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卫生保障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014-04-05陈广晶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21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全市

■本刊记者 陈广晶

首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回顾

2014 年9 月25 日,“辉煌65 周年——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第五场——卫生专场上,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钟东波,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分别就近5 年来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及医改推进情况做具体介绍。正如钟东波在开场白中所说,2009 年以来的5 年,是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合作加快推进医改、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5 年,是卫生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人民群众获得明显健康实惠的5 年。

健康绩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据钟东波介绍,国际上对于健康绩效有三个评判标准:居民健康保障水平、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居民就医满意度。北京市健康绩效的提升表现在“两升一降”,即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群众就诊满意度稳步提升、群众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逐步下降。2013 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1.5 岁,发达国家为85岁左右。户籍居民孕产妇死亡率比2009年下降35.1%;婴儿死亡率比2009 年下降33.2%。2013 年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中,76.8%的就诊者表示“满意”。其中,城区79.3%,较2008 年高32.6%;郊区73.6% ,较2008 年 高28.4%。2013年住院患者满意度为67%。其中,城区66.9%,较2008 年提高9.2%;郊区67.2%, 与2008 年比没有变化。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比由27.87%降到20.5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

据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介绍,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截至2013 年,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员1354.8 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参保人员160.1 万人,新农合参保人员254.4 万人。城镇职工平均门诊报销比例68%;住院报销比例87%。2014 年,城镇居民医保人均政府补助标准860 元,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900 元。超额完成国家提出的到2015 年达到360 元的医改任务。目前,北京市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30 万元;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17 万元。基本药物目录增至2510 种,新增诊疗项目达到5000 余种,贵重医用耗材报销比例提高20%,人工器官报销标准提高一倍。

此外,2014 年1 月1 日,《北京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行办法》开始试行,根据这一办法规定,在基本医保报销基础上,城乡居民因重大疾病发生的符合规定的高额医疗器械5 万元以内可报销50%,超过5 万元可报销60%。目前,北京市已有2150 名城镇居民报销2196 万元费用。

在定点医疗机构方面,全市定点医疗机构1923 家,其中有专科医院151 家,中医院81 家,A 类医院19 家。每名参保人就医时,除本人选择的4 家定点医疗机构(须有1 家社区机构)外,还有251 家定点医疗机构,可以无需选择直接持卡就医。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于国家标准

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方面,北京市建立起了覆盖全市(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计划免疫服务网络,预防传染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3 年全市各类传染病(甲乙类和丙类合计)报告病例117875 例,报告发病率569.64/10万,比2009 年下降了30%,报告死亡率1.15/10 万,比2009 年下降了28.1%。

为有效防控慢病,北京市先后制定了《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09~2018 年)》和《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启动了包括心血管病防治行动、脑血管病防治行动、肿瘤防治行动、口腔疾病防治行动四大行动的“阳光长城计划”行动。同时根据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突出公共卫生问题,面向城乡全体居民免费实施了10 大类42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比国家规定范围多5 项;实施了11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比国家规定范围多6 项。2013 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达到110 元,比2010 年开始实施时的67 元增长了64.2%;重大公共卫生专项经费3.39 亿元,比2010 年的1.27 亿元增加了167%。

医改思路日趋成熟

2009 年10 月,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成立;2009 年11 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2010 年11 月,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成立,自此北京市政府对卫生工作的统筹领导协调机制正式建立,成为卫生改革发展的组织保障。5年来,北京市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医疗保障状况、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改善管理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探索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1年,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成立,开始探索管办分开;2012 年,出台《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选择北京友谊医院等5 家医院,分别试点“两个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三个机制”(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疗保险调节机制、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目前这些试点工作已经通过专业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推广方案,公立医院改革将不断深入,医改思路日趋成熟。

此外,北京市还建立了全覆盖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报销药物目录增至2510 种,城镇职工社区报销比例最高达90%;调整了医疗资源布局,加快建设10家大医院和11 个区域医疗项目中心;建立了公平可及的基本药物制度,2013 年,社区用药品种增加到699 种3971 个品规,中标价格较2012 年下降超过20%;在支持社会办医发展方面,北京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的通知》从医疗市场开放、基本医保政策、税收等18 个方面给予社会办医支持,同时还形成了一系列支持社会办医的配套政策,2013 年全市已有社会办医疗机构3735 家,占总数的37.4%。

卫生事业物质基础持续加固

2013 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含驻京部队医疗机构)数10141 个,较2009 年增加424 个。其中,医疗机构9984 个,较2009 年增加416 个。全市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总数(含驻京部队医疗机构)达122754 张,比2009 年增加36.2%。全市执业(助理)医师8.6 万人,较2009 年增加2.3 万人,增长37.1%;注册护士10.1 万人,较2009 年增加3.9 万人,增长63.3%。2013 年,北京市全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达到21882.5 万人次(含驻京部队医疗机构),与2009 年相比,增加8357.6 万人次,增长61.8%,年均增长12.8%;出院人数达到291.5 万人次(含驻京部队医疗机构),增加120.6万人次,增长70.1%,年均增长14.2%。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表示,这些都是全国的最高水准,北京市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也是为了让北京的居民们有接受卫生服务的物质基础。

据 统 计,2013 年, 北 京 市 卫 生总费用由2009 年714.55 亿元增长到1377.38 亿元,按可比价格测算平均年增长13.54%;北京市人均卫生总费用由2009 年 的3929.35 元 增 至6337.32 元,年均增长8.59%。北京市政府投入达到189.69 亿元,比2009 年的102.59 亿元增长84.9%,年均增长16.6%。全市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重由5.67%上升至6.87%,上升1.2%。

同时,北京市卫生服务的利用率也在持续增长。据统计,2013 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出院人数达291.5 万人次(含住京部队医疗机构)。与2009 年比较,出院人数增加120.6 万人次,增长70.1%。

此外,在医疗合作方面,北京市启动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与河北燕达医院合作为突破点的医疗合作模式,同时共建了京津冀“疾病防控一体化”合作平台。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全市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