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将天津建成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的对策研究

2014-04-06肖建华贾群刘秉镰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4年9期
关键词:天津物流

■肖建华 贾群 刘秉镰

加快将天津建成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的对策研究

■肖建华 贾群 刘秉镰

本文在梳理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简称SCP)范式的基础上,将SCP框架用于分析我国微博产业组织特征。在我国微博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适用SCP范式分析这一新兴的互联网络应用平台对促进微博产业的有序竞争具有积极意义。

天津市台湾商品集散基地对策建议

随着两岸“三通”的全面实施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正式签署,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加快推进,富士康、友达光电、盛威电子等一大批台资企业相继落户天津,台湾高附加值产品也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天津已成为台湾商品进入大陆北方市场的门户,但针对台湾商品的北方集散地尚未形成。天津市应抢抓机遇,加快将天津建设成为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以促进两岸经贸合作,拓展两岸现代服务业对接和扩大两岸民间经济交流与合作。

天津建立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的重要意义

台湾商品品种丰富,食品口味独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陆北方消费者的欢迎。加快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建设,一方面能促进两岸经贸合作与深入交流,另一方面能开拓台湾商品在北方的市场,促进北方区域经济与贸易发展,极大丰富大陆北方地区人民的生活,推动天津现代服务业和物流业加速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有利于推动津台两岸经贸交流深入发展

建设天津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有利于推动津台物流业发展,带动津台加工、服务、旅游、金融等产业间的合作与对接,并通过台湾商品在北方市场的扩销直接促进北方地区与台湾在经贸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两岸经贸的深入发展。

(二)有利于更好发挥天津在环渤海地区的龙头作用

天津位于京津城市带与环渤海经济圈交汇点,是环渤海港口中距离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最近的港口,也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市场辐射优势。依托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平台,可以扩大天津对北方市场的影响范围和辐射强度,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更好发挥天津在环渤海地区的龙头作用。

(三)有利于吸引海内外台商投资和第三产业发展

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的建立有益于实现两岸服务业对接,吸引众多台资高新技术和新型服务业企业在天津落户,推动金融、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领域发展,增强天津及周边城市的第三产业市场需求规模和强度,促进天津市第三产业做大做强。

建立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的条件和优势

(一)保障优势:天津市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合作

一是天津市政府大力支持。天津市政府高度重视津台两岸经贸合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改善天津台商投资环境。二是各部门通力合作。天津海关、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大力支持筹建联检中心以提高效率,尝试“空空转运”、“空铁联运”、“空路联程”等政策措施,提供快速便捷通关服务,为海运、航空货运快速抵达“三北”辐射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两岸合作优势:津台贸易合作基础突出

近年来,津台经贸合作不断深入,鸿海、友达、光宝、英业达、长荣、远东、大成、台玻、巨大等30余家百大企业集团相继落户天津。截至2013年5月,天津市累计批准设立台资企业2184家,台商投资总额128亿美元,合同台资额83亿美元,滨海新区已成为台商投资最集聚区之一。

此外,津台双向经济交流不断扩大,2013年天津市赴台经贸团组234个、584人次;接待台湾来津考察团95个、641人次。2013年天津市对台贸易总额29.1亿美元,同比增长5.9%。天津正在努力打造台商投资大陆北方的集聚区和台湾商品进入大陆北方市场的集散地。

(三)区位优势:区位优势突出,市场辐射范围广

天津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国际港口城市,地跨海河两岸,市中心距首都北京120公里,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亦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海运与工业中心。其拥有我国第四大的工业基地、第三大的外贸港口,两小时交通圈辐射人口5000万,航线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是连接我国北方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枢纽。作为两岸农产品、渔产品等大宗物流直航的重要平台,天津港处在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华北、西北广大地区的出海口,口岸服务和辐射区域包括“三北”地区,市场辐射范围广。

(四)政策优势:拥有多重政策叠加优势

天津作为首批两岸直航和航空客运直航试点城市、赴台旅游开放城市、台胞证换发和落地签注城市、两岸食品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已获得了国家商务部、国台办、交通部等部委的政策支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拥有良好的前期政策优势。

