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中华文化认同

2014-04-06覃丽霞

关键词:中华文化英语教学英语

覃丽霞

(百色学院 外语系,广西 百色 533000)

我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不可缺少的瑰宝,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在我国并存,英语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各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过程中,中华文化要与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掌握一门新语言知识的同时,将本国文化发扬光大,中华文化在我国文化历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切文化建设都围绕着中华文化而进行,中华文化的发展直接关联着我国的发展,英语教学只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一门与外界沟通的工具,能够将外国文化的特色与中华文化进行交流,从而让本国文化能够得到更多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问题日益显现

从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出,仍然采取的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所教的内容是学生所学的内容,特别是当本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理念发生冲突时,大部分教师都是一味地去跟随他国文化的特色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引起学生对本国文化的思考,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本国文化,而给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中化文化的认同,可使学生少走弯路,使其能系统完整地掌握高中英语学科知识。它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很快地继承前人积累的知识。但这种教学也“天生”就存在不足和缺陷,它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重视学习的结论而忽视学习的过程,重理论掌握而轻实践操作,重接受而少创新,形象地说是注重给学生“鱼”,而没有授予学生“渔”,课堂学习中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学习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感到教师所讲的、课本上所记录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必然的[2]。于是,在高中英语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能否接受新鲜事物,就要靠学生是否对新开发的课程资源产生情感;在高中英语课程中,对课程资源的引用主宰了一切,充其量还有一些对已有结论的证明和说明[3]。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逐渐失去了思考的动力,养成了思考上的“惰性”,学习中记住这些已有的英语知识就成为他们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围绕课文的话题设置语言情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进一步向学生介绍课文背景知识。由于学生受知识或认知水平的限制,不可能自主探究所有的语言现象。因此,教师针对学生忽略的重点和难点,及时补充和讲解,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既反对过去那种“教师按字典讲讲,学生在课堂上记记”的词汇教学法,也反对把培养自主探究意识理解为靠学生自己解决所有问题,甚至采取“放羊式”的做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些运用的语境,并提供语言支持,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学会运用[4]。

二、中华文化认同在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一)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

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绵长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无数的历史春秋,不断的被锤炼和升华。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内核和架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基本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从远古到西周的发展,到春秋时期,产生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儒家学说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步入了辉煌的年代,这一学说的产生使中国传统文化有了灵魂[5]。

如果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声符的提示声音的作用的话,自然就会打通学生识记英语声音通道,降低识记的难度。上面偏误分析部分所提到的学生把英语当作纯粹表音符号的现象,一方面说明英语本身是带音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出现这类偏误的学生,还不知道面对形声字,应该如何从音、意两方面来把握。语言心理学认为,对语言的感知包括语音感知与字词识别两部分。语音知觉是指人们通过听觉器官接受言语的声音刺激,并在知觉系统中分析语音的各种特征,达到语音识别[6]。字词识别是指人们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书面语言的刺激,并在知觉系统中分析字词的特性,达到对字词意义的把握。对英语的感知也同样如此。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教学,一般在语音基础阶段结束之后,就开始句法教学了。随着语句的出现,句法、词汇、英语的识记又成了新的难点。在这个阶段,学生实际上还不能较为准确地识别英语的语音。他们对英语音节的感知,常常会受到他们母语语音经验的影响,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等语音区别经常发生混淆。在语音教学结束、学生学习了一些英语后,课后练习中应逐步出现英语音节同英语的声旁对应的练习(到中级阶段也可以有这方面的内容)[7]。

因此,在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对中华文化进行渗透时,要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感,就是需要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除了对他国文化进行学习,重点要加强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当出现认同危机时,英语教师要从中华文化的内涵及文化产物方面加强学生的认同感,当前由于中华文化认同的危机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发生一些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变,特别是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降低,认为外国的文化是一种升华,这种思想会让学生在今后的思想上迷失自我的方向,一味地追求外国文明,而忘记本来的身份,特别是对自己文化的认同,这种思想是不能接受的[8]。

