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

2014-04-06刘军上海铁路局财务处

上海铁道增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公益性运价

刘军 上海铁路局财务处

铁路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

刘军 上海铁路局财务处

近年来,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既拉动了沿线区域的经济增长,又向社会提供了优质、快捷、多样化的运输服务,给沿线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明显的实惠和出行便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然而,具体到运输服务提供者--高速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却不理想,且备受关注。铁路行业在生产要素构成上,具有明显的“资本密集型”特征,长期以来,又受制于国家对运价的管控,致使铁路行业内部积累极其有限。基于铁路运输企业效益基本现状,分析影响铁路经济效益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提升铁路经济效益的途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多元化经营,争取政策弥补公益性运输和支出,完善运价体系以及完善铁路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等。

效益;评价;分析;铁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营运里程特别是高速铁路的营业里程大幅增加,铁路运输装备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提高对国民经济保障能力的同时,优化了沿线地区的交通运输格局,拉动了沿线的区域经济增长,向社会提供了优质、快捷、多样化的运输服务,给沿线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明显的实惠和出行便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然而,具体到运输服务提供者——铁路运输企业的效益又如何呢?

1 如何看待铁路的效益

铁路运输企业既是企业,同时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属性的产业。它是企业,因此它是盈利组织,它必须要讲究企业的经济效益。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必然要讲究社会效益。这两种效益,同时属于铁路运输企业这一统一体中,这是铁路运输业这一产业特性决定的。这一双重属性决定了铁路运输企业是一个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体。

1.1 铁路运输企业效益内涵

效益是指铁路运输企业的总产出减去投入后的有效产出,表现为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包括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指铁路运输企业通过运输生产过程而取得的经营利润总额以及按照法规向相关部门缴纳的税费;社会效益,本文认为是指铁路运输企业对周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利益,具体包括旅客、货主利益、区域社会利益、上下游产业利益以及国防建设等国家利益。

1.2 投资收益低,经济效益较低

铁路运输业投资大、固定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投资收益率极低的盈利模式,不但我国铁路行业如此,国外铁路也均如此,例如:日本新干线建成投产后8年才实现盈利,法国高速铁路10年才实现盈利。

1.3 公益性支出比重大,社会效益高

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铁路运输业承担着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促进国土开发、国防建设,增进民族团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大量社会责任和义务,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它要求铁路部门必须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完成普遍服务和公益性的运输任务。而这些公益性运输服务和公益性铁路的亏损,目前全部由铁路企业自行承担,社会效益极高却超出了铁路运输企业的职能范围,长期来看,削弱了企业的积累,对铁路运输企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 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2.1 建设成本高

铁路行业在生产要素构成上,具有明显的“资本密集型”特征。铁路行业属于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的行业,投资规模、资本结构决定了固定成本极高。随着生产资料、土地价格的不断上涨,再加上高速铁路线路等级高,因此其建设成本很高。

2.2 运量不均衡

铁路运量季节性特征非常突出,就旅客运输来说,运能与运量的矛盾在“春运”、“黄金周”等特殊的时段异常突出,但日常运量较小,运能又相对闲置。为了缓解季节性异常突出的运输需求,近年来铁路部门扩大投资规模,加快改、扩建速度,但伴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张,铁路运输企业折旧、利息、运营等费用不断上升,但由于季节性因素限制,铁路运输企业增量收入无法弥补增量成本支出。

2.3 运营费用高

近年来,高速铁路逐渐建成投产运营,由于线路等级不断升级,运营速度不断提高,大量的新设备投入使用,在为旅客提供了高速、高质、便捷的运输产品的同时,为了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持续提供优质的运输产品,也相应承担了较高的运营费用,主要是线路、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后续维护费用;移动设备购置而分摊的折旧、利息、维修等动车组费用;确保运营的列车乘务费用、车站运营等运营费用。

2.4 运价受限制

长期以来,国家将铁路作为垄断性部门,控制着铁路运输企业的定价权,并把它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手段,在某种程度上以铁路运价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物价的稳定。1995年执行至今的“铁路客运基准价”为每人每公里0.05861元,在这一运价体系下,目前铁路硬座票价的运价率(单位运输产品的价格)仅相当于公路的50%,航空的15%左右,而硬卧票价的运价率,则相当于公路的70%,航空的20%左右。

