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工作策略研究

2014-04-07薛茂男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风困难辅导员

薛茂男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传统教育理念、家庭教育观念以及“90后”学生思想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学风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且亟须解决的问题。201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构建科学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1]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同时作为学生的青春领路人及人生导师,更应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当前高校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部分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标只放在眼前,缺乏长远考虑,同时没有成才意识。没有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功利化,只顾眼前利益,同时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更有一部分学生,由于高考的压力,导致其进入大学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后,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认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多大用处,整天想着怎么提高自己的能力,产生一种被动学习的思想。

2.学生学习态度不严谨

部分学生受当今社会拜金主义之风的影响,认为将来有经济实力就等于个人的成功,所以有些同学在刚进入大学就开始奔波于各种招聘、兼职并乐此不疲,同时对于专业学习提出“60分万岁,61分浪费”的口号。同时,由于高校扩招,导致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学习困难,特别是一些理工科专业,原本期望的大学美好生活和在学业中受到挫折的现实存在的差距,使学生备受煎熬以致放松了对自己学业的要求,不思进取,出现厌学、旷课情况的发生。

3.学生专业思想薄弱

由于就业压力的逐年加大,导致部分学生在就业时与所学专业严重不对口。正是受这样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各种认证考试以及社会性的考试中去。从本质来说,主要是因为在高考报志愿时对专业没有足够的了解与认知,把对专业的认识理想化。当发现对专业的主观认识和现实出现了差距后,导致对专业学习毫不兴趣,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学习问题。

二、高校学风问题的溯源

社会环境影响着学风的形成,它的时代特性在学风中得以鲜明体现。所以,社会和学校与当代学分问题紧密相连。

1.社会因素

学风建设的阻碍在于社会的不良风气。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各种不良风气,常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校园中,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尤其是在网络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难免有错误思潮混在其间,再加上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易受外界感染,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工作难度大大加大。

2.高校因素

当前,高效管理存在着“重管理,轻引导”的问题。学校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日常管理上,认为井然有序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纪律,就是达到管理目标,但是这种方法只能保证学生“来教室”,不能保证学生“来学习”。让学生们真心意识到“来学习”的重要性,才是学风建设的关键,但这必须依赖于学校的管理引导。此外,庞大的招生人数,让管理者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心有余力不足,只忙于一般事务性工作。因此,学风建设整体失去了强有力的保障,出现了“重管理,轻引导”的局面。[2]

3.学生自身因素

没有固定教室和班主任是大学学习的两个显著特点,上课、自习、课外活动都要靠学生们的自觉性。但是一部分学生的自律能力、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差,难以适应大学生活,不能通过有效途径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出现了“掉队”的现象。

三、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工作策略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风建设

从新生入学开始,辅导员就应该把学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让学生熟悉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做针对性教育。让学生知道,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致使知识在竞争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不能掌握现代知识的人非常容易被社会淘汰。因此,辅导员要多多关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注意他们的上课表现,与任课老师沟通,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并有针对地对其加以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加强学风制度建设,强化三级管理

学风建设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辅导员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而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学风建设检查制度等,来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同时,建立适当的考核、奖励制度,通过先进的带动作用,促进其他同学进步,引导更多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优化管理方法时,辅导员应该注意发挥三级管理网络的作用,即辅导员—学生骨干—学生自身。辅导员在面上监督,学生骨干在线上促进,学生在点上自我管理。对违反制度的学生要给予严格的批评教育,以促进其端正学风。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风建设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题。加强学风建设,须要重点发挥学生们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发挥学生在班级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此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学生,按照学风建设的相关要求进行自我检查,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订改进学风的有效办法。其次,要发挥学生在文明宿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寝室卫生、纪律、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主动作用,共同营造良好、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氛围。最后,发挥学生在党团建设中的主体作用。[3]

4.以学生成长、成才、就业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中,辅导员应紧紧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独立自强的精神,学生的创新意识,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学活用,掌握所学知识。对于大一新生,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入学指导教育,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通过结合专业,建立个性化的思想指导,让学生了解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做好每学年的奖学金、助学金评定工作,充分做到公开化、公平化、公正化,真正发挥奖学金、助学金的目的和作用,以此更好地激励学生进步,创造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校园风尚。

5.关心困难学生群体,全面促进学风建设

全面推进学风建设,就要加大对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里困难的学生的关心。这三种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也是学风建设的重点,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自律能力差,从而经常迟到、旷课,对此,辅导员要从根本出发,制订有针对性的具体解决方案;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辅导员老师应该积极提供勤工助学的信息、帮助申请助学金,为这些同学解决经济困难;对于心理困难的学生,辅导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关心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去。总而言之,只有全面把握好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难的学生的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全面提升学风建设的成果。

学风建设作为高校的一项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辅导员应该加大力度研究其内在规律,明确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并发挥辅导员在此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力以赴推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学风建设工程,为社会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宋文秀.大学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工作策略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4):60-62.

[2]李莎.新时期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工作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3,(12):100-102.

[3]朱小利.辅导员在树立优良学风、班风中的重要作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71-72.

猜你喜欢

学风困难辅导员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选择困难症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