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精神的十个方面

2014-04-07张学俊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精神

张学俊

(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陕西西安710106)

论毛泽东精神的十个方面

张学俊

(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陕西西安710106)

毛泽东精神包括十个方面:救国强国的爱国精神、坚定信仰的执著精神、勤学善思的学习精神、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人民至上的民本精神、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

毛泽东精神;学习;传承;正能量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1]我们敬仰毛泽东,纪念毛泽东,不啻其所创造的丰功伟业,更因其不朽的精神品质和人格力量。因此,深入探讨毛泽东精神,不仅有助于全面、准确、深刻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及其精神实质,而且有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正能量。所谓毛泽东精神,是指由毛泽东倡导和践行的正确、积极和向上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是体现在毛泽东身上的作为民族魂的一种气派、性格、骨气和道德情操,它既包括毛泽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客观精神,也包括其自身的心理状态,即主观精神,是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外在精神与内在精神的统一与结合。毛泽东精神不仅渗透在他的一切思维活动中,体现在他的全部实际行动上,凝聚在他的所有言论和著作中,而且体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其基本原理中,是驱使毛泽东发奋而为并终究大有作为的精神动力和支柱。

一、救国强国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毛泽东作为中华民族英雄最突出的特征,统领其人格精神的其他方面,是毛泽东成就其卓越功勋的精神基石。从青少年时代起,毛泽东就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意识和“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志向,他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座右铭,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关心国运民疾,孜孜以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未尝一日松懈。在湘江滨畔,岳麓山下,橘子洲头,他和“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同学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认为担当洗刷民族屈辱的责任“在我学子”,“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2]390表现了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在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后,他的这种忧国忧民、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爱国精神便有了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因而变得更加自觉,更加坚决,更加彻底,并贯穿于其革命生涯的始终。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使毛泽东坚信“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3]161;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使毛泽东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兴亡、民族的兴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毛泽东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积极探索;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使毛泽东在涉及领土和主权的原则问题上决不妥协和让步,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二、坚定信仰的执著精神

信仰是指“人们对其认定的体现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着不渝的追求,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是统摄人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其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循。”[4]信仰既是人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人生的力量之源,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道路和发展。毛泽东之所以甘愿把毕生心血献给中国革命事业,就在于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5]131毛泽东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他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才找到真正的归宿。从此以后,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而奋斗,就成了毛泽东毕生的事业。正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对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不移,对中国革命必胜信念坚定不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信心,从而使毛泽东不仅有乐观人生、笑看挫折的态度,而且有历经苦难、痴心不改的坚毅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勇气,并把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而奋斗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三、勤学善思的学习精神

毛泽东所以智慧出众、胆识超群、才能卓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注重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毛泽东的学习精神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酷爱读书,持之以恒。毛泽东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以“贵有恒,何必三更灯火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读书联自勉,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时间,以“攒”的方法求得问题的了解和深入。毛泽东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是这样做的。即就是到了晚年还在病榻上让工作人员读书读报,真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二是博览群书,认真研读。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从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纂的《毛泽东读书集成》可略知大概,该书收录了毛泽东阅读和欣赏的各类图书达1024种,集成238卷,文字达3亿,藏书近10万册。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古今中外,社科自然,无所不读。毛泽东在博览群书的同时,一向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一部《鲁迅全集》,从延安的土窑洞一直带到北京的中南海,放在床头枕边,不断地翻阅,不断地思考,不断地从中悟出许多真知灼见来。至于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泽东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三是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毛泽东向来反对死读书、读死书,说“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并把读书叫做攻书。攻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增知益智的过程。毛泽东特别推崇徐特立先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而且几十年坚持不废。他听课写有“讲堂录”,读书有读书笔记和批注,它们虽只是毛泽东信手写下的思想火花,却闪烁着深邃、睿智的哲理,也反映了直接、真实的思想。四是虚心诚恳,甘当小学生。毛泽东曾说:“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虚的态度。”[3]287毛泽东不仅注重向一切内行人学习,而且注重和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说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只有先当好人民的学生,才能再当人民的先生。五是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毛泽东强调“为学之道不得不重视现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3]181“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6]815那些为了单纯的学习,以及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死的教条则是毛泽东最反对和最痛恨的,认为“闭门求学,其学无用”,而教条主义不仅害己、害人,而且阻碍理论的发展,危害中国革命。

