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领导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生领导力实证研究
——以上海高校大学生为例

2014-04-06陈正芹朱惠蓉

华东经济管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领导力领导水平

陈正芹,吴 涛,朱惠蓉,成 琳

(1.上海中医药大学团委,201203;2.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201204)

自我领导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生领导力实证研究
——以上海高校大学生为例

陈正芹1,吴 涛2,朱惠蓉1,成 琳1

(1.上海中医药大学团委,201203;2.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201204)

文章借鉴自我领导理论,对上海高校大学生自我领导力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探索大学教育应该如何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自我领导能力,将对大学生的自我领导力干预引入真实的大学生活中,促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实践自我领导力的行为策略、内在动机策略和建设性思维策略,成为优秀的自我领导者,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我领导;大学生领导力;人力资源

自我领导力是指个体为达到工作绩效所需的自我引导和自我激励而自我影响的过程[1]。自我领导的概念是在自我管理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最早出现在管理学领域。研究自我领导理论的代表性西方学者Manz认为,自我领导包括一系列为提供个人目标和自我奖励而设计的,涉及行为和认识两大方面的战略内容。注重行为的战略内容包括:自我建立目标、自我监督、自我奖励及积极的自我批评;有了以上这些,自己还需加以实践或练习[2]。自我领导中注重认识的战略内容包括:通过各种更具个人激励特色的方法去履行职责的自我工作设计方案;树立个人的信心与责任心;树立个人的精神形象;经常进行“自我交谈”,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与思维模式[3]。由此可见,自我领导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突出自我领导者的价值导向、主动性与创新性、社会适应性和领导影响力,因此自我领导是对传统意义上自我管理的超越,已经在日新月异的转型社会中开始彰显其独特的战略价值。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一)研究背景

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对教育问题有过重点的研讨和论述,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结合目前正在贯彻落实的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来看,其发展素质教育和全面教育的战略指向已更加明显,客观上落脚于人的素质全面拓展与提升,这也迫切要求我国大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调整等方面能力获得综合提高,即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领导力。从西方国家管理学与人力资源发展的实践来看,自我领导力在西方国家的新兴历程表明,自我领导力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自我认知能力[3],而是指主体在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调整等方面能力的总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战略中关于“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因此可以逻辑地理解为大学生领导力素养的培养,已经在战略层面上被列为大学人才素质培养的重点内涵。

当前,我国现阶段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这些现实都对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就大学生个体的发展来看,大学教育不仅仅要关注学生智力、技术、学术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和自我反思能力培养。因此,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提升对高校发展和大学生个体发展具有双重的战略价值。

据《201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至2013年末,上海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68所,在校大学生人数50.48万人,并且普通高校在校生数呈持续扩大。同时,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大学生受到各种经济、文化思潮的冲击甚为激烈,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影响着高校教育的教育成果。强调大学生的自我领导能力实质是强调培养学生的一种自我方向感确立和自我内在动机激励的过程。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了上海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六所高校大学生作为测评对象,总计发放550份问卷并全部回收,回收率达到100%,其中有效问卷524份,有效率95.3%;选取1~7年级大学生共524名,其中男生244人,女生280人。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美国学者Anderson和Prussia于1997年编制、李晓蕾汉化的《自我领导力量表》作为蓝本,对个别条目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大学生自我领导力问卷聚焦于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展开测评,其在逻辑结构上分为测评对象的基本情况、自我领导力的现状与水平、自我领导力的培养与提升等三大部分。测评对象的基本情况涵盖年龄、年级、专业等11个问题。自我领导力的现状与水平则依据自我领导力的基本理论和中国大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50个问题。自我领导力的培养与提升侧重于大学教育中的影响因素,问题设计按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以便从程度上分辨影响大学生自我领导水平发展的相关因素。

3.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测评中的效度和信度

在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测评中,以因子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效度检验,从分析结果中的两个因素来看,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253%,因此选用该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较好。