(二)中华文化认同在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1.为英语学习增设第二课堂

大学英语的内容包括了很多方面的文学和课外读物的内容,大学生除了对书本内容的知识有所了解外,还要对该书本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有一定的掌握,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挖掘出更好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教学中文学知识的背景资料,这样更有利于对文学知识的理解[9]。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工具,社会生活极端复杂,作为社会生活反映的语言也必然是极端复杂的。双语课堂可以接触丰富的词汇,且相当一部分词汇不断重复,学生在一段时间后能够较好地领会式掌握。至于学生是否可以复用式掌握,要看学生自己是否有心,也要看教师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双语教学很少有用全外文作为考核手段的,作业也是用中文多过用外文,教师对学生专业词汇的要求不是很高。国外实施的双语教学中,外文使用的比例很高,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在测试时使用外文答卷,专业词汇必须正确掌握,这并不是从对学生的外语技能要求出发,而是因为专业词汇是专业知识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综上所述,双语教学在促进学生习得多样性的词汇方面功不可没。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用心、用脑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地死记硬背,要掌握熟练的学习方法进行目的语的学习,真正地实现自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飞越。

2.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文化内涵

在中华文化里,国外的英语名著和文学作品都有翻译版本,这样学生在学习原著的过程中,将包括各种大学英语课本知识中的文学作品和名著,并且书中都有对这些名著的赏析,大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中华文化中的各种文学作品来充实和完善,比较各种名著如《鲁迅文集》、《红楼梦》等与教材相关的书目,能够帮助大学英语教学弥补一些知识点。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学生能够掌握足够的信息才能将文学著作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程度。中华文化的认同更是为文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资源和条件,方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进行资料收集和汇总。

3.为大学英语提供课外的文化辅导

通过对大学英语的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中华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的资源条件,让学生在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多发现和挖掘出一些关于英语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如作者的生平,写作的背景及同一时期相关的作品有哪些,等等,通过对原著的阅读,更能加深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阅读能力,学生通过利用中华文化的资源,可以有效地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资源的搜集和整理,教师也可以通过抽查的方式,了解学生课外学习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利用中华文化的相关资源[10]。

三、增强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中华文化认同

(一)指导学生正确地利用中华文化资源

文化因素应渗入到英语教学中。英语对于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来说,都是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和一个神秘的领域。中国英语始源于象形字,随后又发展出了指事字、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其最大的特点是以形表意。英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征,英语所组成的字词中蕴含了华夏文明的历史记忆,国际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适当地探索英语所体现出来的悠久而丰富的汉民族文化。教学中,如果能对英语的起源和结构知识适时地予以介绍,不仅能使学生更快地理解并掌握英语的构字法,而且会使他们对中国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英语中蕴藏着汉民族的认识方法、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文化特征。以“男”字为例,该字是会意字,田力,表示用力(一说表)在田间耕作。男人以体力耕作于田间,这反映了男子在以农耕为主的农业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女”字的初文,就是女子跪着操持家务的形象,这也反映出在中国古代社会,女子由于无法在生产领域中占据主动地位而不得不依附男子,以及“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再比如,“示”字的构形取象于神灵,是祭祀对象的象征物。从“示”的字,大都与祭祀有关:如表示祭祀对象的字有“神”、“祗”、“社”等,表示祭祀的名称或方式的字有“祀”等,表示命运的吉凶的字有“祸”、“福”、“祥”等。 从这些字的形义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古人宗教观念与仪式的初始形态。要说明的是,在美国的中小学,外语教学(当然也包括英语)属于分科型教学体系,无不渗透着主题型教学的理念。在教材的选题和授课的内容上,美国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都围绕着世界性的共同主题,教授的方法也极大地体现出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会经常探讨有关文化的主题,文化意识也正是在这样独特的教学模式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进去了。国际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应该和语音、词汇、语法项目一样,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语言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知识,要“隐性导入”,并详略得当,不能喧宾夺主、牵强附会,以至于冲淡了语言教学。同时,在进行文化导入时,教师还要考虑阶段性原则,文化内容的导入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文化接受度来确定导入的文化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

