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下高级英语教学多模态设计的研究

2014-04-05单慧芳韩俊瑞

关键词:话语模态符号

单慧芳,韩俊瑞

(1.河北北方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教务处,河北 张家口075000)

英语专业的高级英语课程通常受到师生的重视,投入的精力很大,取得的成绩也很显著。然而,面对数字化与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外语教学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高级英语课程也需要进一步创新,做出新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需求[2]。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单纯的语言难以全面深入地分析和研究话语,因为传统的副语言(比如表情、颜色、图画等符号)在现代交际中已不仅仅处于辅助地位,而是与语言符号共同参与意义的构建与理解。这是话语的多模态特点,也是人类感知通道在交际中综合使用的结果。多模态话语研究已经逐渐用于英语教学。由高级英语课程的特点所决定,多模态话语能够为该课程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多模态话语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西方,主要以Kress和Leeuwen、Scollon和Levine、O’Halloran、Forcewille和Urios等为代表。中国内地从李战子的研究开始[3],已经在哲学、社会学和符号学等领域有所研究,研究对象从语言文字到图像、网页设计等多种符号系统,研究呈跨学科趋势[4]。该理论以韩礼德思想为出发点,结合社会符号学和话语分析,以功能语法和批评话语分析为基础。韩礼德把文化看作是一套符号意义系统,每一种文化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其他表达意义的模态,这些都是意义的载体[5]。话语分析把语言作为社会符号所具有的3大元功能延伸到语言之外的非语言符号,并把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符号看作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符号资源,在分析语言特征的同时强调图像、声音和动作等视觉和行为方面的符号模态在话语中的作用。该理论还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特别是数字、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多模态交流已成为社会交际的主要方式,视觉符号及其他诸如音乐等符号,越来越处于突出或优势地位。

多模态话语在口语及书面语交际中体现的是交际符号的多样性,因为人们可以在具体的社会语境中运用多种符号资源如语言、图像、声音、动漫、网络等以及多种感觉模式如视觉、听觉等完成意义的建构和交接。张德禄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提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分为5个层面:文化层面、语境层面、意义层面、形式层面和媒体层面。文化层面是使交际成为可能的关键层面,包括话语模式的选择潜势的体裁、文化的主要存在形式的意识形态。交际的传统、形势和技术都由此层面体现。没有该层面,语境层面无法实现,情景语境没有任何解释能力。语境的要素包括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这个过程要实现所选择的体裁。意义层面由话语的3个元功能组成了话语意义。在形式层面上,不同模态的形式特征相互关联来体现话语意义,每种模态都有实现意义的形式系统,如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视觉性表意物体系统、视觉语法系统等。在媒体层面上,话语在物质世界表现的物质形式有语言和非语言两类。非语言类包括面部表情、动作、身体姿势、网络等[6]。

一、现代技术条件下高级英语课文的多模态设计

课堂教学是外语习得的重要途径,而教学设计是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时效性。教学设计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话题,研究路径各异,如多媒体外语教学设计、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等。但是,多模态方面的教学设计研究在中国内地刚刚起步,研究者主要是张德禄教授。他认为在多模态时代,交际的模态不只局限于语言和一些与语言相关的非语言模态,如手势和腔调等,而是扩大多种模态,包括图像、音乐、空间布局、投影、网络等[7]。所以,要通过设计把各种模态有机地组合为一体。

(一)多模态设计的主要因素

多模态设计要考虑3个重要因素,即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8]。

简单来说,话语范围是指教学内容及要培养的基本技能等,其中教学内容指所教授的知识领域。高级英语课程涉及广泛的内容,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哲学、语言、文学等方面的材料,课文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所要培养的技能,除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等之外,还涉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鉴赏能力,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在设计课堂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互文性,即把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和下一课应该掌握的内容都考虑在内,建立课堂内外之间的联系。

话语基调一方面是授课对象(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授课者(教师)与授课对象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水平、性格、爱好等同样制约教学模态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老师自身的教学经历、理念、基本能力和知识情况、个人的兴趣及学生的层次和兴趣等。由于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实现,所以教师的教学理念起到关键作用。教学设计的交际目的也需要考虑,如知识传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等。

