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探索经验的维度看中国式人权道路的历史与未来

2014-04-07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权改革文化

(吉林工商学院 思政部,长春130507)

中国式人权道路历经曲折,逐步走到今天,现在的中国人正幸福地享受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经济成果,同时也沉浸在享受人权的环境中,尽管人权建设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今天的中国人从温饱不足的贫困中走来,到广泛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中国百姓切身感受到了自由与权利。正如有的学者所总结的:“中国人权事业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中国人权状况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1]在认真总结中国人权发展成就的过程中,我们也从中梳理出中国式人权道路的有益探索,这些经验让中国这个拥有13 亿人口的超大型国家,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上坚定走来,也必将激励中国人民未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昂扬前进。

一、人权事业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同步发展

中国人权事业是随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政治、经济、文化作为人权发展的存在依托,为其发展提供了当时所能具备的条件,另一方面人权的发展也体现了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水平,两者互为映射。

(一)从中国人权发展历程看,中国人权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同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者以及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从来都不是抽象地谈论人权,他们都是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探讨适合当时当地的人权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让广大的劳苦大众彻底从资本主义的剥削中解放出来论述无产阶级人权的实现,列宁是从苏维埃政权下社会主义制度里无产阶级人权的实现来探讨的。同样的,在中国毛泽东那代领导人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彻底改变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来实现中国人权的。中国共产党号召广大工农劳苦大众为争取中国人民的基本人权而斗争,最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三大改造,中国人民的人权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进步。关于人权发展要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实践,毛泽东曾在《矛盾论》中指出,研究事物要关注其共同点,但也要注意它的特殊点,他概括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2]

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从让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摆脱贫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中国人民人权的。在拨乱反正后,党的工作重心重新回到了经济建设上来,一切从中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使广大中国人民的生存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为我国人权建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有力地回击了西方敌对势力的恶意诋毁,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邓小平就此曾精辟总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3]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加强党的建设,防止腐败来维护中国式人权道路的成果,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克服各种国内外困难,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不断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江泽民指出:“人类对自己命运的掌握又是同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紧密相连的,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在一个国家里,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社会的进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我想,离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来谈民主、自由和人权是没有意义的。”[4]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中国人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国家整体发展与人权发展的高度一致”[5],使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之后,人们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有很多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的要求与愿望,中国人权向着更高更广泛层次迈进。

今天十八大后的中国政府正致力于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十八大报告中“人民”这个响亮字眼被反复和频繁地提到,并且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6],这些重要论述,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人权实现的新期待,中国人对未来有了更多的企盼。

从中国人权发展历程中我们读出了人权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同步相协的,任何超越本国实际情况的人权都是空中楼阁。

(二)从中国人权未来发展方向上看,中国人权依然要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同步

中国人权发展历程说明,中国的人权实践不是偶然的,不是抽象凭空想当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客观根基的,每一种人权实践都符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与具体的国家或地区的当下环境相结合,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就有着与其相匹配的人权实践,这样的人权实践才能被人民接受,也才能得到社会认同,从而促进人权发展。所以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决定了人权的发展状况,也同时代息息相关,如果摈弃这一点中国的人权也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所以要加强对自己政治、经济、文化的关注,保持本国人权观念的独立,扩展中国人权理念的世界性、时代性,才能更好地带动中国走向世界。

首先,继续把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的人权。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并不丰富,特殊的历史国情使我们面临着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困难,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依然要把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首位,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资源,使人们的生活在基本要求满足的基础上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的富强国家,让百姓的人权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

其次,加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民主建设。中国无数次的历史实践已经证明,西方的民主模式不适合中国,中国也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民主方式,只有脚踏实地,根据自己本国国情开展民主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优越性,广泛开展民主政治改革,让普通民众享有更大范围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使人权发展与政治发展同步。

第三,努力实现与我国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权利。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让全体民众接受教育,继续贯彻执行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鼓励发明创造,让文化成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全体人民共享高层次的文化权利,使人权发展与文化发展同步。

