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金融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2014-04-06孙艳婷
周 梅,孙艳婷,樊 欢
(山西财经大学 财政金融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一、高校金融学教学改革的背景
金融业的发展关键在于金融人才的培养,而高校则成为金融人才培养最主要的源泉,大多数高校都开设有《金融学》这门课程,金融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而目前我国高校中《金融学》课程的安排以“讲授型”、“填鸭式”为主,与其他理论性课程没有大的区别,教师根据《金融学》课程的基本框架依次讲授,学生在临考之前进行课本背诵,强制性记忆,达到应试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之中《金融学》课程教学的意义和其独有的特点被淡化。如何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适应当前金融市场对于金融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考察,笔者提出了团队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即以团队小组为组织形式,以案例分析为基础,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进行课程学习的模式。
二、目前我国高校金融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金融经济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金融业迫切需要高素质、创新型金融人才,而我国高校传统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金融业发展的这一现状,就当前来看我国高校在金融人才培养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落后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中,目标设定决定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的设置,同时也决定了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基本方向。一直以来我国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在金融学课程及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上偏窄,本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出现严重的重叠,课程重复的现象普遍存在。在金融学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注重理论教学,教师的讲授是课堂的主旋律,课程的实践基本被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都制约了我国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二)教学大纲陈旧,教材和教学内容与形势的发展脱节
我国的高等院校大部分都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的困扰,虽然各大院校都在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但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仍显落后,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仍有脱节,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实践条件滞后
目前来看,一些高等财经类院校金融教学设备简陋,很多学校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面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有很多高校仍然延续着教师读课件、学生记笔记、老师只管讲、学生只有听的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的教育技术落后,实验室建设滞后,造成了产学研的脱节。
(四)考核方式单调,教学与实践脱节
虽然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没有间断过,但是教学改革的成效并不显著,很多高校都在尽力的挑选最新的教材,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积极引进国内外人才,然而对如何培养日益增加的高校学生,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做的却不够。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考核模式、卷面答题形式,注重课本掌握状况,照搬西方模式,经过自己吸收改良的成果很少,教与学脱节,教学与实践脱节。
三、团队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特点
针对我国高校《金融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团队式学习模式,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实际金融案例为基础,分析当前重大金融事件,引导学生以开放式和发散性思维为导向,了解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的状况和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真正适合中国金融业现状教学策略。这种模式一方面能让学生跳出课本上的固定思维模式,另一方面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对于以后的就业也有很大的帮助。具体来讲,团队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团队的组合自由化。以实际需要和学生间的彼此协作为基础,以效率为目标,不限制人数,学生自行组合进行分工协作。学生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对理论的学习能力也很强,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想象和创新能力受限;而有的学生则恰好相反,动手能力强,想象力丰富,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在实际的分组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又要考虑到学生之间性格的差异,在不同性格学生之间进行差异化的自由组合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合作,以竞争为激励手段,尽可能地发挥每一位同学的优势和特长,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第二,教学案例现实化。虽然传统的金融学教学也会讲授一些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的知识点,但是教师一般会用已经过时的案例套用知识点,当前金融业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些金融先辈的预期,他们的理论显然不能解决当前金融行业发展所出现的问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所运用的案例,是以当前金融行业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充当主角以所学的金融知识分析案例、解剖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新的教学模式下所使用的案例,不再是对知识的辅助和理解,而是给出一个实际的金融问题让学生分析,不限定答案,例如当前人民币告别单边升值的影响、温州金融改革问题、新颁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银行发展的影响、2013年六月出现的银行业“钱荒”问题、欧洲债务问题、以及美国提高债务上限对世界金融的触动等,用当前真实发生的案例让学生去分析案例,发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积极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当然,如果学校能够有实践条件,可以跟当地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基金投资公司取得联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这些存在的金融问题,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教师引导是开放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填鸭式的课堂讲授,甚至取消一板一眼的分章节、分版块的内容讲授,而是在实际案例中去启发学生,在关键节点进行理论的引导,升华学生的思维,真正让其通过案例分析掌握金融学的理论体系。