话语方式是指教学条件,如传播渠道、空间、设备和教具等,而且教学条件直接影响教学的交际方式。教室类型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设计,例如讨论适合在桌椅不固定的教室,英语专业的教室桌椅安排最好是不固定的,以利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设备条件的有无和优劣也是设计要考虑的要素[9]。在现代化教学设备优良的条件下,教师有多种模态可以选择,以多种模态呈现教学内容,如使用投影设备、网络、录像等。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教育常规和理念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设计。

设计者要在充分考虑这些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和各个教学阶段,设计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设计如何调用不同的模态和媒体。

(二)多模态教学的设计程序

教学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为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对模态的选择。课堂教学的宏观教学程序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总体情景和目标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应该考虑如下的重要环节。首先,每一节课前要考虑当前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需完成的教学任务。具体来说,要考虑教室环境和多媒体设备、老师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等。还要知道设计的基本理念,比如:是获取知识还是训练听说读写译技能,或是严格来按教材学习。

其次,确定教学阶段。教学阶段是一个相对概念。高级英语的教学对象是英语本科3年级学生,多数高校采用的教材是张汉熙的《高级英语》上下册。这门课程通常开设两个学期,每个学期72个学时。整个阶段都含有对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重点等,每个学期完成7~9篇课文。具体到课文课的设计,课文的学习应该看作为一个教学阶段来重点分析。以《广岛——日本“最具活力”的城市》为例[10]: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熟悉一些修辞、并了解一些构词的模式、能够欣赏语言特点,并能够根据自己新奇的经历、模仿地写一篇故事。

从教学条件或教学环境来看,该课教学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从所教授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文体的一些知识、文章的背景知识、课文的详细分析、课文的组织模式以及语言特点等。全课内容需要分4次课进行并完成。这4次课被认为是学习这篇课文的4个小的阶段。因此,每个阶段又需要进一步的设计。以第1次课为例:

1.师生互相问候致意,课堂教学正式开始。

2.教师宣布本课的教学目标,并提出教学要求,以使学生了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接着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该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背景、文章的体裁、课文的第一二段的分析。教师采用口头方式告知这些内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3.通过已经做好的课堂设计引入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首先,观看一段有关广岛的视频并做一些描述;其次,就课文内容(life in Japan)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词汇或短语,如war and life、Nazi、nuclear、invasion、WW II、aftermath、disease等。教师以图表或图式形式来反映这些表达形式在课文中的相互关系,并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简单认识展开一些讨论(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 the nuclear weapon?Do you think that Hiroshima is the liveliest city in Japan?)。这些课前问题主要被用来导入课文的学习。

4.学习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和文化。这一阶段可以通过World War II→ Hiroshima→Manhattan Project→Little Boy and Fat Man→Japanese Larger Cities这一过程完成。关于广岛的一些知识,比如城市的地理位置、简单的历史及工商业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比如通过地图呈现地理位置,使用一些相关的照片和图片展示城市的建筑、两颗原子弹(fat man and little boy)的外形以及广岛被炸后的场景等等;其中为每一幅图都配以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加上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

5.组织一些教学活动,使学生巩固理解所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比如,在讲述有关二战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采用讨论或回答问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World War II?)的方式进行,这是因为他们在其他课程中已经接触到比较多的相关知识,他们有能力独自完成这一任务。

6.课文前两段的学习主要采用理解、解释、问答方式,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这一阶段主要以教师的口头解释为主,可以适当地设计学生的讨论互动,而回答问题则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7.作业布置。针对该节课的内容以及该课程的长期目标,给学生设计一些课外活动。因为课文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新闻特写的技巧,而且该课程力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所以,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一篇与课文类似的文章,并模仿课文写一篇作文。

在教学设计的每个阶段,教师还需要考虑该阶段所应该使用的教学方法,因地因材因人地选择交际法、情景法、任务教学法、直接法等。而更重要的是选择每个阶段的教学模态,如口头、PPT书面语、黑板书面语、手势语、图片、动漫等。简言之,以上叙述的事例相对比较简单,实际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考虑所有这些要素,力争把它们整合为一体,并在实施的过程中灵活地体现出来。

