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例胃肠间质瘤的诊治

2014-04-04江波

上海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格列卫梭形消化道

江波

(福建省建阳市立医院普外科 建阳 354200)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过表达c-Kit(CD117)和 CD3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4例,女6例;年龄33~76岁,中位年龄58岁。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9例(45% ),消化道出血4例( 20 % ) ,腹部肿块4例(20 % ),肠梗阻3例(15%)。 肿瘤部位位于 胃11例(55%,其中胃体6例、胃底3例、贲门1例、胃窦1例),位于小肠8例(40%)和位于十二指肠1例(5%)。

1.2 诊断

术前依靠B超、CT、消化道钡餐、内镜(胃镜)等检查获得确诊4例,确诊率仅20%。1例经胃镜、B超检查均误诊为胃平滑肌瘤;另1例经胃镜检查提示胃间质瘤,病检见散在少许梭形细胞。B超检查提示腹部实质性肿块4例(20%),螺旋CT检查提示腹部实质性肿块5例(25%),余术中探查,术后病理检查明确。

1.3 治疗方法

全组均采用手术治疗,行胃楔形切除5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胃大部分切除术3例,全胃切除术1例,小肠部分切除8例,切缘距肿块2.0~8 cm。4例术后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商品名Glivec/格列卫)治疗。1例术后复发伴肝转移行复发灶切除,其余均行肿瘤完整切除术,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1.4 病理检查结果

本组瘤体直径1.5~23 cm,平均8.9 cm,由黏膜下向腔内或浆膜外生长。20例手术切除标本均行常规HE染色,并行CD117和CD34免疫组化S-P 染色,肿瘤细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者即判断阳性可确诊,镜下见肿瘤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呈编织状排列。本组切除标本其切缘均报告阴性,无淋巴结转移。

1.5 随访结果

门诊复查、随访截至2013年8月,全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5.5年,期间无死亡病例。在随访患者中,6例发生复发和转移,复发率为30 %,复发时间为手术切除后2~19个月(平均9.5个月),5例复发转移部位为腹腔、肝脏,1例复发部位为肺。

1.6 格列卫治疗结果

本组6例复发转移者第一次术后均未服用格列卫;4例术后服用格列卫治疗,其中1例小肠间质瘤术后9个月复发伴肝转移,行二次手术切除复发灶后服用格列卫8个月,转移灶减小;1例胃间质瘤术后6个月肝转移,服用格列卫后转移灶明显缩小,稳定持续半年后肝转移灶再次增大,予肝动脉栓塞治疗,现病情稳定带瘤生存20个月;另2例小肠恶性间质瘤术后间断服用格列卫,病情稳定超过6个月。

2 讨论

2.1 来源

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与消化道上皮性肿瘤相比,消化道间叶肿瘤占的比例很小,但是,在消化道间叶性肿瘤中,GIST占有重要的位置[1]。目前认为,GIST起源于胃肠道的间质干细胞——Cajal细胞(intestinal cell of Cajal, ICC),该细胞分布于胃肠道的肌层之间,呈网状结构,与胃肠道的运动性疾病(如巨结肠病变和胃肠道动力障碍)和胃肠道肿瘤的发病机制相关。

2.2 流行病学

据既往文献报道总结,GTST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1%~4%,发病率约为1/10万~2/10万,多见于中老年人,40岁以前少见,发病的中位年龄为50~65岁,无性别及地区差异。GIST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约60%~70%出现于胃部,小肠占20%~30%,大肠<5%,胃肠道其它部位(食管、网膜、肠系膜)不足5%[2]。本组中位年龄为58岁,与报道相符。本组病例中,肿瘤位于胃11例(55%),位于小肠8例(40%),与报道接近。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通常无特殊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消化道出血,腹部不适和腹部包块。

