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西南山区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种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2014-04-04韦宝余林文熙雷文勋

食药用菌 2014年6期
关键词:水旱轮作单季稻遂昌县

韦宝余 林文熙 雷文勋



浙西南山区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种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韦宝余1林文熙2雷文勋3

(1.遂昌县龙洋乡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 遂昌 323300;2.遂昌县大柘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 遂昌 323300;3.遂昌县种子管理站,浙江 遂昌 323300)

概述遂昌县龙洋乡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生产模式的现状、意义和技术要求,探讨耕地不足、土地流转困难,资金短缺、有效劳动力少、龙头企业缺乏,基层政府重视不够、各项技术急需提高等问题,并提出该种植模式在当地及浙西南山区推广、发展的对策措施,即多方配合、改善农业环境,规范技术、提升菌棒场(厂)服务档次,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

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

浙江省遂昌县龙洋乡位于遂昌县西南面,坐落在九龙山脚的乌溪江畔,与浙江省龙泉市和福建省蒲城县接壤。随着公益林保护的进一步扩大和限伐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从单一的林业向粮食、食用菌、茶叶、高山蔬菜、旅游、劳务输出等多种产业发展;而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已成为龙洋乡的主要农业生产模式之一。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这一生产模式进行探讨,提出看法,希望能对龙洋乡及浙西南山区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发。

1 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生产现状、发展意义、技术要求和操作过程

1.1 生产现状

(1)黑木耳生产的发展。龙洋乡地域总面积有148平方千米,现有山林面积12 070公顷,耕地面积163公顷。全乡总人口4 368人,劳动力2 913个,其中外出劳动力979个。山林覆盖率高、人口密度低,非常有利于食用菌生产。黑木耳自2006年开始生产,到2013年规模达到221万袋,占全县产量的45%,总产量为187.5吨,总产值达1 281.8万元。黑木耳产业已成为龙洋乡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2)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技术全面推广。自2009年开始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的试验、示范以来,至2013年生产规模达到21公顷;在相同的田块上种植水稻后,生产了221万袋黑木耳;每公顷水稻平均产量8 610千克(折亩产574千克),黑木耳每公顷平均产量为9 045千克(亩产量为603千克),两项平均每公顷产值达到639 450元(折亩产值42 630元)。全乡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总产值达1 347.4万元,从业人员达1 000多人,实现了“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的要求,是一项“高产高效、用地养地、协调发展、互为有利”的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1.2 发展的意义和前景

水稻是浙江省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米是居民的主要口粮[1],而被誉为山珍的黑木耳,具有软化血管,抗血栓等功效,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技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身。一是稳粮增效,能充分利用水稻生产后秋冬季的土地资源和光资源;减少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及杂草为害。二是废菌棒还田后,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协调氮、磷、钾元素与微量元素比例,防止土壤板结与酸化,改善土壤通气性,提高水稻产量。三是生产技术较易掌握,操作轻简化,农民容易接受,能有效解决山区农村闲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四是一种生态高效的新型种植模式,符合现代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3 技术要求和操作过程

(1)基本要求。在一般情况下,水旱轮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水改旱时排灌能分开,防渍能力比较强;旱改水时水资源充足,灌溉条件或设施比较好[2]。但是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黑木耳菌棒接种、养菌结束,自菌棒搬到田间排场到采收结束,占据黑木耳生产较长时段的整个出耳期,除下雨天和采收期外,基本上每天都需要喷水。因此,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要具备以下条件:近清洁水源,必要时配备抽水设备,实施抽水加压喷水。

(2)水稻品种、播种期和黑木耳接种期的安排。由于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水田的水资源条件比较好,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水稻要选用像中浙优8号、两优培九等生育期在140天以内的中、晚熟,且秧龄弹性较大的高产优质品种;而黑木耳的接种时间安排,则需按接种到排场要养菌管理50~60天来计算各个生产环节的时间点。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应优先安排黑木耳的生产季节。

