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尔夫制胜因素初探

2014-04-07辜德宏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尔夫球高尔夫竞技

辜德宏

(1.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2.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体育学院,长沙 410205)

高尔夫再次成为奥运项目,使其无疑成为各国竞技体育关注的新的发展点,而一项竞技项目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深刻认识其运动规律,把握其竞技运动规律的核心问题。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下,人们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制胜规律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制胜因素;其二,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制胜因素是竞争双方取胜的要素,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是指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组合方式[1]。无疑,把握制胜规律是各竞技项目发展的关键。立足高尔夫的项目特点,结合已有的训练理论,探究高尔夫制胜因素及因素间的关系,有利于认识高尔夫运动的规律,从而促进高尔夫运动水平的发展。

1 影响高尔夫运动成绩的因素

高尔夫比赛是依照规则,从发球区开始使用球杆对一个球经一次击球或数次连续击球将其打入球洞内的过程[2]。虽然高尔夫比赛可以区分为比洞赛和比杆赛两种形式,但是击球进洞杆数的多少仍然是它们判定成绩的根本。球员击球进洞的杆数越少,竞赛成绩越好。无疑,高尔夫竞赛制胜的关键就是在规则的允许下用最少的杆数完成比赛。因此,高尔夫竞赛中影响击球杆数的因素就是确定高尔夫制胜因素的基准。

结合高尔夫场地、竞赛规则、球的运动特点等,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影响高尔夫击球杆数的因素:第一,高尔夫球场具有一定的距离。标准的高尔夫球场通常为18 洞球场,其中有4个par3球洞、4个par5球洞、10个par4球洞,最短的par3 球洞距离在100—200 码(90—230 米)[3],这说明,高尔夫球竞赛中每一次击球都需要产生一定的击球距离。第二,高尔夫球场具有一定的起伏坡度。高尔夫球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依据自然地形而修建,场地具有高低不同的坡度起伏,它既增加了高尔夫球运动的乐趣,又增大了击球的难度。球员的每一次击球都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抛物线,这样才能克服球场坡度并向球洞靠近,从而达到理想的击球效果。第三,高尔夫球场地具有明确的边界。每一个高尔夫球洞都有自己的边界,比赛时都会清晰标明场地的界桩,球员击球落在界桩外,按照规则要罚杆。这说明高尔夫球竞赛中每一次击球都需要注意击球的方向性和落点的准确性。第四,高尔夫球场内障碍形式多样。障碍是高尔夫球场的重要组成,沙坑、水域、树木、长草等构成球场障碍,它们通过形状、大小、高矮、位置等的变化,以点、线、面的设计形式,构成击球的空间障碍,直接影响球员击球的线路和落点。这就要求球员的击球需具备一定的方向、高度、抛物线、距离等。第五,高尔夫击球具有明确的方向。高尔夫球竞赛是击球进洞的运动,球员用最少的杆数将球从发球区击向球洞,这就要求球员的每一击具有一定的距离和直线的飞行路线。第六,高尔夫击球具有精确的目标。高尔夫球场的设计有不同的落球区,球员要获得较少的杆数需要控制每一击球的落点。而且,高尔夫球洞的目标小,果岭上洞杯的外径不超过10.8厘米,深度至少是10.16厘米[4],再加上果岭上一般有不同的起伏,果岭周边多有障碍,这要求高尔夫的击球必须非常精准。第七,高尔夫击球遵循动量守恒定理。高尔夫球运动是挥杆击球的运动,球杆与球发生碰撞,其遵循动量守恒定理[5]。挥杆击球的初速度越大,球离开地面的初速度就越大,球飞行距离也越远。这要求每一次击球要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和速度。第八,高尔夫球飞行受到空气动力影响。阻力、升力、偏转力是高尔夫球运动的三项空气动力。其中阻力取决于球的飞行速度,升力和偏转力取决于它的旋转,升力取决于后旋,偏转力取决于多余的侧旋[6]。因此,高尔夫球在空中飞行需要保持一定的球速,需要保持一定的后旋。第九,高尔夫竞赛是多次反复挥杆击球的比赛形式。不管是比洞赛还是比杆赛,一场高尔夫竞赛均需完成多个球洞的击球,而每一个球洞又至少击球一次以上。每一击击球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最终成绩的优劣,这就需要球员每一次击球都要追求理想的击球质量。

