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图书馆实践述评
2014-04-07魏豫州
魏豫州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 河北 保定 071003)
1 李大钊图书馆实践的背景
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国家纷纷建立了具有近代性质的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图书馆发展迅速,图书数量丰富。同时,图书的分类和编目趋向专业化和科学化,并建立了相应的图书馆协会等组织。1887年,美国人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图书馆管理学校,到1919年美国已建立了8所相关学校。随着图书馆事业研究的不断发展,相继出版了一些学术著作,如艾伯特于1810年出版了《关于公共图书馆》,施莱廷格于1808年出版了《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1]5。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达到殖民统治和传播宗教的目的,耶稣会、修士院以及天文台、博物院等设立了专门图书馆,随后,他们又在各地建立的学校设立了图书馆。这些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图书馆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20世纪初叶,由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建立时间不长,再加上军阀混战、政府更叠频繁,学校经费极其困难,图书馆的购书费更是长期没有着落[2]。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1868—1940)认为图书馆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时刻关注图书馆的发展。如在《拟联合同志陈请各国退还庚子赔款专供吾推广教育事业意见书》中,蔡元培提到中国人民非常希望进行大学、图书馆、音乐院、博物院、剧场演戏馆的建设,只是由于经费原因,没有能够实行[3]146。因此,他主张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应用于图书馆、博物馆的建设。1918年初,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启用踏实肯干又具有创新思想的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即馆长)五年间,立志改革,锐意进取,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实践
李大钊早年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的“新学”,具有丰富的学识、宽广的眼界和爱国、改革、求新、务实的思想。面对西方图书馆的发展和中国落后的图书馆事业,李大钊积极进行了整顿和改革。
2.1 建全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之前,图书馆没有制定成文的管理条例,许多工作没有具体的标准。如1918年3月1日,图书馆“化学书籍太少,而借出者又久不还,以致学者无由研究”[4]3。1918年12月23日,借书超期的人竟居泰半,这种习惯严重影响了图书的流通速度[4]115,但是借书不及时归还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参照国内外的管理经验,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1920年11月26日,李大钊在北京大学评议会上提出“教员学生借书规则修正案”并获得通过,同年12月23日《修正图书馆借书规则》在北京大学评议会上被通过。于1921年1月24日就师生借书册数、种类及借阅时间等进行规范,同时还规定对损坏图书和延期归还图书者的惩罚措施。如规定“借书期限,教职员以十四日为度,学生以七日为度,具从借书之日算”;“贵重书类,无论何人,概不出借,通俗书类,除词典、字典外,俱可按本规则出借”。除了向本校师生服务以外,还向校外各机关借书,但是该单位必须派人持公函到馆,本馆依据图书的性质 “认为无何妨害,得贷与之”[4]580。
2.2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
(1)多方筹集资金,赠加购书经费。1913年至1917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购书经费共计22 244银元,平均每年4 500银元,购书经费严重不足。为增加图书采购经费,李大钊多方努力,终于在1920年5月7日召开的图书委员会议上,通过每年增添购书经费六万元的决议[4]500-503,此外,他还多方募集资金。1917年北大图书馆的图书不足160 000册,中外杂志120种。到1923年,藏书已达184 008册,杂志已近600种,中外报纸40种左右。以上可以看出,自1918年至1923年,北大图书馆藏书量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长,成为国内图书馆界的佼佼者,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影响和地位[5]。
(2)完善藏书制度。第一,建立校内文献交流和协作制度。当时北大的阅报室不止图书馆一处,图书馆积极与其他阅报室联络,除了其他阅报室必备的报纸外,实现报纸协商分购、互换陈列,既能节省经费,还能增加文献资源数量[6]。第二,收集各办公室报刊。图书馆将各办公室的旧报刊进行收集,装订成册,供学校师生阅览。第三,倡导图书寄存制度。李大钊积极倡导师生把个人的藏书带到学校图书馆,以飨其他读者,但是图书所有权仍归个人所有。为此,他专门拟定了图书馆寄存图书简章数条,经过校长核准后,于1918年3月1日正式实行[4]3。图书寄存制度既方便了读者阅读,也可以使更多的图书在馆内流通,为其他人阅读提供方便,成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的重要补充途径。第四,倡导书刊捐赠。李大钊积极倡导图书捐赠,他本人先后向北大图书馆捐赠中外文书刊340多册,在其倡导下图书捐赠者很多,北大图书馆对捐赠图书的单位与个人进行公布并答谢。第五,倡导兼容互需的藏书策略。北京大学图书馆不仅收藏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图书,也入藏了其他思想流派的书籍。如1910年,刘廷琛任学校总监督时,认为词曲书属于淫词艳曲,有伤风化,将其全部烧掉。1918年,北京大学国文研究所成立后,词曲书成为研究所的重要资料,文献资料缺乏严重影响了国文研究所工作的开展,因此,李大钊及时调购书策略,购买了大批词曲书[7]。李大钊还直接向德国出版机构购书,大量购进德文书,充实馆藏[8]。
2.3 提高图书馆专业技术
自1918年10月起,北大图书馆以杜威十进分类法为基础,结合北大图书馆实际藏书情况,开始着手编制新式卡片目录。到1921年,北大图书馆分别编出以书名、著者和分类为主题的三套目录卡片,从而使北大图书馆的编目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4 提高服务水平
第一,实行开架管理。李大钊发现图书馆闭架式管理有许多弊端,读者不能亲自到书库选书,反复填写书单,既浪费读者的时间,又增加图书馆管理员工作量。北大图书馆仿效欧美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的方式,给读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尽管图书开架式管理容易丢书,但李大钊认为相对方便读者,丢书的损失,算不得什么[4]417-420。第二,延长开馆时间。北大图书馆多次做出延长开馆时间的决定,开馆时间最长达到每周81小时,在当时的图书馆界产生重要影响。图书馆还利用假期开馆,如自1918年暑期图书馆的开馆时间为上午7时至11时,下午开馆时间为2时至6时,汉文复本书籍,亦准借阅[4]86。第三,注意与读者信息沟通。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近四年,经常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布布告、启事、通告。如1918年10月22日北大图书馆主任布告:图书馆办公已经迁至新大楼的一层,各个阅览室已经布置完备。1919年11月15日,图书馆主任布告:发现数种杂志里的重要论文被人撕去,请阅书报者自重[4]371。1919年11月15日,图书馆主任布告:提醒各阅览室内禁止吸烟并注意公共卫生[4]416。