四、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始终倡导和一贯坚持的精神。翻阅毛泽东早期文稿,多处记有“不虚伪”、“诚恳”、“实意做人”等修身要求。在毛泽东看来,实事求是不仅是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更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根本原则,因为“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而“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7]698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之后,毛泽东吸收了中国先贤圣哲关于“实事求是”朴素的合理含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作了科学的阐释,赋予其崭新的内容,使“实事求是”这一概念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6]801。“我的理解,这就是告诉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力求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避免主观与客观相脱离。几千年来对实事求是没有人解释得有他那样好,那样透彻。他的这个解释是精辟的,代表他的思想。”[8]实事求是不仅成为毛泽东创立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而且内化成为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毛泽东认为,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原则认识世界尤其中国实际,就必须“踏着人生和社会的实际说话”,“引入实际,去研究事实和真理”[2]368,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原则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因为科学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彰显真理的力量;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原则进行革命和建设,就必须进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不仅是毛泽东开启马克思主义宝库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一把金钥匙,而且是中国共产党人洗刷唯心主义,克服教条主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最基本方法。延安时期,由于毛泽东的提倡和整风运动中对党的历史经验总结,全党重新认识了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并把它作为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确定下来。对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精神,就连共产党的对手蒋介石也承认:“共匪有一个唯一的长处,而远非我们国军之所能及的,就是它能将科学的精神和科学办事的方法,运用于组织、宣传、训练与作战,……他们从高级干部以至于最下级的士兵,对于本身的业务,都能本着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尤其是他们一般干部,可以说人人都具有研究的精神,无论什么问题发生,他们一定要集中精力,探本穷源,经正面反面反复推敲,总要求得一个切实的结论。……他们这种彻底研究不断改进的精神,正是现代化科学的精神。”[9]386

五、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毛泽东的一生是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一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毛泽东的创新精神,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泽东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前进的历史观,敢于破旧立新。毛泽东指出:“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观点,悲观的观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10]845基于这一历史观,毛泽东一生不断追求社会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思想的创新、理论的创新,把建设全新的社会、培养全新的人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二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学习观,敢于标新立异。毛泽东一贯反对人云亦云,盲目轻信,随波逐流,照抄照搬,主张深钻细研,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坚持真理。他常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要迷信书本,要独立思考,要解放思想,打掉“自惭形秽”的自卑感,去除妄自菲薄,破除迷信,振奋敢想、敢说、敢做的大无畏创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观,善于务实创新。毛泽东指出,无论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必须联系中国实际去学,而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照转,否则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11]35-36四是坚持辩证扬弃的发展观,善于推陈出新。在毛泽东看来,创新既表现为破旧立新,也表现为推陈出新。它体现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上,就是“古为今用”,体现在对待外国优秀之处上,就是“洋为中用”,即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取精用宏,推陈出新,创造出一种既不同于外国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新东西。毛泽东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够驾驭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批判地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和辩证地融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初步探索。

