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结构与经济增长后劲的动态关联关系研究

2014-10-11杨晓锋

华东经济管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后劲差异结构

杨晓锋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区域经济研究所,贵州 贵阳 560002)

一、文献概述

近20年来,教育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再掀热潮。Barro&Lee将人力资本基尼系数应用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两个人口大国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中,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分布结构差异导致了两国经济增长差异[1]。李亚玲和汪戎对中国29个省份1993-2004年的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与人均GDP相关关系进行检验,发现人力资本结构差异是引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2]。多数文献认为教育结构差异是解释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也有少数文献认为教育结构差异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朱承亮等采用随机前沿(SFA)模型探讨了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人均教育年限的提升有利于人力资本结构改善,但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改善作用不大[3]。姚先国和张海峰研究发现: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提升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但相比资本投资,教育差异仍不是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4]。此外,不少学者发现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却无法给出较为可信的解释。栾大鹏和欧阳日辉构建包含生产要素内部投入结构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验证了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投入以及投入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表现为负[5],Chun-Li etal[6]、Yang[7]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也是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人力资本不平等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收入不平等又将影响经济增长速度[8-9]。De La Croix&Doepk认为低收入家庭倾向于较高生育率,使得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较低,阻碍经济增长[10]。在经济发展早期,物质资本积累相比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更具有促进意义,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助于物质资本的积累,因而经济发展早期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在经济发展中期和后期,人力资本对经济的持续增长逐步起主导作用,收入差距的扩大必将制约低收入者人力资本投资水平,阻碍经济增长[11]。按照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通过影响技术创新和传播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钱晓烨等研究发现,从业人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与省域技术创新活动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不明显[12]。

综上不难看出,有关教育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多局限于教育结构→经济增长,而对于经济增长→教育结构这一类的研究鲜见,同时研究二者的相互关系更是凤毛麟角,并且对经济增长这一指标的选取多局限于人均GDP、GDP增长率、GDP等指标,难以反映地区经济增长差异。

二、变量与模型设定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根据文献梳理与研究的需要,我们共选取了9个结构化指标、2个衍生变量、2个虚拟变量。其中结构化指标为:①教育结构(EINEQ)用人力资本基尼系数表示,也称为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教育基尼系数。②平均受教育年限(ays)与教育结构的涵义与计算方法参见文献[13]。③经济增长后劲(用人均GDP增长率表示,AGGR)指标表示经济增长潜力,人均GDP增长率作为人均GDP变动的加速度,相比人均GDP、GDP增长率、GDP等指标,它能更好地反映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把握地区经济运行趋势。④政府教育投资强度(gedin)用政府当年教育财政性支出比上当年GDP来测度,考察其对教育结构、经济增长存在什么样的影响。⑤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强度(pedin)用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测度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差异,⑥城乡收入增长率之比(ingr)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比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来测算城乡收入增长差异,这两个指标能有效反映城乡一体化水平、包容性增长程度。⑦人口增长率(pgr)用每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主要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后劲的影响。⑧城市化率(ur)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测算,主要考察其对教育扩张、经济增长后劲的影响。⑨物质资本投资强度(invt)用每年物质资本投资总额占GDP比例来测度,考察其对经济增长后劲的影响程度,与既有研究形成对比。

两个衍生变量为:教育结构的累积影响(EINEQL)、经济增长后劲的累积影响(AGGRL),主要用来考察其在长期对教育结构、经济增长后劲的累积效应。

两个虚拟变量为:西部(west)和中部(centr)地区,以东部为参照,考察教育结构与经济增长后劲在地区间的差异,其中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广西、云南和贵州;中部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并保证数据的稳定性,本研究截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台湾)199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作为测算各变量指标的基础统计数据,数据均来源于1999-2013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二)模型设定

本文充分利用 Barro[14]、Gregorio&Lee[15]关于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联立方程模型和分布滞后模型,着重考察教育结构在即期和长期对经济增长后劲的影响变化,以及经济增长后劲在即期和长期对教育结构的影响变化,构建如下联立方程模型:

在(1)、(2)中,充分借鉴杨晓锋和赵宏中[16]有关分布滞后模型的处理思想,将分布滞后模型设定为:

公式(3)、(4)、(5)的字母指代涵义见陆铭等[12]。从(5)可以看到,只要确定任何一个多项式的阶数n值,就可以估计一系列的bj(i=1,…,n)。一旦n和模型确定后,就可以根据估计结果通过(4)式计算出X对Y的第i年的即期影响βi,进一步,将βi按年依次累加,就可以得到X对Yi年后的累积影响:

