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话题突出结构对汉英中介语的影响
2014-11-29沈晓华
沈晓华
(南昌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330000)
根据 Li和 Thompson的类型学理论[1]457-489,语言有4种基本类型:主语突出语言(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主题突出语言(topic prominent language)、主语与主题突出语言(subject-prominent and topic-prominent language)、主语、主题不突出语言(neither subject-prominent nor topic-prominent language)。每种语言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在主语突出语言中,主、谓语法关系起主要作用;主题突出结构语言更侧重主、述结构,不强调显性主语;在第3种语言中,两者同等重要;在第4种类型语言中,主语与主题合二为一,没有区别。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除了具备与其他语言一样的主谓语法关系外,它还包括主题(topic)与述题(comment)成分。主题是听、说双方所谈论的话题,它常位于句首;述题是话题的具体内容,是新信息。句子主题并非句子主语,主题可以用顿号、逗号与主语隔开。
Xu和Langedeon[2]研究了汉语的主题化现象,发现汉语句法中的主要范畴均可出现在主题的位置上。
以上6个句子的主题分别为名词、句子、主题句子、介词短语、后置介词短语和动词短语。把这些主题句翻译成英文,对应的主题会出现在句子的末尾成为宾语或状语。由此可见,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类型上的不同。所以,许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探究主题突出的语言为母语的二语学习者在习得主语突出语言时,主题突出特征会对他们的中介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者反之,即以主语突出语言为母语,在习得主题突出语言时会有什么影响。Chomsky[3]认为,语言使用(language performance)是外在实际的语言产出,而语言知识(language competence)是理想的内在的语言知识。该研究旨在探究汉语的主题突出特征会对汉英中介语产生什么影响、主题突出特征是否会发生迁移以及会在什么层面发生迁移。
就迁移的定义而言,奥德林[4]认为,迁移是由先前习得(可能是错误习得)的任何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共性和差别而引起的影响。先前习得的语言主要指母语。因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共性而引起的迁移称为“正向迁移”;学习者把母语中的知识不恰当地运用到目的语,这称为“负向迁移”。在该文中,迁移具体指汉语中主题突出结构(TPC)对中国学生的英语中介语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一、实验设计
(一)研究对象
该实验的研究对象为南昌理工学院新生和3年级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年限都超过6年。新生的年龄为17~21岁,平均年龄为19岁。由于他们没有接受正规的英语专业训练,还没参加大学英语4级考试,所以定义为低水平组,共计30人。3年级的学生年龄为20~23岁,平均年龄为22岁。他们已接受了正规的英语专业训练,分别通过大学英语4级或6级考试,所以定义为高水平组,共计30人。
(二)实验方法
该实验设有翻译测试和语法接受判断两个测试内容。翻译测试根据陈建平[5]的问卷设计而成:有30个句子,其中有20个为典型的主题突出句子,来自陈的问卷;还有10个为干扰句,取自于高职院校教材《新编实用英语课程》第2册。为保证被试顺利完成翻译测试,测试卷中提供部分生词的英译。这个测试主要用于了解主题突出结构在语言使用水平上的影响。语法接受判断旨在了解主题突出结构对语言知识水平的的影响。该测试根据Yuan[6]设计而成,由15个带有汉语主题突出句子特征的实验句和15个非主题突出的控制句作为最小配对。实验句有4类,分别是名词短语、句子、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作为句子的主题。如:
Con(控制句):This book has beautiful pictures.
Exp(实 验 句):This book the pictures are beautiful.
每个句子后附有5个数字,从1到5表示接受程度随着数字增大而递增。
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在看到句子后立即给出答案,不要过多思考和修改。
(三)实验结果
1.翻译测试的结果
不论高水平组还是低水平组,每个被试都产出主题突出结构的句子,这说明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他们的母语——汉语的影响。对每个被试的20个实验句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主题突出结构句子的数量和百分比
从表1可见,被试中介语中具有母语的主题突出结构特征,但随着他们的英语水平的提高,他们产出越来越少的主题突出结构句子。对两组的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水平的被试的中介语的特征,对主题突出结构句子分成4类进一步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种TPC的类型频率比例表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低水平组的被试中,名词短语作为主题占11.35%,超过其他类型,将近占TPC句子的50%。然而,在高水平组的被试中,名词短语作为主题的只有3.54%,使用频率大幅度地下降。分析发现,对于句子作主题和动词短语作主题也有同样的情形。但介词短语作主题的比例却从3.34%升到5.9%。简言之,不同类型的主题在低水平组中被试的结果中为NPT>CPT>PPT>VPT,而高水平组中为PPT>CPT>NPT>VPT。
进一步对介词短语作为主题进行分析,发现不仅比例增加而且作为主题的介词种类增加。高水平的被试能够使用一些比较复杂的介词,如:thanks to、because of等,使翻译出的句子更像目标语。很明显,高水平组被试的中介语逐渐符合英语的语法,试图产出主语突出句子。
2.语法接受判断的结果
这项测试要求被试根据句子的可接受程度给出每个句子分值。如果平均分低于3,意味着句子不能接受。如果平均分高于3,被试认为句子符合英语语法。通过SPSS 15.0对实验句和控制句的分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水平被试实验句和控制句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从表3可以看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的实验句的平均分都低于3,而控制句的平均分都大于3。分别对这两组水平进行配对t检验,实验句和控制句之间都有显著差异(P<0.05)。这个结果表明在语言知识层次,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不论水平高低都能拒绝那些在英语中语法不正确或者反常的主题突出结构句子。所以,汉语的主题突出结构只在语言使用层次迁移到他们的中介语中,而在语言知识层次不受影响。