二、在开放交流中,对人权的理解保持求同存异

中国主张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各国之间的人权合作,各国应在相互理解、支持和相互尊重下照顾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性以及对人权观点的不同,本着合作、增进了解的态度对待各国的分歧。

(一)中国式人权道路中坚持了求同存异

各国经济、文化、政治背景不同,是对人权理解不同的一个原因。如前所述,西方不同于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历史悠久的国家不同于新兴国家,正是诸多不同导致对人权的理解也千差万别。即便是同一背景下的两个国家由于发展阶段不同,也有可能导致对人权的理解不同。另外,各国所处的国家环境也不尽相同,导致对人权理解亦会不同。有的国家政局稳定,人民生活富裕,这样环境下国家的人民更多考虑自身获得更多的参政、参与管理等权利。对于尚处于动荡,衣食温饱难以保障国家的人民来说,也许稳定的政局,吃饱穿暖更实在。中国主张对话的态度也符合中国的文化特点,中国主张“和为贵”,不倚强凌弱,不以势压人,重视和谐,但并不是要消灭差异,反对侵略,反对强权是中国的一贯主张,倡导对话,减少矛盾的激化,这些主张运用到人权领域中,中国也同样不要求各国追求一致,而是主张消除误解,缩小分歧,按照各国的不同背景文化等发展自己的人权道路。世界正在走向多元化,多元的背景必然导致人权的发展也多元化,多元的人权观并不意味着人权发展的滞后,相反不同观念的交流碰撞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准,也必然促进人权的发展。

中国在以往的人权建设上,在处理人权的顺序上把生存权、发展权放在了首位,坚持了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人权观,认为集体人权和个人人权相互统一;在人权和主权的关系上,认为主权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人权;在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争论上,认为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辅相成,世界各国在维护人权共同标准的同时,应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差异性,承认人权具有特殊性。这些和西方的人权观念都存在分歧,但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一直以来成人之美,认为各国不能随意干涉他国的内政。江泽民在1997年访美的时候,曾在美国的哈佛大学发表演讲,他说:“阳光包含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异彩纷呈。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7]中国人权事业就是在求同存异中不断发展走来。

(二)未来中国人权发展继续对人权理解保持求同存异

人权是全世界共同理想,既然如此我们应本着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这些对人权的不同看法。在和平、支持的氛围中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智慧,吸收人类人权精神的精华,打破隔阂,理性地沟通与互谅。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曾希望人类未来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之与共”,这就是说认为自己的东西好之外,能够以宽容的态度承认他人的美,互相谅解,才能实现人类的共同美好理想。特别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拓性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国际社会应该给予这样的国家充分的发展空间,而不是恶意的诋毁与打击。

首先,大力弘扬中西之间共性元素。人权观念上的差异也许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很难弥合,但在人权中的一些基本价值理念,中西之间是有相通之处的,如尊重人的价值、尊严,珍视生命,还有对《世界人权宣言》和国际人权公约的认同,体现不同国家对一些人权基本问题已经达成一致,遵循了共同标准。未来世界各国应促进共性元素的弘扬,以利于更好地做到相互理解。

其次,加强合作,促进对话与交流。人权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人权事业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事业,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增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差异性问题在对话、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寻求解决的最佳方案。国际社会的合作会让人权事业不断推动向前发展,而相互的指责与否定则会阻碍其前进,所以各国应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对话与交流。

第三,保持独立自主的同时借鉴他国经验。中国在人权道路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人云亦云,不照般他国模式,依靠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独立自主的特色中国人权道路。但同时对于他国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我们吸收和借鉴,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对于曲折的教训我们也能引以为戒,从而实现更高层次、更广泛的人权,同世界人民一道在未来广阔的时空里创造公正合理、和平繁荣的世界秩序与环境。

三、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互动中推进人权事业

邓小平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三个著名的论断:“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8]三者的关系是: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其实中国人权事业也是在三者的良性互动中发展而来的,通过互动提升了认识,并用以人为本理念增强了中国人权发展的内在方向性。