三、估计结果与经验分析

本文采用Stata12.0软件对方程(1)、(2)进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其估计结果见表1,其中最为关键的步骤是多项式的阶数n值的确定。我们发现不同的分布滞后项存在线性相关,当n加到6的分布滞后项,n=5的分布滞后项自动删除,表明高阶的分布滞后项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因而将n=5作为界点,根据分布滞后项的显著性P值去掉不显著的分布滞后项,保留到最高阶的分布滞后项都在至少10%水平上显著。据此,在式(1)中,经济增长后劲n值取到4;在式(2)中,教育结构n值取到5。根据表1的估计结果,结合公式(4)、(6)便可计算出教育结构与经济增长后劲之间的即期影响和累积影响。

表1 估计结果

(一)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后劲的影响

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差异的直接影响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教育结构在当年会产生一个较大的对经济增长后劲的正的影响,1个单位的教育结构增加将使经济增长后劲上升1.16个单位,但一年后,教育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后劲的影响由正转负,1个单位的教育结构增加使经济增长后劲下降0.46个单位,两年后教育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后劲的影响又由负转正,并且这种正的影响逐年下降,五年后教育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后劲的影响再次由正转负,八年后这一负影响降到极值-0.046,并在此后逐渐收敛于0。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后劲的即期影响出现这种变化,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教育结构的改善意味着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将同步提升、地区间居民受教育程度差距也将缩小,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提升标志着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对地区经济增长后劲提升有促进作用,这似乎与Barro&Lee[1]得出的结论“人力资本差异是导致地区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不谋而合,但这种促进作用是建立在充分就业且人力资本结构与物质资本结构高效匹配的理论基础之上,而现实生活中失业、低水平就业普遍存在,劳动保障制度不健全、恶劣的劳动环境等因素极大地削弱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因而教育结构的改善对经济增长后劲提升的促进作用较小。

图1 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后劲的影响

由图1可知,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后劲的累积影响始终为正,这意味着在长期教育结构的改善导致了人均GDP下降,这种正的累积影响虽在一年后大幅下降,但两年后随即上升,四年后上升至峰值1.2,此后逐渐下降。对此,我们的解释是,1999年高校扩招延迟大量优质青年劳动力进入劳动市场,加上这一时期国有企业改制带来大量下岗职工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矛盾出现端倪,在短期对经济增长产生冲击,之后虽然教育结构的改善,但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人力资本结构与物质资本结构的匹配效率低水平运行,使得人均产出水平较低,对经济增长后劲的提升作用较弱,不抵早期的抑制作用。

(二)经济增长后劲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后劲在当年对教育结构产生一个显著的正的影响,增加1单位的经济增长环境在当年将使人力资本结构提升0.12个单位,两年后转为负的影响,三年后再次转为正的影响,此后这种影响持续、快速下降收敛至0。饶有兴趣的是,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后劲对教育结构的累积效应始终为正,且累积效应逐年呈现增长的趋势。这种结果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经济增长越快,投资于教育的机会成本越高,越会抑制收入较低的群体教育投资,这也是在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读书无用论”抬头,为什么许多人选择减少教育投资而较早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原因。二是人均GDP增长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均产出绩效,在“以物质财富论英雄”的畸形社会意识形态中,人均产出绩效评价俨然对等于谁挣钱多谁就产出高、能力强,知识改变命运的箴言虽为千万家庭所信奉,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教育而早早进城务工、下海经商,并且这种社会分化在羊群效应作用下快速发展,给教育结构的改善带来一个较大的负面影响。需要指出的是,不少已步入社会的劳动者在“干中学”中获益,积极参与继续再教育,遗憾的是,限于统计数据可得性,这种经济增长后劲对教育结构的正面影响在实证研究中往往被遗漏。三是中国经济增长在改革开放初期是物质资本驱动为主,物质资本积累是过去人均产出增长的主要原因,人们循迹投资人力资本的可能性越小,所以人均产出绩效越高越不利于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但是当经济增长转向以人力资本驱动为主并且人们确信人均产出绩效中人力资本贡献较大时,人们循迹投资人力资本便会促进教育结构的改善。

图2 经济增长后劲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三)其他影响因素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其他影响教育结构和经济增长后劲的因素。

在教育结构方程中,人均受教育年限与教育结构呈现显著负相关的关系,与以往研究认为教育扩展有利于教育结构的改善的结论一致。政府教育投资强度对教育结构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这是由于政府教育投资强度一直低于4%,难以满足当前教育规模空前扩大产生的教育经费需求,政府选择城市偏向的教育经费政策,加剧地区人力资本不平等。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强度和城乡收入增长率之比对教育结构有负的影响但都不显著,这可能与我们选取的教育结构指标与城乡人口相关,当城镇人口增多,城镇人力资本投资强度增大有助于教育结构的改善,而城镇收入的大幅提升也有助于人力资本投资强度的增加,促进教育结构的改善。城市化水平与教育结构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杨俊等[9]研究结论一致。地区哑变量的系数显示,中部和西部估计系数分别为负和正但都不显著,相比东部而言,中部教育基尼系数更小,这可能与中部地区教育投资高偏好的文化背景有关,而西部教育结构更差的原因可能在于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较低、获得较少的国家科教文卫支持等。

