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困境与对策探析
2014-04-07吴卫成
吴卫成
(淮阴工学院 设备处,江苏 淮安 223003)
0 引言
数字化校园是高校为适应高等教育功能的逐步拓展需要,满足时代发展过程中信息传输与收集的双向需求,将数字化与教学、管理、生活、服务集为一体[1],提供高度互动的智能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其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使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充分拓展,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得以提升,有效降低了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数字化校园包括网络数字化、规章制度和权限、资源的综合应用三部分内容,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技术的发展、网络通信技术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统一用户、管理权限区分是保障,使教学、科研、管理类资源及服务信息等资源综合应用并做到资源共享[2]。经过多年的规划、投入和应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从总体上看已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的突破,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突出问题,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低水平状态,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诉求,缺乏统筹有效的投入机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1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应有要义
数字化校园建设将校园网与卫星网等网络有机结合,使各高校间资源可以相互传输,同时利用不同传输媒介的交叉网络平台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功能。学生在使用远程教育时,不仅可以点播视频课件,还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查询、完成作业等活动。
1.1 完备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
网络中心是高校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在此基础上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将办公场所、各二级学院、图书馆、宿舍等分支与网络中心链接起来。为满足实现双向、互动教学需要,构建数字化校园时,网络中心需要配备足够的存储空间来满足互动教学双方的资源存储。
高校校园网设施现在普遍以光纤网为主,主干网采用比较成熟的万兆技术,足够的出口带宽能满足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对网络基础的要求,师生在无限量人数同时调用网络视频资源时不会出现停顿、卡死等现象[3]。构建校园网出口时采用教育资源下载、播放时选用教育网接入;教师办公、多媒体教室、学校宿舍上网等选用电信网接入的双路接入方式,满足各个阶段用户的不同需要。
公共露天场地、会议大厅、阶梯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受网络布线限制的公共区域,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建成各种移动教室、移动实验室,既保证网络全覆盖,又解决了布线难的问题,在不影响一些特定区域的装饰美观度的同时[4],又使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工作和学习。
1.2 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完善的整套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构建数字化校园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持,包括:文献信息、高校管理信息、网络教学三大资源。文献信息资源由学术期刊、学位论文、电子图书等各类文献信息数据库组成,将高校档案文献资料及科研项目资料电子化、数字化,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数据库系统资源。高校管理信息资源由功能完善的OA系统、教务与教学管理系统所需提供的资源组成,前者是高校教职工的信息资源,后者涉及到任课老师及选课学生的信息资源,由于这部分资源信息量大,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信息采集的完整性与一致性。网络教学资源由知名高校的课堂教学录像、远程教学课堂、网络教学书籍、音频及视频等资源。
1.3 统一认证平台与安全体系
统一认证平台能确保数字化校园用户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建立统一认证系统及目录服务系统,可以完成整个校园网用户的身份认证和权限授予工作,实现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5]。目前高校数字化校园认证系统普遍采用的是“校园一卡通”系统,将图书管理、机房管理、教学管理、食堂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等集于一体,方便了师生的学习与生活。
网络安全是网络使用者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数字化校园同样面临,主要有系统漏洞导致病毒入侵、账号密码被盗、信息数据被泄露及篡改等。基于这些不安全因素,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时要规范校园网出口管理,及时进行漏洞监控及修复,利用防火墙对数据调用进行管理,建立完整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2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面临的困境
随着网络技术日益成熟,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快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但毕竟还处在逐步建设和不断完善阶段,尚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面临的困境也有待解决。
2.1 组织协调力度不高
高校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学校的各种资源和信息统一形成数字空间,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师生间教育学习的互动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加速了高等教育全面信息化进程。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发展,跨部门、跨学院、跨业务的工程全面铺开,学校全局性的数字化建设不仅需要有统一的领导,更需要有相关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相互协作。由于数字化校园工程会带来二级学院、各部门职能的变化,资源共享又涉及各自的利益,如果不能做到合理统筹安排,很容易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无法共享资源的现象[6]。部分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缺乏统一全局、相互协作的机构,建设过程中的设计、管理、乃至实施都由现代教育中心一个部门负责,难以做到、也无能力实现统筹安排。
2.2 软硬件建设比例失调
硬件投入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中最直观、显现的部分,而软件才是整个体系中的核心和灵魂,没有相应的软件作支撑,整个工程只是一个空壳子。许多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中,对软硬件的投入比例没有很好的把握,出现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造成软硬件比例失调。项目的设计、计划阶段未能充分论证,在硬件、设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而系统开发、软件方面则投入甚少,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普遍存在且较严重。
2.3 缺乏专业维护人员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网络化手段来全面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从而提高师生间的互动、灵活和多样性。由于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和操作上的复杂,部分高校把校园数字化建设定位于搭建网站、链接终端,误以为建设不需要投入太多经费,数字化校园的效果短期内也很难显现,因而创新的意识和积极性普遍不是很高[7]。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论证阶段考虑不周全,有的是照搬其他高校的模式,未能结合本校实际因地制宜,难以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所应有的实际作用。
大多高校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后期使用培训时也没有组建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技术队伍,使数字化校园无法高效、飞速的发展。维护人员基本都由现代教育中心的老师兼任,项目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难以到位,师生满意度较低。
3 应对数字化校园问题的对策
高校在未来的不断发展中有不同的需求,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满足这些需求来不断提升品质,对于在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高校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3.1 统筹数字化校园建设
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应当设立在重大决策、方向把握方面起着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作用的领导机构,统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同时,健全其他协作组织机构,如: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领导小组、业务技术组、项目实施小组等协作机构[8],为不扩编的需要,这些机构可以采取临时工作小组和合署办公的形式。通过各个机构间的协调合作,调动各二级学院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合理统筹安排,实现全校资源的有效共享,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
3.2 兼顾软硬件设施投入
在设备投入方面,应该做到软硬件统筹安排、合理分配。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是网络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样也是应用软件的建设。在硬件方面的建设投入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只有将硬件投入到位才能使项目建设成为可能;应用软件的实施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灵魂,将无生命的硬件躯壳有机的链接起来,使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赋予整个工程以生命。软硬件的合理投入,才能有效、合理的建设好整个系统工程。
3.3 培养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
高校数字化校园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更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研究和设计,这项工程是高校教育制度改革、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的必备条件,是高校数字信息化教学的保障[9]。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共享和利用,加强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实现高校教育全面信息化进程。在未来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使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得到更完善的建设,学生随时随地可以与老师互动、沟通、学习,使高校教学体制得以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数字化信息建设核心力量是教师,只有培养出一批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合理、迅速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从项目论证、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后期管理维护每个阶段都需要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10],针对每个阶段的特殊性加强不同阶段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耀麟.基于协同教育理论的数字化校园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 132-137.
[2][3] 陈明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绩效的优化[J].中国电化教育,2012(3): 30-36.
[4][5] 张蕾.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J].河西学院学报,2012(2): 106-108.
[6] 敬国东.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及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7(7): 12-15.
[7] 钱举红.中职校数字化校园架构分析与实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 33.
[8] 郭攀.基于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J].科技广场,2014(5): 49-52.
[9][10] 徐莉.基于一卡通的数字化校园资源整合研究及实现[J].硅谷,2013(2): 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