2.3 诊断

GIST术前确诊困难,本组术前仅4例(4/20)获得确诊,内镜活检不易取得肿瘤组织而仅发现正常黏膜或坏死组织,因而确诊率低。目前GIST术前比较有价值的检查为内镜、超声内镜及CT。内镜检查可发现胃肠道黏膜下肿块,可见黏膜隆起,肿瘤呈圆形或半圆形,如有溃疡形成,则一般可见出血灶。若肿瘤位于胃肠道浆膜外则内镜下不可见,仅巨大肿瘤可见管道局部受压情况。超声内镜(EUS)能清晰显示肿瘤与胃肠壁各层结构,可确定肿瘤的来源部位及浸润程度,并可在超声内镜的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可获得肿瘤组织,行病理细胞学检查及免疫组化分析,因此,术前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可提高诊断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3],本组2例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均明确诊断。CT检查是GIST常用的影像学手段,GIST具有外生倾向,小于2 cm的肿瘤恶性倾向较小,边界清晰,出血及坏死少见,而较大的肿块边界可清晰或不清晰,常见出血及坏死。

CD117是癌基因c-kit的蛋白产物,CD34是一种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标记物,GIST病理形态上可见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或是两种细胞的混合,尤以富于梭形细胞为特征。术后标本免疫组化检测CD117及CD34并结合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学检查是确诊GIST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方法。

2.4 治疗

据既往文献报道,GIST对化疗及放疗均不敏感,手术治疗乃是目前唯一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案,手术应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一般认为手术切缘离肿瘤2~3 cm即可,但若瘤体与周围组织黏连或已穿透周围脏器,则应同时切除受侵犯的邻近组织,如肿瘤与周边组织广泛黏连或播散,可采用活检术及姑息性手术。不能手术切除的、伴有转移的GIST治疗效果极差,但靶向治疗改变了此种情况。

2.4.1 术前活检

据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GIST专家委员会的诊断、治疗共识[4]:①对于大多数可以完整切除的GIST,手术前不推荐常规活检或穿刺。②需要联合多脏器切除者,或手术后可能影响相关脏器功能的,术前可考虑行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且有助于决定是否直接手术,还是先用术前药物治疗。③对于无法切除或估计难以获得R0切除的病变,拟采用术前药物治疗的,应先进行活检。④经皮穿刺适用于肿瘤已经播散或复发的患者。⑤初发且疑似GIST 者,术前如需明确性质(如排除淋巴瘤),首选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其造成腔内种植的概率甚小。⑥对于直肠和盆腔肿物,如需术前活检,推荐经直肠前壁穿刺活检。⑦活检应由富有经验的外科医师操作。

2.4.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首选并唯一能治愈GIST的方法,本组资料显示,完整切除肿瘤可获得理想效果,较姑息手术及部分切除手术效果佳,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生存率相对较高。手术原则:①注意无瘤操作,给予完整切除肿块,术中应当注意操作细致、避免损伤肿瘤,防止肿瘤在腹腔内种植及扩散。②切除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2~3 cm,病理切片应至阴性为止。③GIST一般以腹腔种植及血行转移为主,淋巴转移少见,一般不做淋巴结清扫,除非有明确的淋巴结转移现象[5]。④对于术后复发可切除的肿瘤,应予手术切除。⑤NCCN 2008和ESMO 2007都在软组织肉瘤治疗指南中不推荐腹腔镜常规在原发性GIST的应用,仅在直径≤2 cm、腔内生长的肿瘤选择应用腹腔镜手术。然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器械发展,一些研究表明,肿瘤直径<5 cm且无明确出血的病灶,可考虑腹腔镜切除[6]。

