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学科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

2014-04-07南海玉孙长青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6期
关键词:德育学科数学

南海玉,孙长青

(佳木斯大学附属小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探究学科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

南海玉,孙长青

(佳木斯大学附属小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本文着眼于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从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涵,立足数学学科特点入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拓展其学习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丰富数学认知、培养审美情趣等方面探讨怎样有效落实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小学数学;德育;德育功能;德育渗透

德育,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施,其中,占用时间最多、耗费精力最大、对学生影响也最大的各学科课堂教学无疑具有最重要作用的阵地,这就意味着,“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从《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德育并非单纯的道德教育,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它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美好理想的追求,意志毅力的锻炼,审美观念的熏陶,科学认识世界的态度培养等,而这些内容恰恰渗透在数学学科的各个分支,形成了数学德育教育特有的内涵。

当前,在数学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在数学学科中德育渗透的宏观理论研究比较多,如对其意义、必要性的论述;二是对德育渗透的理解多停留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层面上,对数学的德育功能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作为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教师德育专业发展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笔者着眼于对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即精神价值、形式价值、科学态度、审美情趣,在教学实践中对怎样有效地落实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涵,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在数学学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凭借空洞的说教,应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用教材中生动的素材赋予其更鲜活的道德感召力。

1.介绍数学史话,激发爱国热情

我国有长达五千年的数学发展史,取得过令世界称颂的辉煌成就。这些事例分散编排在各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如一年级教材中对七巧板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被称为“东方魔板”;三年级在学习了时间的知识后,认识了在4 500年前祖先发明的一种滴水计时器具——刻漏,它能够比较准确地记录时间;教材中介绍了关于圆周率的发展史:早在2 0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1 700年前,数学家刘徽最先算出л=3.14,约1 500年前,数学家祖冲之在前人基础上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历史伟人,这个记录保持了一千多年;在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十进位制记数法、分数、小数和负数的使用……这些都是数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光辉成就。数学教师要善于用好教材中的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查找资料、分享交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些成就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激发爱国激情与民族自豪感。

2.学习光辉典范,树立民族责任感

德育的教育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介绍数学家的生动素材。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自幼家境贫寒,并因病留下了终身的残疾,这些打击反而使激发了华罗庚自学数学的热忱。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专著,11本科学科普著作。国外评论说:“华罗庚教授的研究范围之广,足以使他堪称为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华罗庚教授一生勤奋好学、不断攀登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让学生感受到在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付出艰苦的努力。这种高尚人格的榜样力量,为学生的道德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条件和源泉。

3.根据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时机

“有机”就是巧妙而不失时机。数学学科与德育的结合,关键是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现实中的德育资源。如在进行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这样导入:“2012年,我国的‘蛟龙号’深潜器到达最大深度7 035米,超过了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4个国家载人深潜器6 500米的工作深度。读了这两个数据,你有什么感受?”在新课学习后,教师再出示:“我国的陆地国土面积约9 600 000km2;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是2 997 000 km2;2013年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飞行速度是约每秒79 00m,每小时飞行28 000 km……”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帮助学生巩固了读数的知识,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国家建设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感到自豪。

二、从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入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一种求实、创新的态度,在思考或处理问题时,只服从以事实为根据的真理。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自主的学习品质具有独特的功能。

1.回归本体,感受数学知识本身的严谨性

数学在概念语义的准确性、推理的严密性、计算的规范性、结果的准确性等方面体现出数学知识的严谨性。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虽然有时在概念的呈现上不会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但教师不能因此降低对数学概念理解要求。以“三角形”的概念为例,它的概念一般这样呈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仔细推敲和分解概念,概念中“三条”“线段”“围成”“封闭的”“平面图形”这5个要素没有哪一个是无关紧要的,也没有哪两个有语义上的重叠。因此,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充分理解概念的含义,感受理解数学概念严谨性的这个特性。

由于数学是以计算为主的学科,所以计算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准确性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掌握法则,然后再做到有条不紊地准确计算。在每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教师要特别注意采用恰当的方式,力求做到直观、具体、透彻,以达到使学生充分理解的目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只有严格规范的过程才会产生准确的结果,深化对数学严谨性的认识。

2.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同时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在小学低年级,主要在认真听讲、书写规范、计算准确等方面提出要求;小学中、高年级,还要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堂善于质疑问难、养成验算的习惯、能够有错必改并能够针对错误进行反思、能够对知识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等方面提出要求。同时,教师既要坚持一贯的、持之以恒的严格要求,也要辅以有效的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3.言传身教,用数学教师特有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具有语言准确简洁、板书流畅整齐、操作规范美观、思维敏捷严谨、教学风格一丝不苟等特点,这些都构成了数学教师的独有特质。数学教师要善用自身良好的形象,在教学中充分展现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通过言传和身教来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三、拓展学习方法,培养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还应当体现在进取性道德的培养上,着重于探索、求实、批判、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些精神正是当前所提倡的创新人才所应有的基本品质。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我们可以结合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拓展学习方式,落实数学德育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培养目标。

1.认真开展探究式学习

探索和进取是数学教育永恒的德育追求。在小学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对数学概念的形成进行探讨,经历数学结果形成的过程;可以通过将一个数学问题经过各种变换,转化而引入另外问题的做法;也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在“游戏公平”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掷一枚硬币的游戏中去探索“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有的学生会在没有做任何实验的情况下得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是一半,即1/2这一结论。教师没有停留在这一简单的结论上,通过设计多次“抛硬币”的探究活动,记录全部实验数据,最后归纳得出“抛的次数越多,正反面朝上的几率越接近1/2”的结论。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了尊重客观事实的重要性,为学生建立科学态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2.有效组织合作学习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数学学习的特点,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出较高的德育价值。主要表现在,通过合作学习时的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养成尊重知识、尊重他人的作风;通过探讨问题、尝试与检验,培养进取精神。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能力。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逐步培养合作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数学应用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如数学在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应用。在思考用数学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积极参与的人生态度,这样无形之中会增加社会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重要方面,数学教育应充分利用数学应用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心人类命运,养成运用数学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四、丰富数学认知,培养审美情趣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这表明,数学除理性价值、道德价值外,还兼有美学价值。

数学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美,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审美教育,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欣赏美、升华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1.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2.充分挖掘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如数学文化蕴含的精炼、准确、简洁、有序、和谐、对称等,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容美和本质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3.引导学生欣赏数学在创造人类文明进程中,给世界留下的一个个美的奇迹,感受知识的力量,引发心灵的共鸣,启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充分挖掘数学教学中蕴含的德育功能,并与其他学科的德育渗透遥相呼应,提升学科教学素材所负载的德育价值,有机渗透,相互促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1]朱小蔓.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2]齐建华.论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J].教育研究,2001(5).

编辑∕高伟

南海玉(1969-),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学管理。

本文系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类别:省重点课题,课题名称:小学教师德育专业发展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JB1212021

猜你喜欢

德育学科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