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中华文明哺育的毛泽东,同样承继了中华民族的这一可贵精神品格。在毛泽东的人生辞典里看不到诸如灰心、消极、消沉、自卑、退缩一类的字眼,而更多的是乐观、自信、积极、向上、顽强、无畏、进取、斗争等词语,这也正是伟人毛泽东的非凡之处。毛泽东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体现在面对困难和挫折上,是不畏惧、不退缩,顽强奋斗。诚如郭沫若所说,毛泽东“尽管是在枪林弹雨中驰骋,尽管是在出生入死,你看主席是怎样地‘指挥若定’,多么闲适,多么镇定,多么乐观!在他的面前腐恶的敌人如同没有,暂时性的困难如同没有,有的就只是人民革命的胜利、工农群众的大解放。”[12]58毛泽东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体现在面对逆境和冤屈上,是不消沉、不气馁,积极进取。毛泽东曾说:“三次‘左’倾路线时期给我的各种处分、打击,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赶出红军等,有多少次呢?记得起来的有二十多次。”[13]72面对排挤和打击,他光明磊落,坚信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并给自己提出三条原则:一少数服从多数;二不消极;三争取在允许的范围内为革命做些工作。一边潜心阅读马列著作,一边深入到城镇和农村进行调查研究。这充分表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怀和坚韧不屈与坚毅无比,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为叹服:“毛泽东思想最有意义的是,大家斗他,他受了委屈不报复,不急于澄清。遵义会议前批斗毛主席,那时鬼都不上门,到遵义会议后,他照样同大家一道工作,他没有这宽阔的胸怀,就不可能胜利!”[14]48

七、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

毛泽东曾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7]662-663其实,这也正是毛泽东的最突出、最鲜明、最受到中国和世界人民所钦佩和敬仰的性格。“他(指毛泽东,引者注)的性格特别倔强,我行我素,好斗好胜,以斗为乐,决不服输;他意志坚定,吃苦耐劳,具有勇往直前,天不怕,地不怕,敢做超乎常情的奇行异举。”[15]22毛泽东敢于蔑视旧世界那些貌似神圣的庞然大物,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宣战。他从不向恶势力低头,从不向困难屈服,从不因阻力而退缩。毛泽东认为,只要我们以“精卫填海”之心,以“愚公移山”之志,“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面对国民党政府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毛泽东毅然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随之,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地开展起来了。抗日战争刚结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胆识和气魄,义无返顾地深入虎穴,“出席”蒋介石为他摆下的鸿门宴,民主人士称他有“弥天大勇”。面对拥有美式装备不可一世的国民党蒋介石和挥舞着原子弹的美国佬,毛泽东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毛泽东的这句话,被西方人认为最能体现毛泽东的强大意志和战斗精神。凡涉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毛泽东一定“重拳”出击,针锋相对,寸土不让,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无论是抗美援朝、中印之战,还是抗美援越、中苏珍宝岛之战等,毛泽东都不为所惧,以牙还牙。面对苏联以老子党自居,盛气凌人,提出有损我领土主权的种种不合理要求,毛泽东说国家利益和“政治问题半个手指头都不行”!表现出了威武不屈无所畏惧的硬骨头精神和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爱国情怀。

八、人民至上的民本精神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领袖”这一至高称誉,是因为他时时事事都人民至上,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毛泽东人民至上的民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句话凝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质,是毛泽东作一切重大决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他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压不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6]1096毛泽东深知,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谁赢得农民,谁就有力量,谁就能赢得革命的胜利。为此,他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明确告诫全党:“我们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16]106二是热爱人民,情系人民。毛泽东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深沉而真挚,发自内心,没有任何矫揉造作。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毛泽东最看不得人民受苦,看到他们受苦忍不住要掉泪。毛泽东平易近人,对任何脱离人民、欺压群众的官僚主义,以及贪污腐化浪费等现象深恶痛绝,他一再告诫领导干部:“要破除官气,要扫掉官气,要在干部当中扫掉这种官气。”“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17]378并在全国开展了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端正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三是服务于民,造福于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人民政府唯一的最高宗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人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毛泽东人生价值的最高准则之一。毛泽东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3]138-139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直到晚年,不管他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嬗变,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始终是他矢志不移的信仰和全部理论与实践的基石。

