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期刊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04-07李学敬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6期
关键词:策划中学生价值观

李学敬

(天津青少年报刊总社,天津300201)

学生期刊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学敬

(天津青少年报刊总社,天津3002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深刻理解这一价值观,对社会将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在他们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期刊承担着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功能,理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刊物的内容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学生期刊;教育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由来已久。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分别阐述了我们的价值目标、取向和准则,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概括。自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大地唱响,成为人们思想的引领者。

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报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光明日报社调研时,强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突出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品位,用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期刊作为对青少年有着重要引导作用的文化媒介,是教育不可缺少的思想阵地,理应承担起培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一、为什么要对青少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信息时代,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中国社会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国家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个人的价值准则。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因此,确定国家的价值目标,历来是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价值观建设的首要问题。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就会有怎样的行动。正确的价值观的树立,将对他们的一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也为社会积聚起更多的正能量。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青少年面临思想多元化和多种价值观的影响,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关系到党能否在意识形态领域牢牢掌握主动权,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抓住了未来,管住了长远,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二、学生期刊要通过主题策划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期刊因为受众关系,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一个不同于其他报刊的特殊功能,即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学生期刊不是一般的消遣物,它们担负着一定的教育功能,拥有媒体与教育的双重身份,在传递文字信息的同时,也把自身潜在的思想性、导向性及蕴含的精神传递给读者。那么,在信息时代,在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和多种媒体同时发声的情况下,学生期刊该如何做出既受学生喜爱、又渗透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呢?

以《天津中学生》为例,这本创刊于1991年的学生刊物,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为教育服务,做中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办刊宗旨,在刊物的定位、栏目的安排、文章的表现形式等方面下大功夫,力求生动活泼,贴近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阅读习惯。新媒体时代,信息更迭愈发频繁,纸媒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学生期刊的特色,发挥期刊独特的教育功效,是期刊人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期刊对编辑素质的要求大同小异,但对学生期刊编辑的要求似乎更严格些。他们既要了解当代学生的思维、心理甚至语言特点,又要懂得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改革的脉络;既要抓准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又要通过互动等有效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实践证明,期刊若想做出特色,编辑必须在策划上加大力度,体现在刊物上,就是从栏目到内容到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的策划。信息时代,资源共享,再加上媒体众多,期刊内容趋同也就无法避免,可以说,策划成为刊物创新的必备条件和必要手段。

其中,文章的主题策划是最具比重的,因为,任何一本期刊想要与众不同,最终都要落实到内容上。学生期刊选题的构思,离不开时事和校园生活的依托,既要结合社会或教育热点,又要从学生的接受程度上考虑;既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又要高于学生的思想认识。比如,2009年10月,正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各媒体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后所取得的成就时,《天津中学生》另辟蹊径,从各个年代中学生的生活入手来展现时代的变迁、教育的发展。为此,我策划了《60年历程:我的中学时代》主题文章,邀请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谭汝为、天津市河东区教育局党委党建督导组组长韩文林、中国著名作家龙一、天津日报报业集团马宇彤、1999年天津市文科高考状元周雯、“90后”青春文学写手张牧笛6人撰写文章,他们分别作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及2000年后的中学生代表,回顾了各自的中学生活。通过他们的文字,可以看到时代在每个人身上烙下的鲜明印记,也展现了新中国教育的发展脉络,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

2011年,山西省太原市东仓巷一座赖宁像因为城市环境整治而被拆除,该事件由一个简单的雕像放置问题迅速升温,引起公众对赖宁精神的广泛讨论。在此背景下,我策划了《谁是你的偶像》主题文章,结合当代中学生的偶像变迁,剖析当今社会英雄偶像发现难、树立难、宣传难的现实,呼吁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对偶像的崇拜转化为精神力量。2014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界唱响,对于刊物如何配合这一重大命题的宣传,我们也作了深入探讨,结合读者特点,我选取了“家风”“诚信”“阅读”三大主题,在“我们关注·话题”栏目中策划了《家风,润物细无声》《诚信:盛世之基》《今天你读书了吗》主题文章,邀请专家、老师、学生撰文阐述观点,联系实际,以小见大,把看似空泛的宏大主题很好地融合于生活的点滴中,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直接而明确的认识。

除了在重点栏目中巧妙策划、体现重大主题外,杂志在其他栏目中也渗入了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引领内容,比如,在“微博控”栏目的“正能量释放场”板块中,倡导“光盘行动”,讨论“中国式过马路”;在“大咖秀”栏目中选取星人物的成长奋斗史,给中学生以励志的榜样作用;在“倾诉”中以中国梦为主题,记录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故事。另外,杂志还利用四封,配合主题,制作不同内容的公益广告。如3月份的学雷锋公益广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雷锋精神的内涵;4月份围绕世界地球日,制作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的公益广告;5月份母亲节、6月份父亲节、9月份教师节、10月份国庆节等,也都有相应的主题宣传。杂志还利用微博、微信刊登美文、警句,与读者互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反馈到很多有益信息。从内容到形式,《天津中学生》无不渗透出一本刊物对学生的正向引导功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社会正能量的聚合添砖加瓦。

新媒体时代,纸媒无论做出何种改变,学生刊物都不应该放弃它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引导功能。今天的青少年生长在一个充满媒介信息、变化无穷、新鲜开放的社会中,因而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思想特征等方面较前人有着显著的差异。期刊人必须将青少年的这些特性与期刊的特色密切联系起来,用丰富多彩的内容、积极有益的思想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编辑∕岳凤

李学敬(1968-),女,天津,副编审,研究方向:媒体与青少年教育。

猜你喜欢

策划中学生价值观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本期策划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