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哈尔滨市创新型区县(市)建设问题研究

2014-04-06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2014年第1期新任职正处长能力提升班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区县创新型科技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2014年第1期新任职正处长能力提升班

创新型区县(市)试点工作是创新型城市建设向基层的延伸,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按照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4+6+1”现代产业体系,鼓励发展63个重点产业及布局区域的要求,如何以推动产业发展为目标,更有效地发挥创新型试点区县(市)的带动示范效应,是科技推进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以创新型试点区县(市)为调研对象,就创新型区县(市)建设情况和区域创新能力开展了专项调查研究,为下一步引导区县(市)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道路,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区县(市),整体推进全市创新型城市,提供参考。

一、开展创新型试点区县(市)的总体情况

2013年,哈尔滨市科技局启动实施创新型区县(市)试点工作,南岗区、五常市等7个区县(市)成为全市首批创新型试点区县(市)。试点工作实施以来,大部分试点区县(市)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建立了对上有效衔接、对下适宜操作的管理机制,出台了具有区域特色、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水平的科技政策。各试点区先将《试点区县建设方案》的落实作为一项常态工作,以优化科技投资和创新发展环境为目标,以服务产业园、孵化器等载体建设为抓手,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服务力度,充分发挥了基层科技管理部门的基础性作用,在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促进产业发展、引领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为进一步优化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激励和调动全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加快优势产业发展步伐,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推进区县(市)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道里区政府出台了《道里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道里区优秀科技人才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香坊区依据哈尔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重新制订出台了《香坊区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尚志市提档升级并举,壮大新兴产业实力,编制《尚志市商贸物流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二)创建工作新机制

体制机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型试点区县(市)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找新路、出新招。道里区搭建监测平台,完善数据采集手段,在区统计局、发改委、环保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分别建立了创新型试点区数据监测平台,同时,建立考评机制,初步形成了创新型城市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南岗区从大学院所、科技企业孵化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三个层面建立起42人的科技联络员队伍,负责收集整理及时传递科研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信息。与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签订了共建南岗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服务平台协议,首创了省级层面与区级层面科技成果转化互动合作的新模式。巴彦县建立完善科技项目库,组织12个企业(基地)与省高校等院所签定技术合同,已有6个项目转化落地,获得12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组织申报省、市科技项目3个,可获资金支持150万元;组织59个企业申报并获得省级科技型企业认证,受到省科技厅好评。

(三)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试点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已初见成就,探索出一条利于驱动区县(市)发展的新路径。道里区把建设创新型试点区工作与实施“中兴”发展中心区的“三大经济带”、“六大功能区”战略相结合,构建以迎宾路高新技术拓展区和太平空港经济区为核心的创新资源和加工产业密集区,全面提升了创新功能,2013年,科技成果和专利申请数稳步增长,高新技术产值增长47%以上。香坊区2013年实现全区专利申请量3 159件,专利授权量1 814件,位列全市第二位,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户,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39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8亿元,同比增长约30%。南岗区2013年有研发活动的科技企业700余户,专利申请量达到2 417件,年产值达到15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值达到116亿元,科技企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各具特色的创新型试点区县(市)建设

各试点区县(市)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大了工作机制和方法的突破创新。在试点建设过程中,一些区域立足本地区发展实际,结合本地区产业布局和发展优势,大胆思维,大胆实践,做出了一些开拓性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香坊区:大胆创新,科技创新券叫响全国

1.创新券是针对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不足、创新资源缺乏,大学和研发机构没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动力机制,而设计发行的一种“创新货币”,香坊区在全国首次推出科技创新券。制订《香坊区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对创新券的使用范围与标准、申报与受理、监督与管理都作了明确规定。2013年共23户企业兑现了创新券,解决了中小科技型企业研发能力薄弱、技术水平低、产业附加值不高的问题。

2.组建黑龙江动力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哈工大、哈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产学研机构,联合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联盟在产业培育、技术研发、资源共享、行业交流、市场推广、品牌培育等方面的合作起到积极作用,依托联盟推动我国动力装备领域技术和产业突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并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级联盟。

3.在全国首创“哈尔滨发电设备产业蓝领发展战略联盟”。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组织,构建政府“搭台”、企业“点菜”、院校“烹饪”的合作新模式。通过技能培训、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和综合服务四个平台,破解技术、管理、用人及国企改革上的瓶颈,变“包袱”为“财富”。目前,哈电气集团及其配套企业、省市职业学院等单位踊跃加盟,联盟成员单位已发展到57家;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现已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0余份;万人培训、千人上岗计划已开始实施,为3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4.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产学研合作推进组。为加强对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的研究,聘请了14位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处长为成员的香坊区产学研专家组,为企业提供项目咨询、技术难题攻关等服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原始创新优势和人才培育优势,定期例会,并经常深入到企业实地考察,把脉问诊,建立起了开放、流动、长效的合作机制,深受企业的欢迎。区人才就业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搭建一个综合性的人才交流平台。