2 高尔夫运动的制胜因素

根据前文论述,笔者提出高尔夫运动的制胜因素如下:一、“直”,它主要指球飞行的轨迹,是球飞行的前后方向,即击球点、球飞行轨迹、落点之间形成直线。表现为,击球点正、球飞行轨迹直、落点偏离度小。做到这点,有利于减少击球距离的损失,有利于使球按照设计的路线前进;二、“远”,它主要是指击球的距离,即击球点到落点之间的位移大。表现为,击球点实、球飞行轨迹平直、球落地前冲。做到这点,有利于尽可能快地靠近果岭,有利于减少击球次数或降低击球难度;三、“转”,它主要是指球在空中的后旋程度,即高尔夫球离开地面后绕球的中心轴前后旋转的快慢。表现为,向下击球、球飞行中有明显的爬升、球落地停得稳而较少滚动。做到这点,有利于使球产生升力[6],延长球飞行的时间,使球获得更大的飞行距离。另外,有意识控制球的侧旋,能够打出不同曲线的击球。四、“冲”,它主要是指击球的用力形式和球的飞行方式,即球在离开地面时具有一定的冲力和速度。表现为,击球速度快、力量释放充分、击球点实、球后旋速度快、球飞行中有明显抬升、球落地前冲。做到这点,有利于提高球飞行的初速度,能有效克服空气阻力,增大球飞行的距离。五、“弧”,主要是指球飞行的轨迹,是球飞行的上下方向。即击球点、球飞行轨迹、落点之间形成一定弧度的抛物线。表现为,击球点低、球具有一定的高度、球呈现一定的抛物线、球落地停得稳而较少滚动。做到这点,有利于使球翻越一定高度的障碍。六、“曲”,指球飞行的轨迹,是球飞行的左右方向。即击球点、球飞行轨迹、落点之间形成一定的曲线。表现为,击球点偏左或偏右、球有向左或向右的旋转、球飞行轨迹呈现一定的曲线,球落地有较大滚动。做到这点,有利于使球绕过某位置的障碍。七、“准”,指球的落点,即球飞行的方向、轨迹、距离、落点符合预期。表现为,瞄球与站位准确、挥杆动作精确流畅、击球点实、肌肉用力感觉好。做到这点,有利于提高击球的控制力和精准度。八、“稳”,指击球的动作和效果,即击球动作的重复性和精准性,击球效果的一致性和可控性。表现为,动作自动化程度高、流畅度高、协调性好、击球效果可预见性强。

3 高尔夫运动制胜因素的关系

各竞技项目的制胜因素是个“群”,在这个因素群里的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存在着总和律、主导律、突前律、更迭律等运动规律[1]。

3.1 总和关系

总和律是指运动竞技的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表现方式,它是由项目制胜因素的单个发展水平及其综合发展水平决定的[1]。高尔夫球员的竞技水平,就体现在“直”“远”“转”“冲”“弧”“曲”“准”“稳”这8个制胜因素的单个发展水平及其综合发展水平上。首先,各个制胜因素必须具有较高的个体发展水平。这意味着,高尔夫制胜因素的发展需要将各因素单列出来进行针对性训练。不同阶段对于各制胜因素的个体发展能够为制胜因素的整体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其次,综合制胜因素群必须具有较高的整体发展水平。这要求各制胜因素全面协调发展。制胜因素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是指各制胜因素的绝对均衡发展,而是指各制胜因素在一定发展水平上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第一,它表现为各制胜因素具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如:高尔夫击球初级阶段强调发展击球的“直”,而随着竞技水平的提升,逐步发展击球的“远”“转”“准”等。第二,表现为各制胜因素具有一定的发展水平。根据“木桶”原理,单个制胜因素发展的失衡将会导致整体制胜因素发展的失序。制胜因素要呈现较高的综合发展水平,各个制胜因素均需要达到一定水平。其综合发展水平越高,各因素的发展水平也要越高。第三,它表现为各制胜因素间具有较好的协同性。根据系统论原理,各制胜因素相对均衡、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发展,能够促进制胜因素整体综合水平的提高。制胜因素综合水平越高,各制胜因素相对均衡的全面发展水平越高,组合的制胜因素越多,组合方式及水平越高。

