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生写作中社会语言能力与隐喻能力调查研究

2014-09-17李满红

关键词:隐喻交际学习者

李满红,陈 清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0205)

引 言

隐喻是人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akoff&Johnson于1980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出版标志着隐喻研究进入了一个转折阶段。他们将隐喻视为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正如Lakoff&Johnson所说,“隐喻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思维和行动中,因为我们思维、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性的”[1]。这消除了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格的传统观点。隐喻的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隐喻的本质特征是以具体的事物理解抽象的事物。英语学习者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词汇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语言能力。根据Bachman的交际能力模式,Lit⁃tlemore&Low已阐明了隐喻如何对学习者的社会语言能力起重要作用[2]。隐喻贯穿交际能力的各个方面。隐喻与社会语言能力紧密关联,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对成功的交际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汉语背景下学习英语,即使那些能流利表达英语的人也仍出现社会语言能力方面的障碍[3]。这是因为英语学习者对语言概念系统的底层文化知识结构了解甚少。社会语言能力的增强有助于学习者解读写作语言的底层文化知识结构以及写作隐喻能力的内涵,这对学习者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强的实际价值。因此,本实验研究尝试从社会语言能力层面调查英语专业生写作的隐喻能力发展情况,以探讨社会语言能力与隐喻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理论基础

(一)概念隐喻理论

与传统隐喻理论相比,概念隐喻理论在许多方面是革新的。隐喻不再视为一种修辞,不再仅仅用于小说与诗篇[4]。相反,它是一种思维的方式,日常抽象概念如,时间、陈述、变化、原因、目的等趋向于隐喻化。隐喻是人们语言概念系统里最基本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思维和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一事物认知体验另一事物的工具。在英语写作文本中增强隐喻性语言表达能促使学习者提高概念流利度。概念隐喻是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因为借助这种概念的潜在意义和表面实现,在全球化语境背景下能更好地理解英语及进行英语写作。

(二)隐喻能力定义

“隐喻能力”这个定义最早由Gardener&Winner提出。他们强调释义隐喻的能力,解释隐喻依据的能力,在特定语境中创造隐喻的能力,以及评价隐喻表达法的能力[5]。Bachman将隐喻能力定义为“根据社会语言能力解释文化所指和修辞格,只有通过特定文化和特定事件、地点和人群的观点和评价,才能更好理解隐喻,才具备了社会语言能力,理解特定文化中广泛使用的概念隐喻和共有文化知识,才能理解和产出目标语”[6]。后来许多研究者,如 Danesi[7],Littlemore[8],王寅[9]等将这一概念引入应用语言学中,以概念隐喻理论指导外语教学。隐喻能力是概念流利的基础。在学习英语中,隐喻能力对英语表达的深层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英语学习者能够像英语本族语者一样习得英语中的隐喻内在机制并进行隐喻性思维,这是英语学习者的重要学习目标之一[10]。英语写作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社会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是指语言学习者理解交际赖以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能力,包括交际双方的关系,交际双方共有的信息以及交际的目的。特殊的文化往往能通过实体、特征、行为、事件、地点、机构等因素传递延伸义。由此,学习者需要理解潜在的隐喻联系来欣赏目的语文化的精华。学习者若能在目的语中恰当使用隐喻性语言,他们的口头语或书面语则会更加地道流畅自然。在考察学生写作中的社会语言能力时需考察以下三个方面:跨文化差异;直译成母语;错误选择语域。

使用与文本语域不匹配,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隐喻将会导致句式结构笨拙。事实上,它并非能提高写作能力,相反,他们在理解上会起相反的效果,特别对来自其他语言背景的读者来说。虽然研究表明新语言学习者倾向于使用临时措施弥补目的语水平的不足,但是在我们写作实例中查找学习者是否使用了相似策略是非常有意义的。学生写作的社会语言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能评估学生采用的补偿策略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言习得是个长期的过程,语言学习者使用补偿策略填补语言使用中的交际障碍。 根据Sin⁃clair的惯用语原则,语言使用者在真实话语和写作表达中大量使用预先构建短语以达简洁省力的效果[11]。然而,这些短语不能一次完全习得,而只会短期出现在目的语中。因此,采用非惯用搭配短语的过渡期被视为加强语言学习的策略期。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考察英语专业生英语写作中社会语言能力与隐喻能力的发展情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对象与实验语料

本研究数据源于湖南某高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英语专四模拟考试的写作语料。共有108篇英语作文。本次研究任务在课堂内进行,要求学生以“如果你有一分钟在一个国际观众面前,你如何证明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大学生大使”为题写作一篇250字左右的英语作文。

(三)数据收集

本实验重点介绍、分析隐喻能力过渡期学生试图使用隐喻的例子。这些实例均在社会语言能力情况下呈现。学生尝试用这些隐喻,尽管并非总是惯用、地道,但将被量化,以评估他们写作时从社会语言层面使用隐喻的频率。最后总结数据中发现的社会语言隐喻能力的调查结果。

