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的未来展望——评《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

2014-04-07丁友兰

河北科技图苑 2014年4期
关键词:转型图书馆资源

丁友兰 刘 雯

(1.福建武夷学院图书馆 福建 武夷山 354300;2.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陕西 西安 710049)

当前,图书馆界正处在由纸质资源为主体向以数字资源为主体的范型转换阶段。关于这一趋势,业界讨论十分热烈,时有著作、论文问世。但大多为高屋建瓴的宏观理论阐述或对图书馆工作的局部介绍,而整体把握这一转型的复杂性与全面性,鞭辟入里地阐述图书馆范型嬗变的具体脉络,并提出详细脉络的佳作不多。吴建中博士新著《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一书,信息容量大,涉及图书馆的方方面面,包括图书馆未来的定位、资源共享、馆员的价值取向、图书馆工作模式的转变等,多援引国外案例加以论证,具有前瞻性与国际性视野。该书生动有趣,令人不忍释卷,不由写下以下文字,以引起更多读者的兴趣。

1 充分发掘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价值

《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是吴建中博士的第27部著作,以汉语和英语两种文本在国内外同时出版。作者具有跨学科专业背景和海外游学经历,长期担任国际图联管委会委员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以及上海图书馆馆长之职,了解国内外图书馆业的发展动向和长期趋势,是我国图书馆未来走向研究的领军人物。1987年,在纪念上海图书馆建馆35周年而撰写的一篇论文中,他即提出了著名的“重心转移”的思想,即图书馆工作重心由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业务重心由第二线向第一线转移,服务重心由一般服务向参考服务转移[1]。到1998年出版的《21世纪图书馆新论》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想法,除了三个“重心转移”以外,还提出了三个“延伸”(收藏:向各种文明记录及其载体延伸;业务:向馆外延伸;服务:向社区及家庭延伸)和两个“中心”(图书馆是终身教育和文化娱乐中心,图书馆是信息传播与交流中心)[2]。该书出版至今已经若干年过去了,书中的预言正成为现实。本世纪初,图书馆引来新一轮建筑和设备翻新热,平均每3.5天即增加一个公共图书馆[3]。但面对新一轮数字化浪潮的冲击,“图书馆消亡论”幽灵重现,有人迷茫,有人悲观。吴建中也发出了追问:“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图书馆?我们应该为谁服务?对谁负责?”[4]1-6他立足图书 馆现实,提 出 “转型”理论,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转型,如何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引下,让图书馆实现超越,成为真正的“无所不在的图书馆”。

“一般的,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摧毁一部分旧有的秩序。”[5]在传统图书馆面临的冲击中,数字阅读影响最大。一方面,现在的“80后”、“90后”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代人已经习惯了数字阅读方式,对图书馆的依赖性最小;另一方面,如今大量的文献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图书馆资源的范围空前扩大,实体与虚拟界限模糊。到2020年,数字出版和纸质出版量预计会平分天下,也将是图书馆发展的一个临界点。2012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会议上透露,相比2009年,2010年全球图书馆读者的实际访问量下降了16.8%,网络虚拟访问量减少了19.1%,而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量则降低了23%。“图书馆被边缘化的境地不可避免”已成为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的判断[6]。这些数据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由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传统图书馆的读者群在逐渐流失。如何扭转这样的颓势?吴建中认为,图书馆应发挥它作为场所的价值。他说,“今后,人们将不再只是以图书馆里流通了多少书来评价我们的工作,而是看图书馆组织了多少有益的活动,有多少市民参与。”[7]总之,一个好的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知识库,读者走进图书馆的目的不仅仅是看书,而是可以进行知识和信息交流。以信息共享空间为例,信息共享空间代替传统阅览室的理由在于它不仅是多媒体资源的中心,而且是专家与读者的汇合,比如法律信息共享空间,不仅有各种媒体的法律信息,而且成为律师、法学工作者以及广大读者活动的空间。这样的实践,在伦敦已经展开。书中介绍伦敦东区的I-dea Store,从外观和硬件上与国内新建的图书馆相比并无特别之处,但每一层都设有教室,还设有舞蹈练习厅,吸引了大量周边居民,特别是年轻人[4]134。Idea Store展示了一个集学习、信息、娱乐和图书馆于一身的社区文化中心,未来的公共图书馆就像商店、银行、邮局和健身房一样,是社区必备的设施,甚至是“社区的心脏”。