就信度检验而言,以通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进行测算,本研究量表中的Cronbachα系数为0.96,如表2所示,而Cronbachα系数在各分量表的数值均分布在O.72~0.89之间,可见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本次调查的问卷资料由调查员统一编码并排列顺序号,问卷编码输入计算机中的VISUAL、FOXPRO6.0、EX⁃CEL2007数据库,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调查分析大学生的自我领导力水平及影响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水平的相关因素。

(三)大学生《自我领导力量表》结构分析

结合自我领导力策略的理论框架,调整后的自我领导力量表,包括50道题目、3个策略10个因子,3个策略分别是行为策略(30个项目)、内在动机策略(6个项目)、建设性思维模式策略(14个项目),10个因子如表3所示,紧扣自我领导力的基本理论和中国大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结构分析。根据Manz的自我领导理论框架,各个公共因子所包含的项目见表3。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上海地区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水平现状

1.上海大学生总体自我领导力水平较高

对524名大学生进行自我领导力水平测验,量表采用五项维度量表,即从1~5的计分标准,量表共50个项目,可以获得总分数区间为50~250分。研究对大学生施测所获得的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发现在被试样本中自我领导的总体水平的平均值为180分;行为策略、内在动机策略、建设性思维策略的总平均值分别为113分、32分和55分,自我领导总体水平每题均值为3.6;行为策略每题均值为3.8;内在动机策略每题均值为5.3;建设性思维策略每题均值为3.9(见表4)。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获得上海地区大学生自我领导水平的平均值为180分、标准差约为25,据此将上海地区大学生自我领导水平划分为高(205~250分)、中偏高(180~205分)、中偏低(155~179分)、低(50~154分)三个水平。在524名被试样本中,低水平自我领导力样本数为75名学生,占14.3%;中偏低自我领导力样本数为181名学生,占34.5%;中偏高自我领导力样本数为184名学生,占35.1%;高水平自我领导力样本数为84名学生,占16.1%(见表5)。由此可见,上海地区大学生在自我领导各个维度方面的能力均高于平均水平。

2.男性大学生的自我领导力水平略低于女性大学生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我领导力水平得分上,男性大学生自我领导总体水平179.4分低于女性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总体水平180.4分,总的来看,男性大学生在自我领导各个维度的平均得分都略低于女性大学生。在自我领导四个水平的人数分布上,女性大学生在低水平与高水平的自我领导力层次上所占比例要高于男性大学生;而在中偏低、中偏高自我领导力层次上所占比例则要低于男性大学生(见表6和表7)。这种差异的产生,可能与女大学生普遍细心,对行为自控能力比男大学生好有关,说明女大学生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的责任心要比男大学生强。

3.随着年级升高,大学生的自我领导力水平相对提高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自我领导水平得分有较小的差异。概括而言,五年级及以上大学生在自我领导总体水平及各个维度的平均得分都要略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如下表可以看出,一、二年级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得分分别为180.41分和180.89分,差别不大,三年级时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水平相对提高(见表8和表9),可是,四年级的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反而下降,自我领导力总体得分为180.41,基本上回到了一年级的水平。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领导总分上的表现为: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四年级,而且四年级与一、二、三年级分别存在显著差异,但一、二、三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四年级学生马上要毕业离校,心理状态比较复杂、没有心思参加社团等活动有关。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自我领导力水平相对提高,且提高水平有限。可见,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水平需要培养而且可以培养。

4.文科生在自我领导力总体水平上略高于理科生

本次调查,将样本按照专业不同,大致分成了文科和理科。自我领导力水平上没有较大差别。文科生在自我领导力总体水平上要略高于理科生。在自我领导四个水平的人数分布上,文科生低水平自我领导力所占比例低于理科生,分别为14%和15%;而高水平自我领导力所占比例要高于理科生,分别为16.3%和15.7%(见表10和表11)。

5.大学生的自我领导力水平随学习成绩在本专业的提升而提高

学习成绩与大学生的自我领导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领导力水平随学习成绩在本专业的提升而提高。学习成绩在本专业处于前5%的学生自我领导力最高,而学习成绩处于本专业后51%的学生自我领导力水平则大大低于平均值(见表12)。

