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禽流感病毒动物模型的建立

2014-04-05侯慧丽

兽医导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家猫动物模型禽流感

侯慧丽

(河南省驻马店农业学校,河南驻马店 463000)

禽流感病毒动物模型的建立

侯慧丽

(河南省驻马店农业学校,河南驻马店 463000)

禽流感作为I类传染病以及致死率较高的人畜共患病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多个国家肆虐,己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禽类AIV的感染及传播特点已经较为明确,而其在哺乳动物除通过滴鼻方式可以致病外,是否还存在其它感染途径。禽流感病毒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为研究病毒的突变、传染性和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本综述概括了H5NI对几种哺乳动物:食蟹猴、雪貂、小鼠、大鼠、沙鼠、家猫等的致病性,为以后理想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禽流感病毒;动物模型

禽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or idae)的A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virus A genus)。迄今为止禽流感病毒共发现16种H亚型和9种N亚型。能感染人的主要有H5NI、H7N7、H9N2三种亚型,其中以H5N1亚型感染最广泛最严重。按AIV毒力的强弱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和无致病性禽流感(NPAI)。其中HPAI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目前禽流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历次禽流感的流行或暴发,均导致家禽生产性能下降及大批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并且威胁到人类健康。因此对禽流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禽流感的暴发不仅给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它还威胁了我们人类的健康。为了解AIV的突变及发病机理,自1997年开始多种哺乳动物被应用到动物模型的研究中,主要包括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鼬科动物(雪貂)、啮齿类动物(小鼠、大鼠)、猫科动物(家猫)。

1 食蟹猴

2001年,Rimmelzwaan.G.F等人[1]用1997年分离株A/ Hongkong/156/97(H5NI型)实验性感染食蟹猴4只,感染后初期动物出现发热、精神萎靡、活动减少、食欲下降以及咳嗽等症状,第7天时动物开始出现咳嗽严重的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晚期因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病理见肺部充血实变呈紫红色,有轻微萎缩,散在出血及中度肺气肿,肺中央有坏死发生,呈重度病毒性肺炎的表现,气管、支气管有渗出,镜下见肺支气管间质性肺炎、肺泡炎,支气管上皮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肺泡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均呈病毒抗原阳性。呼吸道病毒分离、RT-PCR均阳性,鼻、咽分泌物、肺及气管旁淋巴结可检测到病毒。化脓性扁桃体炎、脾淋巴细胞受损、肾小管坏死等也有发生,但肺外器官并没有找到活病毒复制的证据。有学者认为,感染AIV后发生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原因并不是病毒在多器官都有复制,而是重度病毒性肺炎和/或伴发细菌性肺炎后的并发症,这种强的致病力与多种细胞因子失衡有关。

食蟹猴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病理改变等与人类比较相似,可用于评价新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2 雪貂

雪貂对流感病毒较敏感。2002年,Lois A.Zitzow等人分别用1997年H5N1型病毒分离株A/Hong Kong/483/97和A/Hong Kong/486/97滴鼻接种于雪貂,感染后雪貂体重下降、体温升高、反应迟钝以及鼻塞,喷嚏、呼吸困难,部分动物腹泻并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如斜颈、共济失调,外周血淋巴细胞一过性减少达60~65%。因病毒毒力的不同,雪貂感染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毒力强的可产生系统性病毒复制,毒力弱的仅在呼吸系统复制。病理表现为肺组织呈实性变,镜下肺组织呈支气管肺炎及间质性肺炎,部分动物脑组织中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渗出,说明病毒对神经系统的侵犯。

Govorkova等[2]用13株H5NI型AIV分别感染雪貂,实验分3组:①4株从人分离得到的;②2株从禽类分离得到的;③7株从禽分离得到的。结果:第1组动物感染后致急性重症呼吸道感染,除肺外全身多器官均分离到病毒,感染后3/4动物发生死亡;第2组动物感染后亦引起重症感染,2/3动物死亡;第3组动物感染后只引起中度感染,没有动物死亡,病毒仅在上呼吸道复制。说明不同的H5N1分离株致病力不同,毒力也随着基因突变而发生变化。

与非人灵长类动物比较,雪貂较易获得且价格相对便宜,是一个较好的禽流感病毒感染研究的动物模型,雪貂对AIV很敏感,但在细胞介导的免疫学研究中,雪貂存在缺陷,作为疫苗评价模型有它的局限性。

3 小鼠

3.1 BALB/c小鼠

禽流感病毒的研究中,近交系BALB/c小鼠表现很敏感,无论是从人分离的毒株还是从禽类分离的毒株,在小鼠体内部不需提前适应即能发生感染,感染后除肺外,在全身多器官均可查到病毒的复制,在AIV发病机制、疫苗及药物筛选等研究中应用最广泛也最方便。

有学者用4株H5N1型AIV感染6~8周龄的BALB/c小鼠,感染后所有动物体重下降,伴有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感染后6~10d发生死亡;病毒可以在肺内大量复制,部分动物肝、脾、肾、血液及脑中可检测到活病毒,产生系统复制;低致死率毒株感染的小鼠感染后期血清中产生了保护性抗体;病理学检查肺、肝、脾、肾、脑均有损害,包括坏死、炎症及出血的发生,免疫组显示有病毒抗原阳性细胞[3]。

