反应快、进入工作状态准备时间短、兴奋性高。战红[16]等研究也表示优秀运动员大多性格外向,做事富于主动性,情绪反应适中。意志品质是运动员成才的重要条件,因此,颇受教练员和运动心理研究者的关注,然而由于缺乏可靠的测量工具,长期以来一直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意志力和羽毛球运动成绩的相关研究至今未见有报道。

综上所述,关于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的研究不同学者观点不一致,而且研究现状提示,对决定羽毛球胜负的制胜规律研究也表现出不够系统。羽毛球作为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其理论和实践均有其独到之处,所以,如何尽快的建立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征成为当务之急。

4 小结

目前我国羽毛球运动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得益于我国对选材工作的重视。随着体育科研水平的进步和发展,在国内外专家多年研究的经验基础上,对羽毛球运动员选材有望更具前瞻性和精准性。

[1]俞继英.奥林匹克羽毛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GraemeRobson.IBFScientific Review of Badminton.国际羽联网站(www.intbadfed.org).

[3]曾凡辉,王路德,邢文华,等.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4]杨强益,等.血型与羽毛球运动员选材[J].体育科学研究,2004(6):25-29.

[5]金蓓蕾.血型与羽毛球运动员选材初探[J].搏击—体育论坛,2013(5):83-85.

[6]赵俐敏.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年龄结构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1995,2.

[7]张绍臣.高个羽毛球运动员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5(3):41.

[8]王文秀,等.上海优秀运动员选材与成才率浅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1):75-80.

[9]钟添发、田麦久、王路德.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与选材标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10]缪素堃,等.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形态、素质和身体成份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83,15:20-23.

[11]Bush,P.J.A Comparison of the Physique,Body Composition and Training of Male Top Class Badminton Players and Male Recreational Club Players[M].Unpublished Dissertation,Brighton Polytechnic,1989.

[12]Bush,A.APhysiqueand Body Composition Comparison ofMale Junior English and Korean Elite Badminton Players[M].Unpublished Dissertation,Brighton Polytechnic,1992.

[13]卢德明,等.对我国优秀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0,10:35-37.

[14]陈勇民,等.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4):53-55.

[15]李向.基层少体校羽毛球运动员选材方法实探[J].浙江体育科学,2003(5):66.

[16]战红,等.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选材[J].辽宁体育科技,2008(3):104.

[17]Hughes,M.G.&F.M.Fullerton(1995).Developmentof an On-Court Aerobic Test for Elite Badminton Players.In:Science and RacketSports.Ed.T.Reilly[M].London:Hughes&A.Lees.E.&F. N.Spon.

[18]缪素堃,等.羽毛球训练和比赛对优秀运动员生理机能的影响[J].体育科技资料,1979,23:10-13.

[19]Lo,D.&K.Stark.The Badminton Overhead Shot[J].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Journal.1991,13(4):6-13,87-89.

[20]王淑云,等.羽毛球比赛后的氧债[J].体育科技资料,1979:23-24.

[21]罗维丝,等.中国优秀女子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5,4(14):238-239.

[22]雷蓉蓉,等.中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3,1:13-15.

[23]金花,程勇民,等.糖酵解供能系统对羽毛球运动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学,1998,3:35-38.

[24]田春娟,王安军.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选材指标特征研究[J].青少年体育训练,2010.

[25]缪素坤,唐礼,王淑云.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形态、素质和身体成分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83,15:1-14.

[26]庄美铃.羽球「米」字步法间歇训练对大学男生生理特质及技术的影响[J].体育学报,1986,8:245-265.

[27]纪世清.羽球选手专项体能测验项目之研究[J].国立体育学院论丛,1995,6(2):23-26.

[28]翁树平,吕芳阳.羽球运动员基本运动能力与技术表现相关性之研究[D].大专院校1988年度体育学术研讨会,1999.

[29]庄皇志,纪世清,相子元.羽球专项体能-肌耐力测验项目的编制[J].大专体育学刊,2001,3(1):99-111.

[30]曾凡辉,上路德,邢文华,等.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1]Abernethy,B.(1989).Expert-Novice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How Expert Does the ExpertHave to Be?[J].Canadi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14:27-30.

[32]Abernethy,B.(1996).Training the Visual-Perceptual Skillsof Athletes.Insights from theStudy ofMotor Expertise[J].American JournalofSportsMedicine24:Suppl.,S89-S92.

[33]Abernethy,B.&D.G.Russell.Expert-Novice Differences in an App lied SelectiveAttention Task[J].Journalof Sports Psychology,1987(9):326-345.

[34]Abernethy,B.&D.G.Russel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ertise and Visual SearchStrategy in aRacquetSport[J].HumanMovement Science,1987(9):283-319.

[35]雷蓉蓉,等.中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心理结构及选材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1988,3:30-33.

[36]潘前,等.用韦氏量表进行智力选材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1990(10):45-48.

[37]黄奕仁,林晋利,陈俊忠,等.优秀羽球选手、普通学校代表队及一般人的判别时间及敏捷性的比较[J].国立体育学院论丛,1993,3(2):157-159.

[38]程勇民,等.中国羽毛球运动员智力水平及其对成才过程的影响[J].体育科学,1995,5:35-38.

[39]吴家舵,等.我国优秀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心理特征与运动成绩的相关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4.

[45]张璐斐.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神经类型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4,1(10):15-18.

[40]吴家舵,等.我国优秀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心理特征与运动成绩的相关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4):28-30.

[41]杨锋,潜沉香.对我国运动心理选材研究现状的综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A Summary on Scientific Selection of Badminton Players

CAO Jie,LU Jun,LIAO Jingjing,XU Chi

It showed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selection of badminton from 1980's,and indicated the acquired achievementandpresentsituation.Finally,itgivesaprospectofbadmintonscienceselection'sdevelopment.

badminton player;selection;genetics;age;competition structure

G847

A

1003-983X(2014)07-0607-04

2014-03-22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2012B054)

曹洁(198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运动生化.

湖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05

Hubei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HubeiWuhan,430205

猜你喜欢

选材羽毛球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羽毛球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竞技精神
羽毛球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飞行的羽毛球
羽毛球PK赛
花与竞技少女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