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庄园园林审美探析
2014-04-06程小琴
程小琴
(晋中学院 旅游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常家庄园由具有“中国儒商第一家”之称的常氏宅院与园林组成,位于山西省榆次区车辋村。现存宅院及园林面积达110000平方米,其中园林占地约为80000余平方米,由常氏家族清代陆续营造的枣园、杏园等各堂花园组成,称为静园,享有“中国民间最大的私家园林”之称。园中顺地势天然而成的曲觞小溪、湖泊荷池;苍松翠柏、古槐岸柳;低亭高阁、小桥曲径,相映成趣。既有南方园林的精致、娇媚之韵味,又有北方园林质朴、大气的特色。游人游走其间,仿若置身画卷之中,正所谓“人在园中观画意,亦被他人当画观”[1]。
一、常家庄园园林之自然美
山石在园林中能够“平处见高低,直处求曲折”,增加立体层次,使景色变化丰富[2]。常家庄园之园林——静园中,利用原有的地形,因势而立,把具有自然之神韵的假山、叠石浓缩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山林之野趣。小石潭边、昭余湖畔、林荫道上、小路斜径都有山石点缀或卵石铺就,或凸或凹、或直或曲,自然逼真。叠岸的石壁和湖畔与丛林间的点石,几乎都是取自于太行山大峡谷中经过万年山洪冲刷、被当地人称为“虎皮石”的巨型顽石。静园顽石之美,古雅质朴、敦实憨厚,恰如雄浑伟岸的北方汉子。不仅如此,杏园中的碑铭石也是取自太行山,因富含亚铁硝酸盐,遇水便会变红,这在潮湿的雨季无疑给庄园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情趣。
水是灵气的象征,美感的源泉,是园林的命脉。在静园中,正是以水系为主题,构造出山水相依的自然之美。在静园水系中,琴泉、小石潭、曲溪、昭余湖相互连成一体;洗笔池、方正池、小荷池则分别独立镶嵌于遐园与书院中。昭余湖水面明亮柔和,给人以空灵开阔、神清气爽之美感;叠岸的琴泉流瀑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可谓“其喷也珠,其泻也连,其响也琴”;曲溪的涓涓水流,曲折蜿蜒,仿若是婀娜的少女在诉说着悠悠思情。
静园中杏树、珍珠梅、牡丹花、月季花、杨柳树、槐树等本土植物乔灌结合,疏密相间,呈现出变化多端的姿态,充满自然景象之生机,同时体现常家尊重自然的生态思想。傍晚时分,听雨轩倚栏而望,远处高低变化的林冠线在夕阳余辉的映透下显得十分美丽。园林中的亭、台、楼、榭、轩依存于山水,并融于山水。它们或分散、或穿插、或透、或围、或断、或续,参差错落、疏密得宜,点缀着园内美景。如昭余湖南岸的听雨轩,左右游廊,歇山顶,如榭似舫,“倚楼听风雨”的意境演绎得活灵活现;可园西北方巧妙地构筑长廊,把可园与遐园连为一体,长廊东端的卧云亭则藏于花台土坡之上。造园者巧妙地运用地形组景,或水系,或建筑,或植物。廊道、楼阁因山就势,一切都是自然得体、气韵生动[3]。
二、常家庄园园林之空间美
园林艺术是一门空间艺术,园林布局中的叠山、理水、建筑、花木等,如果进行灵活多变的空间组合,便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空间[4]。园林艺术的空间美,主要体现在以有限达到无限的审美境界。
静园的空间艺术处理主要采用借景、分景、隔景的造园手法,把丰富多彩的风景点缀在有限的空间里,游客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园内景色和景深的变化,产生一种悠然自得、回味无穷的感受。静园中的昭余湖,岸边如画的风景倒映其中,有限的空间被无限化;站在观稼阁,园外千亩良田尽收眼底,静园的空间被扩大化;静园的围墙都被高大的槐柳等乔木所掩盖,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空间感。在杏林中,八卦影壁两端的云墙上形态各异的漏窗,就像一个个取景框,把园内景物有意识地加以屏障,产生一种似隔非隔的感觉,增强景区的灵透性,引发人们的兴致与联想。静园中雕刻图案丰富多样的影壁,除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之外,还有隔景的功能,起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
静园的空间美还体现在整体空间美,如可园中的知味轩,既可从亭中北望景区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又可东望可园中万紫千红的名花异草。听雨轩与观稼阁则构成明显的对景,使人油然产生“相看两不厌”的审美感受。园中曲折的长廊,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建筑,花影移墙,峰回路转,如同音乐的节奏与韵律,极大地丰富了空间之美的内容。
