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挑战与应对:学校体育的困境、归因与对策

2014-04-07汤万松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体育课

汤万松

(1.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2.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一切教育都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格完整和全面发展的人[1]。蔡元培曾经指出,健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因此,对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而言,拥有强壮的体魄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面对新闻媒体连续披露的多起大中小学生因跑步、军训、课间操等猝死的教育新闻,不得不让我们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思考引起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学校体育层面原因。笔者认为,学校体育有必要承担起它自己的那份责任。正视学校体育面临的困境,剖析其走入困境的归因,全面而深入地推动学校体育以及体育课程的改革,并把改革落到实处,真正造就一代又一代品德高尚、技能出众、体格健壮的社会新人是本文的旨归。

一、学校体育面临的困境

根据笔者初步的观察与调研,发现学校体育面临的困境不少,此处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青少年学生的体质逐年下降

与发达国家比,中国青少年体质有不小的差距。过去25年,韩国青少年的肺活量、运动能力等体质指标一直在提升中;日本青少年的体质自二战后也一直处于上升势头,其中身高25年间平均增长10多厘米。与日本相比,我国青少年超重率、近视率大幅上升,运动能力却大幅下降[2]。

根据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吴正宪提供的数据: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全面下滑;在全国中小学中,近视和肥胖的比例仍不断上升。在2012年北京市高中生体质检查中,体质达标的学生仅占一成。此外,在近几年世界男性平均身高排名中中国男性以1.697米的平均身高位居世界身高排行榜第32位。而同为亚洲同胞的韩国和日本却分别以1.74米和1.707米的“成绩”排在第18位和第29位。7至17岁中国男孩的平均身高更是比日本同龄男孩矮2.54厘米[2]。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近视率小学毕业生为45%,初中生为55%-60%,高中生为70%,大学生更是达到80%以上[3]。

截至2013年,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比2000年增长近50%,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肥胖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的一大顽症。2013年夏秋季征兵工作,体检合格的大学生士兵仅占40%多,视力和体重问题成为应征大学生被淘汰的首要原因[4]。

(二)体育伤害责任的认定无法可依

2013年6月底,海淀法院开庭审理了一件校园足球受伤案件,学生李某因在体育课上参与班级足球比赛导致左肱骨髁上骨折,住院治疗16天,且受伤后遗症非常严重,于是将学校告上法庭,要求索赔59万元。

李某的家长认为,孩子属于未成年人,在学校安排的足球比赛过程中受到伤害,学校作为监护人,未能尽到监护和管理职责,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因为正如一位区教委的工作人员说“孩子在校园锻炼时出了事,家长首先都是把责任推给学校,说不清。”所以,许多校长就像个大家长,方方面面都需要操心,体育课又是容易惹麻烦的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直接的后果是孩子们在课间都被“禁足”,就更别指望下学后,孩子们还能在操场上跑一跑。

为了避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因碰撞、方法不当等引起所谓的“安全事故”,有的学校不仅课间禁止学生体育活动,体育课也是浮光掠影,限于简单活动,不按教学大纲进行一些有难度、需要费力气的项目教学,甚至擅自取消了一些运动项目的教学,这在小学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过度防御,造成学生锻炼机会越来越少。

二、学校体育走入困境的归因

到底是何原因导致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及其体育课程走入困境的呢?笔者于2013年走访了湖南省多所乡村中小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排除深层次的教育体制等因素影响外,归因主要有三:

(一)体育课程难以保障

最为常见的情况就是:体育课被占用,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能保证。

从学校教育来说,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偏重于学生的文化成绩,体质健康往往被忽视。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常常挤占体育课程时间来上英语、数学等所谓的“主课”。就笔者所了解的湖南常德某些中学,高三体育课形同虚设,经常被英语、数学、物理等科目占用。甚至学生都觉得高三还上体育课是“有病”的表现。同时,也有太多家长过度地给予孩子文化方面的关注,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就行,并不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学校开展的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外出比赛活动,往往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导致孩子逐渐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学生在现行体制下,为了拥有更好的成绩,考上更好的学校,课业压力很大,都不得不挤压着大量的课余时间来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因此,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从2007年开始,国家教育部门要求中小学校必须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然而,据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小学四年级和初二的校园体育课及体育活动不足率分别高达56.5%、76%[2];另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2%的小学、初中和13%的高中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3]。

