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棉花生产历程及发展建议
2014-04-04肖才升陈浩东何叔军巩养仓匡政成李育强
肖才升,陈浩东,李 庠,何叔军,巩养仓,匡政成,李育强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湖南 常德 415101)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棉花消费激增,供需缺口加大,棉花产业安全形势严峻。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进口棉花最多的国家。我国棉花年需求量在1 000万t以上,而2006~2010年我国年平均生产棉花706万t,自给率只有70%左右,需进口30%左右以满足国内需求,棉花已成为我国继大豆和食用油之后的第三大进口农产品。因此,我国棉花供应必须立足于国内棉花生产,大幅度提高我国棉花生产能力。但由于受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安全、粮棉比价等因素影响,我国棉花面积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唯一的途径是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棉花生产科技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在稳定种植面积规模的基础上,提高棉花单产水平,增加总产量[1]。
湖南是我国南方的棉花主产省份,棉花是湖南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前,棉花价格内高外低,植棉比较效益下降,棉农植棉积极性低落,棉花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如何持续稳定发展棉花生产是湖南棉花产业的重要议题[2]。
1 湖南棉花生产地位及发展优势
进入新世纪,尤其“十五”以来,在全国棉花出现徘徊下滑的时候,湖南省棉花生产、纺织产业快速发展。棉花面积、总产分别由2006年的14.6万hm2、18.9万t,到2011年分别上升为24.0万hm2和30万t,分别增长了64.4%和68.3%。湖南棉花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高,从面积、总产、单产、品质、公检量等综合指标看,由第8位上升为第5位,排在新疆(兵团)、山东、河北、湖北之后。纺织企业纺纱能力由2006年150万锭,上升为2011年356万锭,纺纱用棉由2006年30万t,上升为2011年60万t[3]。
虽然我国棉花种植有“北进东移”的趋势,但是湖南棉花生产在一定时期内难以被其他作物替代。棉花是喜温好光、耐旱耐盐类作物,湖南棉区夏季高温(35℃以上)伏旱的时间较长,需求量大的作物如玉米难以高产,其他作物如大豆、芝麻等市场需求不稳定,效益也不稳定,而棉花市场需求稳定,且植棉区域纺织工业发达、运输成本低,棉花生产优势区域也是纺织加工聚集区。同时,棉花又是湖南农村经济的支柱之一,限于湖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系统性、长期性及种植习惯,目前尚没有一种新型主导产业能替代棉花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2 湖南棉花生产主要成就
2.1 品种选育
2.1.1 常规棉品种改良(1958~1995) 运用系统育种理论,利用品种在自然环境中的可遗传变异,按照选择变异株—试验—扩大繁殖—推广的技术路线,成功选育出洞庭1号,并累计推广种植187.87万hm2,完成了湖南省第一次品种改良;1956~1967年,用(岱字棉15号×一树红)F3与岱字棉15号回交育成了高产品种岱红岱,1976年基本普及全省,累计推广面积164.73万hm2,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完成湖南省第二次品种改良;1978~1981年采用(岱红岱×陕棉4号)F3×BC2育成了抗枯萎病高产品种湘棉10号,1984~1995年累计推广面积141.73万hm2,完成了湖南省第三次品种改良[4]。通过以上3次品种改良,湖南皮棉产量由600 kg/hm2增加到1 200 kg/hm2。
2.1.2 杂交棉取代常规棉(1995~2001) 20世纪70、80年代开始,湖南省科研人员根据棉花器官结构、开花特性等特点,考虑到湖南省人力资源丰富,决定调整研究思路,将棉花杂种优势利用重点从主要集中于棉花雄性不育与三系配套转移到人工去雄利用上,并迅速取得突破,相继育成了湘杂棉1号、湘杂棉2号。杂交棉以其选育周期短,高产、多抗、优质等性状综合于一体,为育种成果产业化扫清了技术障碍;同时,推广普及杂交棉能给育种、种子生产与经营、棉农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湖南在1998年率先完成杂交棉取代常规棉的第二次种业革命,并随后育成了湘杂棉4号、湘杂棉5号等多个杂交棉品种,推动了长江流域杂交棉的普及,使湖南省皮棉产量突破1 200 kg/hm2大关,并形成了亲本繁育、杂交制种、成果转化、高产栽培等系统的湘杂棉理论技术体系。