5.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与北京丰台园科技创业中心、北京国际企业孵化中心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争取更多的驻京高科技企业来哈尔滨投资,实现产业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做出新的贡献;将哈尔滨发电设备产业基地创业中心和东北农业大学生物产业科技园作为重点培养扶持对象,全力协助其晋级国家级孵化器;组织区域内7户科技企业申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研发机构等。

(二)道里区:抓住重点,科技金融成为亮点

1.组建科技金融专业支行。道里区政府与哈尔滨银行合作建立科技金融专业支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鼓励金融企业不断推出创新型服务业务和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多种形式金融支持。

2.建立资金与科研成果对接长效机制。建立道里区产学研、政府、金融、中介协同创新联合体,通过定期和不定期举办信息发布会、企业项目推介会、银介企(银行、中介、企业)见面会和双向实地参观考察等方式,形成供求信息畅通、风险担保跟进、银企(银行、企业)双方共赢的长效机制,逐步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做出实效。

3.推进创新型工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新榆工业区、团结工业园区、群力园区、太平空港经济区建设,通过加大科技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高科技企业规模,形成以朗格斯特节能管材、龙飞焊接设备、交联电力电缆、汉德轻工医药装备、新世纪食品等龙头企业为基础的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形成初具规模的现代产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化产业园区。

4.加快创新型农业科技园区(基地)发展。加快新发镇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新农镇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榆树镇蔬菜新品种培育园区和太平镇国家蔬菜标准园区建设。立足现有农业基础,积极引进、消化、吸收高端适用技术,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和推广,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扩大高产、优质、高效作物种植面积,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

5.创建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平台。扶持哈尔滨均信高科技创业中心和哈尔滨爱建创业创新服务中心提挡升级,拓展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平台。与省科力高科技产业投资公司、市中小企业信用协会合作构建高科技项目投融资服务平台,与均信投资担保公司、哈尔滨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构建中小型企业贷款担保服务平台。

(三)南岗区:发挥优势,创新联盟成就显著

1.组建成立南岗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联盟。联盟成员包括南岗地区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省科力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哈尔滨银行南岗支行等单位,通过进一步整合各孵化器的资源和创新平台,加强信息交流、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培育在孵科技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企业家队伍,推动南岗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南岗区孵化器集群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2.集中力量推进哈南工业新城南岗产业园区建设。将园区的产业定位为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并被确定为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省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园区引进了天顺化工等18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近70亿元,正在谋划的项目有24个,总投资256亿元。由区政府投资2亿元,在园区内建设“先进复合材料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集办公、研发、平台搭建、服务体系建设于一体,组建园区科技支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引进金融等中介组织,建立健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3.构建以知识为核心的价值链条与产业链条。为推动科教资源与地方融合发展,南岗区先后与哈工大、哈理工等8所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共建合作协议,还与哈工大北京校友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区科技局也与哈工大工研院、哈理工科技园等签署了推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协议,使南岗区迈入了开放度更大、外联度更高的发展新时期。

4.组建特色产业联盟。由哈工大航天学院及相关领域28家企业共同成立“黑龙江省先进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了产业集群,联盟成功举办了“第八届海峡两岸复合材料论坛”,将加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进程,助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发展、好发展。南岗区还根据产业特色组建成立了仪器仪表产业联盟、电子信息产业联盟等,聚合专业人才,加强交流共享,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尚志市:加快转型,区域特色进一步形成

1.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壮大绿色有机食品、新型建材、木制品、酒类、生物能源等工业产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重点推进华润啤酒迁址入园工作,帮助蒙牛乳业建立标准化养牛基地,鼓励北大荒汉枫扩大产业规模,支持绿野浆果与大专、大所、大企业联合发展,帮助圆宝纺织解决亚麻短纤维生物脱胶技术难题,鼓励和扶持帽儿山暖气片、真心食品等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

2.壮大农业特色经济。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推进标准化园区生产,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做大“黑色经济”——食用菌产业,全面叫响“中国黑木耳之乡”品牌。做强“白色经济”——乳品产业,通过“蒙牛”的龙头带动,推进牧场、小区的改造和增容扩产。做优“红色经济”——浆果产业,整合现有企业,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建立了3个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加快了筹建黑龙江浆果检测分析研究中心建设。

