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路径在抗洪抢险医疗队救治流程优化中的应用价值*

2014-04-05闫春草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热区伤病员卫勤

闫春草,秦 超,石 桦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近些年,长江、淮河、海河等主要河域发生洪涝灾害,部队多次出动机动卫勤力量,承担了艰难险重的救灾任务,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但热区气温高、湿度大、热辐射强,抗洪抢险部队官兵极易发生中暑、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常见疾病。开展野战医疗队热区卫勤保障相关理论研究,对于规范疾病救治流程,降低部队的伤病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背景

1.1 强化抗洪抢险卫勤准备是应对我国洪涝灾害频发形势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先后发生“98”特大洪涝灾害、黄淮地区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对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据统计,2012年全国旱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200亿元,其中因洪涝损失2675亿元,全国因洪涝灾害死亡673人,失踪159人。在历次抢险救灾任务中,野战医疗队深入一线展开医学救援,广泛开展卫生防疫、紧急救护、心理救援等卫勤保障工作,对于取得圆满抢险救灾任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中坚作用[1]。毫不松懈地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准备,对于确保部队有生力量的身心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深化军队应急能力建设相关研究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客观需要 军队是抢险救灾的主力军,在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军队应急力量反应迅速、行动有力、作用明显。历次研究表明,野战医疗队的应急能力建设在指挥、工作流程、力量构建和应急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建立健全军地联合、平战衔接的指挥机制,规范救治流程和人员、物资标准,提高我军应急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是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客观需要[2]。

1.3 优化救治流程是提高野战医疗队救治效率,改善官兵健康水平的内在需求 实践证明,不少卫勤力量受人员编组、物品配备和流程设置等多种原因影响,实际救治效率不高。在高温、高湿、热辐射强的环境中,热区伤病员疾病谱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制定相应的人员物资配备标准,规范救治流程是我军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2 临床路径理论及其应用现状

2.1 概念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指针对某一种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3]。本研究抽取临床路径理念,对伤病员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关键事件依据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规定,达到在一定的时限内实现预期的结果。

2.2 临床路径起源与应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实行了从诊断相关分组为付款基础的定额预付款制度,催生了临床路径技术[4]。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临床路径应用越来越广泛。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都有大量相关文献报道[5,6]。 实践证明:临床路径技术既能够缩短住院天数、节约医疗费用,又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近几年,有些学者逐步将临床路径思想引入卫勤保障实践,探索了临床路径在战创伤早期治疗方面的应用,为卫勤保障标准化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7]。

2.3 临床路径在疾病救治流程中的应用条件 一是野战医疗队疾病救治流程与工业上的流水作业有一定的相似性,存在诸多重复性操作和技术流程,这就给临床路径在伤病救治中的应用创造了先决条件。研究借鉴临床路径在医疗实践中质量管理中的过程控制思想,基于临床路径在工业领域和医疗卫生领域常用的两种思想,并将其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更加合理规范,更具操作性的救治方案。二是卫勤保障的程序化管理要求符合临床路径应用范围。在卫勤救治系统中引入临床路径,主要是通过抽取其原有的概念、方法和理念,将卫勤保障过程中涉及疾病救治的各关键事件模块化,变复杂、繁琐的医疗救治过程为一个多分支、多出口、医护人员易操作的灵活流程,达到化繁为简、提高效率的目的。按原预定固定序列执行各关键事件模块,既能提高效率、便于操作,又能方便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卫勤保障并非首创,已有将临床路径思想应用于早期战伤救护的成熟案例,但其关注焦点为战创伤的早期分类、诊治和后送,仅适用于战创伤方面,应用范围相对狭窄。本研究旨在热区主要疾病的卫勤保障研究方面,解决的主要是有关人力资源、时间分配、物品供给等管理学相关内容。