九、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

毛泽东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主要体现在:(1)革命第一,家庭第二。毛泽东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7]361毛泽东不仅自己干革命,而且鼓励家人跟他一起干革命。毛泽东不仅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而且还有六位亲人为中国革命事业相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包括爱妻杨开慧、长子毛岸英、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妹妹毛泽健、侄儿毛楚雄。(2)夙夜在公,鞠躬尽瘁。毛泽东的一生是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福祉和国家强大不懈奋斗的一生。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运筹帷幄,工作起来经常不分昼夜,吃饭也没有个钟点,有时连续工作几天几夜。建国以后,毛泽东日理万机,常常是废寝忘食。“毛主席一般一天才睡四个小时左右,每天工作20个小时左右,是常人很难做到的。”[18]生命垂危之际,毛泽东依然在考虑着党和国家的大事,他没有停止思索,没有停止工作。(3)淡泊名利,不记个人得失。1945年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刘少奇在七大所作的修改党章报告,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对此,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讲话中说:“决议案把好事都挂在我的帐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者,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16]297在起草新中国宪法时,毛泽东拒绝把宪法命名为“毛泽东宪法”,并删除了宪法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为国家之元首”的条文,并指出:“在我们这样的人民民主国家里,不应当写那样不适当的条文。……科学没有什么谦虚不谦虚的问题。搞宪法是搞科学。”[19]330(4)勤俭节约,与人民同甘苦。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作为领导这一伟大时代跨越的胜利者毛泽东,毫不羡慕封建帝王的物质享受,一生过着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进城几十年,毛泽东始终保持着“老八路”的作风。床上铺垫着他长征时用过的毛毯,以此提醒自己革命成功来之不易。内衣、被褥及平时穿的衣裤袜子都是补了又补,有些衣服已无法再补,工作人员劝他换件新的,毛泽东说:“老百姓都能穿补丁衣服,难道我毛泽东就不能穿带补丁的衣服吗?”毛泽东从不吃补品和山珍海味,常常是四个小菜,主食是大米掺黄豆、红豆,面粉掺荞麦粉、高粱粉或玉米粉等粗杂粮。在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和老百姓同甘共苦,宣布“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并带头自降工资,由原来的一级每月610元降为三级每月404.80元,一直到1976年他去世也没有改变。(5)廉洁自律,拒绝特权。在毛泽东看来,利用地位、权利为自己和亲朋好友谋私立利,是与共产党人的宗旨和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的。他始终廉洁自律,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必须全部照价付款。毛泽东一直用自己的工资或稿费招待来北京的亲友和家乡客人;孩子因事用公车他必须要付车费;招待民主人士、故旧老友的饭费、车费、住宿费、医药费等,甚至身边工作人员的医药费与出差补助,都是毛泽东自掏腰包。所有礼品一律交公。毛泽东既重亲情,更重原则,既不以权谋私,更不徇私枉法。他给自己订了“四不”原则——“凡是要求我给安排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20]对于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毛泽东明确表态:“谁要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搞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21]真可谓是“浩然正气垂青史,一片丹心照后人”。

