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 发展现状及提高途径研究
——以张家口为例
2014-04-05左俊楠
左俊楠,刘 恋
(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7年,全国共有12.91万所幼儿园,其中有民办幼儿园7.761 6万所,民办幼儿园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60.1%。”[1]32欠发达地区政府投入幼儿教育的经费少,因此,民办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上发挥着巨大的补充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幼教经费投入的不足,充实了幼儿教育资源。中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增加,目前公立幼儿园入园以居住地为准,流动儿童无缘公立幼儿园,部分儿童只能选择民办幼儿园入学,民办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入园难问题,促进了教育公平,且能够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幼儿教育的需求。此外,公私幼儿园的竞争也有助于幼儿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有助于民办幼儿园发挥其对社会的作用。该研究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基本状况的调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教育的角度提出发展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依据。
一、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该研究于2013年选取河北省张家口市市区、宣化县、张北县、蔚县、涿鹿县及怀安县等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200人为研究对象,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编制调查问卷,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4份,数据显示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在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方面有以下特点: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
在对200名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的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园教师对专业理念和师德在职业成长中的作用认识是肤浅的。
问卷中,涉及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的有3个问题,当被问及“在执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遇到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时,有154名教师回答是“对新教育理念的理解”,被调查的教师中,79%的教师感到不理解学前教育理念。当被问及“您认为对幼儿园教师最有用的课程是什么”时,没有一个教师选择职业道德课,也没有任何教师认为“您最希望的培训内容”是“师德修养”。可见,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理念与师德的作用认识是肤浅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文化层次制约其对专业理念的理解。调查发现,有13%的民办幼儿园教师第一学历是初中学历,17%的教师是高中学历,这些教师后来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继续教育培训。这类幼儿园教师在上学过程中没有接受过任何和学前教育相关的教育培训,学前教育知识匮乏,毕业后由于某方面艺术才能而被民办幼儿园聘用,担任幼儿园艺术类课程。因此,普遍缺乏对幼儿专业教育理念的理解。
2.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所修专业大多与学前教育无直接关系。调查中发现,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所学专业分布在学前教育、体育、美术、音乐、计算机和数学等方面,且近一半为非幼教专业教师。他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直接进入民办幼儿园担任教学工作,势必影响其对幼儿专业理念和师德的理解。因此,所学专业课程欠缺是限制其理解专业理念和师德的主要障碍。此外,教师入职以后较少的继续培训机会、家长不正确的期望引导以及社会对幼儿教师较少的支持等都会影响其对专业理念和师德的认知。
(二)专业知识方面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分成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教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3个部分。这3个部分的知识既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又是其‘专业理念与师德’和‘专业能力’的认知基础。”[2]专业知识是影响教师队伍质量的最关键因素,通过调查发现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以下特点:
1.专业知识基础薄弱,观念陈旧,更新知识机会较少
调查发现,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的了解比较肤浅,回答“了解一些”的教师占60%,“基本了解”占30%,“不了解”占3%,在回答“您和您的同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时,回答“知识陈旧、老化”的占教师总数的61%,“不了解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占24%,且还有67%的教师根本没有参加过职后教育培训,基本没有知识更新的机会。数据显示,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基础非常薄弱,除教师学历低和所学专业非学前教育相关专业外,教育培训费用高也是制约教师知识更新的主要原因。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水平基本在低水平状态,尤其是一些小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非常低,如果幼儿园不给教师提供职后培训的机会而让教师自己承担费用的话,培训费用对幼儿教师来说是比较吃力的。此外,民办幼儿园教师工作强度普遍较高,每天除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外,基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职后培训。
2.对专业知识培训充满期望
专业知识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最大障碍,所以,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充满期望。调查发现,幼儿教师一致认为现代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获得和更新是最重要和迫切的。其中,认为专业知识很重要的为63.08%,重要的为29.03%;很迫切的为58.36%,迫切的为39.59%。且有96%的幼儿教师对参加专业知识的培训需求非常强烈。就张家口市而言,幼儿教师获得专业知识的途径主要有3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上学期间在学校获得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幼儿园教师培训;幼儿园教师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零散的专业知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主要是通过第一种途径获得专业知识,而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只能通过第二种和第三种途径获得专业知识。民办幼儿园因为财力所限,很少有机会组织大批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所以,多数教师还处在自发地获得专业知识的原始阶段。狭窄的通道基本不能满足教师获得专业知识的要求,很多教师对专业知识培训充满期望。社会的发展要求幼儿园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而职后专业知识培训无疑是充电的很好的选择。
