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土文献研究与高校古汉语教学改革

2014-04-06

关键词:简帛韵部上古

马 克 冬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在高校古汉语教学改革中,有学者提出应增加甲骨文、金文、简帛等相关内容,其目的是借鉴出土文献研究的成果,以促进古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有其合理性,但是要注意适可而止。该文以简帛文献为主,从3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古汉语教学应适当吸收出土文献研究成果

出土文献指文献形成之后,在世面上存在一段时间即被埋入地下,后又重新出土再现于世的文献[1]3。迄今为止,中国的出土文献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简帛、碑刻、敦煌写卷等。其中,尤以简帛的发展前景最为远大。一个世纪以来,不断有新的简帛材料出土,很多亡佚多年的文献重见天日。仅1996年从湖南长沙走马楼街三国吴井中就发现三国吴纪年简牍10多万枚,超过300万字[2]6。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发掘以及研究的深入,简帛学等已逐步成为当今的显学。以前对出土文献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历史方面的考证,由于其中涉及对一些疑难字词的考释,逐渐引起语言文字学界的重视。目前,从语言文字角度来研究出土文献亦成为大势所趋,很多知名的语言文字学专家也将研究重点转向出土文献。

与传世文献相比,出土文献具有无可比拟的文献真实性。出土文献研究的价值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包括语言学,特别是汉语史研究。高校古汉语教学的内容属于汉语史的范畴,理应适当吸收出土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来辅助教学。汉语史研究涉及语音、词汇、语法3个方面,下面以语音方面的通假字和词汇方面的词义为例来说明。

(一)通假字

古籍中具有一定约定俗成性的借用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称为用字通假,即常说的“本有其字,同音代替”的通假字。据李玉统计,秦汉简帛中共有6 800多组通假字[3]5。就简帛兵书军事用语而言,其中的通假字共有247组,涉及的军事用语条目363个。这些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语音关系可分为以下5类。

1.双声叠韵(或完全同音)

指通假字与本字同音或双声叠韵,共111组。如:尺(斥),昌铎①;述(术),船物;贱(践),从元;财(材),从之。

2.双声

指通假字与本字的声母相同,韵部相近,共11组。如:仁(韧),日真(日文):真文旁转②;橾(梢),山侯(山宵):侯宵旁转;遗(逸),余微(余质):微质旁对转;幼(要),影幽(影宵):幽宵旁转。

3.叠韵

指通假字与本字的韵部相同,声母相近,共93组。如:柤(杵),庄鱼(昌鱼):庄昌邻纽③;(沮),庄鱼(从鱼):庄从准旁纽;绛(栙),见冬(匣冬):见匣旁纽;责(积),庄锡(精锡):庄精准双声。

4.声韵皆近

指通假字与本字的声母、韵部皆相近,共19组。如:□(重),章侯(定东):章定准旁纽,东侯对转④;执(势),章缉(书月):章书旁纽,缉月通转。

5.其他

除了上述4类情况之外,限于目前上古音研究水平,有些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语音关系尚不能明确判断其所属类别,共13组。如:睪(櫜):櫜,见幽;睪,本为余铎,但可通“皋(臯)”。皋(臯),见幽。胶(谬):见幽(明觉),幽觉对转,见明相差较大,但二者皆从“翏”声。

由上可见,第1类的数量最多,共111组,占总数的44.94%;第3类次之,共93组,占总数的37.65%。这与相关传世文献的研究结论相近,可与其相互参考。例如,据统计,《左传》中通假字共337组。其中,同音或双声叠韵共183组,占54%;叠韵次之,共71组,占21%[4]438。

在进行古汉语“古音通假”教学时,如果能利用上述研究成果,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古音通假的一般特点、种类、要求等,又能使其拓宽知识面,进而认识到出土文献的研究价值⑤。