此外,滨海新区是我国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在涉外经济体制、金融创新、土地管理改革等十个方面拥有先行的政策优势,并拥有按照自由港及自由贸易区运作模式的东疆保税港区,具有更加开放的管理模式和多重政策叠加优势。

(五)产业聚集与配套优势:配套服务产业发达

近年来,天津大力发展配套服务产业,已经形成全面、成熟的配套服务体系。“十二五”以来,天津物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物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2013年,天津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00万标准箱,全球第十;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5亿吨,位居全球第四位。同时,物流企业也积极向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物流金融等领域拓展,已形成了以空港和海港为核心的物流园区集聚区。

此外,天津作为两岸生鲜食品对接试点城市之一,大型生鲜食品企业和冷链物流发展迅速,产业基础雄厚,拥有一批运作规范、发展成熟的大型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为台湾农产品集散提供了有力保障。

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重点建设项目

(一)举办名品博览会系列活动,打造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品牌

一是继续办好天津台湾名品博览会和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天津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和四届台湾名品博览会,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台湾商品展会,在环渤海地区、“三北”地区以及台湾岛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已成为海峡两岸北方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推动台湾商品名品展和津台投资洽谈会的举办,对扩大津台经贸合作空间和领域,促进台商来津投资兴业,以及提升天津在两岸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天津成为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协助台商开拓北方内销市场。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应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交通部开放台湾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和台湾农产品在大陆运输享受部分地区过路、过桥费减免的优惠政策及地方政府的相关配套政策,协助台商开拓内销市场。

三是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深入北方腹地开展集散地营销活动,并积极组织高层次招商推介会,扩大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知名度。

(二)推动两岸食品物流试点城市合作的落实,提升冷链物流运作水平

2011年7月,商务部、国台办正式批准天津为“两岸食品物流合作试点城市”,开展两岸精准物流产业对接。台湾物产丰富、食品物流运作经验成熟,落实生鲜食品物流对接,对于联结两岸生鲜食品市场,促进两岸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改善两岸民生和扩大两岸民间企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台湾生鲜食品物流正在向直销化、高附加值、全程监控、多层认证方向发展,其冷链物流运作水平也日趋成熟。天津市相关产业在硬件技术水平和软实力上还有一定差距。津台两岸生鲜食品物流对接,能够进一步发挥天津作为北方最大的分拨集散地的作用,带动周边北方地区的相关产业升级,提升整个生鲜食品行业在产品分级、流通加工、冷链配送、认证管理、封闭运作等领域的冷链物流运作水平,从而带动整个北方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三)建设天津台商北方区域总部基地和商贸广场,增强台商聚集效应

近年来,天津依托滨海新区优势,总部经济发展迅猛,在北方地区仅次于北京,发展了一批如矽谷城、西青中北总部经济产业园、津南双港镇产业园、武清开发区创业总部、滨海响螺湾、西部总部办公区和北塘中小企业等总部基地,推动城市的转型升级,成为天津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作为大陆北方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天津将打造成台商及台资企业在大陆北方的区域总部基地,吸引更多台资企业或台商到天津设立北方区域总部,对天津更好地贯彻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打造新的台商产业聚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完善“四大”平台建设,增强台湾商品集散服务功能

1.基础设施平台

一是规划建设集商品采购、仓储、批发零售、展览展示和商务办公于一体的台湾商品综合商贸区,重点建设台湾农渔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和台湾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二是扩建冷库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两岸冷链物流的落实。三是加强物流通道建设,进一步提高海港和空港的通过能力,完善天津与周边腹地的通道建设特别是陆桥通道的建设,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以发展“公、铁、海、空”相互衔接的多式联运为重点,加快推进铁路天津货运枢纽站,天津港东疆港区、南部港区及天津航空枢纽的建设,使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及公路实现“无缝对接”,以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运行效率。