2.1.3 转基因品种 20世纪90年代后,棉铃虫和红铃虫的危害成为我国棉花生产的灾难性害虫,棉铃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a以上。研究人员迅速调整育种目标将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于2003年和2007年分别成功选育出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湘杂棉3号、湘杂棉8号,其中湘杂棉3号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抗虫杂交棉之一,湘杂棉8号成为国家首批通过安全性评价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在此期间还先后育成了湘杂棉6号、湘杂棉7号、湘杂棉12号、湘杂棉15号、湘杂棉19号和湘杂棉21号等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使棉花的抗虫性明显改善,节本增效和保护生态环境成效显著。
2.2 栽培技术
2.2.1 常规棉栽培 1950~1995年,湖南棉花种植经历了棉—麦、棉—豆、棉—油两熟栽培模式[5],这些不同的栽培模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推进了湖南农业经济的发展。
2.2.2 杂交棉栽培 自实施杂交棉工程以来,棉花栽培技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为杂交棉较常规棉根系发达,植株高大,后期结铃性强,在栽培上有其特殊性。通过几年的研究与示范,湖南提出了“适时精播,培育壮苗;放宽行距,适当稀植;肥促化调,科学培管;科学治理病虫害”[6]的湘杂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在以减少劳力投入、减轻劳动强度为主要出发点的“宽行稀植、利用叶枝、免耕化除、半膜覆盖、集中施肥”[6-7]简化栽培技术体系上,制定了杂交棉皮棉产量1 875 kg/hm2的“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规范”湖南地方标准,推动了湖南省优质高效农业发展。
3 湖南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 种植制度方面
湖南省棉花分布在洞庭湖平原、丘陵地带及衡阳盆地,植棉土壤类型多样,既有肥沃的河流湖泊淤积土,也有平原沙壤土,还有地力较差的丘冈红黄壤土。棉田以灌溉条件差的旱地为主,难以做到旱涝保收。目前湖南棉花种植主要模式有①棉/油。这种油棉两熟模式是全省各棉区最主要的模式。春季油菜收获后免耕或翻耕移栽棉花,棉花生长后期套栽或套播油菜。②菜—棉:这是洞庭湖棉区近年根据市场需求所进行的创新模式,冬季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蔬菜收获后移栽棉花。由于蔬菜生长期弹性大,这种方式不存在季节矛盾,便于菜棉双丰收。③(棉花+西瓜)/油菜、(棉花+辣椒)/油菜。农民为提高经济效益,在棉田间作西瓜、辣椒等经济作物,效果显著。④一季棉花。这种模式也很普遍,主要是冬季油菜效益低,很多农民收获棉花后土地冬闲;⑤棉花+玉米(或大豆、绿豆等)。这种模式在澧县面积较大,且经济效益显著。湖南棉花种植制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1 品种布局混乱 这是当前棉花种植制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品种布局混乱甚至根本谈不上有品种布局,以致品种多、乱、杂十分严重。如衡南县2012年0.77万hm2棉花,所用的品种多达60个以上,安乡县所用的品种超过100个。农业服务部门的技术推广人员很难把握这众多棉花品种的特性,结果生产中良种不能与良法配套,审定时品种的优良特性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棉花纤维品质差异大,导致棉纺企业不愿收购,农民植棉的经济效益进一步降低,严重影响农民植棉积极性。
3.1.2 棉田种植制度创新动力不足 当前采用的几种棉田间作模式占全部棉田的比例较小,农民进行间套作以满足自家消费为主要目标,未形成规模效益。由于农业劳动力较少和劳动工价的提高,传统的间套复种模式费时费工,而又缺乏省工高效的复种模式,种植制度创新的动力严重不足。