3.对学前儿童教育和保育相关知识需求强烈
在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教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3种类型中,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最期望得到幼儿保育教育知识,其次为幼儿发展知识,最后为通识性知识。在回答“您认为幼儿教师培训中最有用的课程是什么”时,42%的教师选择了幼儿教育类课程,29%教师选择了幼儿保育类知识,28%的教师选择了儿童心理类知识,只有不到1%的教师选择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等其他类型的课程知识。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教育和保育知识的需求最为强烈。因为这类知识为幼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是幼儿园教师不断专业化的最直接的知识基础。
(三)专业能力方面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专业能力部分是按照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责任和基本工作内容来架构的,包括7个方面27条具体要求,占全部内容要求条目的43.5%,充分体现了‘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3]专业能力是制约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行为的首要因素,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在专业能力发展方面呈现较低水平,且专业能力发展渠道狭窄。
1.专业能力总体处在较低水平
在回答“为幼儿园教师期望的培训内容排列顺序”时,有76%的教师把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教育教学技巧、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等排在前列,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在这些方面发展还处在较低水平。因为目前单纯由幼儿师范院校培养幼儿教师的局面已被打破,众多的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也加入到培养幼师师资的行列中来,这就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不具备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高中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师资力量弱,只有很少甚至没有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设备简陋,在教育中对学生缺乏专业引导,在技能方面也不能为学生今后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专业的基本功训练。这类院校不按照严格的教学计划授课,学前教育基本课程往往由一两位教师“包教”或靠外聘幼儿园一线教师利用几个课时集中授课来完成,教学质量不能保证。这就造成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低下,更加重了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低下的程度。
2.专业能力发展渠道狭窄
调查显示,张家口市民办幼儿园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以1学年为周期,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教师有129名,占总体比例66.5%,剩下的老师也多数表示所在幼儿园的培训功利性较强,时间多安排在学期初,内容以教学方法为主且不切合实际。据调查,张家口市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费用多为幼儿园承担,受经费限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机会接受培训。这就造成教师培训的受益对象较少,有的幼儿园甚至因为几个培训机会导致了教师之间的恶意竞争,破坏了教师之间的和谐稳定关系,干扰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
民办幼儿园教师由于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专业综合素质较差,更需要多次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其专业能力。但部分民办幼儿园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尽量减少培训开支,教师培训机会大量减少。除此之外,民办幼儿园由于各项福利和保障制度不完善,会出现“培训效果越好,教师转园越快”的现象,教师流动性大,这与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低、待遇差、发展前景不明朗及教师没有工作成就感等因素有关。
培训机会少导致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不能把提高专业能力的期望过多寄托在学校,工作压力大和自学能力低又导致这些教师不能很好地通过自身努力提高专业能力。所以,欠发达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渠道非常狭窄,这直接影响了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二、讨论与建议
(一)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反思并向优秀榜样教师学习是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提高其专业理念和师德水平的必由之路
1.学习理论知识
近几年媒体报道了多起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的事件,这些教师不仅受到了社会的谴责也得到了法律的制裁。原因在于很多幼儿教师没有成熟的专业理念和良好的师德规范,对儿童发展特点了解不足,对幼儿教育规律认识不明。幼儿园应该要求教师学习幼儿教育与发展理论,使其认识到幼儿教育是一个专业性很高的职业,不是所谓的“哄孩子”。因此,幼儿园应该主动激发教师对理论学习的强烈动机,必要时聘请专业教师入园给幼儿教师定期做理论培训,并设立奖励机制激发幼儿教师的学习动机。
2.反思实践经验
民办幼儿园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机会很少,在经验中不断反思是提高其专业性最有效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中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指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由此可以发现,教师专业理念与伦理规范不断提升的一个必经之路就是反思,是否具有反思能力也成为区别新手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标志之一。教育实践是情境性的和不确定性的,而知识理论往往是抽象的和概括的。所以,对于知识的应用教师必须要经过反思、总结、实践、再反思和再实践的过程。经验反思既是对知识的证明,更是对知识的应用。
3.模仿榜样教师
