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语政策对汉语国际教育课程实践的影响
2014-04-07舒莹莹
舒莹莹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对外国语言的政策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而不断调整,比如从对外语教育的排斥、否定到在21世纪对阿拉伯语、汉语等“关键语言”的狂热学习等,本文试图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外国语言政策变化轨迹中,探讨当前我们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中需要采取的应对之策,寻找“后方法时代”国际汉语教学实践的可行路径,以便有利于汉语和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得到更为广泛地传播。
一、美国外语政策的流变
(一)20世纪美国的外语政策
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外语政策是空位状态,直到二战时期,由于战争急需外语人才,才有“军队特别培训计划”的出台,主要是培训德语、法语、汉语等利于战争的语言人才。冷战期间,苏联成为其最强对手,俄语进而成了关键外语。五十年代,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为美国制定《国防教育法》的有力推动器,该法案首次将外语特别是俄语教学提高到与科学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政府投资建立外语强化学院,并鼓励幼儿园和中小学进行外语教学,美国大中小学的外语教学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国防教育法》的基础上,1965年通过了《高等教育法》,1984年通过《经济安全教育法》,1993年通过《国家安全教育法》。这些法案的目的之一均是为美国培养更多的优秀外语人才。“1994年克林顿政府通过《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案》,明确将外国语定为核心课程之一”[1]。
(二)5C标准与A P中文项目
1996年美国外语教育委员会在“语言是在使用中学会的”这一理念的推崇下,提出了21世纪美国外语学习的5个目标:交流 (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关联(Connection)、比较(Comparison)、社区(Communities)。这5条标准都以“C”字开头,故简称“5C”标准。在此标准下,汉语与文化课程于2003年被列入了AP课程之一。所谓AP课程,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的缩写,美国大学理事会为了使高中特定科目的教学达到大学水平,促进高中与大学的衔接,于1955年设立了这一先修课程。但正式的AP汉语与文化考试从2007年才开始举行。不论从其学习目标,还是考试大纲,都可以看到,美国的外语学习重点,已经从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语言能力的培养,即学会用外语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沟通运用、文化体认的能力,还要将外语的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融合贯通,能在社区中灵活运用。
(三)美国国家安全语言计划与星谈计划
2006年1月美国国务院、教育部、国防部和国家情报办公室联合召开全美大学校长国际教育峰会,布什总统在会上宣布“国家安全语言倡议项目”,将阿拉伯语、汉语、韩语、俄语、日语、印第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列为关键语言。2007年财政年度内国家拨款1亿多美元,2008年拨款1.14亿美元大力推动星谈计划。星谈计划是美国政府推动“国家安全语言专案”(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 Initiative)的一部分,目标是培养更多的掌握关键语言的优秀外语师资,促使更多美国公民不断提高对这些关键语言的运用能力,以期能达到流利的程度,并提升学习国家关键语言的学生人数,星谈计划在2008年将中文与阿拉伯语列为首要推广的语言,在语言学习对象上,这一法案的提出使汉语学习者的年龄更趋幼龄化。星谈计划的特点,从“星谈”一词的分析可略窥一斑。“星谈”,即STAR TALK,每个字母都代表了一个词组,代表了一种意义。S代表students centers,表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T代表target language,表示外语学习的媒介语就是目的语;A代表appropriate,表示所教的内容方法等要适合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宗教信仰、文化特点等因素;R代表reflection,表示教学要重视反思;T代表time on task,表示要保证任务投入的时间;A代表application to new contexts,表示语言要用于新的语境;L代表learning outcomes,表示保证知识技能的产出,K代表Knowing is doing,表示做中学。这个项目主要通过招募中小学生和老师在暑期进行汉语培训,旨在培养熟练的语言情报人员。需要注意的是,星谈计划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即reflection。“这一点与当代语言教学理念的‘后方法时代’特点相吻合,Jack.Richards在《英语教学三十年之回顾》中说,什么是第二语言教学的最后方法?我们正处于‘后方法时代’,即倾向于注重学习与教导的过程,而不把教学成功归因于教学法的影响,注意力应移到研究老师们如何经由‘反思教学’(reflection)和‘行动研究’去拓展与开发自己的教学方式。”[2]