当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根据课本的安排进行讲述,而是能把系统的金融理论贯穿于实际案例分析当中,而且这种引导不局限于课堂,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运用各种现代交流形式,如QQ、MSN、电子邮件等工具都可以成为课下交流的平台。第四,学生的展示是多样化。学生可以以想到的任何形式去展示其结果。当然,最好是能有演示和发言,达到锻炼学生的表达和临场发挥能力的目的。如制作PPT、进行情景模拟等,无论以何种模式进行的结果展示,只要能传达他们对案例的观点和看法就应该鼓励。同时,在有些案例的讨论中应该邀请一些权威的人士旁观和参与,以模拟实验室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模拟的情景下,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吸收知识,并且能够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培养,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团队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操作与实践
在金融教学中运用团队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金融学理论的掌握和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而且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为了理解团队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我们将以具体实例进行解析。2013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达到30%,7天回购利率达到28%,自从2013年从5月中旬以来,中国商业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逐步走高;进入6月份,资金面呈现高度紧张状态,连日来资金利率不断创下新高。以此事件为例,进行模拟实验,学生在课前需要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通过各种渠道掌握这一案例的资料,了解国家、市场、银行、以及公众对此事件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对此事件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看法即对银行业发生此次事件的应对手段和以后的规避策略。具体模式分为以下五点:第一,教师进行理论的指导。针对以上案例,教师可以在学生分析前做相应的理论指导。如详细介绍此次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国际上其他国家银行相同案例的介绍,指出案例分析的流程:掌握事件发生的经过和事件的相关资料(包括国家货币政策、银行资本状况、国民存贷现状)——确定案例发生的原因(各个小组可以有不同的观点)——设问、提问(对于各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其他的小组可以提出辩驳)——得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将学生的最终意见整合得出案例分析的结果,综合成实验报告)——最后由教师或者客座嘉宾给出这些策略的可行性。第二,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并整理出结果。根据教师的引导和相关案例的需要,学生需要对相关的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并分工合作,着手对金融市场进行相关的调研,在与国际类似事件相对比的基础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第三,展示自己团队的成果。鼓励学生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制作PPT、进行情景模拟演练等能提高学生协作和表达、演示能力的形式更应该被提倡,减少单纯的书面成果展示。比如说,可以进行角色饰演,展开与客座专家以及教师之间的演练,学生可以站在银行立场,教师和客座嘉宾可以站在国家或公众角度进行相关演示。第四,设问、提问环节是课堂最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各个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每个小组可以针对其他小组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对银行“钱荒”发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对策都可以存在不同意见。第五,由教师或者客座嘉宾做总结。针对学生的展示成果,教师要做最后的点评。针对案例分析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以及相应的理论支撑等,分析学生所提出策略的可行性。这一环节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学生也能向客座嘉宾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同看法。若是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请相关的人员到场观摩并根据实际做出总结和点评。
以上案例分析总的过程就是理论—案例—理论,即从理论出发到案例运用,最后再从案例分析回归到理论,三位一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结合。这也正是我们对于应用性学科学习的要求。
五、小结
团队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符合实际情境和学习金融理论的氛围,为学生协作和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提供了平台。这种教学模式在运用的同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教师要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虽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主体,但其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学生的思路有独特的创新点,由于其知识面比较狭小,他们的理论和观点往往缺乏系统性,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要帮助学生构建出金融学的系统框架,让学生形成更为缜密的思路。其次,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有相关理论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大量搜集,不能凭空想象,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金融行业的实践中。最后,针对案例分析要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按照制定的流程完成案例分析的全过程,结束时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作出总结,期末考核仍然可以设计出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以同一流程作出分析,达到团队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所预期的目标。
[1]杜莉,王倩.以研究型大学的优势资源培养金融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
[2]张丽梅.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教学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版,2006.
[3]刘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高校实践教学上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3,(6).
[4]“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05,(2):6-8.
[5]姚峥嵘.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缺陷及对策分析.
[6]尹聪莉,刘熏词.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08,(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