(二)词义

在讲解“中”的“中等”义时,可引用马王堆帛书《经法·六分》中的“中国”来说明。在帛书中,“中国”一词与“强国”、“小国”并列。其文为:“主失立(位),臣失处,命曰无本,上下无根,国将大损,在强国破,在中国亡,在小国灭。”其大意为:如果国君和大臣失位,可称之为“无本”,也就是说在上位者和在下位者都没有了根本,国家将受到重大的损害。这又可分为3种情况:如果此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则将会破败;如果此国是一个实力中等的国家,则将会亡国;如果此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则将会灭绝。可见,“中”处于“强”和“小”之间,表示中等实力,其义由地域之中引申而来。这样,既让学生对“中”的“中等”义理解得更为深刻,也掌握了“中国”的一个新义。

又如,在讲解“军”的“军营”义时,可引用马王堆帛书《刑德》中的“军气”来说明。在帛书中,“军气”指军营上空的云气;这与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术“望气”有关,即通过观察云气来预测吉凶。其文为:“军在野,军气青白而高,军单(战),朕(胜);军气赤而高,军大摇;军气黑而卑,没戟。”其大意为:军队驻扎在郊野时,如果军营上空的云气青白而高,军队作战就会取胜;如果军营上空的云气赤而高,军队将会发生很大的动摇;如果军营上空的云气黑而低,军队将会战败。可见,在3个“军气”之后分别紧接有“青白”、“赤”、“黑”等表示颜色的词语。如果将“军气”理解为常见义“军队的士气”,显然与其语境不符;而如果将其理解为“军营上空的云气”,则文通意顺。这样,既让学生对“军”的“军营”义理解得更为深刻,也掌握了“军气”的一个新义。

二、出土文献研究应为古汉语教学服务

从事出土文献研究非常辛苦,因为很多语料都需要经过研究者本人的重新校勘、整理,然后才能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而不像研究传世文献那样只要选择好精校精注本就可以了。但是,这正是其特色和优势所在,面对传世文献已被无数前彦时贤反复研究、后人难以超越的现状,研究者唯有将视线转向新材料,才更容易取得突破,研究也更有价值。

由于出土文献本身残断情况非常严重,很多地方不易理解,有必要结合相关传世文献进行对比研究,这样才能避免主观随意性,使研究的结论更为可信。另外,进行出土文献研究时,一定要突破语言文字本身的局限,善于从宏观上分析问题,将语言文字学同其他众多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这些学科包括考古学、历史学、军事学、中医药学、经济学、书法学、哲学、文学、民俗学、文书档案学、法律学等。这样,语言文字研究的空间无形中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当然,从事跨学科研究的难度很大,不可能要求个人进行面面俱到的全方位综合研究,而是需要众多的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的研究专长和兴趣、爱好从事相对较为集中的跨学科研究。

可见,出土文献研究非常有价值,但是其研究过程充满了艰辛。如果在研究之后将其成果束之高阁,难免降低了其本身固有的价值。所以,在出土文献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的今天,有必要对相关成果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既便于了解其研究历史与现状,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争议较小的相关成果引进到高校古汉语教学中来。这样,既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使学生对出土文献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充实出土文献研究队伍。为了更好地为古汉语教学服务,出土文献研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尽可能将出土文献与相关的传世文献加以对照。大学生一般从未接触过出土材料,对其既充满神秘感,又常被其中难认的字形、残缺的内容吓倒。为此,可以将出土文献与相关的传世文献编排在一起。如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计】》:“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之,强而□之,怒而譊(挠)之,攻其【□】备,出其……”。其中,不少内容残缺,无法正确理解。为此,可以用传本《孙子·计》与其进行对照。其文为:“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可见,传本可帮助理解简文中残缺的内容,另外比简文多出“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这样,大学生尽管初次接触简文,也不会感到太陌生,有助于其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其次,尽可能将出土文献研究的相关成果以字典、词典等形式呈现出来,以便检索和利用。出土文献经过深入的研究之后,其成果常以专著的形式出版。由于其学术性过强,很多成果无法被直接引入高校古汉语教学中来。为此,有必要对相关成果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最好以工具书的形式出版,让学生能很容易地检索和加以利用。例如,在简帛文字方面,可编纂相关的文字编、逐字索引等工具书,并附上多种检索方式,包括笔画索引、汉语拼音索引、部首索引、四角号码索引等。目前,有不少学者已经或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如张守中《睡虎地秦简文字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骈宇骞《银雀山汉简文字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李守奎《楚文字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张显成《秦简逐字索引》(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需要注意的是,学者之间应加强分工合作,否则很容易出现重复、低效的情况。