二、对汉语国际教育课程实践的影响
从美国外语教育的政策的变化——AP汉语项目的启动和美国安全语言计划中的“星谈计划”可见,其外语学习也是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实施的。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是其政策的重要导向,而文化交际则是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应改变以往单纯地注重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窠臼,应该进一步强化语言安全意识,把以文化、特别是以行为文化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育体系中。这就要求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实践中,要特别突出两点——语言安全教育、行为文化教育。
(一)加强汉语国际教育课程实践主体和实践对象的“语言安全意识”
美国的“安全语言战略”告诉我们,虽然“语言学”是没有意识形态的学科,但当语言和教育联系在一起,变成语言教育时,语言的学习与传授的实施者就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了。“美国的安全语言计划目标之一,就是利用‘语言武器’传达美国的意志,希望通过说‘别国的话’来实现所谓‘新帝国’的理想。”[3]在美国的安全语言计划中,前总统布什明确表示,会讲外语的军队是未来反恐等各项任务出色完成的保障之一。他透露,美国外语人才多多益善,这不仅是为了增加盟友,减少敌人,最重要的是这有利于其他民族对美国式的“民主”与“自由”的认同,从而更好地确保美国长期的国家安全。美国狂热地学习关键语言:阿拉伯语、俄语、汉语、印地语,不仅是为了培养军事人才,更是有利于传播美国式的“民主与自由”。因此,我们在此呼吁,对外汉语教育老师应该不断增强安全意识。
一是在汉语国际教育课程中,应该像培训汉语教师志愿者一样,开设中国国情课。美国人学习汉语的动机包括国家利益与个人需求。汉语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既是汉语文化的传播者,也是他国文化传播的接收者,我们对中国的文化,特别是正在腾飞的经济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表达,做到不卑不亢。在国际汉语教育本科阶段就要打好国情基础,现在国际汉语教育实践者对文化的理解大都停留在传统文化的表面,就像美国哈佛大学北京暑期项目主任冯禹说的,我们应该全面地实事求是地介绍中国的社会,理直气壮地说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自信心。
二是注重传播精华,回避糟粕。美国对外语言政策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培养外语人才,最大限度地了解有关国家的政策、思维等,掌握其弱点,以便在接触、谈判甚至是战争时出奇制胜,维护其国家利益。我们明知如此,切不可盲目投怀送抱。在对外教学时,应当注重传播汉语文化的精华,而有关国人劣根性的东西、不光彩的习惯、龌龊的心理等,就不必向外国学生介绍,我们那么多优秀文化,没必要只盯着缺点不放,天天跟在西方媒体后面大肆渲染的中国黑暗面,缺点宣传多了,就容易唱衰自己,无法把“中国最好的一面”传播出去。
(二)进一步丰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语言文化”课程内涵
我们一直在说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的任务就是要使第二语言习得者习得语言,体认文化,学会用汉语交际。但是对所谓的“语言文化”认知,应该不仅仅限于中国文化范围,要增加世界各个主要国家(指汉语教学发展比较好的国家)的文化课程。
一是作为汉语教师,应熟悉各种汉语学习者的语言文化背景。美国的二语学习者的背景很复杂,所以对汉语教师的要求也就较高。比如旧金山的中美国际学校,学生的背景情况是:50%为亚裔,23%为混血,20%来自说汉语的家庭;其中10%说普通话,10%说粤语,大部分都是在幼儿园或者一年级入学。面对背景复杂的学习者,做为汉语教育的教师,不可能毫无差异地灌输给学生汉语,而必须要熟悉学生的语言文化在各个地区的差异。
