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发展研究

2014-10-12何宜庆廖文强白彩全周德才

华东经济管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六省耦合度子系统

何宜庆,廖文强,白彩全,周德才

(1.南昌大学 a.经济与管理学院;b.计量经济研究会;c.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2.上海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上海 200433)

一、引 言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金融集聚已成为提升区域金融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尤其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当前更是迫切需要通过金融改革实现金融的市场化,以解决区域经济差距大的现实问题,而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则是区域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研究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问题无论是从学术价值,还是从实践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中部六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区位作用十分明显。2004年之后,“中部崛起”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这给中部六省各地市的奋力崛起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对于一个经济区域,无论金融集聚滞后,还是经济增长滞后,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具备良好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更好地发挥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

二、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西方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就金融集聚影响因素而言,国外学者分别从不对称信息(Porteous(1995),Clark&Wojcik(2003))[1-2]、非标准化信息(Zhao(2002))[3]以及地域依赖(Martin(1994),Pred(1984))[4-5]三个角度阐述了地理因素对金融发展的重要影响。此外,从金融集聚形成动因角度分析,部分学者认为信息流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先决条件,而金融业也可被理解为“高增值”的信息服务业(Porteous(1995,1998)、Thrift(1994)、Corbridge、Thrift、Martin(1994))[1,6-8]。此外,一些学者用聚集效益与外部规模经济效益的理论分析解释金融中心的成因。Kindleberger(1974)[9]认为银行与高度专业化的金融中介的集聚形成了今天的金融服务中心,银行与金融服务中心充当了空间价值转移和交易的媒介与桥梁。Porteous(1998)[6]进行了金融中介的区位研究,使用了复杂的计量经济研究方法,并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银行集聚对区域非平衡发展的作用及竞争性金融中心的对抗。Vernon(2001)[10]则认为,金融机构的聚集提供了近距离的交流与沟通的便利,吸引了那些以较快互动速度为必要条件的行业。Brulhate和Sbergami(2009)[11]利用105个国家1960-2000年的跨国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达到一个临界水平之前,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Beck(2010)[12]则从市场参与者的选择性角度分析了金融集聚的正负向效应状态,他认为,当投资者认为市场参与成本要大于其所预期收益时,投资者则会进入金融中心较集中的金融市场,以降低交易费用和成本,来获得大体一致的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收益。

中部地区金融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研究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发展可为当前的研究提供一个重要视角。国内学者对产业发展及城市集聚耦合与经济增长已做出了深入研究。张凤超、袁清瑞(2001)[13]对区域金融成长进行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也揭示了金融集聚的动因,他们认为区域金融成长内含于区域经济发展状态的形成与变化之中,经济状态为区域金融提供成长条件和空间;同时,区域金融成长的水平和能力也为支持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苏雪串(2004)[14]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从而促进城镇化,城镇群的发展是城镇化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黄解宇、杨再斌(2006)[13]认为金融集聚是指通过金融资源与地域条件协调、配置、组合的时空动态变化促使金融产业成长与发展,进而在一定地域空间生成金融地域密集系统的变化过程。官锡强(2005)[16]指出,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产业链条化、企业生态化和产业关联性的耦合。产业集群是形成城市群的基础,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塑造并实现领域性价值。张冰(2008)[17]以杭州庆春路金融街为例对金融集聚现象进行研究,认为金融集聚是由外部经济和区位优势而引起的自发行为,政府只有长期致力于完善金融市场,才能进一步提升地区金融的集聚程度。陈雁云(2011)[18]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产业与城市集聚的耦合优势将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杨浩宇(2012)[19]对我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度与对策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它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金融集聚优势不明显,所以上海应该继续加强金融集聚程度,以完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一步使经济增长上升一个台阶。李治国(2013)[20]以山东省为例,使用VAR模型对山东省内产业结构优化和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发现金融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拟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基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经济数据,进一步探求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以及促进其耦合发展的措施。力求为促进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中部崛起”战略提出有益的对策建议。