在经济增长后劲方程中,物质资本投资强度对经济增长差异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这与中国经济方式增长方式中粗放式占比较高相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对经济增长差异有负的影响但不显著,这与中国劳动力过剩、人力资本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导致大量结构性失业、低水平就业导致人均产出绩效下降有关。平均受教育年限对经济增长后劲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这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主张相吻合。政府教育投资强度对经济增长后劲有负的影响但不显著,这与Patridge[17]、Barro[10]的发现一致。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强度和城乡收入增长率之比分别对经济增长后劲有负的、正的影响但均不显著。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后劲有显著的负的影响,这可能与城市规模扩张效应产生的“城市病”有关。相对于东部,在控制其他因素之后,中部和西部显示出更高的经济增长后劲,这与中国实施区域经济战略有关,一些地区充分依托资源优势获得快速增长,如内蒙古。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内生分布滞后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教育结构与经济增长后劲的相互影响关系,最重要的发现为:①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后劲在即期有显著的正的影响,之后转变为微弱的负影响,其累积影响始终为正;②经济增长后劲在即期对教育结构有显著的正的影响,之后逐年下降收敛于0,其累积影响始终为正。综合教育结构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测算结果可知,科教兴国方略实施以来,高等教育扩张是我国教育结构的改善的主要原因。但是,高等教育扩张对经济增长并未对经济增长起到实质性的支撑作用,这与高等教育改革滞后、国家长期的宏观发展战略等有关。需要指出的是,在基础教育与中等教育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非但没有重蹈东亚国家的教育阻碍经济增长之覆辙,还为增强经济增长后劲提供了优质人力资本保障,为我国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对教育结构和经济增长后劲的其他影响因素做了研究,研究发现:①平均受教育年限对改善教育结构、提升经济增长后劲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②政府教育投资不利于教育结构的改善和经济增长后劲的提升;③物质资本投资对提升经济增长后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④城市化率不利于改善教育结构。此外,我们发现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后劲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城乡收入增长率之比对人力资本结构和经济增长差异的正面影响较小。

综合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中国当前的发展来说至少有以下三个政策含义:

(1)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切实增加国民享受教育的机会。坚定不移地普及和巩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平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产出水平,改善人力资本分布结构,实现教育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2)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物质资本投资力度的同时,还要关注两者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匹配和均衡,不断提升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技术等的耦合效率,增强地区经济增长后劲。

(3)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区域差异化的财政投资政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进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城市化、工业化相呼应的新型户籍制度,让全民公平的分享改革成果、参与社会主义建设,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成为消逝的魔咒。

[1]Barro R J,Lee J W.International Data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Updates and Implication[J].Oxford Economic Papers,2001(3):63-541.

[2]李亚玲,汪戎.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与区域经济差距——一项基于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基尼系数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12):42-49.

[3]朱承亮,师萍,岳宏志,等.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J].中国软科学,2011(2):110-119.

[4]姚先国,张海峰.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8(5):47-57.

[5]栾大鹏,欧阳日辉.生产要素内部投入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12(6):78-92.

[6]Chun-Li Tsai,Ming-Cheng Hung,Kevin Harriott.Human Capital Composition and Economic Growth[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0(1):41-59.

[7]Yang Xiaofeng.Dynamic relationship among the human capi⁃tal distribution,income and growth[J].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2013(7):1950-1957.

[8]Galor O,Joseph Zeira.Income Distribution and Macroeconom⁃ic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3,60(1):35-52.

[9]Fishman A,Simhom A.The Division of Labor,Inequality and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2(7):117-136.

[10]D De La Croix,M Doepke.Inequality and Growth:Why Dif⁃ferential Fertility Matt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4):1091-1113.

[11]Galor O,Moav O.From Physical to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Ine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4,71(4):1001-1026.

[12]钱晓烨,迟巍,黎波.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创新及经济增长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4):107-121.

[13]杨晓锋,赵宏中.教育不平等、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后劲——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6):69-77.

[14]Barro R J.Inequality and Growth in a Panel of Counties[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0(5):5-32.

[15]Gregorio Jose De,Jong-Wha Lee.Education and Income In⁃equality New Evidence from Cross Country Data[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02,48(3):395-416.

[16]杨晓锋,赵宏中.人力资本分布结构、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后劲[J].软科学,2013,27(12):80-84.

[17]Patridge,Mark D.Is Inequality Harmful for Growth?Com⁃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87:1019-1032.

猜你喜欢

后劲差异结构
相似与差异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论《日出》的结构
“自主品牌后劲有多足?
加强“五力”学习 增强发展后劲
从百姓“二孩” 到产业后劲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