3.1.3 棉田长期连作和缺乏地力培肥 由于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加上粮食生产政策优惠,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的耕地均用来种植水稻,而一些缺水的丘冈地、不保水的沙地等相对贫瘠的耕地用来种植棉花,以及受土地和农民生产习惯的制约,导致棉田长期连作或复种连作,土壤养分失衡,长期大量施用化肥而忽略有机肥的施用,几乎没有绿肥种植,棉田地力逐年降低,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3.2 栽培技术方面
3.2.1 棉花种植密度过低 自从推广杂交棉以来,湖南棉花一直采取大棵稀植、大水大肥,充分发挥个体优势而获得高产的栽培技术。当前棉花种植密度多为15 000~18 000株/hm2左右,甚至更稀。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获得高产,但棉花生育期过长,成铃和吐絮过于分散,导致用工多,且棉花纤维品质不一致。
3.2.2 轻简化育苗有待突破 当前棉花生产多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近年来推广水浮育苗、基质育苗等轻型育苗方式,获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但这些育苗移栽方式需要有较好的灌溉条件,或者移栽后即下雨,否则难以保证技术效果的稳定性,目前推广面积较小。直播栽培近来得到重视,但技术研究未跟上,如湖南生态条件下的最佳播种时期、密度、株行距搭配、适宜的品种选择等,都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
3.2.3 棉田施肥和管理不够科学 有些地方为了省工,肥料多进行撒施,致使肥料利用率低,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推广施用缓控释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肥料市场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棉花品种对肥料需求的特异性,目前推广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仍较小。
3.2.4 机械化生产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尽管很多研究者和生产者进行了棉花机械化直播和半机械化采收的尝试,但目前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机械化直播面临季节及成苗率、整齐度等问题,而机械化采收最大的难题是棉花吐絮期长且分散,半机械化采收需要等待棉花大量吐絮后,天晴无露水、棉株干燥的条件才能使用,湖南常遇秋雨绵绵,致使棉花不能及时收获,一部分籽棉掉落田间,一部分棉纤维成熟过渡影响品质,以及小型采收机仍需要人工操作一朵一朵地采收,效率较低且不易收净,常造成浪费。栽培技术如何适应机械化生产,这是棉花产业发展将要面临和解决的最重要问题。
3.3 品种选育与种子产业化方面
当前湖南种植的棉花品种都是杂交棉,由于多年的杂交选配,品种同质化严重。简化制种技术研究难以突破,致使杂交棉种子生产成本高,受高额利润驱使,在F2代种子又没有合法身份的前提下,企业以F2代冒充F1代种子销售已成潜规则[8]。
3.4 其他方面的问题
一是棉田基本建设滞后。当前湖南棉田基本建设落后,排灌设施极差,土壤质地瘠薄等问题严重制约棉花产量的提高和旱涝保收。田块面积小且形状不规则,不利于机械化操作。二是技术推广不力。农业推广部门信息不灵、技术更新慢,经费短缺、试验示范少,农民对棉花新技术需求意愿低。三是农资市场急需净化。尽管有关部门对农资市场的净化很重视,但假劣农资仍常见于市场,如肥料有效成分低于要求等,需要进一步净化。四是病虫害统防统治难开展。目前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的统防统治有补贴,但棉花生产统防统治无补贴,加上棉花生长季节长,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企业不愿意承担棉花的统防统治。五是缺乏适应棉花生产的机械。国家一直强调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但农艺性状是作物的固有特性,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机械。由于湖南棉区的生态特点和棉花本身的特性,目前湖南植棉采收缺少适用机械。这也是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六是棉农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小规模农户生产很难适应和把握大市场的需求,而当前棉农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民不能分享棉花产前产后的增值效益。
4 对湖南棉花生产发展的建议
4.1 综合改革棉田种植制度