(四)结果与讨论

社会语言隐喻能力检查数据发现学生写作样品中存在文化引用和修辞格的使用。概念隐喻主要用来描述抽象事物,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然而,不同文化可以展示不同隐喻。也就是说,隐喻意义因所处文化背景而变化。了解本族语与目标语之间的隐喻概念相似性与差异性有助于学习者转换隐喻或调整隐喻。在不同语境域中使用恰当隐喻需学习者具备转换语言语体的能力,即学习者必须随着语言使用的正式或非正式背景而恰当使用隐喻。直接将母语隐喻逐字翻译成目标语或者使用错误语域均会导致表达结构笨拙。表1数据证实了这一点。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表1 跨文化和语域差异

英语写作实例中文化隐喻的使用似乎不是很自然、恰当。相反,其含义模糊不清,没有增强语义表达。Seidlhofer把这些文化隐喻的出现称为“片面性习语”(unilateral idiomaticity)与警语,在当地文化语境中使用容易造成误解[12]。然而,最近研究表明通用英语中出现了区域性隐喻。 二语学习者在隐喻使用中应对跨文化差异及相互理解性非常敏感,特别是与外国人交流时,应尤为注意。

学生写作实例反映了隐喻使用中社会语言能力严重缺乏的问题。从下表2可以看出,只有18.5% 的写作实例出现了不恰当的语域或跨文化引用使用。这表明了写作者社会语言能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隐喻能力的发展。社会语言能力与隐喻能力的不协调发展导致了写作表达上的不流利、不地道。

表2 写作实例中社会语言能力与隐喻能力影响频率

受社会语言隐喻能力影响的三篇实例中,似乎最成问题的是隐喻选择的标准化。听众与语域之间的错配导致言语更为笨拙。然而,很少有写作者从母语中使用隐喻或直接从母语翻译过来,这可能由于被试写作者比二语学习者有更高的目标语水平。

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使用社会语言隐喻,以试图克服英语写作水平差异。据Poulise[13]与Tarone[14],语言学习者在口头语或书面语中使用的补偿策略能缩短目标语的水平差异。大多数策略反映了写作者的交际能力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中期。尽管写作者在本实验中试图使用社会语言隐喻的数量不多,但他们在写作中成功尝试组合隐喻的行为是值得称赞的。

为了避免言语交际中断,他们经常使用一些补偿策略以获得目标语水平。使用这些策略有两个特殊的优势,其一是迫使学习者注意到他们的语言水平与目标语之间的差距;其二是为教学者提供一些反馈信息。尽管在语言能力的发展中期学习者们反复使用一些补偿策略以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但它也能防范错误。为了避免语言僵化,最好能使学习者意识到这些策略的学习潜能,同时鼓励他们学习恰当的隐喻形式。

社会语言存在大量隐喻性语言,这表明二语学习者不能达到目标语水平,除非他们能在思维之间建立隐喻性联系。语言高水平者能自动理解隐喻性表达语,如“Keep an eye on him”,在他们话语中能自动生成。然而,语言学习者在理解和产出短语时,他们必须投入额外的处理精力,因为他们没有标准或默认的含义。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面临的困难不仅由于缺乏隐喻文化内涵的认识,还缺乏其使用的规则。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的是他们可能没有预制的指令系统。为了提高语言学习者的理解力以及隐喻性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师应特别注意课堂上隐喻知识的讲授以及对学习者社会语言能力和隐喻能力的培养,使二者协调发展。

结语

在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背景下,本研究揭示了英语学习者使用社会语言隐喻,反映了他们的身份,即他们所使用的非标准形式的隐喻为本区域的英语语体所共享。也就是说,学生所使用的隐喻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区域性社会语言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不是阻止英语学习者在当地语境背景下使用英语语体,而是促进他们在全球化语境背景下使用能被理解的社会语言隐喻及惯用语。因此,英语学习者的社会语言能力与隐喻能力的协调发展不仅能为英语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一些借鉴,而且能使英语学习者像本族语者一样在跨语言的背景下成功交际。

[1]Lakoff,G.&Johnson,M.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276.

[2]Littlemore,J.&Low,G.Metaphoric competence,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bility[J].Applied Linguistics,2006(27).

[3]张荣建.语言能力标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论述[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4]Lakoff,G.The neural theory of metaphor[M]//In R.Gibbs(ed.).The Cambrige Handbook of Metaphor and Thought.Cambridge:CUP,2008:289.

[5]吴慧.略论认知视阈下的隐喻能力[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2).

[6]Bachman,L.F.Fundamental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Test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and Education Press,1990:111.

[7]Danesi,M.Metaphoricalcompetence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The ne⁃glected dimension[M]∥In Alatis,James E.(ed):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2:489.

[8]Littlemore,J.Metaphor as a source of misunderstand⁃ing for overseas students in academic lectures[J].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01(3).

[9]王寅,李弘.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

[10]高鸿雁,郜丽娜.隐喻思维能力与英语词汇教学[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11]Sinclair,J.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375.

[12]Seidlhofer,B.Closing the conceptual gap:the case for a description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1(2).

[13]Poulise,N.The Use of Compensatory Strategies by Dutch Learners of English [M]. Berlin:Mouton de Gruyter,1990:251.

[14]Tarone,E.Some thoughts on the notion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y[M]∥In:Faerch C,Kasper K(ed.).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Harlow:Longman,1983:78.

猜你喜欢

隐喻交际学习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