2.5 提高馆员素质
李大钊认为馆员应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才能适应工作需要,故此,李大钊引进高素质人才。在图书馆招聘图书管理员时采取信息公开、考试选拔、择优录用的方式。北京大学聘任顾颉刚等六位助教任职,这对于提高图书馆工作的质量起了很大作用。李大钊任职之初,北大大多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很难胜任北大图书馆工作,为此北大图书馆加强对馆员的业务培训。李大钊带领工作人员先后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等单位参观学习,以提高馆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
2.6 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图书馆管理经验
李大钊积极向日本、欧美图书馆学习。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是日本著名的图书馆,1918年夏,李大钊通过留日学生了解其图书编目技术以及其购买、保管文献的方式、办法。1920年,他又通过留英学生了解英国图书馆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同年,李大钊通过赴美国留学的袁同礼,了解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情况。1921年6月,李大钊接待前来北大图书馆参观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汉文书籍编目员卫德女士,并与她交流中文书籍的编目法[8]。
2.7 推动图书馆区域组织建设
为了促进区域图书馆的发展,最终建立全国性的图书馆组织,李大钊与私立北京汇仁大学图书馆主任高罗题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地区图书馆协作组织——北京图书馆协会,提出区域图书馆之间可馆际互借和互换出版物等建议,积极倡导图书馆界资源共享。虽然“北京图书馆协会”最终因时事局限未能实现,但它毕竟起到了发轫意义[9]。
3 李大钊图书馆实践的意义
3.1 促进了北大图书馆的迅速发展
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任职虽只有五年,却把北大图书馆由半封闭状态的藏书楼转变为开放式图书馆;健全了图书馆规章制度,采用当时先进的图书编目技术;将服务读者作为图书馆的基本工作理念,进行人才培训,加强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此使北大图书馆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学图书馆。
3.2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北大图书馆采取兼容并蓄的馆藏方针,图书种类齐全,馆内有一个专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图书室,取名“亢慕义斋”(共产主义的音译),使北大成为当时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心。李大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阵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不但对五四运动起了启蒙作用和推动作用,也培育了很多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
3.3 对我国图书馆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李大钊先后撰写了《美国图书馆员之训练》、《关于图书馆的研究》等一系列重要论文,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见解。
第一,图书馆是一个教育机构。李大钊认为图书馆与中国过去的藏书楼性质不同,藏书楼只是藏书而已,管理员不过是守书的人。而现在的图书馆是研究室,管理员不仅仅保存图书,还要使各种书籍发生很大的效用,具有教育的性质。他指出以前旧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教授为主,现在学校实行新的教授法,在教科书和课堂之外,还由教师指出许多的参考书作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4]417,因此,图书馆应为教学服务,积极采购教师在课本之外给学生指出的参考书,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图书馆服务的广泛性和公立性。李大钊认为图书馆分为两类:一种是社会的图书馆,一种是学校的图书馆。社会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上一般人民[4]417,劳工聚集的地方应该设立图书馆、报刊室,专供工人休息时阅览[4]163。李大钊还主张“多办市立图书馆,通俗的尤其要紧,而且图书馆宜一律公开,不收费。”[4]325第三,加强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在当时,中国图书馆发展处于初期,图书馆专业教育基本属于空白,多数人对此闻所未闻。而李大钊却敏锐地觉察到开设图书馆学专业既是关系中国前途的事情也是关系中国教育前途的事情,他强烈希望条件具备的学校设立图书馆学专业,培养图书馆人才,以专业人才来管理图书馆[4]419。
4 结语
九十多年前,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实践不仅促进进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为国民革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类图书馆建设提供借鉴。李大钊的图书馆实践和思想至今仍值得我们图书馆人学习与借鉴。
[1]马启花.李大钊图书馆学思想研究[D].导师:刘小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4.
[2]郭松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历史沿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2,(3):73-80.
[3]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4]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3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5]谷姝蕊.李大钊与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J].沧桑,2010,(4):120-122.
[6]王小会.论李大钊对近代图书馆制度体系构建的贡献[J].大学图书馆,2010,28(1):115-119,125.
[7]周进良,刘君君.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实践活动述略[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6):59-62.
[8]于宝华.德治与开放——简论李大钊的图书馆改革思想与实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35-39.
[9]曹晓鲁.李大钊图书馆学思想述评[J].科技经济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