2 服务范式不断超越旧有模式

由于数字化浪潮的冲击,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成将以数字化资源为主,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也要发生相应变化。从信息收集、编目,到服务、保存,再到空间布局和组织管理,一切都会发生变化。作者预想,未来图书馆将按以主题为核心的各项活动的“知识流”运转。例如在主题型图书馆或阅览室,图书馆员将承担文献采集、信息组织、网站开发、信息导航以及参考咨询等工作。再从资源的角度讲,传统图书馆主要面对的是纸质文献,但将来原生数字资源、再生数字资源、实物资源等全媒体资源都成为图书馆信息处理的对象。图书馆正由纸质载体为主体向全媒体时代转型之中,它的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必然要超越原有方式,RDA代替MARC已为大势所趋。业务工作方面,吴建中在书中阐述了当今图书馆工作的每一个要素无一例外地根据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二线的技术服务应如何应对新技术环境的影响与变化,分析了目前对图书馆范型转换影响最大的三项业务,即电子书外借、共享共间和虚拟参考,并对它们以及未来发展进行积极地探索。用户服务方面,人们传统思维也不断“超越”,上海图书馆已经从传统收藏、“借书”的模式走到了今天的多元格局——成为全国第一个手机阅读图书的提供者;成为全国第一个向读者借阅电子图书阅读器的图书馆;成为全国第一个与盛大合作,让读者免费阅读网络文学的图书馆,为上海图书馆争取到更多的年轻读者。上海图书馆近年来服务世博,进行“上海之窗”项目以及多元文化服务探索,正是逐渐从旧范型向新范型转换,实现超越。作者对图书馆业务如数家珍,阐述了“二线”服务、“一线”服务到“超越”(延伸服务)的改变,无不体现了图书馆未来的管理、服务、资源对旧有模式的不断超越。

3 尊重与满足人的个性和需要

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正如作者所言,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人是图书馆的动力之源,只有当人的要素成为图书馆第一要素时候,图书馆才能显示真正的活力和创造力。作者生动地叙述人在图书馆的位置与作用。他很欣赏《纽约时报》上一篇题为“一群时尚的发嘘声的人”文章,内容是写一群二三十岁的女性图书馆员,她们完全不像老是发嘘声的旧时代的图书馆员,而是“机智、善于阅读的、有趣的、诙谐的人”,热爱自己的工作,甚至把“hep cat”(意指爵士或摇摆舞乐师或乐迷)放进编目之中。他写道:“图书馆员的使命是信息导航,他们所追求的是本职业为人类奉献的最高境界。”[4]24-25这正是吴建中对新一代馆员的希望,他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信息与人之间做好沟通。

今天,在图书馆界到处可以看到将人的价值、精神、个性、合作等融入图书馆的鲜活事例,如美国的“创意图书馆”、芬兰的“城市办公室”以及北欧的“真人图书馆”。作者认为从借书到借人,反映的是一种理念的变化,我们正在从一个传统的收藏型图书馆走向一个以人为本的创造型图书馆。读者的内涵空前扩大,从走进图书馆的人到图书馆所在区域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的市民和网上用户。要适应读者的需要,走向智慧型图书馆,这就需要考虑图书馆的转型,这正是作者反复强调的。

此外,《转型与超越》一书的结构很有特色,充分体现出作者“以人为本”、“尽最大可能方便读者”的图书管理理念。与时下一般论著基本理论阐释、案例分析、政策建议的纵向深入布局不同,作者选取图书馆 “组成要素”以及“业务流程”两条主线平行展开,分别探讨图书馆“人”、“资源”、“空间”、“二线”、“一线”、“超越”几大热点问题的发展趋势。脉络清晰,主次得当,行文紧凑,使得这本15万字的小书内容丰富而不凌乱。如书中第二章“资源”论述电子书这一文献类型,讲述了电子书的发展及电子书对人们阅读和学习方式的改变。第五章“一线”中提出:电子书是对图书馆范型转换影响最大的三项业务之一。详细叙述了电子书对图书馆借阅的影响及电子书的服务问题。正可谓前后呼应,相为益彰。作者还为读者着想,以文选链接的形式,将近年来发表的9篇与本书主题有关的文章链接到各有关章节,丰富与充实了本书内容。作者可能考虑到读者喜欢插图的心理,附有精美插图37幅,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作者将文中重要名词按汉语拼语首字母顺序建立中英文索引,为读者提供了方便。相比于时下图书馆界频频出现的“急就章”著作,作者 “唯一的担心是写的东西有没有差错,引用文献有没有忘了写来源,收录的照片有没有得到许可等。所以每一次写完东西都要阅读至少一次。”[8]吴建中博士对待学问的认真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当下图书馆事业正处于转型过程,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未来图书馆的范式必然具有其不确定性”[9],图书馆将向何处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家都在积极思考未来图书馆的存在模式和发展战略。相信通过探索与改革,图书馆会实现数字时代的转型与超越,彰显自己对社会的价值,真正实现“图书馆不仅永远存在,而且无所不在”。

[1]吴建中.论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功能[C].//吴建中.公共图书馆发展战略思考.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7.

[2]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3]吴建中.第六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上的致辞[EB/OL].(2012-07-18)[2014-03-29].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126or.html.

[4]吴建中.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5]张洁.数字时代的信息宣言——《一位数字移民的告白》评介[J].图书馆杂志,2011,30(8):22-25.

[6]传统图书馆遭遇“边缘化”困境[EB/OL].(2012-12-10)[2014-03-29].http://reader.gmw.cn/2012-12/10/content_5961831.htm.

[7]吴建中.去图书馆,还有必要吗?[EB/OL].(2012-07-05)[2014-03-29].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2-07/05/comtent_836748.htm.

[8]吴建中.把“闲”用好用巧[EB/OL].(2012-05-26)[2014-03-29].http://blog.sina.com.cn/s/blog-53586b8101010r34.html.

[9]初景利.图书馆的未来与范式转变——IFLA2011年大会侧记[J].图书馆论坛,2011,31(6):68-72.

猜你喜欢

转型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转型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沣芝转型记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