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语文教师必备的“三素养”

2014-04-07田雪梅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诗书语文课语文课程

田雪梅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

中学语文教师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的职业。普通是因为他的定位是教师,特殊是因为限制定位为语文教师。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起到引导、教育学生的作用。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发展。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涉及面最为广泛,因而“大语文”教育从提出起就被给予了高度重视。基于此,要想成功驾驭中学语文课堂,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以下三方面素养不可或缺。

一、“金光闪闪”的基本素养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书得一手好字或写得一手好文章亦或拥有一副好嗓子,本不算稀奇,人人都知道这是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即便是三方面能力都具备的教师也不算稀有,但随着教育的发展、语文课程的改革,语文教师的素养也不断提高,“好”字评判的标准也不一。对于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这些基本素养而言,能符合课堂要求、适应教育发展、满足自身需要便可以称为“好”。一些语文教师不满于现阶段,他们渴望精益求精,将自身的基本素养“打造”成金光闪闪的教学“法宝”。

想到曾经听过的一堂公开课,教师执教《游褒禅山记》,上课初始,便在黑板上写下课题、作者。几个大字结构匀称、笔锋尽显,宛如一幅书法。真是对他肃然起敬,上课伊始就为大家展示了不一般的才华。教师经常教导学生字要好好写,因为字是人的第二张脸,对于教师而言亦是如此。这位执教者不只是位语文教师,还是一位书法家,学生很乐于在他的语文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欣赏书法、练习书法。这样的语文课、语文教师,学生也自然是颇为向往的。

许多语文教师同样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教师又是作家。不难理解,语文这一学科注定要与文字打交道,语文教师的写作才华也是长期教学的积累与学习的积淀。作家的称呼总是给人“内涵深远”的感觉,自己的语文教师是作家或在写作方面很出色,学生自然将其立为榜样,进而努力向老师学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自然提升。再加之教师自身素质高,写作教得好,何愁学生写作水平无法提高。

能写得好也能读得好是语文教师的另一个闪光点。朗诵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许多语文教师在执教语文课时都会选用朗诵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作品情感的领悟。教师执教散文、诗词时免不了范读或让学生齐读。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通过朗诵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方向,作为课堂引领者的教师,通过朗诵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听过的公开课中不乏有执教古诗词的,多数教师都会选择朗诵诗词。这些教师中有的亲自范读,有的会与学生合作范读。教师的理解要深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也会更为准确,因此教师范读不仅可以带动课堂气氛,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不难发现,一些教师的朗诵能力很强,一首词读出了荡气回肠,一首词读出了婉约柔美,一首词读出了思乡难耐。《陈情表》的公开课至今难忘,教师完美的朗诵使我不禁闭眼倾听,仿佛也置身于尽忠尽孝的两难选择中,久久不能自拔……

“双重身份”不仅可以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益处,同样可以丰富教师工作之余的生活,以陶冶自我,抒发性情。这些素养本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但如能将这些必备素养打造成金光闪闪的“法宝”,相信教师发展会更好,课堂效率会更高、学生认可度也会大大提升。与此同时,教师的基本素养变成了特长,既羡煞旁人又使得自身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

二、“饱读诗书”的文化素养

语文课程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师“饱读诗书”。语文这一学科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语文也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语文外延和生活外延相同的特点。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外延、引领学中学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的地位需要语文教师“饱读诗书”。如果说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科目都是基础课程,那么语文课程则可以被视做基础的基础。语文是学习其它各学科的基础,也是包含其它学科的科目,因此对语文教师知识素养的要求就更为严格。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广泛涉猎,饱读诗书,才可以巧妙地设计出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恰到好处地将知识点引入课堂并传授给学生;适当的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视野;灵活准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语文课程的性质需要语文教师“饱读诗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的教学不同于理科教学,有定理公式可循,语文学科丰富多彩的人文性、必要实用的工具性使得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教师对知识的广泛涉猎、牢固掌握,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语文学科的知识迁移性需要语文教师“饱读诗书”。语文教学中多会涉及知识的拓展与迁移。执教《钗头凤》不免要讲述陆游与唐婉的凄美爱情故事;执教《菩萨蛮》不免要提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往事;执教《中国建筑的特征》不免要对中国建筑进行些举例拓展;执教《声声慢》不免要讲李清照一生的坎坷经历……这些知识应成为语文教师身体中的一部分,随时取用。较多的知识积累可以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教师更好地应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状况”。全面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预设的基础上多些生成,将语文课上活、上好、上得精彩连连。

一位语文名师执教《鸿门宴》,这一课极为精彩,亮点频出。第一个亮点:他将世界传记之王普鲁塔克和中国的司马迁进行对比,从两人的出生时间以及传记数量上分析得出结论:传记之王应该是司马迁而非国外一直认为的普鲁塔克。于是同学们带着对司马迁的崇敬走进课文,这样一来,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瞬间拉近,课文的引入可谓是别具匠心;第二个亮点:教师播放一部影片的片段,影片中长者称呼“由”为“子路”。教师通过对“者”字进行分析,从“者”字的释义中引出一个知识点:名比字更显低微。由此,同学们明白影片中的“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长者直呼名字就可以。由此可见这位教师不愧为名师,知识信手拈来,引入又恰到好处。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文本中涉及的字的释义也了然于心;第三个亮点:文本中涉及到一件饰物——玉。教师讲有缺口的玉称为“玦”并出示“玦”的图片,解释“玦”的谐音是断绝,文中范增举起玦意味着请项羽下定决心除掉刘邦。而完整无缺口的玉称做“璧”,文中张良敬献白璧给大王表示的是刘邦是清白的被诬告的。由此一来,学生们不但完整准确地掌握了文本的主要情节,更对中国传统的玉文化有了些许了解。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如若不是平日的积累,想必也不会运用得如此精准、巧妙。足以见得这位名师学富五车、内涵丰富。更可见“饱读诗书”对于语文教师的重要性、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三、“灵活运用”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传递情感、讲述道理、提高学生的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素养,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养。成功的语文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他们懂得把握课堂情感、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并适时创新。

优秀的语文教师知道该如何与学生更好沟通,运用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高效课堂”的目标。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知道如何用自己的人文素养驾驭课堂,使语文课真正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随着时代发展,语文课承担了更为重要的任务,发展也趋向了多元。语文教师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如果仍缺少创新,恐怕语文课堂会永远停滞不前。语文要发展、语文课堂要发展就需要语文教师具有创造力。创造力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灵活性,更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更能追赶上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从而提高语文课堂、语文教学的效率。

基本素养、知识素养、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三素养,这些素养是语文教师驾驭课堂不可或缺的“武器”,是语文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能力,增强自身素养,提升自身内涵的前提。语文教师的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教师在这“三素养”的基础上继续实践,不断充实自己,以期达到更高远的目标。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辛继湘,教师技能性知识:含义、特征及获得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3,(7).

猜你喜欢

诗书语文课语文课程
陈冲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腹有诗书气自华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十二生肖诗书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