(二)培养学生利用中华文化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进行大学英语文学作品学习时,要时刻把握的一点就是运用一切可以搜集到的正确的信息来理解作品。这就需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把握书本上的知识点,课外的背景知识也需要广泛地搜集与整理,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作品的内涵及创作的思路。为学生在进行文学创作和写作过程中提供了可借鉴的意义。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除了书本上的知识点能够完整不缺地教给学生外,还需要具体文献的参阅,培养学生自主去学习,充分利用非常丰富而内容充实的中华文化资源[11]。文化认同可以凝聚民族精神,强化统一意志。中华文化的价值意识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内聚性、亲合性和排异性的特征十分明显。这一特性决定了每当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关键时刻,都能够激发出民众强大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正是中华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道德规范,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国家认同心理的深层源泉,爱国主义就是这一精神的集中反映。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上虽然多次出现过分裂局面,但在古代典籍中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主张分裂分治的学派,反而都把“一统天下”作为政治斗争的原则与宗旨。尤其是每次统一战争爆发之前,社会上总会出现一股势不可挡的统一潮流,每当国家遭受外敌入侵的时刻,社会内部总会产生一种捐弃前嫌、同仇敌忾的强大意志,中华文化所拥有的这种统一意志,为维护国家统一奠定了坚韧无比的精神国防,离开了这种精神的支撑,政治、军事上的统一是难以持久的。

文化认同的上述功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展文化课的教学,国际汉语教师除了肩负教授语言的任务,更被赋予了文化传播的使命。几乎所有的英语学习者都认为文化学习不重要,但阅读和写作又是英语的基础。要学习书面语言,就要先学习词汇。中华文化的认同已成为英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瓶颈,通过对基础英语知识单元库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对英语教学的实效性。纵观历史,当统一形成共识但阻力重重之时,文化认同的力量更能显示出“硬实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可以说,文化认同就是政治,文化认同就是国防,政治军事上的统一只有以文化认同为基础才能更加稳固与持久。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高校英语教学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教学方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和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组织开设中华文化探讨的专题

高校可以开设相关的中华文化探讨的专题,帮助学生如何从书本转移到现实生活资源中,通过中华文化的探讨,不仅可以有效快速地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所学文学知识的相关资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涵养。当前大学生仅关注课堂知识的学习,对课外读物的选择很少去追求与课文知识相结合的文学作品,他们在课外的读物也很少去真正地探究课堂内知识的学习,这除了教师的监督作用外,更多的是自律,要有学习文学作品的动力和兴趣,理解一个文学作品的内涵是一件探索式学习的事情,它需要学生有广泛的阅读功底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现代高校教育科研在发展中总结出了“校本”理念,这一些新鲜的、效率较高、适应性较强的理念,值得每一位科研管理者认真推敲,并在管理中深入落实。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出现教师的移情和期望,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有自己的特殊价值。教师的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教学建设,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提升,加强课堂校本建设的教学理念,为教师建立一种机制,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团队精神,搭建一个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传授经验和交流的平台,积累丰富的情感教学因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与大学生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是教育部加强教师工作,促进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学理念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战略,已被广泛认可。

四、结论

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也是不断融合创新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固定的、僵化的模式。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互相融合的。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本文主要将中华文化认同与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相结合,探讨两者之间的融合关系,为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

[1]赵永乐,何莹.中华文化价值观与成人的学习[J].中国成人教育,2012,(4):19-21.

[2]张倩.民族地区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41-43.

[3]周德新,黄向阳,周启华.略论大学生文化观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7):22-23.

[4]吴青林,董杜斌.教育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7):86-88.

[5]Matthew S.B.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ues and learning[J].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2001.

[6]Tony,E.A critique of H of steed’s fifth national culture dimen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2001.

[7]赵秀忠,赵恒.中华文化认同与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81-85.

[8]杨福泉.滥用“国学”不利于中华文化认同——呼唤更为整合包容的当代中华文化精神教育[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2,(12):67-69.

[9]杨刚,朱珠.对海外华裔青年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调查分析——以泰国华裔学生为例[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54-56.

[10]刘蓉宝,李佑球.中华文化学院促进文化认同 开展海外统战工作的路径探索——以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为例[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65-68.

[11]刘明,姚勇.论“中华文化”课程设置与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培养[J].昌吉学院学报,2012,(2):61-65.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英语教学英语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