三、耦合发展模型的建立

耦合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致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在此,可以把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两个子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看作金融集聚——经济增长耦合。一方面,金融集聚必然带来人口、资源和技术的空间集中,也会带来基础设施、信息和服务的发达,这必然会促进当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金融产业要形成集聚效应,这必然会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发展迅速也成了金融集聚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外部环境[21]。对于一个经济区域,其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两大系统之间只有具备良好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可以借鉴耦合理论中容量耦合的概念及框架,构建功效函数来测度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两个耦合子系统的发展功效,接着构建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匹配度函数分别从单纯定量及“纳含定性的定量”两个角度测度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发展效率[22]。

(一)功效函数

设U1为金融集聚子系统序参量,U2为经济增长子系统序参量,uij(i=1,2;j=1,2,…,m)为金融集聚子系统及经济增长子系统内部的基础观测指标,定义为众多观测指标组成的两个子系统的外在发展功效,其中λij为各指标的权重,有

(二)耦合度函数

根据n维系统相互作用耦合度模型:

经过降维处理后可以得到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二维耦合度函数[23]:

其中,C为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度,其值介于0和1之间。当C趋向于0时,认为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所组成的耦合系统处于耦合失谐状态,即金融集聚未能良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当C趋向于1时,认为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所组成的耦合系统处于有效耦合状态,即金融集聚高效优质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耦合匹配度函数

上述建立的耦合度函数能够有效计算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所组成的耦合系统的耦合强度,但此模型也有缺点,即它在某些特殊的采样点处无法完全反映采样样本的真实经济状态,无法匹配U1和U2之间的实际经济意义。因此,还需构建一个耦合匹配度函数,用这个“纳含定性的定量”模型来有效匹配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所组成的耦合系统的实际经济特征。建立的耦合匹配度函数[23]为:

其中,D为耦合匹配度,C为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度,T为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匹配调和指数,它反映了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匹配效应或协同贡献;k、a、b为待定系数,按照一般情况,本文中的k取值0.5,另外,本文考虑到侧重于研究金融集聚效应的衡量,因此a、b的取值分别为0.6和0.4[23]。

将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所组成的耦合系统按照耦合匹配度的高低划分为3大类和10个亚类,然后再按照U1和U2之间的关系,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型:金融集聚滞后型、同步型和经济增长滞后型(见表1)。

表1 耦合系统匹配度分类体系与判别标准表

四、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效应实证分析

(一)耦合关联度指标体系的选取

本文选取某个区域内金融总体规模、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四个方面的发展指标来对金融集聚进行度量,选取经济增长总量、国内外贸易、经济增长社会和经济增长可持续等四个方面指标对区域经济增长进行衡量,所建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耦合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

(二)耦合匹配度测算

1.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考虑到此方法的主观性较强,本文选用主成分分析求权重,最终获取的各指标权重见表2最后一列。其中,借鉴陈贤等人[25]的研究,对2010-2012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表2中的各指标值进行汇总后去平均值,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取权重,具体过程为:

(1)对金融集聚子系统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首先,运用SPSS19.0软件对13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如表3所示。提取的公共因子为4个。

表3 金融集聚子系统中解释的总方差

4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如下:

主成分1的方差相对贡献率:

主成分2的方差相对贡献率:

主成分3的方差相对贡献率:

主成分4的方差相对贡献率:

同时,SPSS19.0软件在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时给出了4个主成分特征向量,对其取绝对值,得到结果如表4所示。每个指标的所有权系数累加起来即可得到该指标的总权系数,归一化处理后便可得到该指标的权重。经过计算,整理得到各指标权重如表5所示。

表4 金融集聚子系统中主成分特征向量绝对值

表5 金融集聚子系统中变量的权系数及权重

将指标的特征向量绝对值和对应主成分相对方差贡献率相乘,即可得到对应指标源于对应主成分的权系数。然后将

(2)对区域经济增长子系统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参照上述金融集聚子系统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同样运用SPSS19.0软件,提取了3个主成分。经过相同的计算方法,最终得到区域经济增长子系统中各指标的权重如表6所示。