(一)中国人权在改革、发展、稳定的互动中走来

60 多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改革的大潮中,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经济体制改革,带给中国人经济生活水平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的企业改革,各种经济形式出现在社会主义的快车道上,可谓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经济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尝试进行政治、文化等的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改革成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动力,推动人权事业不断开拓出新的境界。

改革的结果是带来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大发展。60 多年来,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逆转,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实现了历史上的大发展、大跨越。政治上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基层实现了民主选举,通过政治改革和民主管理,强化了对权力的监督,依法治国已经成为中国的治国方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地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基础上集西方文明的科学元素,构建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更好地让社会主义民主的光环发散最耀目的光彩。文化上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科技教育突飞猛进发展,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大量高科技人才,并取得丰硕成果,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开放交流中也将中国元素与文化推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让世界各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正是由于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从而使中国的政局更加稳定。由于经济发展,摆脱了贫困,使国家力量不断增强,获得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八九动乱、国企改革的阵痛、九七香港回归、非典风波、金融危机等等,最终战胜了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了稳定的政治局面,维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人权建设也同样如此,所以中国人权的推进是逐步进行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60 多年的人权发展向世界勾勒了一幅人权不断改革、不断进步、不断扩大的实然状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权循序渐进发展,国家独立首先让中国人民获得了国权,在百废待兴的土地上,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积极奋斗,摆脱贫困,解决温饱问题,获得生存权,使中国人的整体人权得到实现,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逐步获得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人权,如公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私有财产得到保护等,在生存得到保障,社会和谐的大环境下努力发展自己,实现个人人权。从国权到整体人权再到个人人权,不是一下子呈现在中国人民面前,而是历经了60 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一步一步从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时期发展、完善出来的。事实已经证明,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改革、政局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面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二)未来中国人权事业将继续在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互动中推进发展

全面认识和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至关重要。未来中国将要向世界展示一个改革、发展、稳定的形象,用改革带动中国不断革旧布新,用发展推动中国不断前进,用稳定维护中国不断繁荣的局面,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统一于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人权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才能更加平稳、与时俱进地开创未来新局面。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局意识。社会主义多年的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谋利益,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并树立大局观念,才能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协调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使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从总揽全局的高度,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度,既大胆改革,推进发展,还能使各方利益协调顺利地实现,稳定在可控的度量范围之内。

其次,坚持发展,不断调整社会关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开拓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改变束缚发展的观念,革除影响发展的弊端,只有加快发展,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用不断发展的原则,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把促进发展和深化改革结合在一起,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使社会关系不断得到调整,从而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抓住关键环节,推进社会稳定。从国家战略上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从政策协调上要关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的实际困难,加大就业工程的扶持力度,加快国有企业的深度改革,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防止收入过于悬殊,维护社会公平,等等,通过政府的努力与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抓住关键环节,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稳定。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合本国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中国式人权道路曲折走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积累了中国人权发展的宝贵经验,也走过弯路,留给未来以警示。展望中国人权的未来与回顾中国人权的历史,同样能引发一个民族深沉的思考:曾经的中国怎样走过,现在的中国走得怎样,未来的中国怎么走。在这一连串问题的背后,是世界聚焦中国的话题,也将是中国回应世界的答案。如今在党的十八大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坚定不移地探索特色中国人权之路,13 亿中国人今后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和更完善的制度保障,来推进中国式人权道路事业,实现中国人更加丰富而充实的人权。

[1]王晨.中国人权取得历史性进步[J].人权,2008(6):2-7.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0.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

[4]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22.

[5]王艳勤.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中国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87-91.

[6]十八大报告(全文)[EB/OL].(2012-11-19)[2014-9-26].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7]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1997年)[EB/OL].(2002-02-10)[2014-9-26].http://wenku.baidu.com/view/82b29a4b767f5acfa1c7cdaf.html.

[8]群众利益,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深化改革方法论之五[N].人民日报,2013-01-10(7).

猜你喜欢

人权改革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改革之路
谁远谁近?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论社会组织的人权价值
论人权的三个化身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