(五)巴彦县:实施项目,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1.抓项目实施,促进成果转化。实施了“三四五”工程,即做好“三园”文章、指导“四个”基地建设、种好“五块”试验田。做好“三园”文章,就是围绕“兴工”战略,重点抓好兴隆工业园区、巴彦机械轴承产业园和西集农副产品加工园的科技注入、引入和投入。通过项目牵动、下派科技特派员、专家会诊等措施助推园区内企业快速成长。指导四个基地建设,就是结合“牧业兴县”战略,确定并指导了丰源生态猪养殖基地建设、华强皮草特种狐貉养殖基地建设、海涛优质奶牛饲养管理基地建设、少凌种鱼场基地建设。种好“五块”试验田,就是结合“强农”战略,指导巴彦玉米研究所在富江乡种植150亩玉米试验田,指导松香源科技合作社种植5 000亩优质寒地水稻试验田、指导龙泉林场种好以辽东楤木、刺五加为主的中草药试验田、指导洼兴镇增收村种好江湾水稻试验田和指导万寿菊种植加工有限公司种好万寿菊试验田。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改善了农业结构,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2.抓合作联动,促进校县共建。与东北农业大学开展了科技合作共建工作,实施了五项工程,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实施专家大院建设工程;二是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工程;三是实施科技项目入户工程;四是实施科技专家库建设工程;五是组织开展了“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

三、创新型试点区县(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主导产业和科技实力存在较大差异,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呈多样化、复杂化。

(一)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一是经济总量小,产出效益较低,城乡差距较大。由于龙头企业实力不足,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多,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不强,导致集约化程度不高。二是第三产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还比较缓慢,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作用不强。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还需要加快步伐。

(二)创新人才缺乏,人才引进困难

专业人才队伍中从事教育、卫生等专业的多,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有经验的人才少,缺乏一批高水平、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学术带头人才;高层次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由于工作环境和待遇与一线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难度很大。在短期内吸引人才的环境和条件难以改善。

(三)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创新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较少,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开发活动以产品和工艺模仿或解决低层次的生产技术问题为主,新产品、新技术主要依靠引进,包括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内的科技创新活动数量少、层次低。本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少。创新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检测服务、中介服务等科技服务业数量不足,规模偏小。

(四)科技融资体系不健全,企业融资难问题未有效解决

根据对中小科技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中小科技企业都存在融资需求,但中小科技企业又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这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些都是推进创新型试点区县(市)建设的瓶颈难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着力攻坚突破。

(五)科技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依然艰难

由于科研院所在与社会资源合作中平台不多,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资源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都是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的,可控性较弱,发展依然较慢。近几年,国家、省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各地区虽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但依然十分艰难。

四、开展创新型区县(市)的对策措施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实力的关键, 2015年哈尔滨市要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创新型城市具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具备率先发展和辐射带动的条件。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必须要有区县(市)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创新型区县(市)建设对创新型城市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发挥区县(市)基层科技工作作用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强化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组织能力,强化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引进和促进成果转化、加强基层科技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职责,大力推动区县(市)基层创新活动。

(二)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优化传统产业区域布局,培育产业集群优势,充分发挥传统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积极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多层次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构筑创新型经济高地。形成市区联动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在加强对区县(市)级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协调基础上,重点针对地方资源环境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定向、定点支持。

(三)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基层集聚

科学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加强财政对地方科技的投入力度,继续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加强对区县(市)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区县(市)科技服务和支撑能力,健全区县(市)科技机构,进一步推动科技人才汇聚基层,推动金融资本投向基层,推动科技创新载体建在基层。

(四)继续实施科技富民惠民工程

加快发展农业和民生科技,加强农业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广转化能力;在医疗卫生、公共安全、节能减排、防灾减灾、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使科技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五)提升基层科技服务水平

加强对区县(市)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区县(市)科技服务和支撑能力,健全区县(市)科技机构,推动基层科技队伍的建设。重点强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科技公共服务、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和知识产权服务,为创新创造提供良好条件。

(六)探索建立典型地区区域性科技合作机制

以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社会发展的协同关系为目标,探索典型地区区域性科技合作的相关机制、区域科技合作重大共性问题的解决手段,以及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相关科技机制,对当前跨区域的各种合作机制探索加强总结,探索区域科技合作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途径。

(执笔人:哈尔滨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徐欣)

猜你喜欢

区县创新型科技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科技在线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