表6 区域经济增长子系统中变量的权系数及权重

2.各指标数据标准化与耦合匹配度计算

由于表2所选指标体系的数据具有不同的数据量纲,为了消除不同数据量纲带来的影响,先要把原始数据按照某种关系式归一化到某一无量纲区间。本文选取功效系数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功效系数的值域确定为[0,1],其计算公式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和权重代入功效函数,计算出2010-2012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两个子系统各指标的功效值,累加得到U1和U2。将U1和U2代入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匹配度函数,得到C、T和D的值,并对2010-2012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匹配度(D)进行排名(表7)。

表7 2010-2012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匹配度及类型

(三)结果分析

我们主要对2012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类型进行分析,并结合2010年和2011年的耦合协调类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1)武汉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较好,其2010-2012年3年的耦合匹配度都达到了0.9以上,为优势耦合匹配。另外,其协调度也很好,其中2012年,金融集聚功效值为U1=0.9134,区域经济增长功效值为U2=0.9642,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是同步的(U1≈U2),武汉市属于优势耦合匹配同步型。

(2)郑州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匹配度在2010-2012年均为0.7以上,为中级耦合匹配。其2012年金融集聚功效值为U1=0.6019,区域经济增长功效值为U2=0.6594,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是同步的(U1≈U2),郑州市在2012年和2010年属于中级耦合匹配同步型,在2011年属于中级耦合匹配经济增长滞后型。

(3)长沙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为中级耦合匹配,其耦合匹配度在2010-2012年间均为0.7以上。虽然长沙市为中级耦合匹配,但2010年和2011年其协调度并不是十分理想,属于金融集聚滞后型(U1<U2),其金融集聚发展滞后,不能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即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而到2012年,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才达到同步。

(4)合肥市和南昌市的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在2010-2012年都为耦合失谐型,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调类型都为金融集聚滞后型(U1<U2),但耦合匹配度合肥市在2010-2011年要高于南昌,而在2012年要低于南昌。

(5)太原市的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在2010-2012年也为耦合失谐类型,且太原市的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调类型为经济增长滞后型(U1>U2)。

五、结论与讨论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作为本省经济与金融最为发达的地区,研究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对于促进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匹配度函数,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2010-2012年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两大系统的耦合匹配度进行测算,依据表1和表7,得出以下结论:

武汉市、郑州市、长沙市和南昌市的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相互匹配,2012年耦合匹配类型分别为优势耦合匹配(D=0.9661)、中级耦合匹配(D=0.7901)、中级耦合匹配(D=0.7812)和初级耦合匹配(D=0.6149)。且这4个城市中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发展均处于同步发展类型。

太原市在2010-2012年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基本上为临界失谐(0.3≤D<0.5),而合肥市仅在2012年为临界失谐。在2010-2012年,不仅南昌市和太原市的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匹配度(D)总体上不高,而且这两个城市的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度也不高,太原市一直为经济增长滞后型(U1>U2),南昌市主要表现为金融集聚滞后型(U1<U2)。

因此,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业(U1≤0.5)和大力发展经济的城市(U2≤0.5)为南昌市和太原市,其次是合肥市。在发展金融业方面,这些城市要采取措施提高金融集聚程度,建设金融集聚区,用金融集聚效应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体方面例如,大力培育一些本土的上市公司,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产权交易市场;鼓励金融机构集群发展创新发展,推动社会资金,特别是民间资金,汇集到金融行业,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充分发挥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发展国民经济方面,应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升级,用经济增长促进金融集聚。区域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为本地区金融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外在动力,创造了更大的金融需求市场,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益,使得区域经济的发展跟上金融集聚的步伐。

根据以上的实证结果,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下:

(1)中部地区六省地方政府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促进金融资源的区域流动。主要体现在:进一步突破行业及行政区域壁垒,建立区域银行联动机制和整体营销机制,推动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建立,完善区域资金清算体系,促进信贷资金、投资资金在中部六省区域内合理流动,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进一步推动以武汉-长沙为核心的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发挥金融聚集区的辐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共进,实现中部地区崛起。

