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用药分析和药学监护

2014-04-05杨春琳金建波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果糖甘油肌力

杨春琳,金建波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起病急,致残和致死率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早期尽快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供给,减少脑组织坏死,具有重要意义。溶栓治疗是一种快捷、准确、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可能带来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1]。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对1例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患者进行治疗药物选择、用药剂量调整及疗程控制等方面的个体化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急性脑梗死个体化救治,开展药学监护提供参考。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0岁,因“右侧肢体活动障碍2 h”于2013年2月13日0点20分从下级医院转至我院急诊。入院后查体:体温36.1 ℃,呼吸18次/min,脉搏86次/min,血压146/84 mmHg。意识清,运动性失语,两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3 c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稍变浅,口角左歪,伸舌右偏,颈软,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查患者右上下肢肌力0级,左上下肢肌力5级,右巴氏征(+),左巴氏征(-)。定性诊断:该例老年患者,突发起病,考虑急性脑血管病可能性大,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运动性失语,右巴氏征(+),考虑脑梗死。定位诊断: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患者既往无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无心脑血管、肺、肝、肾、内分泌系统等重要脏器疾病史,无某种药物长期应用史。入院后给予阿替普酶针(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次日复查头颅CT左侧额颞叶、基底节区脑梗死,未见明显出血病灶,患者右侧上肢肌力恢复至2级,右侧下肢肌力恢复至3级,2周后右侧上肢肌力恢复至4级,右侧下肢肌力恢复至5级。并于2013年3月15日好转出院。

2 药物治疗过程

2月13日1点4分,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针6 mg,缓慢静脉注射(1 min),剩余60 mg rt-PA微泵泵入,1 h结束。24 h后,复查头颅CT无明显颅内出血症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2 g qd抗血小板治疗;同时采用甘油果糖氯化钠脱水降颅内压等常规治疗。

3 药学监护点

3.1 急性脑梗死溶栓药物时间窗及溶栓疗效 急性脑梗死早期快速、有效的治疗策略为溶栓治疗。早期溶栓治疗能使闭塞血管即刻再通,迅速恢复血流,尽可能缩小梗死面积,挽救半暗带区的脑组织。目前常见的抗栓药物包括尿激酶、链激酶、rt-PA等。其中,rt-PA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血栓溶解药,能选择性激活纤溶酶原,发挥强大的血栓溶解作用,促进血流恢复,恢复神经功能,在临床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急救中得到广泛应用[2-3]。但对于适合rt-PA溶栓的患者,其治疗获益有时间依赖性。最近有临床试验研究[4]和ASA缺血性卒中指南中指出,该方案适合能在卒中后4.5 h内用药的患者,超过该治疗窗有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5]。

本例患者入院时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仅2 h。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查凝血功能:TT 17.3 s,PT 13.1 s,APTT 30.1 s,INR 1.01,FIB 2.49 g/L;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233×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10.7 fl,血小板压积0.25%,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12.1%↓;血脂水平:总胆固醇3.8 mmol/L,三酰甘油0.3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97 mmol/L,均无明显异常。询问患者家属:该患者无血液性疾病,近期无使用抗凝剂等情况,符合2013年ASA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治疗指南中的溶栓治疗指征,且优先考虑rt-PA。因此,拟给予注射用rt-PA 6 mg(患者体重73.5 kg)缓慢静脉注射(1 min),剩余60 mg rt-PA微泵泵入1 h结束。溶栓期间患者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生。

溶栓后24 h,患者肌力明显改善,右侧上肢肌力由0级上升到2级,右侧下肢肌力由0级上升到3级,皮肤无明显出血点。复查凝血功能:TT 17.4 s,PT 12.8 s,APTT 30.0 s,INR 0.98,FIB 2.59 g/L,均无明显改变。复查头颅CT也显示溶栓前后无颅内出血迹象,表明rt-PA在3 h内溶栓治疗是安全的,与国外报道一致[6]。治疗后第2 天,患者右侧上肢肌力3级,右侧下肢肌力4级。出院时,患者右侧上肢肌力4级,右侧下肢肌力5级,表明该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预后良好。

3.2 阿司匹林给药方案 由于rt-PA的半衰期短(8 min),溶栓后可能会引起血管再闭塞并发症(发生率10%~20%),进一步恶化神经功能。因此,溶栓治疗后,必要时需加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血管再闭塞,此方法的疗效已被国际卒中试验所证实并得到肯定[7],能有效减少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针对本病例,临床药师与医师交流:患者溶栓治疗超过24 h,且头颅CT复查示颅脑无出血,凝血功能无异常。但目前患者吞咽困难,不能口服。药师建议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 qd,碾碎后鼻饲预防血管再闭塞,并加用泮托拉唑针40 mg ivgtt qd抑酸治疗。

用药分析:选用阿司匹林作为脑梗死的二级预防理由:AHA/ASA、《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均推荐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二级预防;其次,对于阿司匹林的预防剂量要求,脑梗死急性期阿司匹林给药方案为150~325 mg/d,一般疗程至少为2周,2 周后可按照二级预防进行抗栓治疗,剂量改为50~150 mg/d。

