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话询问信息看受话者的动态角色
2014-04-06钱葳
钱 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一、绪论
话语角色是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研究对象,许多研究者对其概念内涵也一直存在着分歧和争论,特别是对受话者的角色分析。传统上认为,言语活动中的接受者,在交际中属于相对被动的角色。但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受话者也可以成为谈话的主导者。本文将通过电话查询信息的对话,来分析受话者的动态角色。
二、文献综述
(一)受话者的动态角色
角色,原本是戏剧术语,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或演出要求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20世纪20~30年代被引入社会学,又名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1]
作为语言学术语的角色,一般称之为话语角色。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参与话语活动和话语事件的各方根据社会规范和话语的情景语境,选择恰当的角色关系,用相应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方式,传达话语信息,实现交际目的。这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化的信息交流的过程。[2]
对于交际过程中的角色,传统意义上分为说话者和受话者两类,而一般说话者都被看做是话语的主导者,受话者则是话语的接受者。
Thomas认为可以参照五条标准,把受话者的话语角色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受话者(addressee),旁听者或观众(auditor or audience),旁观者或无意中听到者 (bystander or overhearer),窃听者(eavesdropper)(叶枫,2010)。Verschueren认为,听话人是话语事件所有在场者的一个子类,从“在场”变成“参与”,在场者就变成了释话人(interpreter),可以具有多种角色:直接受话人(addressees),近旁参与者(side participants),非参与者(non-participants)。非参与者又可分为旁观者(bystanders)和无意中听到者(overhearers),而后者又可分为可见的偶然听到者 (listener-in)和秘密的窃听者(eavesdropper)。[3](P19-22)胡新平认为,虽然接受者的角色身份也是丰富多彩的,但在交际活动中,一旦表达者选择了话语角色,双方的关系即被确定,接受者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4](P31-33)
以上观点都认为,受话者的角色都只是接受方,虽然都参与话语活动,但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受话者在交际活动中也可以成为话语的主导者,其角色是动态的。听话者角色和话语信息之间不仅仅是接受,在接受的同时,听话者还被赋予了相应的回应权限,即能否对信息作出回应,听话者如何实现角色的权限,体现了听话者相对的独立性。[5]由此可以看出,在交际活动中,受话者一方也是可以成为话题的主导者的。
(二)受话者的角色定位
既然受话者可以是被动方,也可以是主动方,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制约交际主体话语角色定位的要素。
能够对说话者在具体语域中的话语角色定位产生直接制约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交谈的话题、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和交际意图。[6]此处的说话者,应该是指在交际活动中产生话语的说话者和受话者。胡习之认为,在对交际主体进行话语角色定位是,要注意说话者的交际动机和交际目的,交际场合,角色规范在特定情景下所能发挥的实际约束力,以及与对方的人际关系和对方的社会地位及心理。[7](P13-16)
所有这些定位因素,均可以用于对受话者的角色定位。叶枫认为,话语接受者在话语活动中的主动性,表现在他对自己话语角色的选择。对任何一个言语时间,话语接受者可以选择参与、转移话题,或者保持沉默。话语接受者可以通过语言选择,激活说话人所说话语的某种意义潜势,从而把话语的意义指向了一个方向,也许这个方向不是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图,这就说明受话者也可以发挥主动性。[8](P111-115)