3.2 ddY小鼠

有学者用H5N1病毒感染远交系ddY小鼠,感染后所有小鼠均出现消瘦,4~13d内发生死亡: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较感染前减少约40%~70%;病理表现为肺叶实变,急性支气管肺炎,上皮细胞脱落、支气管腔内炎性渗出、肺泡水肿等。脑部客观查到病毒性脑炎,神经元变性,神经吞噬细胞增多及血管袖套样改变,与器官相连的脂肪组织的变性坏死很明显,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脑内部分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病毒抗原阳性,说明AIV攻击的主要是肺、脑及脂肪组织[4]。

与非人灵长类及鼬科动物相比,小鼠最常用、最廉价,对AIV非常敏感,为病毒病原特性、疫苗评价、药物筛选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但同一株病毒感染小鼠和雪貂后可表现出不同的致病力,故对不同毒株致病力差异的机制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3.3 大鼠

曾有人用不同来源的病毒分离株通过滴鼻和口腔接种SD大鼠进行观察,从人和鸡分离的AIV在大鼠肺内可进行中等滴度的复制,整个感染过程中未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低等临床症状;从鹅分离的病毒株在大鼠体内不能复制,表明大鼠对AIV不敏感,可能与大鼠抵抗力较高、病毒基因对大鼠体内细胞的致病力低有关。

3.4 沙鼠

刘忠华[5]等用H5N1实验性感染沙鼠,感染后沙鼠出现反应迟钝、皱毛、弓背、食欲下降、体温降低、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死亡;肺组织可检测到病毒;感染后第8天可检出抗体;病理表现为肺淤血、水肿和实变,间质充血、炎细胞浸润,肝、胸腺、肾也有损害。

3.5 家猫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猫的实验性感染报道。为了进一步查明猫对禽流感病毒是否易感,有学者[6]用HSNl型AIV毒株通过不同途径感染4~6个月龄的家猫:①滴鼻感染;②感染猫对健康猫的水平感染:③用感染H5N1病毒的小鸡喂食家猫。各途径均发生感染,动物表现发热、活动减少、结膜炎和呼吸紧迫。病理改变为肺实变,支气管肺炎,病毒性脑炎,神经元变性、坏死。H5N1感染家猫产生系统性感染,说明H5N1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对猫科动物致病性大大增强。通过密切接触患猫可发生水平传播,说明除呼吸道、粪口途径在H5N1病毒传播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这也提示家猫对AIV在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传播中可能起很大的作用。

虽然实验中家猫对H5N1病毒很敏感,但目前家猫还没有完全实验动物化,故应用也较少。

综上所述,除SD大鼠对AIV不敏感外,其他动物感染后均出现发热、体重下降、精神萎靡、活动减少等症状,肺部出现严重病毒性肺炎的改变。病毒在雪貂、小鼠、家猫体内能形成系统性感染,说明AIV的广泛组织嗜性。与人感染禽流感相似,食蟹猴肺外器官有损害,却不能检测到活病毒复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后刺激体内细胞因子失衡有关。

AIV在禽类之间传播途径明确,而在哺乳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特点仍不清楚。AIV经过长期进化后能否与人流感病毒重组产生人与人传播的株型?病毒在哺乳动物之间是否像Rimmelzwaan等实验中所示,通过与感染动物密切接触即可获得感染?这些问题要求我们不仅要对已建立的AIV动物模型做深入研究,还要考虑通过多种途径(消化道、血液或自然感染途径)造模。只要有良好的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基础,才能更好地了解AI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人类防治禽流感提供可靠的依据。

[1] Rimmelzwaan G,Kuiken T,Amerongen G,et a1.Pathogenesis of influenza(H5N1)virus infection in a primate model[J].J Virol,2001,(75):6687-6691.

[2] Govorkova A,Rehg E,Krauss S,et a1.Lethality to ferrets of H5N1influenza viruses isolated from humans and poultry in 2004[J].J Virol,2005,(79):2191-2198.

[3] Peng G,Watanabe S,Wells K,et a1,Biological heterogeneity,including systemic replication in mice of H5N1 influenza A virus isolates from humans in Hong Kong[J]. Virol,1999,(73):3184-3189.

[4] 杨松涛,高玉伟,王承字,等.虎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J].中国病毒学,2006,(21):353-357.

[5] Nishimura H,Itamura S,Lwasaki T,et a1.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influenza A(H5NI)virus infection in mice:neural-,pneumo-adipotropic infection[J].General Virol,2000,(81):2503-2510.

[6] 刘忠华,王颖彦,黄韧,等.禽流感H5N1型病毒对沙鼠致病性的初步研究[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5,(25):199-202.

[7] Rimmelzwaan F,Van Riel D,Baars M,et a1.Influenza A virus(H5N1)infection in cats causes systemic disease with potential novel routes of virus spread within and between hosts[J].Am,J,Pathol,2006,(168):176-183.

猜你喜欢

家猫动物模型禽流感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复制实验进展
家猫为何只爱对人喵喵叫?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只差一声惊雷
家猫不出门也要驱虫
防治H7N9 禽流感 家长知多少
猫为什么比狗难驯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鸡大肠杆菌病并发禽流感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