临床药师嘱咐护士:在用药过程中,时刻监护患者出血情况,一旦患者血象、凝血功能指标出现异常,立即停药,并立即告知医师、药师,进行恰当的处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治疗后23 d,患者病情稳定,肢体功能恢复显著,右侧上肢肌力恢复至4级,右侧下肢肌力恢复至5级,药师建议下调阿司匹林每日剂量至100 mg。治疗后24 d,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245×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10.7 fl,血小板压积0.26%,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11.5%↓,几乎无异常变化。复查凝血功能:TT 16.0 s,PT 13.0 s,APTT 27.5 s,INR 1.00,FIB 3.0 g/L,无异常。但头颅CT复查示,左侧基底节区梗死合并出血,考虑可能与阿司匹林有关,医生与药师均提出应先暂停阿司匹林,保守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分析出血原因:该患者为老年患者,可能是当阿司匹林剂量>100 mg时,增加了出血事件发生的危险[8]。

停用阿司匹林4 d后,复查患者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有吸收,表明患者症状有改善。临床药师建议医生继续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抗血小板治疗,控制脑梗死后的危险因素,同时加强用药监护,监测凝血指标。理由:根据《2013年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缺血性卒中/TIA后,如果无禁忌证,应该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Ⅰ类推荐,A级证据;非心源性栓塞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为减少卒中复发或其他血管事件的风险,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而不能用其他任何药物替代,Ⅰ类推荐,A级证据;患者虽为高危患者(年龄>50岁),但根据头颅CT复查的结果,患者出血程度较轻,且停药4 d后患者出血已吸收,遂考虑继续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脑梗死。

3.3 甘油果糖氯化钠给药方案 严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是急性重症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本例患者入院后,头颅MRI+MRA+DWI(左侧额颞叶及基底节区梗死)及MRA(左侧大脑前动脉部分信号缺失)示:患者脑梗死面积较大。而大面积脑梗死往往伴有颅内压增高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往往会诱发脑疝的形成,导致病变脑组织功能进一步恶化,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

临床药师与医师交流:目前临床控制颅内压的常用药物为甘露醇、甘油果糖等。其中甘露醇主要作用是脱水和利尿,是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的常用首选制剂[9],但甘露醇对局部静脉及周围组织可造成伤害,而患者为脑梗死急性起病,故不推荐使用该药。与甘露醇疗效相当的另一种药物-甘油果糖氯化钠[10],其优点是代谢过程不需要胰岛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不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可长期使用;作用持续时间较长而温和,无反跳现象,尤其适用于心、肾功能不全者或慎用甘露醇的患者。此外,其并发症少于甘露醇。药师建议采用甘油果糖氯化钠250 mL 2次/d,控制颅内压。理由:该患者脑梗死急性起病,易引起出血;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血糖(9.46 mmol/L)过高,表现为应激性血糖增加。因此,建议优先考虑甘油果糖氯化钠。临床医生予以采纳。连续降颅内压后9 d,患者病情好转,无头晕、头痛,可下床站立,并在他人搀扶下慢步行走,遂下调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剂量为250 mL 1次/d,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3月3日,患者病情稳定,停用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此外,相关检查无明显异常,表明甘油果糖在脱水治疗显效的同时,对水电解质、肝肾功能几乎无影响。

4 结语

通过本例临床药师参与脑梗死患者的诊疗分析,说明医护人员与药师的紧密合作,有利于急性脑梗死的成功救治。临床药师从循证药学的角度了解患者病情和用药史,能更好地协助医生制订用药治疗方案,为患者实施个体化用药指导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王艳淑,王磊.急性脑梗死动静脉联合溶栓三例[J].中国医药,2013,8(6):856-858.

[2] 付睿,贺茂林,黄栋,等.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6):961-963.

[3] 薛玉峰,黎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2013,8(3):1083-1084.

[4] Uyttenboogaart M,Vroomen PC,Stewart RE,et al.Safety of routine IV thrombolysis between 3 and 4.5 h after ischemic stroke[J].J Neurol Sci,2007,254(1-2):28-32.

[5] Mishra NK,Albers GW,Davis SM,et al.Mismatch-based delayed thrombolysis:a meta-analysis[J].Stroke,2010,41(1):e25-33.

[6] Crumrine RC,Marder VJ,Taylor GM,et al.Safety evaluation of a recombinant plasmin derivative lacking kringles 2-5 and rt-PA in a rat model of transient ischemic stroke[J].Exp Transl Stroke Med,2012,4(1):10.

[7] 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 (IST):a randomised trial of aspirin,subcutaneousheparin,both,or neither among 19435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stroke.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 Collaborative Group[J].Lancet,1997,349(9065):1569-1581.

[8] Serebruany VL,Malinin AI,Eisert RM,et al.Risk of bleeding complications with antiplatelet agents:meta-analysis of 338,191 patients enrolled in 50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Am J Hematol,2004,75(1):40-47.

[9] 刘娜.甘露醇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药学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02.

[10]张毅.甘露醇与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J].中国厂矿医学,2006,19(6):527.

猜你喜欢

果糖甘油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雪莲果低聚果糖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开发回顾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Auto—focus Eyeglasses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HPLC-ELSD法测定丽水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