(三)角色定位的语言表现形式
胡习之总结了话语角色定位的语言表现形式,及可以从称呼语、动词形式、口气和语体等方面来分析。[7](P13-16)称呼语是话语角色定位最常用、最典型的语言表现形式。所选择的称呼语,可以表达交际主体对交际对象的情感、评价态度,同时又赋予了自己和交际对象的一定社会地位。一部分动词则可以反映交际者的角色关系,如汉语的“娶”可以表明说话者的男性话语角色身份,而“嫁”则表明说话者的女性话语角色身份。口气也是有声语言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人们说话时通过声音、气息的调节或语词、句式的运用而流露或显露出来的感情、态度、思想、角色身份的某种情调或倾向”。[9](P35)语体是由于交际的对象、目的、内容、环境关系的不同而产生的言语功能变体。语体的转换往往也体现出交际主体的话语角色转换,表现出不同的角色定位与角色关系。
三、理论和研究方法
(一)会话分析理论
会话分析师一门经验性、精致性地描述会话结构的自然的观察性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话分析是指任何对会话的分析,狭义的会话分析是指对日常会话的分析。我们此处所指的会话分析,是狭义的会话分析。狭义的会话分析认为日常会话是有章可循的,他们旨在从日常随意会话中收集大量的自然数据中找出会话所具有的基本结构和规则。[10]
话语分析充分认识到了语言的工具性本质,研究使用中的语言,研究语言和语境的关系,旨在揭示语言运用中具有交际功能的话语的结构特点,使语言研究实现了从句子到话语,从形式到功能,从语言内部到语言外部,从静态到动态的研究方向的转变。[10]因此,通过会话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了解说话双方所处的角色,能帮助我们有效地掌握对话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已经达到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电话询问信息所得录音为研究材料,将其按照一定的转写规则(见附录)转写成文本形式,然后用会话分析的理论将其进行分析。
四、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所有电话询问信息都是说话者以向杂志社投稿为方式来获取对方的邮箱或者跟对方确认邮箱的准确性;交谈的话题自然就是跟投稿相关事宜有关的内容;在谈话的过程中,双方的社会关系就是投稿者和报社编辑。虽然形式大体上都是一样的,但在谈话期间表现出来的双方角色的变化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特别是受话者的动态角色。本文将从称呼语、口气和语体三方面对受话者的角色进行分析。为了保护说话者双方的信息,以下例子中凡是涉及具体杂志社或学校的名称都将用字母代替。
(一)从称呼语看受话者的动态角色
称呼语是话语角色定位最常见的语言表现形式,选用何种称呼语来称呼对方既能定位双方的角色,又能从中看出说话者和受话者谁处于主动位置,谁处于被动位置。请看下面一个例子:
例 1(节选):
1.Q:喂,您好,请(问)是D杂志编辑部吗?
2.D:诶,°您好°。((语调低沉))
3.Q:是这样子的,我是H省W市一所高中的教师,就是想往贵报刊投递一些关于中小学教育方面的文章,请问可以留下一个邮箱吗?
4.D:啊,好,那个,有没有咱书,那你有咱杂志吧?
5.Q:恩,就是我们H很难买到J省的报刊,但是我是在网上搜到这个报刊的,觉得比较好,就是,打个电话来询问一下。
6.D:啊,你是中学,小学的?
7.Q:恩,我是中学的。
8.D:啊,哎呀太好了↑,你教语文的?↑
9.Q:恩,对。
10.D:啊↑,那个**啊,你把咱网址告诉这个老师一下。
从例1可以看出,当说话者的身份是老师的时候,在节选对话的最后一句中,受话者,也就是杂志社称呼说话者为“老师”的时候,双方的角色就已经定位了。受话者看似一直在询问问题,但是其角色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从节选第8句就可以看出,受话者一直在为了让说话者觉得其杂志需要投稿而询问说话者各种问题,因此最后说话者成功获得了该杂志社的邮箱。此时,受话者是处于被动状态的,即跟传统的受话者是被动方相一致。当然,受话者有时候也可以成为话语的主动方,从以下例子就可以看出:
例 2(节选):
1.Q:喂,您好,请问是X编辑部吗?
2.X:恩,对,没错。
3.Q:=呃,我是Z大学的一名学生,就是想向贵报刊投稿,请问能留下一个邮箱吗?
4.X:呃,你是什么,什么,什么稿件啊?
5.Q:呃,就平常写的关于生活方面的。
6.X:关于生活方面[的,是散文还是什[么?
7.Q: [恩, [恩?
8.X:是散文还是?
9.Q:呃,(4s),就,不偏散文吧。
10.X:不偏散文↑?就是比较记叙性的、[还是议论性[的,还是评论,[还是?
