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思考

2014-04-07张国峰刘明建

黑龙江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职教机电课程体系

张国峰,刘明建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8)

1 我国中高职衔接未来前景

1985年至今,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规定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教体系的发展目标,为中国职教发展指引了方向,使中高职衔接有了前提和基础。

如今随着教育的发展,到了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特别提出了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从而进一步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2 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尤以课程衔接问题最为突出,其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不衔接,如:基础课程较弱,课程内容重复,实操技能重复等现象。另外,还存在招生制度制约的问题。

以本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其与哈尔滨轻工业学校的机电专业在课程衔接上就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第一,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课程标准层次不清,缺乏有效对接系统顶层设计。在“中高职教师对相互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调查中,有近九成的教师表示了解一点或一点不了解。显然,这难以实现中高职系统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目标。

第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严重重复。我们发现,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几乎都是高职院校中所开设的课程。

第三,文化素质课层次脱节,实践技能课有“倒挂”现象。中职院校文化素质课学时少,导致学生文化基础薄弱,难以适应高职的教育要求。中职院校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相对而言,有些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技能“高”的并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不如中职的“倒挂”现象。

因此,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以构建完整的中高职衔接职教体系。

3 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思考

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是职业院校的核心工作,是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时,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

3.1 专业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专业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一个必要条件。高职的专业设置是中等职教专业设置的拓宽延伸,研究制定中、高职专业目录,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较好的衔接。在探讨中高职教育专业设置衔接的基础上,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适应产业对人才要求的层面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我们研究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的衔接模式为例,按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中职培养具有机电领域的、中级工水平的、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高职培养具有机电领域的、高级工水平的、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两者都具有实用性和技能性的特点。

3.2 课程的衔接

我们聘请了哈尔滨轻工业学校的专业负责人和行业企业高级工程师全程参与,讨论思考了课程标准、毕业“双证书”要求、企业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各自阶段要具备的职业要求及素质能力,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

3.2.1 课程体系衔接

本校与哈尔滨轻工业学校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探讨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按照国家职业(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要求,全面统筹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结构上的有效衔接,实现中高职衔接教育课程的科学贯通。课程设置由浅入深,在课程结构上分为中职课程、衔接课程、高职课程三个层次,其中衔接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对接设置,要兼顾中、高职课程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学生岗位发展的需要;中职课程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课程则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育,提高学生未来职场中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2.2 课程内容衔接

本校与哈尔滨轻工业学校的中高职合作,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以岗位职业能力和素养为中心,制定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标准,在内容上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还要加深课程内容,尤其是专业课程,把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主线,将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深化课程内容,特别是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实践场景中动手操作,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科学性和合理化。

3.3 教学模式的衔接

无论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在教学模式上要重点突出学生实操性的职业教育特色。本校在研讨过程中,聘请了哈尔滨轻工业学校的专业负责人和行业企业高级工程师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共同针对企业对学生专业性的需求,讨论思考了课程标准、毕业“双证书”要求、企业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各自阶段要具备的职业要求及素质能力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4 职业资格证书衔接

职业资格能力的衔接问题。职业资格证书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至关重要,所以在中高职衔接时也要把职业资格证书衔接起来,要在中职时完成专业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初级培训,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而在高职阶段要进行该资格证书的中、高级培训,使学生在就业前获得中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此来保证其职业资格能力的贯通,强化其在未来职场的竞争力。

4 中高职衔接的其他建议

4.1 适当放宽招生计划比例

现在教育部对于高职升本科、中职升高职的中高职衔接教育招生,给了在8%左右的政策。这个数值与考生家长的期许点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应该以学生招生市场为调节,适当放宽招生计划比例。

4.2 尝试办高职预科班

可以对中职各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自主招生宣传,大力推广办高职预科班,并尝试将中职的考试成绩及技能鉴定证书、各级竞赛成绩等纳入保送制度,把优秀的中职毕业生输送到高职院校,并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完善,尽早实现中高职对接,提高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

另外,还要改革目前的教育制度,在政策上给高职更大的自主权,这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保障。中职升高职的入学考试不能沿用升高中或者高考的办法,而要按中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考试,要突出中职的专业课、实践课的考试,这样才更加有利于中高职的衔接。

5 结语

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科学合理地构建中高职衔接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准确定位、课程体系连贯性与系统性、职业能力连续而有效对接等问题深入研究,架设互相贯通、上下层次衔接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立交桥”,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黑龙江省的职业教育发展必将提供一条可行之道,对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敬代和.关于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2,(26):19-20.

[2] 张健.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63-64.

[3] 蒙斌.数控高技能专业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97-98.

[4] 刘大勇.职业能力导向的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广东教育,2012,(5):274-275.

[5] 芦京昌.浅谈中高职衔接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7):125-126.

[6] 肖 ,陈栗宋.中高职有效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1,(30):26-27.

[7] 汤光伟.中高职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2,(22):61-62.

[8] 刘迎春,郁春兰.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及主要问题的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132-134.

猜你喜欢

职教机电课程体系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