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14-04-07刘元林刘春生吴卫东董星
刘元林,刘春生,吴卫东,董星
(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2)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刘元林,刘春生,吴卫东,董星
(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2)
本文在分析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通过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加强双师型导师团队建设,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等途径,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明确要求研究生到实践部门至少工作半年至一年,这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刚性要求。该层次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为进一步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步伐,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范围,我校也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落实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到2020年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因此,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趋势。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1.学生工程实践意识不强
专业学位研究生多以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主,这些学生基本都是连续接受学校教育,在学生中形成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普遍现象。在大学阶段,立志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对实践教学或环节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自身的工程意识和实践经验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2.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较单一
部分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课程之间联系不紧密,理论教学环节安排比较全面和具体,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节设置较少且缺乏灵活性,没有真正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特色。教学内容陈旧且缺少应用性,不利于学生接受最新信息和接触科技发展前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教学方法沿用学术型研究生讲授模式,以知识讲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多灌输,少研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缺少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3.导师队伍知识、能力结构不全面
导师在各自领域都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部分导师对工程实践接触较少,也很少较全面地解决现场工程实际课题,因此,在讲授研究生课程和指导学生论文过程中,很难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知识较好地融合。同时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企业导师的作用还发挥不够,企业导师还没有完全投入到指导研究生的各个环节中,还没有将企业导师实践动手能力强和善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传授给学生。
4.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弱,科研素质不足
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不能发挥应用的作用。研究生培养的硬件条件不达标,如实验室面积、实验设备数量及档次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实验能力、实践动手和科研能力,导致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同时,由于校企合作没有达到共识,导致研究生校外创新教育基地作用发挥有限,学生很难有较充足的时间到校外基地学习、锻炼和提高。
二、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与途径
1.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制度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考试在注重考核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重点考核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复试和面试等环节要侧重考查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将工程意识、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考生参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作品水平等纳入考核范畴。
2.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要求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合理知识结构,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为现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重视工程实际的需要,强调现场对工程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实际需求,适当加大现代化企业发展所需的工程应用类课程。因此,课程设置要考虑实用性和工程性,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要求应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导向,强调理论和实际应用课程的相互融合,突出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广泛采取研讨式、专题讲座等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将自我学习、查阅资料、盯岗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3.加强双师型导师团队建设
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要下大力气加强导师团队建设。首先,要完善导师的遴选,导师要德才兼备,作风正派,知识面宽厚,学术上有较高造诣,具有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在工程实践能力和教科研成果上要满足导师遴选量化考核标准;其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导师的培训和交流,制定规划,要求所有导师在3年内深入科研院所或企业进行盯岗锻炼,来提升导师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应选聘具备一定教育研究能力的企业导师担任学生的副导师,企业导师应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并参与完成多项企业定型产品研制工作。要求有能力、有时间且愿意为研究生提供实践方面的指导。校内外导师应共同对学生学习、实践等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保证学生各门课程和环节的学习能够为学位论文及今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
建立以专业实验、实践课程、实习及实践活动等形式的多层次实践环节,各个层次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和提升,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相互结合,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整个阶段。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基地优质资源进行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在实践基地的工作时间至少半年至一年,这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刚性要求。依托与企业共建的研究生创新基地,统一组织研究生进行专业盯岗实践,让学生充分参与企业实际科研项目,这些项目能够结合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
[1]王明义,谢欢,陈鹿民.机械类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西科技,2012,27(1):98-99.
[2]刘宗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102-103.
[3]李学艺,钟佩思.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22-23.
[4]陈奇俤.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310-311.[5]刘元林,吴卫东,刘春生等.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4):17-18.
编辑∕高伟
刘元林(1970-),男,黑龙江鹤岗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教学管理。
本文是2013年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XM-HLJ-2013092,项目名称:煤矿机械特色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