3.2 主导关系

主导律是指运动竞技能力的众多制胜因素中必然存在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这一规律[1]。在不同时域内及不同条件下对制胜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为主导制胜因素。由于高尔夫运动的实质就是通过一次或多次击球,将球击入具有一定距离的目标内。击球具有一定的距离、准确性、稳定性就是制胜的关键。因此,高尔夫制胜因素中,“远”“准”“稳”为核心主导因素。主导制胜因素是制胜因素群发展的重点,其他制胜因素是制胜因素群发展必不可少的构成,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带动整体制胜因素群呈现较高的综合发展水平。处理主导制胜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要把握两个方面。其一,各制胜因素的发展促进主导制胜因素的发展。这是将主导制胜因素的高水平作为发展目的,贯穿于其他制胜因素的发展中。单个或多个制胜因素围绕主导制胜因素,不断发展自身水平。比如:“直”“转”“冲”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击球“远”的发展,“直”“转”“弧”有利于实现“准”的发展等。其二,主导制胜因素的发展融入其他制胜因素的发展实践中。这是将主导制胜因素作为发展工具,贯穿于其他制胜因素的发展实践中。单个或多个主导制胜因素作为发展理念,应用于其他制胜因素的发展实践,促进各制胜因素及整体制胜因素的发展。如:将“稳”贯穿于“直”的发展实践,提高击球“直”的连续性;将“远”“准”“稳”贯穿于“直”“曲”“弧”的发展实践,分别提高球三种飞行轨迹的距离、精确性、可控性。

3.3 突前关系

突前律是指各制胜因素在发展变化上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呈现单因素突前,多因素跟进”的变化特点[1]。突前关系主要涉及的是制胜因素在时间序列上发展的先后。如果将制胜因素的发展看做一个整体的发展过程,各制胜因素会体现出一定的发展顺序。如果将制胜因素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组成,各制胜因素会体现出特定的发展序列。这构成了认识制胜因素突前关系的逻辑基点。首先,从高尔夫制胜因素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各因素发展的难易程度构建着其发展的顺序。笔者认为制胜因素发展的顺序依次为,弧”“冲”“直”“转”“远”“曲”“准”“稳”。借用我们教学或训练中通常采用的俗语来描述就是,把球打起来→把球打扎实→把球打直→增加球的旋转→提高击球的距离→变化击球的线路→提高击球的精准性→提高击球的稳定性。其次,从高尔夫制胜因素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看,各因素发展的敏感程度构建着其发展的顺序。一般来说,竞技水平的发展阶段不同,球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感觉不同,他们对于制胜因素的敏感程度会有所区别。竞技水平发展的初级阶段,球员竞技能力低、运动感弱,他们大多按照上面的发展顺序发展各制胜因素水平。竞技水平发展的中级阶段,球员竞技能力有所发展,运动感有所提高,各制胜因素具有了一定的发展水平。这时,他们可以按照“冲”“直”“弧”“转”“远”“曲”“准”“稳”的顺序练习发展。即力量释放充分集中→击球方向直→击球弧线适宜→球有明显旋转→击球距离远→击球线路变化多→击球精准性好→击球稳定性强。竞技水平发展的高级阶段,球员竞技能力大幅提高、运动感增强,各制胜因素有了更高的发展水平。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可以按照“稳”“准”“曲”“冲”“直”“弧”“转”“远”的顺序练习发展。即动作高度自动化→击球精准→击球线路多样→力量释放充分集中→击球方向直→击球弧线适宜→球旋转快→击球距离远。应当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条件下,人们可能有意识地突前发展某个或某些制胜因素,这意味着制胜因素的突前发展还存在更多的应用性变化。另外,突前因素与跟进因素的关系主要在于前者带动后者的发展,后者促进前者水平的提升。

3.4 更迭关系

更迭律是指制胜因素在专项的发展过程中交替更迭的规律[1]。不同的时代,高尔夫运动处于不同的发展环境,高尔夫器材、场地、规则、球员的身体条件等内外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其发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高尔夫制胜因素的发展必然受到这些条件的制约与影响,从而使高尔夫制胜因素呈现出推陈出新的发展特点。比如:最初高尔夫球场地多设计为惩罚型球洞,制胜因素的发展就相应地注重“准”“直”“转”“稳”等,从而确保球准确到达目标而且落地较少滚动。这一时期高尔夫制胜因素的发展就呈现以“准”“稳”为主的风格特点。高尔夫球从黄杨木球到羽绒球再到橡胶球,从光滑的表面到具有凹痕的表面,有效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因素[7],促进了制胜因素“远”的发展。这时高尔夫制胜因素的发展呈现“远”“直”为主的风格特点。高尔夫球杆杆身从胡桃木到钢管,杆头甜蜜点的增大[7],使得球杆韧性大、弹性强、杆头有效打击面增大,有利于大力挥杆,有利于提高击球的稳定性和距离,对于“稳”和“远”的发展更有利。这时高尔夫制胜因素的发展呈现“远”“直”“稳”为主的风格特点。总的来说,制胜因素之间的更迭关系就反映为制胜因素的发展趋向、组合方式、发展水平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高尔夫场地、器材、技术越先进,人们对制胜因素的认识就更为全面深化,进而表现为制胜因素的发展更加全面,制胜因素间的组合更加多样,制胜因素的时代特征更为突出,综合发展水平更高。