11.Q: [恩[议, [议论性的,议论性的。
12.X:呃,那个,你是Z大学的是吧?
13.Q:恩,对。
14.X:哦,我记得我曾经跟你们学校合作过议论消息,你是跟我那个,这个,你是给这个栏目写过稿吗,议论(英文)消息?
15.Q:没有,没有。
此段对话只节选了前面一部分,在最后说话者还是成功获得了该杂志的投稿邮箱。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受话者一直是把说话者当作一名大学生(第12句受话者问听话者的身份时),而且由于该杂志在大学生中也是比较受欢迎的,自然其编辑对投稿事宜就是比较严谨的。从开始说话者做完自我介绍之后,就一直是受话者处于主导地位,从受话者所问的问题,以及听话者的反应,特别是第9句,听话者在回答时,有了4秒钟的停顿,可见受话者在此次对话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这也就说明了,受话者不再是如传统定义的,处于被动位置了。
(二)从口气看受话者的动态角色
口气也是判断说话者处于何种位置的重要因素。一般语气强的一方会处于主导地位,语气较弱的一方则处于被动位置。在对话过程中,受话者并不总是语气较弱的一方,因为其角色也不一定总是被动的。请看下面一个例子:
例3:
1.Q:喂,您好,(请问)是W杂志编辑部吗?
2.W:对。
3.Q:是这样子的,我是那个(.)H省W市Z大学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就是我们最近和导师在一起做一个项目,跟国外的一些杂志社有合作,就是国外的杂志社希望像贵报社投递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文章,就(.)以促进国内外的合作,请问贵报社接收吗?
4.W:哦,是你们做的一个项目投我们社的((慵懒的、疑惑的语气))。=
5.Q:=就是(.)就是我们(.)就是我们跟国外的那些杂志社有合作,我们只是中间人,如果(.)就是(.)他们会往贵报社投递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文章,如果贵报社觉得合适,你们就可以有一个后期的合作。
6.W:啊,你这个事情((不确定的语气)),(1s),你明天再打电话问吧。
7.Q:明天吗?
8.W:找杨老师问一下吧,明天(.)下午↓。
9.Q:那,那方不方便现在留下一个邮箱,就是可以发给你们看一下。
10.W:哦,可以。
11.Q:恩,好的。
12.W:你记一下。
13.Q:恩,好的。
14.W:那个,W杂志的第一个首字母。=
15.Q:=恩,好的。
16.W:的第一个首字[母,(然后是)126[.com
17.Q: [恩,好的, [谢谢,我记下来了。
18.W:诶。
19.Q:恩,再见。
20.W:再见,诶。
从例3整体看,还是说话者占据着主导地位,从受话者开始不能确定这件事情让听话者隔天再打电话,到最后接受说话者询问邮箱,都进行得十分顺利。至于说话者的口气,我们可以从第4句和第6句进行分析,受话者在听到说话者所陈述的信息之后有点弄不清楚状况,一直处于疑惑的、不确定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受话者的语气此时较说话者要弱一些,所以处于被动位置。当然,受话者也并不总是语气较弱的一方,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4:
1.Q:喂,您好,请问是Z杂志编辑部吗?
2.Z:对。
3.Q:呃,我是那个H省H大学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就是想往贵报刊投递一些关于中小学教育方面的文章,请问可不可以留下一个邮箱呢?
4.Z:你没有我们的期刊吗↑((干脆、直接的语气))?
5.Q:恩?
6.Z:你没有我们的期刊吗↑((干脆、直接的语气))?
7.Q:我们这边就是很少能买到J省的,然后就是在网上搜到了这个(.)这个报刊,然后搜到这个电话。
8.Z:哦哦哦,那(.)旁边没有邮箱啊↑((干脆、直接的语气))?
9.Q:恩,有一个邮箱,我不确定是不是对的,能跟你确认一下吗?
10.Z:行行,没问题。
11.Q:呃?