最后,对大型语文辞书中的不当之处予以补正,使其更好地为古汉语教学服务。例如,在《汉语大字典·金部》中,“金”的第5个义项是“金属制的器物”。其中包括5个小类,第1小类为“刀、剑、箭等兵器”,其书证为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兵情》:“矢,金在前,羽在后,故犀而善走。”《孟子·离娄下》:“抽矢扣轮去其金。”赵岐注:“叩轮去镞。”很明显,其所引书证与其义项不符:这两例中的“金”皆表示“箭镞”,前一例中的“金”(箭镞)与“羽”(箭羽,即箭杆上的羽毛)相对;后一例中的赵岐注亦已明言“金”为“镞”。所以,应按照《汉语大词典》的方式进行处理,将“箭镞(箭头)”、“刀剑等”分立为两个义项。

又如,在《汉语大词典·鼓部》中,“鼓金”仅有一个义项,指冶铁。其所引书证为桓宽《盐铁论·刺权》:“鼓金煮盐,其势必深居幽谷,而人民所罕至。”马非百注:“指炼铁。”其实,在简帛文献中,“鼓金”可表示4金和6鼓,同“金鼓”,用以节声乐,和军旅,正田役。如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军争】》:“是故昼战多旌旗,夜战多鼓金。【鼓金】旌旗者,所以壹民之耳目也。”其大意为:所以白天作战多用旌旗,夜晚作战多用金鼓。金鼓和旌旗,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的。据此,有必要给“鼓金”新增一个义项。

综上所述,在将出土文献研究与高校古汉语教学结合时,要注意掌握分寸,以适度为宜。最好将出土文献作为选修的内容,为学有余力且对其感兴趣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至于那些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不可强行要求其学习,更不可将与出土文献相关的内容作为必考的知识点。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但不会促进高校古汉语教学改革,反而适得其反。例如,在讲解王力的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中的“汉字的构造”时,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关于汉字形体构造的“六书”,根据需要附上甲骨文、金文的字形。这种做法值得肯定,既有助于学生根据这些字形了解“六书”的特点,又可加深对词的本义的认识,甚至纠正前人的不当说法。如《说文·爪部》:“为,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可见,许慎认为“为”的本义是“母猴”。但是,其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皆像手牵着一头大象,表示“役象以助劳”,最初是“劳作”之义,可引申为“作为”的为[5]168。当然,甲骨文、金文不宜列举过多;另外,要求学生见到字形能知道其所对应的文字即可,而不可强行要求他们学会书写这些字形。

注释:

① 其格式为:通假字+(本字)+上古声母、韵部。下同。

② 其格式为:通假字+(本字)+通假字上古声母、韵部+(本字上古声母、韵部)+对两者上古韵部之间关系的说明。下同。

③ 其格式为:通假字+(本字)+通假字上古声母、韵部+(本字上古声母、韵部)+对两者 上古声母之间关系的说明。下同。

④ 其格式为:通假字+(本字)+通假字上古声母、韵部+(本字上古声母、韵部)+对两者上古声母、韵部之间关系的说明。

⑤ 当然,由于此文的研究对象仅局限于简帛兵书军事用语中的通假字,所以,这是否为简帛兵书中所有通假字的共同特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毛远明.碑刻文献学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 张显成.简帛文献学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 李玉.秦汉简牍帛书音韵研究[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4] 毛远明.左传词汇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猜你喜欢

简帛韵部上古
《山海经》与上古海洋学知识
从淄博方言看聊斋俚曲的儿化问题
上古
任时光荏苒——营上古寨
论《中华通韵》15韵部的科学性
简帛文献中的“吕遂”相关问题初探
历史感谢发现 上古炎帝陵碑重见天日
李绅诗歌用韵考
简帛学的学科分支新论
否定副词“弗”的主观化语用特征——以简帛文献中的用法为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