(二)分析与总结

在问卷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作为个体的大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大学生是如何看待自我领导力、自我领导能力是否是大学生所需要的能力,以及大学教育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领导力。归纳而言,本研究有以下结论:

(1)性别、年龄、民族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大学生的自我领导水平没有显著性相关。虽然在性别上略有差异,但总体不显著,这与其他大学生领导力研究结果相符合,“大学生领导者的有效领导实践并不因为性别因素而发生变化,性别因素在大学生领导行为实践中并不存在差异性。”[4]

(2)家庭背景与大学生的自我领导力水平没有显著相关。在数据统计结果中,家庭所在地、家中排行等自变量因素与大学生自我领导水平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与研究开始预期相反,造成这一研究结果的原因,主要因为本研究为个案研究,被试样本仅限于上海高校大学生,而能够经过高考的洗礼顺利进入上海地区高校的学生,尽管其家庭所在地、家中排行存在差异,但其自身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在本研究中家庭背景的因素与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水平并无显著性相关。

(3)年级与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水平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就自我领导力水平的平均值而言,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自我领导力水平在各个维度上均高于大四学生的自我领导力水平,尤其是大四学生在自我领导力水平的各个维度上均低于其他年级。这一研究结果应该引起关注。假设大学教育对学生自我领导水平进行了培养和干预,那么数据统计结果应该在年级之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并随年级递增、大学生的自我领导力水平也呈递增趋势。然而,目前的研究结果却与此相反。因此,本研究认为:“大学教育为学生自我领导力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但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学校组织文化等方面并没有有目的地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自我领导能力。”[5]

(4)专业与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水平之间显著性相关。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从自我领导力的均值来看,文科略高于理科,自我领导力水平与专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一研究结果与其他大学生领导力研究结果相一致。Abraham等人的研究发现学生在不同类型的组织中学习会影响其领导力发展的自我效能感:在以行动为导向的组织中的学生倾向于具有高水平领导实践的自我效能感,他们在创意和挑战因素上获得高;而在一种文化为导向的组织中的学生则在鼓励因素上获得高分[6]。

(5)参加社团活动、担任领导职务、学习成绩与大学生自我领导水平之间显著性相关。因而,本研究认为,大学教育在课外活动方面为学生自我领导力发展提供了帮助、搭建了平台;但是目前大学教育仍然是一种知识本位的教育,学生拥有参与课外社团活动的时间非常少,尤其是医科类院校,课业负担繁重,即使拥有课外时间,也大多需要用来做实验等,因此,数据统计结果只能说明课外活动仅仅是有限地培养学生的自我领导力。

(6)大学生群体对自我领导力的概念尚不清晰,对目前大学教育的现状并不满意,迫切需要大学对其人生发展、自我规划进行教育和引导。有学生在调查中指出“大学教育应该是一种性格、意志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教育”。从总体上看上海地区的大学生在自我领导力水平上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即有两极分化的倾向,调查发现,上海地区大学生对自我领导力的概念还不甚了解,可以从侧面反映学校并没有在自我领导力培养方面下功夫,尽管有些学校开设了相关职业规划方面的课程,给学生自我领导力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是缺乏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与引导。

三、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推动公共课程设计,为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培养提供课程支撑

课程是大学教育的直接载体,有了充实的课程,教育才能不空疏[7]。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的设置实质上体现了教育的目的,并引导教育发展的方向。调查中发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从自我领导力的均值来看,文科生(180.71)略高于理科生(179.32),自我领导力水平与专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自我领导能力,首先要对大学的课程进行改革,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设置有关大学生自我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课程。在调查中,有大学生谈到了与自我领导力有关的课程设置会对其自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与自我领导相关的课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重视自我方向感的确立,并培养其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机。