(2)构建区域多层次金融集聚,明确各自的金融功能定位。区域金融资源的整合不仅仅是形成一个金融中心,而是在形成金融中心的同时形成更多的承接节点来推动金融中心辐射作用的发挥,从而有效带动更广泛的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各省会城市金融发展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合理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中心体系,以共同发挥集聚和辐射功能。目前就中部六个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及区位综合考虑,可以形成三级互补型的金融集聚体系。武汉和长沙是区域金融集聚的中心,郑州和合肥可以依托特有的区位及政策优势形成金融集聚副中心,其他两个城市则作为承接节点更多地来推动金融中心辐射作用的发挥。这三级互补型城市通过区域金融功能的整合,形成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配置要求的金融服务网络,使金融资源在区域内流动更加富有效率,不断增强不同层级金融集聚力度,推动区域城市经济共同发展。

(3)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长三角。长三角地区区位优势明显,金融资源比较充沛,金融实力也比较雄厚。因此,中部六个省会城市政府应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吸引高层次金融人才,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金融资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带动中部地区金融与经济共同发展。

[1]David J Porteous.The Geography of Finance:spatial dimen⁃sions of intermediary behavior[M].Avebury,1995.

[2]Clark G L,Wójcik D.An Economic Geography of Global Fi⁃nance: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Stock-Price Volatility in German Firms and Regions[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2003,93(4):909-924.

[3]Zhao X B,QiaoJM,TongSP.China'sWTOAccession,StateEn⁃terprise Reform,and Spatial Economic Restructuring[J].Jour⁃nalof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2,14(4):413-433.

[4]Xavier Sala-i-Martin.Cross-sectional Regressions and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4,38(3):739-747.

[5]Pred A.Place as Historically Contingent Process:Structuration and the Time-Geography of Becoming Places[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1984,74(2):279-297.

[6]Porteous,David.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Centres:Loca⁃tion,Information Externalities and Path Dependence[M]//Ron Martin.Money and the Space Economy.Chichester:John Wiley and Sons,1999:95-114.

[7]Thrift N.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the case of the City of London[M]//Corbridge S,Thrift N,Martin R.Money,power and space.Ox⁃ford:Basil Blackwell,1994:325-355.

[8]Corbridge S,Thrift N J,Martin R.Money,power,and space[M].Blackwell Publishers,1994.

[9]Charles P Kindleberger.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Centers:A Study in a Comparative Economic Theor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4.

[10]Li Y G,Vernon F L.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an Jacinto fault zonenearAnza,California,byfault-zonetrappedwaves[J].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2001,106(B12):30676-30688.

[11]Brulhart M,Sbergami F.AgglomerationandGrowth:Crosscountry Evidence[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9,65(1):48-63.

[12]Beck T,Levine R.New Firm Formation and Industry Growth:Dose Having a Market-or Bank-Based System Matter?[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10.

[13]张凤超,袁清瑞.试论区域金融成长[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58-63.

[14]苏雪串.城市化进程中的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49-52.

[15]黄解宇,杨再斌.金融集聚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6]官锡强.产业集群与南北钦防沿海城市群的构建[J].改革与战略,2005(10):55-57.

[17]张冰.金融企业集聚现象解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1):13-15.

[18]陈雁云.产业发展、城市集聚耦合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J].改革,2011(4):69-75.

[19]杨浩宇.基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度与对策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3):6-11.

[20]李治国,周德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金融支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6):21-26.

[21]吴勤堂.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分析[J].管理世界,2004(2):133-134,136.

[22]Valerie Illingworth,John Cullerne.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Physics[M].Penguin UK,2011.

[23]霍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发展效率测度方法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10):78-83.

[24]梁国琴.中部六省会城市科技综合竞争力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8):20-24.

[25]陈贤,吴兴恩,杨德,等.主成分权重法在番茄果实商品性综合评价上的应用探讨[J].吉林农业科学,2008,33(4):49-52.

[26]周莉,黄河清,蒲勇健.基于功效系数法的经营者相对业绩评价研究[J].软科学,2006(1):40-44.

猜你喜欢

六省耦合度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中国北方蒸散-降水耦合度时空变化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中部六省房地产经济发展空间分析
基于耦合度分析的家禽孵化过程模糊解耦控制系统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基于熵值法的中部六省数据分析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