2 存在问题

2.1 耕地不足,土地流转困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耕地被占用,使得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近几年现代效益农业的发展,很多水田种上了高山蔬菜或多年生的茶叶等经济作物,受交通、水资源等条件限制,出现了小面积的抛荒现象。遂昌县龙洋乡人均耕地仅有370平方米左右,加之土地流转困难,成本高,每公顷农田年租金15 000元,使得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限制。

2.2 资金不足,有效劳动力少,龙头企业缺乏

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需要投入一定的生产资金、劳动力。山区大量青壮年进城打工,劳动力整体数量少,出现劳动力紧缺,老龄化和文化科技素质低,致使该项轮作技术难以全面推广落实。

目前龙洋乡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虽具一定的规模,从业人员较多,在黑木耳生产中的装袋、接种环节虽出现了专业化的形式,但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

2.3 基层政府重视不够,各项技术亟待提高

现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受业务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双重领导,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且大部分时间用于政府各项中心工作,对整个栽培过程中的各个技术环节,显得力不从心。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是一项新型栽培模式,需要运用多学科配套技术。如黑木耳生产结束后废弃的菌渣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菌渣降解转化的特点及菌渣还田的适宜的数量等尚缺乏科学依据。废弃的菌棒袋(塑料袋)对环境影响较大,而在黑木耳生产中的制(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排场、出耳采收等各个环节,还凭经验控制的半机械化半人工操作,机械化、标准化、连续化程度低,灭菌慢,冷却不及时,易造成黑棒、烂棒的损失。虽然近几年专业化菌棒场(厂)有所发展,拌料、装袋的机械化提高了劳动效益,但是菌棒还停留在装袋杀菌、制备料棒环节;且培养料的容量、质量尚缺统一标准,农户还难以掌握应用接受。黑木耳的品种单一,现在基本上以916种为主,其品质也有待提高。

3 对策措施

3.1 多方配合,改善农业环境

当前龙洋乡的农业生产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阶段,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模式,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恢复水毁农田、水利工程。还可以投入部分资金用于收购废弃菌棒塑料袋,减少环境污染。让一线农技人员专心从事农技服务;完善土地流转制度,降低土地流转成本,增加农户小额贷款的额度,解决农民资金短缺问题。

3.2 规范技术,提升菌棒场(厂)服务档次

龙洋乡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目前仍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在黑木耳生产中应提高和规范菌棒场(厂)的技术标准,提升服务档次和质量。如从简单的料棒生产提升至接种发菌后再出售给农户,实现“集约化菌棒生产+分散式出耳管理”的新型生产方式[3];基层农技人员要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搞好试验、示范,引进适应当地的优质高产水稻和黑木耳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3.3 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财政对项目农业的扶持力度,相关科研部门应对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课题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按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生产过程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提高产业层次,包括对水稻、黑木耳新品种的研究;对相关机械装备及各个技术环节的研究、改进。基层政府、农技人员要争取并用好各种农业扶持政策,着力推进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1] 陈叶平, 毛国娟. 浙江省水稻生产技术推广成效、问题与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 2014(6): 808-810.

[2] 吴余根, 蒋凯. 水旱轮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4(6): 813-815.

[3] 陈青. 浙江省食用菌技术推广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J]. 食用菌, 2014(3): 1-3.

韦宝余,1960年10月生,男,农艺师,长期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E-mail:1518498554@qq.com

S646

A

2095-0934(2014)06-316-03

猜你喜欢

水旱轮作单季稻遂昌县
“稻+藠”水旱轮作高产栽培试验初探
西南水旱轮作区周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让云南节本增效24.30亿元
浙江遂昌县红星坪村:从负债2万元到创收30万元的乡村振兴路
新荷初绽
长期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稻—油轮作生产力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早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
2015年贵池区单季稻肥料配方验证试验
增效控失肥在粳杂甬优8号上的施肥效果研究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