目前上海地区有些大学已开设诸如《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等课程。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于2007年在中医院校中首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课程开设的对象是所有感兴趣的大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体验式教学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相关的创业知识,而且可以掌握学习策略并对自身学习能力进行调解。这一课程拓宽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前提下,教会了学生如何进行目标设定和时间管理等技巧,虽然是创业教育课程,但是调查中发现,这一课程也对大学生自身的规划以及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有些大学也开设了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相关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水平的提高。

(二)推动教学计划改革设计,为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提高提供时间保障

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自我领导力水平与参加社团活动、担任领导职务具有显著相关性,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课外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重要性。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一、二、三年级得分分别为180.41分、180.89分和182.72,四年级的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水平反而下降,总体得分为180.41,得分反而呈下降之势,这与四年级学生没有时间和心思参加社团等活动有关。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繁重,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一个全日制的本科生平均每学期需要上7~9门专业课,还有数门选修课,如此繁重的学习任务,导致大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大学生没有过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作者认为在大学阶段重视学生的课外生活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对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作用。在目前国内大学生课业负担繁重的现实情况下,要想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外活动,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教学计划改革,将大学生所修的总学分适当压缩,并设计出能够将大学生在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外生活中的活动,以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推动校园文化设计,为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提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调查中发现,上海地区大学生在自我领导各个维度方面的能力总体水平相对较高。样本数据中,中偏高自我领导力样本数为184名学生,占35.1%;高水平自我领导力样本数为84名学生,占16.1%(见表5)。其主要原因可作如下分析: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具有较强的经济、文化和学术氛围,因此,城市文化为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城市文化的深厚与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水平密切相关,具有较深厚的城市文化积淀往往会为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推动社会实践设计,以社会实践推动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提升

从社会实践的视角来看,大学要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平台,将大学生的课外活动更多地向社会延伸。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广泛地参与社会服务组织、志愿者活动、参与文学艺术或体育团体、引导学生独立创办报刊和学社等。以上海中医药大学科学商店模式为例,大学与社区实现资源共享,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地走上讲台和社区的机会,锻炼了大学生的自我领导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提升的力量之源。

[1]Manz C C.The Art of Self-Leadership:Strategies for Personal Effectiveness in Your Life and Work[M].Englewovd Cliffs:Prentice-Hall,1983:35-36.

[2]Manz C,Sims H.Self-Management as a Substitute for Leader⁃ship:A Soeiai Leaming Theory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lew,1980,5(3):361-367.

[3]Manz C.Self-Leadership:Toward an Expanded Theory of Self-Influence Processes in Organiza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6,11(3):585-600.

[4]翁文艳,房欲飞.当代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成功经验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163-164.

[5]李晓蕾.关于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水平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个案[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6]Abraham Carmeli,Ravit Meitar,Jacob Weisberg.Self-leader⁃ship skills and innovative behavior at wor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06,27(1):75-90.

[7]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王承绪,徐辉,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9.

[责任编辑:余志虎]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University Student Leade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leadership Theory—Evidence from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hanghai

CHEN Zheng-qin1,WU Tao2,ZHU Hui-rong1,CHENG Lin1
(1.Communist Youth League Committee,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2.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Pudong,Shanghai 201204,China)

The research,based on self-leadership theory,carries out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leadership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hanghai,aims to explore how university education should improve and develop self-leadership of students.It introduces the intervention on self-leadership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to the real university life,and promotes university students to prac⁃tise behavioral strategy,intrinsic motivation strategy and constructive thinking strategy of self-leadership at the university stage to become outstanding self-leaders as well as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elf-leadership;university student leadership;human resources

F240;C96

A

1007-5097(2014)07-0167-05

10.3969/j.issn.1007-5097.2014.07.035

2014-03-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GL102);上海市2012年度“阳光计划”项目(12YG18)

陈正芹(1980-),女,安徽蚌埠人,讲师,硕士,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吴涛(1981-),男,安徽合肥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后,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领导学与公共管理;

朱惠蓉(1964-),女,上海人,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成琳(1980-),女,上海人,讲师,团委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领导力领导水平
张水平作品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领导力愿望清单
2016重要领导变更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领导致辞
不能比领导帅
做到三到位 提升新水平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