二、多模态设计要实现的目标

在多模态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需要针对高级英语这门课做通盘考虑,制定在该阶段学生能力达到的程度要求,还要具体考虑到1节课、1篇课文、1个学期的目标。

(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高级英语课程讲授的文章大都直接取材于名家名作,多为原版文章,内容难度大;不仅词汇量比基础英语阶段有急剧的增长,句型也复杂多变;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泛,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文体多种多样,有小说、演讲、说明文等;修辞手段层出不穷,有时一篇文章会涉及多种写作技巧,比如丘吉尔的演讲。这些变化使得文章变得难以理解,随之对教师教学也提出较高的要求。所以,高级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很好地理解课文,这是这门课程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所在。

从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理论框架来看,在现代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此理论能够为高级英语教学实践和过程提供非常有益的帮助,能够很好地解决高级英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课文学习需要在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上进行,特别是相关的背景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样才能达到大纲要求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单词“Gothic”时,传统的教法只是借用语言描述,介绍哥特式建筑是欧洲12~16世纪常见的建筑风格,以尖拱、高高的柱子和突出的又窄又高的窗户为特点。学生据此可以想象一副哥特式建筑的画面,能够初步地对这个词汇形成认识。但是如果借用网络技术,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该类建筑的图片,同时辅以口头文字描述,再加上其汉语意思“哥特式的”(这是该词的音译,有利于学生记住词的拼写和读音),那么这个词汇就能够很好地被学生理解并习得。在这一过程中,针对该词汇的解释由声音和印刷符号等不同媒介同时提供,并由图画的图形符号体现。视觉和听觉模态被整合在一起,体现同样意义,属于同一个交际事件,共同体现交际意义。毫无疑问,各种模态之间互相补充、协同作用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认识、理解类似的抽象词汇更具直观强化的作用。

在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中,同一意义可以借助不同符号形式进行表述,即不同的符号形式可以表达同一种意义,对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多模态的方式演示给学生,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二)提高学生的多模态交际能力

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关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但是随着科技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类交际活动中的多模态现象越来越突出,人类的话语世界也呈现出数字化和多模态的特点。音乐、影视、广告、动画等充斥着日常生活,改变着交流方式和意义的表达方式。在这样一个多模态的社会,意义的构建越来越依赖各种符号资源的整合。话语的多模态特性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们需要同时进行和完成不同的交流形式,具有良好的多模态读写能力[11]。在多模态的背景下,视觉图像、手势和声音等往往和语言一起完成意义的动态建构。因此,多模态话语的发展对外语教学、对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对不同模态的话语的读写能力和交际能力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任务。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首先要对多模态设计的一些基础理论、要求、方法等有一定的认识,并有意识地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便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图像、音乐等符号共同形成的交际情景,从而识解这些符号共同建构的意义。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语言之外的其他符号对意义的建构和理解的作用,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多模态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结合信息、多媒体技术等提供的相关话语形式,必然对日常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提出不同的、更高的要求,对教师具有更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数字化信息时代,不同的模态在现代技术层面上已融合为一体。随着多种模态在交际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仅仅关注语言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也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多模态话语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应该提上日程。尤其高级英语课程的授课对象都是大学英语专业3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并且还学习了一系列的相关专业课程,尤其是语言学及相关课程,对语言的本质及相依托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培养其多模态交际能力势在必行,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师可以借助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成果,开展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探讨,从而提高多模态语言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效率。在具体的课堂环境中,教师只有掌握课堂节奏,仔细斟酌,并合理地使用多种模态,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1]何高大.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2]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4]朱永生.多模态话语的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5]Halliday M A K.Language as Social Semantic[M].London:Amold,1978.

[6]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7]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2010,(3):50-55.

[8]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9]约翰逊·基斯.外语学习与教学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0]张汉熙.高级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11]Kress G,Van Leeuwen 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2001.

猜你喜欢

话语模态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