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数据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2014-04-07周延
周延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浅析大数据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周延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世界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中国在大数据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其中工程管理作为管理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好像游离于大数据应用之外,一方面由于中国工程管理总体水平较低,信息化手段应用并不普及,另一方面就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缺少信息技术理念的培养。本文基于大数据发展的特征,分析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大数据应用的必要性,并根据实际问题提出若干合理化建议。
大数据;工程管理;人才培养
1.引言
从信息时代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如今已经踏入了大数据时代的门槛,大数据是一种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一种理念上的革命。与历次技术革命不同的是,技术本身已经不是困扰发展的核心问题,主要的发展瓶颈在于围绕着全样本数据选择的数据共享,没有数据共享就不能形成规模化和多样性的大数据基础。这就需要将大数据理念建设放在发展的首位,目前虽然许多人已经认识到了大数据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但如何应用就成了另一个困扰的问题。
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管理学中重要的应用型学科,学科的目的是培养适应工程领域未来发展的全方位人才。可以说大数据理念的应用也是管理学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在工程管理学科基础人才培养中将建立大数据观念作为培养目的之一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
2.大数据理论评价及趋势判断
大数据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是相对于传统样本数据分析而提出的,从字面来讲,意味着数据规模的庞大。但仅从数量上的庞大显然无法看出大数据这一概念和以往的“海量数据”“超大规模数据”等概念之间有何区别。对于大数据的定义理解千差万别,许多专家学者基于各自的领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许多都是从大数据应用的具体特征出发,通过这些特征的阐述和归纳试图给出其定义。在这些定义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3V定义,即认为大数据需满足3个特点:规模性、多样性和高速性。除此之外,还有提出4V定义的,即尝试在3V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特性,关于第4个V的说法并不统一,故没有详解的必要。
对于大数据的解释最为清晰的便是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他的著作《大数据时代》从生活、工作与思维的角度对大数据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并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他认为大数据时代与传统数据分析的差别在于思维上的颠覆,传统的数据统计分析方式以随机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随着研究的深入将随机样本研究的异常精确,但却忽视了统计分析作为决策依据的本质,而大数据则是将全体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全数据模式,同时不再强调样本的精确性,而是更加突出混杂性。除了这些,舍恩伯格提出了最根本的思维颠覆,那就是将传统数据分析所基于的因果关系转变为数据间的相关关系,大数据将原来在寻找“为什么”变成如今的分析出“是什么”。
无论对大数据如何定义,从根本上讲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及人们思维方式转变如期而至,对待数据而言早已卸掉它那层神秘的面纱,变成了各行各业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随着各类数据的增多,数据的典型性已经不那么明显,而建立完整的时间序列才是人们经常关心的问题,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成了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随着时间序列的加长,数据积累会无穷无尽,大数据时代将会更加改变人们的生活。
3.大数据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的必要性
通过对大数据定义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会发现大数据应用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大数据的积累,第二是数据的共享。数据的积累需要各行业能够及时完整地记录每个时期的基础数据,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而数据的共享则是阻碍大数据时代到来的瓶颈,在如今的商业时代,数据已经在不经意间变成了一种商品,不经意间花钱买数据已经成了社会与政府部门共同的做法,如今人们只关注数据获取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并不关心数据共享背后巨大的市场,在工程领域中这种现象也比较明显,各类工程的基础数据及参数变成了保密文件。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工程行业所涉企业管理层级普遍较低,无论是建筑业、房地产业、道路桥梁等等无一例外,大家只关心工程行业背后巨大的利润空间,很少有人将企业日常的管理信息化,近些年一些工程项目管理的软件不断面市,市场需求很大,这说明这些企业已经意识到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的必要性,但由于受传统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造成了人才培养与实际应用的脱钩。从这个角度看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加入大数据的相关内容,主要是理念的建立及数据处理及应用的能力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才有可能打破工程管理领域中的大数据瓶颈,在这个基础上让更多的社会人来了解大数据的含义,形成数据共享意识。
4.应用的具体措施
(1)增加信息系统管理的授课课时
工程管理的一级学科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诸多二级学科中工程管理是唯一一个既可以授予工学学位又可以授予管理学学位的学科,按照教育部的课程建议,专业可以开设信息系统管理课程,这门课程从以往的教学反馈中,大多学生认为这门学科比较抽象,并且与就业不相关,而攻读研究生的同学认为这门课非常有用,与科研息息相关。但根据笔者在前文对大数据时代到来的判断,建议这门课程不仅需要保留,而且要加大学时,一般高校这门课程仅设置32学时或40学时这样的基础学时,但这样的课时数很难保证让多数同学产生兴趣并理解掌握。
(2)将BIM建模作为专业必修课
BIM建模也是近些年工程管理学科新增的课程之一,这门课程是一门技术类课程,通过软件在计算机上对建筑物及构筑物进行数据模拟,这门课程目前很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并未开设,主要是由于师资条件的受限所造成,建议将这门课程改为专业必修课,以彰显该门课程的重要性,重点引入相关师资。这门课程是工程行业数据模拟的典范,增加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及想象空间。
(3)设立独立的工程项目管理实验课
目前,各高校工程管理课程所开设实验类课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程方面的实验,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实验、结构实验、岩土实验等等,另一方面是模拟实验,主要是对一些软件的使用,这些模拟实验课程的设置往往是根据理论课程的内容分别设置,导致许多课程公用一套软件,每门只讲解部分功能和用途,导致软件学习应用支离破碎。建议设置独立的完整的模拟实验课程,例如PKPM课程、工程项目全过程实验课程等等。
(4)加强与企业对接交流
产学研相互配合相互扶持是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目前大多数的高校与企业是相互脱节的,虽然双方都有接触的意愿,但很难寻找一个交流的平台。工程管理学科需要在这方面多加强,因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就是围绕应用型人才建立的,培养的人才需要企业和社会的认可,从这个角度看,专业必须了解企业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正如前文所析,工程行业相关企业是有向信息化管理转变意愿的,但缺少这样的人才,只有双方各取所需才能达到就业市场的平衡和社会和谐。
[1]Grobelnik M.Big-data computing;Creating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s in commerce,science,and society[R/OL],[2012-10-02].http://videolectures.neteswc 2012_grobelnik_big_data/.
[2]Barwick H.The“four Vs”of big Data.Impkemengting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symposium[EB/OL].[2012-10-02].http://www.computerworld.com.au/article/396198/iiis_four_vs_big_data.
[3]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2).
编辑∕岳凤
周延(1984-),男,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讲师,工程管理教研室主任,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经费(LBH-Z1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