2.4.3 复发、转移及不能手术切除病灶的治疗

GIST是具有潜在恶性的肿瘤,即使手术完全切除,复发率也相当高。如果出现复发、转移,虽再手术切除或姑息性切除,但不能提高生存率,亦不能控制病情发展。对复发和转移者应争取再次手术,同时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格列卫作为一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能针对性地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受抑,诱导细胞凋亡,对防止GIST 术后复发、转移有重要意义。本组1例术后复发伴肝转移,行二次手术切除转移灶后服用格列卫治疗,病情稳定已超过8个月。NCCN 2008指出,格列卫可用于治疗不可切除、转移性或复发的GIST,同时作为原发、可切除GIST的辅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中、高危患者的复发风险,但首要条件是GIST是c-kit的阳性表达者。尽管格列卫治疗GIST的效果良好,仍有患者对格列卫存在原发耐药和获得性耐药,本组有1例发生耐药,对这些患者应争取手术或应用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随着越来越多的GIST患者出现对分子靶向药物的耐药,且不能再次接受手术治疗,这些难治患者成为目前治疗的难点。

2.5 预后

GIST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由于GIST 在遗传学上存在频发性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α)基因突变,在免疫表型上95%表达Kit蛋白(CD117)阳性,大多数学者认为,kit 基因突变可能是预后差的指标[7-11],但仍有5%的GIST缺乏Kit蛋白表达,DOG1(discovered on GIST 1)和PKC0是新的更加敏感而特异的标志物,选择性地高表达于GIST,且其表达不依赖于kit或PDGFR-α基因突变状态,而且与CD117的总体敏感性几乎相同,在GIST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加入DOG1使正确率明显提高。

此外,大多数学者研究表明,GIST的预后与肿瘤的大小、核分裂数及是否转移密切相关。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为50%~65%[12]。术后85%的患者最终会复发、转移。GIST的生长特点是悬垂式、非浸润性,所以,扩大性切除病灶并无裨益。

[1] 纪小龙, 虞积耀. 胃肠道平滑肌瘤[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 7(1): 3-5.

[2] Miettinen M, Sarlomo-Rikala M, Lassota J.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of their biology[J]. Hum Pathol, 1999, 30(10): 1213-1220.

[3] Kaur G, Manucha V, Verma K.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Cytomorphologic spectrum in fi ne needle aspiration smears [J]. 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 2010, 53(2): 271-275.

[4] 中国CSCO专家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 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1年版)[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 15(3): 301-307.

[5] 陆琪, 李蔚萍, 程爱群, 等. 胃肠道间质瘤87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4): 301-303.

[6] Chung SD, Chueh JS, Yu HJ.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presenting as left adrenal tumors [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2, 18(1): 96-98.

[7] Ernst SI, Hubbs AE, Przygodzki RM, et al. Kit mutation portends poor prognosis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smooth muscle tumors[J]. Lab Invest, 1998, 78(12): 1633-1636.

[8] Lasota J, Jasinski M, Sarlomo-Rikala M, et al. Mutations in exon 11 of c-kit occur preferentially in malignant versus benig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nd do not occur in leiomyomas or leiomyosarcomas[J]. Am J Pathol, 1999,154(1): 53-60.

[9] Martin J, Poveda A, Llombart-Bosch A , et al. Deletions affecting codons 557-558 of the c-kit gene indicate a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ly resecte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 study by the Spanish Group for Sarcoma Research (GEIS) [J]. J Clin Oncol, 2005, 23(25): 6190-6198.

[10] Taniguchi M, Nishida T, Hirota S, et al. Effect of c-kit mutation on pro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Cancer Res, 1999, 59(17): 4297-4300.

[11] Wardelmann E, Losen I, Hans V, et al. Deletion of Trp-557 and Lys-558 in the juxtamembrane domain of the c-kit protooncogene is associated with metastatic behavior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 Int J Cancer, 2003, 106(6):887-895.

[12] Rubin BP, Singer S, Tsao C, et al. Kit activation is a ubiquitous feature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Cancer Res, 2001, 61(22): 8118-8121.

猜你喜欢

格列卫梭形消化道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猪的消化道营养
含裂纹的梭形薄壁圆柱壳结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研究
格列卫:开辟肿瘤治疗新时代
生物工程酶制剂格列卫的光谱和药理活性的密度泛函研究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格列卫”三问
应用梭形趾腓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格列卫诱导癌蛋白半乳凝集素-3通过溶酶体降解并促进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的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