十、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

毛泽东深知“欲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的道理。毛泽东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主要表现在:(1)勇于剖析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是人,就会有错误。对于自己的错误,毛泽东襟怀坦白,不讳言,不掩饰,勇于担责。他曾说:“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在井冈山时我提的那个土地法很蹩脚,不是一个彻底的土地纲领。肃反时我犯了错误,第一次肃反肃错了人。如此等等。”[13]73对于“大跃进”造成的工作失误,1961年6月30日,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讲到:“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我不是要别人推卸责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22]296为了纠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等错误,毛泽东多次向全党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在对中央和地方的一些领导人忙于事务工作而不作调查研究、脱离群众的毛病提出批评的同时,也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说:我这个人就是官做大了,从前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就做得少了。我自己的毛病当然要坚决纠正,也希望同志们从此改正。他还立下一大志愿,就是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写进去,让全世界去评论我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2)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和监督。毛泽东曾说:“有了错误,一定要作自我批评,要让人家讲话,让人批评。”对于批评,要闻过则喜、闻过即改。延安时期之所以搞生产运动,“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征粮征多了,群众有怨言。我们好多共产党员听了心里非常不舒服。毛泽东同志看法不同,他说,讲得有道理,群众的呼声嘛!……他善于从群众这样的议论当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23]45-46(3)严格教育和要求子女、亲属。1946年,当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回到阔别19年的父亲身边,不久,毛泽东就安排儿子去上“劳动大学”,和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并给他找了劳动模范吴满有给毛岸英当师傅。毛岸英回来后,毛泽东摸了摸儿子结满厚厚一层老茧的双手,欣慰地说:“这就是你在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当他听说自己的亲戚中有些人“不大服政府管”时,特地给家乡政府和党支部写信表明他的态度:“第一,因为他们是劳动人民,又是我的亲戚,我是爱他们的。第二,因为我爱他们,我就希望他们进步,勤耕守法,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完全和众人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如有落后行为,应受批评,不应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不批评他们的缺点错误。”[24]481(4)严格教育和要求身边工作人员。毛泽东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特别警惕身边出现“贵族”、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敲警钟:“不要叫糖衣炮弹打中。你们在我身边工作,更要注意反腐蚀,要经得起考验。”“我们感情很深,可是如果你们腐化了,就不要怪我翻脸不认你们。”

英国19世纪伟大的道德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曾说:“一个伟人的生涯就是一座人类力量的不朽的纪念碑。伟人虽然已经逝去,但是他的思想和行为依然长存,在人类历史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因此,他的精神将会永远地延续下去,作为思想和意志的楷模,在将来人们的品格的形成中发挥作用。那些品格最为高尚的人,是人类进步的真正的灯塔。他们就像高山之巅的灯光,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了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而且他们的精神之光也继续照耀着一代代后来者的心灵。”[25]14毛泽东的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传承毛泽东精神,让毛泽东精神奔流于每个共产党员的血液,让毛泽东精神沛然充盈于中华民族的肌体,世代相传,绵延不绝。睿智传千秋,精神照后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毛泽东、邓小平和他们的战友们以及千百万革命先烈的伟大理想。……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的手中。我们对毛泽东的最好纪念,就是把老一辈革命家历经千辛万苦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诗继续谱写下去。”[26]

[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2).

[2]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李庆真.从社会转型的视角解析当前我国青少年面临的信仰危机[J].青年研究,2005(6).

[5][美]埃得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79:131.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就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薄一波同志答《党校论坛》记者问[N].文汇报,1993-10-27(2).

[9]秦孝仪.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22卷[M].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1984.

[10]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1]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上海:三联书店,1996.

[12]铭心.毛泽东诗词鉴赏[K].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13]陈晋.毛泽东之魂[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14]铁竹伟.霜重色愈浓[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6.

[15]李锐.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16]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17]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8]吴连登谈“我给毛主席当管家”[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7-31.

[19]毛泽东文集:[M]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0]日一夫.“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毛泽东反对任人唯亲[J].新湘评论,2010(24).

[21]叶福林.毛泽东评点李自成[J].党史文汇,2006(9).

[22]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4]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5]宋保忠,王平川.思想道德修养[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14.

[26]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27(2).

On the Ten Facets of Mao Zedong Spirit

ZHANG Xue-ju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aff Room,Xi’an Communications Institute,Xi’an,Shaanxi 710106)

Mao Zedong spirit includes ten facets:patriotic spirit of saving and strengthening country,persistent spirit of firm belief,learning spirit of diligence and thinking,pragmatic spirit of seeking truth,innovative spirit of exploration,enterprising spirit of unceasing striving,struggling spirit of bravery,people-oriented spirit of people supremacy,devotion spirit of serving the public,and self-discipline spirit of strict demands.

Mao Zedong spirit;learning;inheritance;positive energy

A84

:A

:1674-831X(2014)04-0001-06

[责任编辑:刘济远]

2013-12-21

张学俊(1963-),男,陕西合阳人,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无需提醒的自觉 勇于担当的自信——“五老”精神赞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读懂践行“五老”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