2.5 社会效益高却难以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

铁路运输企业的公益性大小可通过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来度量。铁路运输企业所创造的国民经济效益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利用者效益,也就是消费者剩余;第二部分为供给者效益;第三部分为环境改善效益。很显然,供给者效益是铁路运输企业可通过市场获得的投资回报,而利用者效益和环境改善效益则是铁路运输企业不能通过市场取得的价值创造,其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社会效益,主要是指用户社会效益和铁路运输企业社会效益;另一类是间接社会效益,主要是指对区域经济、相关产业等社会效益。

3 提升铁路经济效益的途径研究

3.1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多元化经营

铁路运输企业要实现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真正实现铁路发展方式的转变,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落实铁路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和经营权责,构建铁路多元化经营管理体系,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为目标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铁路优势,在做优做强客货运输核心业务的同时,延伸铁路客货运输服务链条,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经营项目,全方位拓展铁路市场,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经济效益。

3.2 争取政策,弥补公益性线路亏损

按照公共产品提供原理,公共产品所有投入应由政府全额负担,即“公共产品公共生产”。因此对于青藏铁路类的纯公益性线路的经济效益转化方式,应在项目建设的可研阶段,就争取明确认定项目为公益性线路建设,并由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承担铁路运输企业的亏损,当然财政补贴的主体,按照“谁决策、谁承担”的原则,可以是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

3.3 争取政策,弥补公益性运输支出

对于学生、军人公益性运输,可以对学生和军人本身进行补偿。学生、军人购买服务时,持有效证件全额购票,票据上面标注其真实信息,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学生和军人持有效票据向规定部门取得相应的补偿;对于市郊旅客运输按照"谁决策、谁承担"的原则,由开行决策方给予补贴,承担运营亏损;而对于其他方式的公益性产品,由政府与铁路运输企业签订公益性运输合同(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并获得补偿。具体的转化方式可参照世界各国铁路通行的做法,如以政府拨款的方式弥补亏损;以软贷款方式减轻累计债务的负担;豁免累积债务等。

3.4 区域社会效益转化

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后,对沿线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显性的,而且是有具体量化指标的。鉴于高速铁路运营后对沿线地区经济的拉动效益明显,而铁路运输企业本身经济效益不佳,因此铁路沿线地方政府应给予铁路运输企业减免营业税及附加、社会保障支出等财税优惠政策,以转化高速铁路运营所带来的区域社会效益,实现铁路运输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3.5 完善运价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明确:“价格的制定应当符合价值规律,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极少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市场调节价,是指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而在我国,国家对铁路运输业实行统一运价,且运价由国家严格管控,没有灵活的调价机制,也不考虑各区域铁路运输成本的差异,运价的确定偏离价值规律。过低的运价水平以及过严的价格调节机制,影响了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限制了铁路运输企业通过内部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的自我发展能力。鉴此,结合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实际,对相应增加的贷款可比照电力系统还贷电价形式,按照高铁建设借款,参考经济运量、还款期分摊核定特殊运价,通过提高运价加速投资回收,以利于铁路运输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3.6 改变融资观念,引入特许经营、拓宽融资渠道

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界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BOT项目融资模式是近十几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被认为是代表国际项目融资发展趋势的一种新形式。采用BOT模式在我国公路建设上已取得了很大成效,高速铁路建设可以借鉴其经验;对一些支线、火车轮渡和非骨干网线路,可以试行BOT的融资模式。BOT融资模式可以适当解决高速铁路建设投资不足的问题。

3.7 建立铁路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既然铁路行业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其具有较大的公益性,铁路产品是公益性与市场性的混合,而目前的运价体系又无法弥补高速铁路的公益性支出,那么按照目前的效益评价模式,仅以通过运输经营实现的利润来评价高速铁路的效益显然是不合理的。本文认为应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旅客、货主利益、区域社会利益、上下游产业利益以及国防建设等方面对高速铁路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以全面、客观地评价高铁项目。

总之,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为目标的,而铁路也为更好地满足旅客出行舒适、快捷的需求而建设的,但要不断地、更好地实现铁路行业的服务目标,铁路运输企业自身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是前提,也只有铁路运输企业实现了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与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责任编辑:万宝安 王辉来
稿日期:2013-12-02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公益性运价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好刊社会效益高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
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