3 临床路径在疾病救治流程优化的应用价值

3.1 为医疗队规模编组和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基于临床路径构建热区主要疾病救治流程优化方案,可以使伤病员在疾病救治的各个环节得到合理救治,这种标准化的救治流程,可以减少医疗队在卫勤编组及人员构成方面的随意性,为医疗队人员抽组和规模编成提供科学依据。

3.2 为野战医疗队卫勤训练提供参考 一方面,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我军将可能面临南海争端和边境冲突等军事问题,存在边境军事冲突和恐怖活动的潜在威胁。另一方面,随着部队担负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日益增加,强化机动卫勤分队训练必将成为军队卫生单位的一项重点工作。救治流程优化方案的建立可以使抗洪抢险医疗队在训练模式上达到高度统一,便于今后出动救灾任务时,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3.3 为标准化疾病救治提供参考 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救治流程,一是可以对同类疾病实施相对固定的标准化救治,减少救治过程中各种变异情况,避免医疗处置失当。二是按照时效救治的要求,引导医务人员根据标准的治疗或处理的顺序开展工作,提高救治效率。三是促进救治机构科室内部和科室间人员明确职责,协调分工;四是能够快速识别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及时调整疾病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4 为提升卫勤保障服务层次提供参考 传统伤病员救护主要着眼点在于放在病上,主要关心疾病的矫治、转归和康复,救治核心是围绕单病种的抢救和治疗,救治的落脚点在疾病上;而基于临床路径的救治模式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着力解决卫生资源配置、流程优化方面的问题,着眼点在伤病员上。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救治效率,为伤病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障;另一方面,可以简化工作流程,避免医务人员个人专业限制导致的救治差异,特别是应对批量伤员时,可以进行科学预判,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医疗服务和卫勤保障层次。

3.5 为战时卫勤保障提供参考 基于临床路径研究热区主要疾病的救治流程,核心思想上将“流程管理”和“标准化”理论应用到疾病的救治环节,借助伤员流理论,强调疾病救治在医疗活动中的标准化、规范化,将病情相似、程度相近的伤病员入选同一路径,限制救治的诊疗措施和住院时间,以求在合理范围内达到预期救治目的[8-10]。综合军内热区疾病救治临床专家和流行病学专家的集体智慧,制定热区主要疾病的救治流程优化方案,将更加精确考量各级救治机构救治范围确立是否合理,装备器材配备是否合理,并且能够科学合理评价不同机构工作质量和效益,为提高我军整体伤病救治水平发挥作用。

[1]夏洪平,周 猛,赵建伟.联勤保障为抗震救灾提供有力支撑[N].解放军军报,2008,06-13-(3).

[2] 傅 征.九八抗洪卫勤保障[M].总后勤部卫生部,1998.17-19.

[3]李瑞波.临床路径实施现状的探讨及展望[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6):732-733.

[4] Topal B,Peeter G,Verbert A,et al.Outpati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clinical pathway implementation is efficient and cost effective and increase hospital bed capacity[J].Surg Endose,2007,(21):1142-1146.

[5] Herck PV,Vanlmecht K,Sermeus W.Effects of clinical pathways:do they work[J].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Pathways, 2004,7(8):95-105.

[6] Lock J.How clinical pathways can be useful:all example of a clinical pathway for the treatment of anorexia nervosa in adolescents[J].Clinical Childl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99,(4):331-340.

[7]刘磊汉,田文华,万任华,等.临床路径及其信息化在战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前景[J].东南国防医药,2011,13(1):9-10.

[8]刘 峰.战创伤标准化救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第三军医大学,2008.5.

[9] 吴之理,陆一农.伤员流[J].解放军医学杂志, 1996,11(2):107-109.

[10] 吴之理.再论“伤员流”[J].国防卫生论坛,1996,5(2):1-5.

猜你喜欢

热区伤病员卫勤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谱写热作新篇章
——《热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与关键技术专刊》刊首语
基于排队论的战时伤病员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
打包式分诊模式在突发群体伤病员中的应用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定向退火条件下柱状晶形成及连续扩展的相场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