2.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依托天津电子口岸和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港口、海关、三检、航运、航空、铁路、物流等信息资源,构建台湾商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智能配送、GIS和GPS跟踪反馈、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辐射中国北方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为台湾商品物流服务与联动监管提供信息化支持,实现台湾商品物流服务的网络化、智能化。

3.通关服务平台

一是完善通关软硬件环境,优化船舶港位安排和津台直航航线,并根据台湾商品运输的淡旺季,合理安排运输班次,保证运输通畅;二是设置两岸直航的通关专用泊位,在中心渔港为台湾农产品、渔产品开设专用码头;三是提供若干通关便利,制定快速检验检疫措施,开辟绿色通道。

4.政策平台

一是土地征用政策。天津市政府在园区用地规划及审批方面给予特殊扶持政策,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来对待,在用地上优先考虑,在地价上适当优惠。二是税费政策。对入驻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实施多方位的财政补贴,取消向入区企业收取的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减轻税费负担。三是投融资政策。建立支持集散地发展的专项资金,对台湾农产品、渔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台湾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基础设施(基地、中心)给予优先贷款和贴息;适当吸引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参股建设物流园区,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环境。

加快将天津建成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的对策建议

(一)设立专责协调组织机构,加强建设工作机制

实行“政府搭桥、民间上桥”模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设立专业、有效的协调机构,通过与政府其他部门的相互合作,为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建议成立推动工作小组,并在工作小组的指导下,建立由规划、市政、交通、工、商、农、口岸、外贸、交管和信息等职能部门、各区县(包括开发区、保税区等)以及海关等中央驻津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联席会议,各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通力合作、密切配合,针对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共同研究对策措施,指导推进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建设的顺利进行与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集散地发展的政策平台

一是针对台湾商品交易中心基地规划用地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对纳入规划的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二是设立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发展专项资金,对台湾商品综合商贸区、农产品(渔产品)冷链物流、商品认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人才培训等项目给予引导性的补贴或贷款贴息支持。三是利用全国首家产业投资基金在天津试点的机会,申请设立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中小型台湾商品物流企业发展。

(三)加强台湾商品区域物流合作,扩大台湾商品北方辐射力

天津市应该充分发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在区域发展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发挥台湾商品在北方地区的集散、分拨、配送等物流功能,扩大台湾商品北方的辐射能力,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积极推进“无水港”建设,使天津口岸的功能优势向内陆北方地区延伸,增强台湾商品北方地区的辐射能力;二是完善天津与辐射省市的交通无缝衔接,改善台湾商品运输软环境;三是天津与周边省市交通局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台湾商品运输专用“绿色通道”,便于跨省市的高速公路运输顺利、快速通关。

(四)成立涉台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优化台湾商品北方集散地市场环境

一是成立涉台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建立健全涉台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为台商提供广泛的法律服务,并争取与台湾相应的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业务委托关系,及时处理相关问题;二是优化台湾商品市场环境。制定台湾商品进口调节工作预案和商流链条建设规范、产地集配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销地交易配送专区建设与管理规范等,建立较稳定的产销关系,保证台湾商品销售畅通;三是加强对台湾商品及其商标权的保护,依法保护进口台湾商品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严格区分“台湾产地水果”和“台湾品种水果”,保护台湾水果品牌和形象。

(五)建立物流人才需求保障机制,完善津台物流人才引进与教育培训体系

一是建立培养多层次津台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训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大型、知名物流企业建立产学研知识联盟,建立多层次的津台物流培训项目,建立津台物流实验基地和津台物流人才孵化平台。

二是引进高级人才,形成津台两岸物流研发中心。整合高校、企业和天津台办等机构力量,引进高级物流人才,共同组建津台物流研究机构,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开展津台专项物流研究,推动津台物流快速发展。

肖建华,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两岸物流合作与创新;贾群,硕士,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研究方向:两岸经贸合作;刘秉镰,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教授、博导。研究方向:物流产业分析与规划)

责任编辑:刘桂素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13ZLZLZF05900)和天津市对台调研课题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天津物流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战“疫”必胜!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天津卷
《天津造纸》征稿启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天津之眼》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