常家在造园时,还采用了风格互补来扩延空间的方法。如遐园,既有北方特色的窑洞与龙背墙呼应,又有体现南方特点的“引水为池,叠石为山”的洗笔池与虎皮石,不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遐园的灵气,而且南北风格的突变,让人宛若穿行于天南地北,从而达到扩大游人精神空间的目的。
三、常家庄园园林之意境美
中国园林从传统的画论、诗论中汲取艺术精华,把山水诗、山水画的意境与建筑、山石、造园艺术结合在一起,自然美与艺术美达到高度的统一,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5]。
静园中的每一处园景仿佛都是一首诗、一幅画,有道不尽的意韵。“静园”就是取自老子《道德经》中“归者曰静”之意;八卦影壁与杏园镌刻老子格言,体现了园主人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杏园中的砖雕八卦影壁,中心为太极八卦图,两侧壁挂为分别代表四季的水仙、夏荷、秋菊、冬梅,寓意世事变迁的人生境界。其中在秋菊的雕琢图案中伴有猫和蝶,正是“耄耋”之谐音,寓意长命百岁。诗情画意的意境体现常家注重内修,善领悟、重启发,尊儒重教的儒家风范。杏坛之上老子讲学之雕像就是常家尊老子为师的佐证。
静园仿佛是“凝固的诗,流动的画”。园林中将“曲”、“隐”、“藏”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高大的楼阁或是小巧的亭榭,半藏半露,含蓄深远,既是画境,又是园林追求的意境。静园中门的设计都采取“藏”的艺术手法,入口较为狭窄幽深,营造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意,如百狮园的园门,外观极为小巧、朴素,进入园门以四狮影壁作为“小委屈”,把园中的景致“藏”起来。四狮影壁表现主体是一头母狮子与三只小狮子其乐融融的情景,寓意“子嗣昌盛”。绕过影壁,近百只神态各异的大小狮子突然蹦到游人的眼前,奇趣别境之美感顿生,创造了一种出其不意、豁然开朗的意境。
静园使游客时刻都能感受到意与景、情与景、神与物的相互渗透,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天然之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声境;“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审美享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盎然春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之情。月夜静坐听雨轩,虫声、蛙声、泉声、风声;月光、清风、松香,隐隐飘来石云轩的吟诗声,仿佛游走在诗里、画中。独行曲溪边,“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下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的感觉油然而生,仿若游走在漫无边际的仙境。
《红楼梦》中有曰:“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可见园林景观,一经题识,顿时生色增辉,平添几分诗意。“知味轩”、“听雨楼”、“静园”、“石云轩”,多么富有诗意的景名;“奇石尽含千古秀,异花常占四时春”,游人至此读联观景,无不浮想联翩,深深为之动情,在一种纯净和谐意境之中,往往想起“戏楼里的善心”的故事,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静园无论园林布局,还是建筑、山石、草木,每一处都显示出浓郁的自然美、艺术美,举目皆诗意,步步可寄情。游人至此纷纷赞美其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养性、可观赏、可游览、可遐思、可咏怀”的八可庄园,真应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韵味。
[1]张文祥.旅游美学基础[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2]沈祖祥.旅游美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