(二)体育资源难以满足

广大中小学,特别是乡村学校,最为普遍的问题是,学校场地器材及师资不足,无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应试教育的长期作用,导致学校给予体育方面的经费支持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很多学校都存在体育锻炼的场馆和设施不够、体育教师配备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就笔者走访所了解的湖南桃源多所镇中学,田径场至今还是杂草丛生荒地的不在少数,根本无法跑步,其他活动场地就更不用说了。很多体育老师也都改做行政或其他工作了,这就无法在学校形成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也无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体育安全难以立法

出于避免伤害事故的目的,体育课练习密度很小,强度不够,且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一位政协委员曾一针见血的指出:“青少年体质状况下滑后,体育锻炼就更容易受伤,因害怕学生受伤而引发纠纷,体育教学的内容就更加单一,这样使学生失去了体育锻炼的兴趣,造成恶性循环。”[4]因此,害怕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也是影响学校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许多学校因为怕发生安全事故,而取消了跳箱、单双杠等“高危”体育项目教学,并撤掉了相应的体育器械。有些学校甚至连篮球、排球、足球等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也不予开展。因为学生一旦在学校因运动受伤,家长不管什么原因都认为是学校的责任,要求学校治疗并赔偿,学校疲于应付后出于安全考虑,只会进一步压缩学生运动的时间、空间和内容。甚至有的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课间、午休时间都不让学生出教室活动,统一趴在课桌上休息。

三、学校体育走出困境的对策

学校体育改革进行多年,收效甚微,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差强人意。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涉入深水区。只有坚定而全面地把改革推广开来,深入下去,学校体育以及体育课程的改革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果。

(一)更新体育理念

大凡改革,首要创新。儒家经典《大学》指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见创新之重要。因此,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至少需要推行这样几种新的体育理念。

1.倡行“人文”体育

体育天然地倾向于人本哲学。著名学者张楚廷教授曾经有过一段生动的论述:“大家知道,足球误判的情形常有,且对胜负影响极大。例如,越位与否,假摔与否,手球与否,是否合理冲撞,是否球身已过球门线,等等,常发生误判。于是,有人建议采用电子技术,利用科学手段即可大大减少误判,亦似可大大提高竞赛的公平性。可是,足球界拒绝了这种建议。采用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对付打假球、吹黑哨,有何不好?为什么要拒绝呢?打假球、吹黑哨会受到严惩,乃至司法介入,为何宁可这样也拒绝呢?足球界直接的回答是:误判乃足球的一部分。实际上,足球的理念在于,足球乃人的活动,不能由技术来做最后的裁决,不能由科学技术起支配作用。”[5]因此,我们要用人文的学校体育引领中国风尚。

2.强调“健康”体育

多少年以来,我们提出了“健康第一”的响亮口号,但是始终没有把它落到实处。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一定要把“健康”作为首要的培养目标,努力改变当下青少年和儿童们以静态的学科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比如,清华附小就推行了体育课程“三个一”模式。即“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5节体育课,其中3节上国家规定课程,1节开展足球专项训练,1节体育自选课程。这样打破班级限制,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使附小整个校园成了体育锻炼的场所,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有效锻炼[6]。

3.推广“另类”体育

学校体育一定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学这样一种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应当提倡并推行一些丰富多样、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另类”体育。如举办高跟鞋赛跑大赛(男女都可以参加,但必须是脚穿高跟鞋,身穿派对礼服或正装,踩着恨天高才能出赛)等。

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进行体育锻炼,即让某个体育项目成为孩子的精神寄托。使体育运动成为现代人继续进化的推动者;成为现代人体能量积蓄的释放者;成为人心理疾患的监控者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调理者。

全民体育可以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以渐进的方式让所有人都爱上体育,比如通过举办赛事带动老百姓对体育的热爱,让青少年对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有一定的认识。如果在小学6年的学习阶段,学校能够把体育作为核心课程之一,那么,学生的体育基础一定会打得很好。

(二)强化体育政策

青少年正处于智力开发、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需要改进教学业绩考核办法,要把学生体质强弱评估列入考评范围,并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制定详实的、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青少年体育运动与体质健康促进计划”。