12.Z:你说,你就直接说[就行了。
13.Q: 呃↑? [呃,好像是,******[@nenu.edu.cn。
14.Z: [恩, 对对对,这个就是。
15.Q:哦,好的,恩,我知道啦,谢谢您。
16.Z:啊,没事。还有别的事吗((干脆、直接的语气))?=
17.Q:=没有,恩。
18.Z:啊,好[叻,欢迎投[稿啊,再见。
19.Q: [再见, [恩,好的,再见。
从例4中受话者问的一连串问题及说话者的反应可以看出,在此段对话中,受话者是处于主动位置的,在第4、6、8、10句中,受话者说话的口气都是干脆的、直接的,这就给人一种他/她在说话时,是用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在与说话者交谈的感觉,于是就成了受话者在不断地问问题。从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受话者的主动性。
(三)从语体看受话者的动态角色
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形成的语文体式。它往往是随着交际对象、目的、内容和交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交际者的话语角色就是在语体的转换中不断变化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5:
1.Q:喂,您好,请问(是)C杂志编辑部吗?
2.C:是的,是的。
3.Q:呃,我是那个H省W市H大学汽车(.)专业的研究[生,就是(.)想往贵报社投递一些关于交通运输方面的稿件,请问能留下一个邮箱吗?
4.C: [°你好° 哦,那个,你,你记一下吧。
5.Q:恩,好的。
6.C:你没看到过我们工艺,你看到过吗↑?(哈哈)你得,那个就是(.)你得最好是看一下,[看一下,就是看和我们报道的内容是不是适合的。
7.Q: 呃([呵呵) [恩, [恩,好,就先记一下邮箱。
8.C:啊,你什么学校↑?
9.Q:H 大学。
10.C:H 大学。
11.Q:恩,对。
12.C:那个(.)记一下吧。
13.Q:恩,好的。
14.C:*** *** *@163.co[m
15.Q:*** *** * [@163.com
16.C:恩。
17.Q:*******↓。
18.C:诶,对。
19.Q:恩,好的,[谢谢。
20.C: [就可以了。=
21.Q:=恩,好的,谢谢,我记下来了。
22.C:诶,好,[好,(马上)投就可[以了。
23.Q: [再见, [恩,好,再见。
在例5中,受话者的位置是在主动与被动中交替出现的,这主要是通过语体表现出来的。在询问邮箱的对话的过程中,谈话内容比较正式,就是一般的本着对对方尊重的语气在说话,如第2、4、12句,受话者同意告诉说话者邮箱时,在这种情况下,受话者是处于被动位置的。当受话者回到投稿事宜问说话者一些问题时,是处于主动位置的,第6、8句中,受话者在询问说话者一些基本的问题,从说话者的反应看,说话者此时实际上是在顺着受话者的问题在进行交谈。因此在这段对话中,受话者的动态角色很好得体现了出来。
五、讨论与结语
本文只选取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段谈话,此次实验实际上一共有两个多个录音,其中受话者处于被动位置的有一百五十多个,处于主动位置有五十多个。虽然数据不是特别多,但已经显示出了,受话者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话语接收者,在某些情况下,其主导性也是可以体现出来的。
本文的谈话全部取自于电话查询信息,如果想进一步证明受话者的主动性,后期还可以收集其他类型的对话,与此文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这样得出的结论可能更有说服力。
总之,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受话者的主动性,以后也可将其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许会促进一些谈话的顺利进行。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Leech,Geoffrey.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83.
[3]俞东明.话语角色类型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转换[J].外国语,1996,(1):19-22.
[4]胡新平.话语角色·话语建构·话语理解[J].教育探究,2007,(4):31-33。
[5]占丽云.听话者话语角色的功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6]王美华说话者话语角色及其转换的功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胡习之话语角色定位及其语言表现形式[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13-16。
[8]叶枫.动态会话中的受话者话语角色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11-115。
[9] 胡习之.论口气[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35.
[10]李晓寒.会话分析理论视角下的《杨澜访谈录》分析[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