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年学分制下工程训练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2014-04-07胡丹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年学分制理论课

胡丹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2)

我国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学分制管理办法,包括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复合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等,其中学年学分制的应用最为广泛[1]。学年学分制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许多高校顺应教学改革趋势、从学年制向完全学分制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工程训练是高校培训学生实践技能、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工程训练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工程训练课程受传统的学年学分制管理模式制约,使其在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制约[2]。

一、学分学年制的优势

1.兼顾学分制和学年制的优势。学年学分制可以看做是西方学分制被中国化的结果,既有学年制的特征,明确规定在校年限,按学年或学期进行留降级处理,又具有完全学分制的特征,即要求必须修满培养方案上规定的学分才准许毕业。同时,学分制的选课特性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由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间、校际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相互选课、互认学分已经成为了高校间学科优势互补,教学资源共享的普遍趋势。

3.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性。因学年学分制兼有学年制和学分制的特点,学分制要求学生自主进行选课,被较多学生选课的教师在评优评奖、利益分配上均占有优势,因而能较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有利于统一调配教学资源。学年学分制的学年制属性更注重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学资源的统筹管理,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和教学进程等文件一经确定,不得更改。

二、学分学年制下工程训练教学的局限性

1.学年学分制下工程训练受课程性质约束,授课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理论课教学。工程训练的授课时间、学时和计划等均于授课前制订,并要求严格执行。一般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均受仪器设备台套的限制,为保证授课质量一般以周为单位进行授课,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均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是以自然班为单位整周进行训练。由于工程训练室在空间和设备数量等方面容量有限,在确保各工种间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多数的班级要在学期内分散安排,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所上的其他理论课中间暂停几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理论课教学的顺畅进行。

2.学生日常管理难度较大。工程训练工种循环具有层次性,授课时间具有集中性。学生在工程训练进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请假,将直接影响后续工种的学习,使得考核成绩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因而,对于学生因病事假影响工程训练学习效果的情况,统筹安排的工程训练无法进行有效解决。

3.课程补训仓促,影响教学效果。对于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学生,理论课进行的是补考,工程训练进行的是补训,即要求不及格的学生将不及格的工种重新训练一遍。但在实际运行中,学校规定的补考时间基本不能进行工程训练的补训,学生在其他教学时间均有课程安排,同时工程训练其他时间因其他教学和科研的安排,也无法接纳学生补训,因此导致工程训练的补训严重缩水,没有达到补训的目的。

4.学生个性发展受到限制。因工程训练整体教学安排由学校以班级为统一规划,对于一个专业或学院所开设的内容全部一样,千篇一律,对于部分学生对某个工种或工艺有兴趣的学生,无法进行特殊的指导或培训,从而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个性发展受到限制。

三、学分学年制下工程训练教学管理改革的几点意见

1.发挥学分制的特点,设立选课平台。工程训练教学避免对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可借鉴完全学分制下的选课方法,打破传统的以周和自然班为单位的安排。由工程训练在选课平台上设立可选课的时间和容纳的人数,由学生个人根据需要选择上课时间,避免了学生因整周的时间进行工程训练而使理论课教学暂时中断的现象。

2.内部工种模块化学分制管理。将工程训练下设的工种根据性质、授课时间等因素进行划分,每个模块规定相应的学分,并按学分制进行管理。学生在选课平台上选择工程训练上课时间和要求按工程训练下设的内部模块进行选择,一次可以选一个或多个模块,每一个模块考核均合格,方能视为工程训练成绩为合格。如某一模块不合格或因事假缺课,不合格成绩不记入成绩档案,只需学生另约时间进行训练,直至所有模块均合格。这种模块化学分制的管理解决了在学生管理、补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工种模块设立分为必选和任选两种。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工程训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模块的设立分必选和任选两种。必选模块是由开设工程训练课程的单位,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和就业需要,将与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工种整合,按模块进行分类,要求学生必须选择;任选模块是在必选模块必须完成的基础上,对工程训练剩余的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同时,任选模块的内容具备多样化的特点,主要以各级各类实践竞赛和创新制作等方式进行。模块的必选和任选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为学校人才培养服务。

四、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

要做好工程训练课程教学管理的上述改革,仅仅有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软件和硬件等方面的保障。软件的保障包括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搭建、适应学生选课的相关制度。硬件保障主要就是工程训练教学团队建设[3]。

1.搭建网络平台,为选课和学生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新型工程训练教学管理包含选课、模块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搭建网络平台需要一套适应工程训练教学管理的系统,要求支持学生网上选课、网络考试,教师要能够进行学生日常管理和学分管理。同时,需要专人进行日常维护和网站更新。网络平台的设立能够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工程训练的学习质量。

2.建立适应学年学分制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制度,保障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工程训练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实效,对于传统学年制属性较强的制度进行修订,根据模块化学分制管理,在学生选课、模块设置、成绩评定、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要逐一制订、修订,以确保模块化学分制管理下的工程训练教学能够有序进行。

3.建设高水平的工程训练教学团队,提高工程训练的整体水平。工程训练教学团队的组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即具备讲师、工程师和技师三师型团队。对于专任教师,教学任务是讲好理论课,要采取海外研修、学历提高和盯课锻炼等方式进行培养;对于工程系列教师,要求既具丰富的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可采取到企业盯岗、校企合作共建训练室锻炼、指导学生标志性竞赛等方式进行;对于技师系列教师,可采取到企业盯岗、内部师傅带徒弟等方式培养。通过加强工程训练教学团队的建设,力争将工程训练教学团队建设成为学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好、教师结构合理的新型工程训练教学团队,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学年学分制下工程训练教学管理改革,缓解了因统筹安排导致的矛盾,模块化管理由原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向以学生为单位进行管理的模式转变,更加突出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工程训练质量的提高,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

[1]孔祥国,周蓉.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学分制的比较分析[J].高教论坛,2005,2(1):59-61.

[2]刘华,吴波,许江恩.多层次开放性工程训练教学体系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1):134-137.

[3]丁政,于兆勤,邓海祥.加强工程训练教学团队建设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51-154.

猜你喜欢

学年学分制理论课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届星火学年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