4 高尔夫运动制胜因素的应用

4.1 构建高尔夫制胜因素结构模型,提高高尔夫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高尔夫制胜因素是一个“群”,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构框架,最优化的制胜因素结构模型能够产生最优化的整体功能效果。构建结构模型有利于确定高尔夫运动的科学训练理念、训练内容、训练方法,高效发展球员竞技能力。构建高尔夫制胜因素的结构模型可以参考学者们对于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双子模型理论”[8]和“皮球理论模型”[9]。前者较好地阐释了各因素间的内在结构,即扬长补短,互为补充。后者较好地阐释了各因素与外在环境间的关系,即整体开放,动态可变。它们为高尔夫制胜因素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大体思路,即模型的构建既要考虑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外在联系。构建高尔夫制胜因素结构模型,不仅有利于深化对高尔夫制胜因素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提升高尔夫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比如:确定各制胜因素全面发展、优势制胜因素非均衡发展、训练刺激和条件有效调控的训练理念;优势制胜因素的高难度强化性训练内容,薄弱制胜因素的中低难度发展性训练内容;按照优化的制胜因素结构模型进行的模式训练法等。

4.2 把握高尔夫制胜因素的发展趋势,创新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打法风格

高尔夫制胜因素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人们对高尔夫运动科学的认识越深化,高尔夫制胜因素就越先进。立足世界高尔夫发展的现状,积极探索高尔夫制胜因素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始终保持在高尔夫发展的前沿,创新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打法风格,形成一定的领先优势。我国的优势项目乒乓球、羽毛球、女子排球等就积极钻研各自制胜因素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发展打法风格,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竞技优势。因此,应当加大对高尔夫运动规律的研究,积极钻研制胜规律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球员的特点,探讨中国特色的打法风格。目前,高尔夫的主要打法风格是美式打法和澳洲打法。前者强调以脊柱中轴转动,是上肢主导型的打法,能较好发挥上肢力量,由于它涉及运动的身体部位相对较少,击球动作相对简单,使击球稳定性具有较好的保证。后者强调以左、右腿外侧支撑做双轴转动,是身体整体转动的一体式打法,能较好发挥全身力量,由于它涉及全身的协调运动,击球动作相对复杂,动作的精确性、协调性要求相对较高,击球稳定性更难于控制。针对这两种打法风格,走出我们自己的路子就需要结合我国球员的特点。我国球员身材不如欧美选手高大,力量较弱,但是协调性相对较好,技能应用能力相对较强。因此,打法风格的创新需要有利于上下肢协调发力,各关节肌肉逐次释放力量,有利于控制球的弧度,达到击球弧度较低,击球直而远,击球增加球的旋转,减少落地后的滚动等。

5 结语

研究高尔夫制胜因素有利于认识高尔夫的运动规律,推动竞技高尔夫的发展实践。本研究立足高尔夫球运动的专项特征,把握高尔夫专项技能这一核心制胜要素,对这一新兴项目的制胜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启发和借鉴。与此同时,高尔夫运动科学的复杂性需要更多学者借鉴多学科知识,借鉴已有的运动训练理论,借鉴我国已有技能类项目的先进发展经验,积极探索高尔夫的专项运动规律,从而为“我国竞技高尔夫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0]。

[1]谢亚龙,王汝英.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2]张超华,宋巍,韩可菲,等.背景干扰高尔夫球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3):10-13.

[3]苏德荣,卢军.高尔夫球场设计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韩烈保.高尔夫球场草坪[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5]罗建新,杨庆辞,刘子东.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阿拉斯坦尔·考西仑,约翰·斯托勃斯.追求完美的挥杆——高尔夫球科学入门基础[M].杨万荣,袁运平,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7]车旭升,金春光.高尔夫木杆挥杆技术动作的运动力学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4):41-45.

[8]田麦久,刘大庆,熊焰.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双子模型”的建立[J].体育科学,2007,27(7):3-6.

[9]李岩,董云振,李珂.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分析与新议——皮球理论模型的建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2):116-118.

[10]辜德宏.跨越式发展:中国竞技高尔夫发展的时代使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06-111.

猜你喜欢

高尔夫球高尔夫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Lonsdale Links高尔夫球俱乐部
竞技精神
迷你高尔夫球比赛
高尔夫球
高尔夫MK7.5的 10位对手
花与竞技少女
高尔夫
同台竞技
休闲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