二是汉语教师了解大陆港台几个地区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汉语习得者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反应出了族群间的文化认知差异,这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在课程中应将其与汉语基础课结合起来。以下从三个方面简单举例:(1)量词举例:以量词“班”为例,它在香港粤语是一个群体量词,当一些人在某个环境下一起活动,都可以用“班”来描述“一班律师、一班工人、一班匪徒、”甚至可以搭配动物名词,如“一班企鹅”,而普通话则用“一群律师”、“一伙工人、一帮匪徒”,“从这个语言差异可见其认知差异。现代汉语族群对于不同群体的区分比香港粤语族群更仔细,不同群体名词以专用的群体量词搭配,突显了不同群体在社会功能上的区别。”[4](2)同义异形词:“熊猫和猫熊”2009—2011三年间,熊猫在大陆的实用比率比台湾多了100倍,同期台湾地区“猫熊”高于“熊猫”出现率。(3)同形异义差异:“肥佬”在香港书面语中有失败的意思,借自英语fail。例句:香港科技专上书院护理副学士评审全部肥佬。“谷”在香港书面语中还有促进发展之意。例句:人行频频出手,显示中国必须放松银根,全力“谷经济”,保八增长,避免经济通缩或衰退。“边缘”在港增加了贬义色彩,指青少年因为各种原因临近堕落的。“工人”增加了佣人的意思。例句:如果你觉得家庭价值最大,一定会选这条路,或其中一个在家工作,别将家庭交给工人。
(三)新建本科专业学校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合理利用和整合资源,有针对性地培养汉语教育师资
以笔者所在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学校地处湖湘文化中心长沙,与办学特色办学定位紧密结合。是全国闻名的小学教育基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有着丰富的小学教师培养经验,学前教育专业也是其特色之一。近几年还承担了全国的小学教师“国培项目”,各方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11年开设的对外汉语专业,像美国这样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开设汉语课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我们应利用好学校的小学教育资源,把中外k-6(幼儿园至六年级)课堂组织与管理作为一门专题课程进行探讨与实践。笔者以美国为例,结合本校特点,简单做了一个k-6课堂中的语言文化课程设计方案。
1.K-2阶段:激发学习兴趣。此阶段学生的文化学习内容应以行为文化为侧重点,可把弟子规的诵读与行为文化操练结合起来,“孝悌谨信仁爱”,包括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学校及课堂习惯要求、用碗筷吃饭等,要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适时表现出应有的礼仪。
2.3-4阶段:开启创新能力。此阶段学生大多是八九岁的儿童,比上个阶段的自制力和持续注意力都用所发展,其精力也特别旺盛,自己不易控制游戏和学习的节奏。这个阶段应使其掌握的行为文化除了巩固K-2阶段的以外,通过表演或游戏的形式,在中国节庆活动等背景中,体验“尊老敬贤、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等,还可以利用“宠物是否算家人?”“情绪与情感表达”等主题,使其学会辨别各种表情,如高兴、生气、悲伤等,三四年级可加上惊讶以及一些“自觉情绪”,如羞愧尴尬内疚嫉妒骄傲等,这个阶段学生知道多种情绪可同时存在,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社会里的“面子”观念。
3.5-6阶段:提高学习效率。此阶段的学生大多即将进入学生青春期。较之前几个阶段,其注意力更加集中、稳定。社会心理发展方面,自己学习经验的取得和成就感的养成使学习兴趣随之提高,很大程度的服从老师。经常通过与同伴师生的互动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有强烈的团体归属感。课程设计时多提供独立自主的情景,让其取得成功的经验。“在‘家庭’主题中,除了巩固前面出现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长幼有序’等行为准则外,可以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认知,如中国家庭出现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家庭成员有何影响?为什么光耀门庭对中国人而言很重要的家庭观念?各中国家庭之间有哪些相异与相同之处?”[5]
[1]肖舜良.美国外语政策与美国汉语传播[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2):43-50.
[2]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177-178.
[3]王建勤.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2):7-11.
[4]冯胜利.汉语书面语的历史与现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59-68.
[5]柯雪润.美国幼儿园至8年级汉语及中国文化课程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6-88.
[6]陈巍.论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5):92-95.
[7]袁贵仁.我国师范院校改革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5-10.
[9]崔爽畅.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的构建与探索[J].管理观察,2009,(4):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