针对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现状,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考试“指挥棒”来调节。如中考体育就值得很好落实。

(三)抓紧体育立法

对于如何避免伤害事故,笔者建议尽快完善学校体育立法,在听取广大体育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的同时,着重修改和完善体育法中有关学校体育的内容,设立学校体育执法监督机构;从法律角度明确学校、学生、家长各方责任,鼓励学校和体育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比如说,在原有校方责任保险的基础上,再办中小学试行校方责任保险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让学校组织活动放开手脚。同时,还可以引入第三方鉴定机构,一旦发生伤害事故,由第三方介入,客观地评定事故责任。

要充分借鉴并推广在学校体育避免伤害事故方面的那些先进经验。首先应当在场地器材、设施等方面尽可能地把安全隐患排除掉。以羽毛球场地为例,每节课之间都留出清扫、维护的时间,别小看一片小小的羽毛,留在地上不清除,下次上课的教学、训练中,如果踩在上面滑倒,就会导致严重的伤害事故。所以提前准备和防范非常必要。

(四)加大体育投入

学校体育需要包括人力、物力与财力在内的相当大的投入。而当下许多学校,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投入严重不足,表现在体育师资不足,体育场地不够,体育设施简陋,体育器材破旧。有师资力量,才能有体育课的质量;有设施设备,才会有锻炼效果。这是一条朴素的真理。所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一定要重视夯实它的物质基础,努力加大学校体育的投入,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要建立学校体育投入的考核指标体系,并把它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水平和政府行政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体育投入不达标,考核时一票否决。

(五)深化课程改革

要加快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使各阶段体育教学内容衔接连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开展活泼多样的体育活动。比如,针对师资足、场地足、经费足的学校开展多元化专项化的教学;针对师资、场地不太足但做得比较好的学校开展单一的专项化教学;对师资不足、场地欠缺,但体质有提高的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同时,建立体育教学激励机制,把体质健康和升学发展评价紧密联系起来,将学生健康水平作为评价一个地方教学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以此考核学校、校长、地方政府官员。

要将体育考试常态化,把体育考试分解到中学3年的教学过程中,累计分值,并适当增加考试项目,可将体育课安排成自助选修,分为球类、田径、体能等项目,每人根据兴趣爱好选修几项,以此来确定考试分数。这样就可以避免过度运动造成伤害,也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当然,考试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考试这根“指挥棒”唤醒孩子对于体育活动的自觉意识,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他们体会到活着的幸福。

(六)实行齐抓共管

正如教育并非学校的专利一样,体育其实也不是学校的专利。引导青少年持之以恒地参与体育锻炼,现在虽有政策的明文规定,要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是,学校、家长、学生常常以学业为由不肯花费时间,难于保证实际效果。所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必须切实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统一战线”,使之联手并肩,齐抓共管。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学校在强调学习成绩的同时,有意识地重视其他方面素质的培育,尤其是身体素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往往会对孩子形成终身的影响。作为青少年体质监护人和体质与健康“辅导员”的家庭应当明确认识到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社会也应更多地担负起改善青少年体质的责任。政府应鼓励更多的民间社会组织举办夏令营之类的各种体育活动,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应当给予社会组织一定的奖励和补贴,从而使各种夏令营之类的活动尽快摆脱“只是为了赚钱”的骂名。

总之,在改善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的道路上,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家庭是学校和社会的前提,学校是连接家庭和社会间的“桥梁”,而社会则是家庭和学校的延伸。只有将体育融入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个环节,将学校的纪律、家庭的观念以及社会的责任统一起来,建立“统一战线”,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的意识,才能从源头扭转青少年体质逐年下滑的势头,而类似于运动猝死的“惨剧”才能不再发生。

[1]杨兆山.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认识——兼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时代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12-118.

[2]教育新闻[N/OL].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3-19.07:45

[3]教育新闻[N/OL].中国新闻网[微博].2014-04-04.06:43

[4]http://edu.qq.com/a/20140404/003477.htm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

[5]张楚廷.体育,大学宝贵的教育资源[J].高等教育研究,2007(5):5-9.

[6]清华附小校长:体育应为小学核心课程[E B/OL].http://www.j yb.cn/basc/xw/201403/t20140321_574910.htm l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体育课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