分析还发现,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实验句的平均分低于3,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水平被试的实验句和控制句中4种类型的主题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四)实验结果讨论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该研究发现:首先,两组被试水平都受母语迁移的影响而使用主题突出结构。从表1可以看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的被试所用的TPC的结构分别为26.38%和17.20%。t检验结果说明,两者之间具有差异显著(P<0.05)。对有些实验句,高水平的学生能够翻译准确而且符合英语语法,这意味被试的中介语逐渐由主题突出向主语突出转变。但对于不同的主题突出结构又显现出不同的特征,从表2可以看出,NPC、CPC、VPC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而PPC却上升。究其原因,可能是汉语中的主题一般是位于句首的定指性名词词组,被试使用NP做主题可能是受汉语影响。低水平组受汉语的影响较大,所以很容易机械地使用NP做主题。随着水平的提高,被试逐渐认识到NP做主题不符合英语习惯,于是他们把NP主题变为能被英语语法接受的PP。将介词放在句首在英语中比较普遍,所有高水平的学习者倾向于用介词引出主题,而且能够使用各种不同的介词。对于句子做主题,发现在汉语中,句子可以做主题,但在英语中必须有连接词,两个句子才能在一起。在分析实验结果中发现,翻译练习中的各种句子主题都是直译的结果,与母语迁移有关。VP做主题包括V原形和V-ing两种形式。随着被试水平的提高,前者的比例降低而后者的比例升高。这同样是因为汉语迁移。因为汉语中没有曲折变化[7],一个词经常兼做动词、名词,虽然也存在名、动词同形的情况,但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有一定的标记。翻译时,被试把汉语的知识类推到英语中去,造成了V做主题,当然也存在V+ing做主题的情况。因此可以推断出,中国的英语低级学习者将汉语的结构机械地迁移到中介语中,随着水平的提高,他们逐渐地摆脱母语的影响,中介语越来越接近目标语。
其次,可接受程度判断测试部分证实在语言知识层次,汉语的主题突出结构不会迁移到中介语中。表3的结果表明,TPC在语言知识层次产生比较小的影响,因为不论高水平组还是低水平组的被试对实验句判断所得出的平均分都低于3,对控制句判断所得出的平均分都高于3,进行配对t检验,实验句和控制句之间都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各种类型的TPC实验句,其结果又不同。从表4中可以看出,被试能够毫不犹豫地拒绝NPT和CPT的实验句,但对于PPT和VPT实验句,被试不能够清晰地辨别。分析原因,认为在英语中也存在主题,但名词短语充当主题在句子中为主语、宾语或者状语。换言之,这些句法成分临时地充当主题。在英语中,没有独立于这些句法功能的独立的主题。对于句子作主题,如果没有关联词,英语中没有两个句子并行放在一起。一个句子通过不同的连词总是从属于另一个句子,同时连词也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被试能容易地辨析出这两个类别。对于后面两种不容易辨别的主题类型分析,认为其原因在于:在英语中,为了强调会把介词短语放置在句子的前面,这跟中文的PPT很类似。被试已经意识到英语中不允许和句子中谓语没有关系的名词放在句首充当主题。所以,他们会用介词或介词短语来建立起名词短语和主句之间的关系[8]。因此可以说,汉语的正迁移导致被试的中介语在语言知识层次上也受到影响。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在翻译任务中被试随着水平的提高反而产出更多的PPT中介语。至于VPT,低水平组的被试认为VPT句子可以接受,可能是因为在英语中V-ing结构中充当主句的状语,与翻译测试结构类似。随着被试英语程度的提高,他们使用更多的V-ing结构充当主题。总体来看,被试都对控制句给出比较高的分数,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表达在英语中可以接受,而实验句的分数比较低,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表达在英语中不可以接受。这个对比表明他们普遍能够接受正确的英语句子,拒绝具有汉语TPC的不正确或者奇怪的英语句子。高水平组被试能够分开实验句和控制句,因为实验句的平均分低于3而控制句高于3。这意味着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会逐渐摆脱母语的影响。
综上所述,翻译测试任务表明汉英中介语具有TPC的特征,即汉语的TPC迁移到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但随着被试水平的提高,他们的中介语越来越接近目标语。语法判断任务部分证明了TPC只是在语言应用层次而不是语言知识层次发生迁移。该研究对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汉语正迁移、避免负迁移具有一定启发作用。但由于样本量小,尽管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得到的结果仍有局限性。另外,该研究只进行了横向研究,进一步的研究应当结合纵向研究开展。再次,既然是中介语,如果研究能够分为高中低3组进行,那得到的实验结果将更能说明问题。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完善。
[1]Li C,Thompson S.Subject and Topic:A New Typology[A].Li C(Ed.),Subject and Topic[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6.
[2]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Smith N.Chomsky:Ideas and Ideal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4]Odlin T.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5]陈建平.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句子的主题突出现象与母语转移[A].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6]Yuan B.Acquisition of base-generated topics by English-speaking learners of Chinese[J].Language learning,1995,45(4):567-603.
[7]蔡金亭.母语迁移与主题突出结构[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21(6):13-17.
[8]张爱玲,苏晓军.话题突显结构与汉英中间语[J].外国语,2002,(4):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