创新棉田种植制度,发展多熟种植,在保证棉花总产的前提下,从注重棉花增产向棉田增效、棉农增收转移。根据各地的气候生态条件,实行品种合理布局,杜绝品种多、乱、杂现象,使生产出的棉花的纤维品质趋于一致,从而提高效益。
4.2 逐步推进植棉全程机械化
棉花是劳动密集型的大田经济作物,种植管理复杂,从种到收有40多道工序。植棉全程机械化可以让农民快乐植棉,是稳定发展棉花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棉花未来生产的发展方向。机械采收是植棉全程机械化的最关键环节,是现代植棉的重要内容。各地方通过政府扶持,与农机部门结合研制出适宜本棉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采棉机械[2]。
4.3 继续加强新品种培育
4.3.1 常规棉品种选育 科研人员和科技单位应将品种选育目标从当前的强调棉株个体生产力向注重群体生产力转移,选育个体适中,开花、成铃、吐絮集中,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抗病棉花品种,尤其要注重油菜收后棉花直播、早熟性好的棉花品种培育。
4.3.2 杂种优势利用 一是简化制种,降低生产成本。选育强优势不育系杂交种,应用不育系生产杂交种(“两系”法杂交制种成本相当人工制种60%左右,“三系”法制种成本相当人工制种40%左右);加强化学杀雄研究。二是加强杂种二代利用研究,育成杂交种的二代依旧要求高产、优质、抗逆,优势明显,适合机械化植棉要求[2]。
4.4 重视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研究棉副产品综合利用与深加工技术,延长棉花产业链条。重点研究棉籽的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棉杆综合利用,支撑新兴产业发展,拓展现代农业新领域,用工业带动种植业,增加棉农收益。建议与企业合作,建立湖南省棉副产品综合利用工程中心。
4.5 其他建议
4.5.1 建立棉花生产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稳定的棉花收储价格保障机制,保护棉农利益,保证棉花生产安全;二是建立棉花生产保险制度,增加棉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减轻棉农因灾致损程度[8];三是加大棉花机械化生产研究投入;四是规范种业市场,完善技术服务,主要抓好棉农的技术培训,提供棉花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
4.5.2 培育壮大棉农合作组织 棉农合作组织是提高棉花生产规模化的有效途径,是推广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的重要平台,是增加农民增收的可靠保障,也是稳定棉花生产的迫切需要。
4.5.3 发挥湖南棉花产业体系作用 湖南棉花产业体系要加强内部机制创新,改进工作,扩大影响;要定期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把棉花科研和生产中的重大疑难问题作为交流的重点;要与外界加强合作交流,积极与国家棉花产业体系对接,在吸取国内外先进科技知识的同时,扩大本体系在同行中的影响;同时还要加强与省内其他体系之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增强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要通过岗位专家、试验站共同努力,切实解决棉花生产中的实际问题[2]。
[1] 喻树迅,王子胜. 中国棉花科技未来发展战略构想[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0.
[2] 李育强,杨芳荃,肖才升. 湖南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0,(4):19-20.
[3] 朱 鑫,杨芳荃,李育强,等. 湖南棉花品种改良与种质革命[J].湖南农业科学,2003,(5):26-28.
[4] 喻树迅,郭香墨,邢朝柱. 我国棉花现代育种技术应用与育种展望(上)[J]. 中国农业信息,2008,(3):19-22.
[5] 杨芳荃,李育强. 湘杂棉选育及其配套技术研究[A]. 中国棉花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汇编[C]. 新疆,2002.
[6] 李景龙. 湖南棉花简化栽培效果及技术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1999,(1):14-17.
[7] 肖才升,杨春安,李育强,等. 湖南棉花育种策略[A]. 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 2013.
[8] 樊秀华. 河南鹤壁市棉花生产成就及存在问题[J]. 中国棉花,2012,39(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