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4-04-07王丽荣张王乐元王国峰周宪伟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本科生意识工程

王丽荣,张王乐元,王国峰,周宪伟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

黑龙江工程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61所高校之一,土木工程专业具有60年办学经历,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经过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初步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世界著名的林同炎国际公司总裁、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先生将创新上升为工程师的义务,他说:“一位工程师如果不试图在每项设计中尽可能地进行改进,那么他就没有尽到工程师应尽的义务。”中国工程界很多结构十分相似,缺少特色和创意,这正是中国文化崇尚共性、模仿和一致,不鼓励“标新立异”意识的消极反映,也是技术进步的大忌。

二、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培养国家亟需的高级建设人才是土木工程专业肩负的重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是高等工程本科院校工程教育的首要目标。然而偏重知识教育,忽视创新意识培养的现象在高等教育中依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的问题;去“工程化”现象导致工科特色不明显问题;个性化培养意识淡漠的问题;考虑学生兴趣多样性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学生未意识到学习目标的多重性,缺乏自由探索的精神,缺乏竞争的动力,更感受不到创新的乐趣。

三、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重组课程体系,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提供成长环境

以往土木工程课程体系过分注重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三大必修模块,忽视了反映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选修课程模块,学生缺少创新意识培养的机会。基于此,在课程体系改革上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教育内容应该达到最低要求的原则,重点作了如下优化:

一是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工科通识教育平台、专业知识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平台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实践环节分为专业基础、专项能力、专业综合三个层次。二是通过整合专业知识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内容,精简知识体系中必修课程内容和数量,大力增加反映工程建设发展趋势的选修课内容,适当增加反映学校定位、地域特色的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工程法律法规、人文与社会科学为主的选修课内容。三是将学生发展需要的成才环境和学习指导应该是为全体学生而非少数学生提供的发展空间等教改思想纳入创新实践培养环节,增加学生专业导论、职业规划等课程内容。这样在选专业(按大类招生)、选方向(按专业方向培养)、选课程(按选修内容)、选毕业设计课题(按工程项目)等方面能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能充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二)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实现提供教学过程

在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各个环节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盛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必须在充分调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之后才可能实现,并对学生持续、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为此重点进行了以下三点课堂教学改革:

一是将课堂教学组织和设计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采用开放式自编教材,及时补充最新研究成果,削减教师讲授内容,增加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内容和学时。二是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各种具体工程案例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三是设计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题目,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在团队负责人的领导下带着任务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充分利用所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创造性开展分析讨论,撰写自学报告,通过学生轮流汇报、师生点评等方式进行成果评定。让学生体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为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与工程实际结合的条件

实践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与课堂教学不同,可以使学生得到直接集中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设置的实践体系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类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认证”“卓越计划”项目对本科生实践知识与技能点的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一是推进实验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创新。针对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特别是开创了“集中训练”这一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取得同行的认可。二是依托行业和省内外工程设计施工企业,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学生到企业去“定岗实习”,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三是按照具体工程项目要求创造性的进行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实行“真刀真枪,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求,从而完成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全过程,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打通第一、二、三课堂,全面实现评估指标中对创新意识的要求

将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纳入正常的实践教学中,在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环节里设计了1周1学分的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有计划地进行创新训练,将国家级、省级、校级多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等第二、三课堂完成的任务与第一课堂完成的任务统一作为创新训练内容,分层次和分时间段开展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此教学环节从2010级土木工程(道桥)卓越2个班开始,到2011级土木工程卓越6个班,目前已有近300人次在此创新综合平台取得了至少校级以上的项目立项或奖励,此创新综合平台已经发展成为能为土木工程全体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创新空间,从而实现全面打通第一、二、三课堂的教改思想。

四、结语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一系列教改成果。2011年以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累计在全国结构设计竞赛取得优秀奖1项;东北四省结构设计竞赛赛区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项;黑龙江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项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环境吸引本科生积极参加重大科技和工程实践活动,为东北寒冷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基本能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或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的要求。

[1]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文件[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项海帆.桥梁概念设计[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1.

猜你喜欢

本科生意识工程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子午工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