模仿不仅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成人改变行为模式的基本方法。模仿是人的本能,其作用机制即班杜拉提出的替代强化原理,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就会增加产生同样行为发生的概率。榜样教师是那些在师德和专业理念方面具有典型成就的教师,幼儿园应该通过表扬甚至奖赏这些榜样教师的方式来激发其他教师的模仿动机。教师要增强自觉模仿的意识与能力,模仿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保教工作,更是为了获得进步,满足自尊感和职业认同感。如果认识到被模仿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并伴随正向的情绪体验,教师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主动地去模仿榜样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这是青年教师不断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师范生教育、定期组织在职培训及重视教师科研能力是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基础薄弱,观念相对陈旧,因此,必须在职前职后等多方面考虑如何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1.加强师范教育
目前民办幼儿园教师多数为当地师范院校培养,且很多高校为增加生源实行“宽进宽出”的培养原则,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不到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工作后这种状况严重降低了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师范院校在招生录取时应该考察学生的基本职业认识能力,吸引一批确实有志向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学生进入师范院校学习;此外,对于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要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技能等方面严格要求,全面培养,实行“严进严出”的原则。这样,才能为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提供基本的保证。除此之外,加强幼儿教师资格审定力度,坚决拒绝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学生进入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这也是提高幼儿学习与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2.定期组织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薄弱、培训机会少,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在职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培训应针对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具体情况,考虑他们的学历水平、学科分布及其他专业发展特点,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杜绝“一刀切”的培训模式,防止走过场现象的发生。通过培训引导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了解专业发展需要的基本知识及学科中的新理论,并运用这些新理论不断分析和处理当前教育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培训以高校进修学习、入园培训和远程培训等相结合的方式,而且要注意幼儿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培训不是一次就能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的培训与反思。
3.重视科研能力
教师对每次教学困惑的思考都是不断提问与求证的过程,教师想要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反思就是科研。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科研水平是提高其专业知识的关键。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师要不断加强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形成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理念。其次,要加强教师科研方法的教育力度,使教师用科学的方法了解、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解决实践与理论的分离问题,并形成科研成果,不断促进专业知识发展。
(三)加强与同行的合作,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保证
1.加强与同行合作
在与同行合作中不断反思和学习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尤其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有效提高非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这种交流可以以对话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现场观摩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师团体的互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幼儿园应该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让教师用于交流讨论,协商解决每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还可以观看教学档案,讨论各种教育难题。教师通过对话、交流个人思想以及相互观摩教学技能技巧彼此影响,从而提高每位教师的专业能力,并更新专业知识。因此,幼儿园应当积极为教师创造交流机会,安排同行间的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每位幼儿园教师才有扩展其能力的空间。对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而言,由于非专业和新手教师数量多,就更需要多安排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方式可以较快提高新手教师的专业能力。
2.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价值以及自己是否具备教育能力的熟悉和判定,是教师对主体的一种主观判定和自我感受。”[4]自我效能感强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激发自己的内在动机,不断主动地学习和实践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水平。为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幼儿园可以尝试举办小型教学比赛来激发每个教师提高其专业能力的动力。幼儿园管理者要知人善用,努力挖掘每个人的特长,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体验成功。
总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对于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的生存至关重要,幼儿园只有不断根据本地区本园教师发展特点,努力探索提高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发展水平的途径,才能立足当地,并为本地区幼儿幸福成长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陶金玲.民办幼儿园管理概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2] 冯晓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J].学前教育研究,2012,(10):3.
[3] 刘占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3.
[4] 杨定亮.提高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策略[J].职教论坛,2011,(3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