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历史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4-04-07王静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双语历史英语

王静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各专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因学科性质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同时由于学生自身状况与未来单位需求不同,也造成了各专业双语教学的不同现状。

一、历史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1.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从英语基础来看,历史专业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弱。当然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历史专业,这也是我们国家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与很多双语授课教师进行了交流,教师们普遍反映尽管我国历来非常重视英语的学习,但是多数的本科生、研究生仍不能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更是“听不懂”,也“讲不出”。

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分散、多样。大多数的同学由于受语言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喜欢中国史的学习与研究,所以对双语课程不太感兴趣。有的学习双语课程只是为了多修学分或者认为学习双语对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起到促进作用。“五花八门”的学习动机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地预习、复习和查阅相关资料,如此,课堂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毕业生的未来需求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调查和走访了历史系学生毕业的对口单位,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宣传部门,以及学生选择的职业或目标,包括教师和未来考研等。就所了解的未来需求状况而言,在我国市县级以下的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对外语的要求不是很大,外语的利用率在这些单位也不太高,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的英语水平偏低,教学效果不明显

第一,就目前教授双语课程的教师而言,外语素质普遍偏低。从事历史专业的教师基本上都来自于大学的历史专业,没有专门学习英语的经历,基本上缺乏熟练地运用英语的能力,而另一方面毕业于英语专业的教师又很难从事历史方面的研究,致使授课内容不深刻、浮皮潦草。据了解,大部分的双语课堂,包括理工科,都采取“说”一句英语、“翻译”一句汉语的课堂形式。似乎,双语课堂是一种“作秀”。

第二,在实践中,由于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转换,势必影响到课堂教学信息量的不足,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蹩脚的”教师经常以单个的单词或零星的句子,加上有时错误的语法来表达历史知识,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缺乏连续性,造成学生很难跟上教师“努力搜索”的语言情境,形成了双语课堂的尴尬气氛。

第三,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且大多数基础不是很好,所以,许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一言堂”模式,或者采取学生阅读原文、翻译原文、教师再解释的模式和方法。这种课堂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无聊、枯燥、失望,最终严重挫伤了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希望与憧憬。

二、突破困境的对策分析

1.加强历史专业双语教师的素质培养

历史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要求具备深厚的历史专业积淀,浓重的文化素养,熟练的英语表达和阅读能力。目前我国各高校已经采用了很多办法来弥补双语师资短缺这一问题,比如利用优厚的待遇和条件来吸引和聘请国外的专家、教授,或者从学校内部选拔优秀的专业教师到国外去留学深造,亦或者学校开展短期培训班,加强双语教师的外语技能。但是前两个方面耗费资金较多,普通高校实施的可能性较小。

我校已经为双语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一些途径和方法,即从全校教师中通过听、说、笔试等途径选取一些成绩优秀的教师参加双语培训,一年的培训结业后,教师再通过自己申请、学校审核等方式获取留学机会,这些都为培养双语教师的国际视野、语言能力作重要的准备。同时,为了鼓励更多的老师积极地参与到双语教师这一队伍中来,我校还将开设双语课的课程工作量计算为同课时普通专业课的1.5倍,这些鼓励政策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开设双语课的积极性。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双语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非本民族语的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是目前高校双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原因。

2.建立多元化、灵活化的教学模式

从笔者教授双语课程的经验上来看,双语课程开设的专业、难易程度、课堂上所使用的双语比例等都不宜进行“一刀切”。有关历史理论的双语课程要在大三以上年级开设,而且对于不适合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不要勉为其难。比如,在讲历史专业英语涉及《易经》大壮卦时,其中一句“羝羊触藩,羸其角”的英文翻译为“Ifa ram buttsa hedge and cannotgo back or in,yourundertakingwillcompletely fail.”从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英文的翻译与中文在艺术效果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解释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因此,在讲中国古代文化时,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对中文的解读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双语,从而丧失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及文化魅力。

3.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双语的自主性

为了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课程选择和教材选择上,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在大学二年级可以开设简单易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课程,比如说西方文化史。对于西方的神话、文学、艺术、建筑等,学生在大学之前就了解很多,学起来要容易一些。我们在教授专业英语课程时,讲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时,学生表现积极,课文中出现的内容基本都能理解,而且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把握比较准确,并能用英语来回答和讨论有关问题,课堂气氛较活跃、效果较好。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氛围中来,我们可以在课前5分钟采用一种话题的方式来引起课堂中学生对历史及英语的兴趣,话题可围绕授课内容或同学感兴趣的新闻等,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参与热情。另外,要保证课堂质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教师还要熟悉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和英语的掌握水平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难易程度适当的英语文献,鼓励他们在课后利用网络尤其是英文网站来寻找所需的英文资料,提高他们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学本科生。

尽管,历史双语教学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但是寻求多种方法突破“瓶颈”对未来的史学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等级和兴趣的学生采用“有的放矢”的双语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继续奋斗的信心,而且也便于教师针对不同的同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

[1]喻冰峰.高校历史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0(6).

[2]许芳.双语教学在高师院校历史专业课中的实用价值[J].教学研究,2011(8).

[3]赵骞.基于对本校历史专业师资队伍分析基础上的专业双语教学问题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1(5).

[4]关庆凡.高校历史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的困境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6).

猜你喜欢

双语历史英语
新历史
读英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酷酷英语林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