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疗效观察
2014-04-04何秀成
何秀成
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疗效观察
何秀成
目的 探讨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06例Gartland II、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 进行闭合复位后, 在C型臂X线透视下经皮穿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 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优88例(83.0%), 良14例(13.2%), 可4例(3.8%), 优良率96.2%。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固定理想、创伤小、愈合快及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
选取河南省周口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06例C形臂X线机直视状态中, 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 其治疗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0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 其中男76例, 女30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7.2±1.2)岁;左侧患者46例, 右侧患者60例;伸直型患者88例, 其中有尺偏型患者36例, 桡偏型患者52例, 屈曲型18例;根据Gartland类型分析:Ⅱ型患者32例,Ⅲ型患者74例;致伤原因:摔伤患者96例, 车祸致伤患者10例。自受伤至就诊持续2 h~3 d, 平均(16±1.3)h。
1.2.方法 患者以氯胺酮进行全麻, 经麻醉, 手术区域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铺巾, 然后经C型臂X线引导对骨折移位程度进行观察。患儿保持仰卧体位, 将患肢外展。经牵引使得肘关节处于屈曲位, 若侧方出现移位先实施纠正, 然后处理前后方移位。复位过程注意桡侧嵌插, 尺侧分离, 尺偏型矫枉过正轻度桡偏, 桡偏型不矫枉过正治。当X线检查骨折复位效果良好后, 确保其稳定。分别自外髁和内髁按照45°~60°角各自穿进2枚克氏针与1枚克氏针, 克氏针相互交错在骨折线0.5~1.0 cm处且穿到相对骨皮质位置, 针尾留存在皮外, 对肘关节予以适宜活动, 判定其固定是否可靠, 效果良好需长臂石膏进行托肘固定保持屈曲度为70°~90°。若为伸直型则以前壁旋前位法进行外固定, 出现屈曲型时则以前臂旋后位进行外固定, 对肘关节实施早期合理锻炼。手术后3 d对其进行复查, 注意骨折固定程度, 3周可去掉石膏,并合理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每周经应用X线片进行复查,维持至愈合将克氏针拔出。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判定其治疗标准:优:肘屈伸受限低于10°, 肘内翻低于5°;良:肘屈伸受限11°~20°, 肘内翻6°~10°;可:肘屈伸受限21°~30°, 肘内翻11°~51°;差:肘屈伸受限超过30°, 肘内翻超过15°。
2 结果
本组106例患者切口均属于甲级愈合, 且对手术处正、侧位进行X线检查, 其骨折结果均达到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程度, 克氏针应用良好, 所有患者均予以随访, 经6个月~2年随访, 患者肘关节均能够自行活动, 并未出现医源性神经等受损情况。参照Flynn标准对肘关临床功能进行判定:优88例(83.0%), 良14例(13.2%), 可4例(3.8%), 优良率达到96.2%。
3 讨论
肱骨骨折在儿童全身性骨折中占据3%~26%, 肘部经常发生的一种损伤现象, 发病率占其肘部骨折50%~80%。发病率较高原因主要是肱骨髁上关节在骨密质相交骨松质临界位置, 前面存在冠状窝, 后面则是鹰嘴窝, 而处两窝间的只存一层骨质非常薄弱松质骨片;而且此位置是肱骨自圆柱状转化成三棱状处, 属于应力弱点;而且儿童期机体肘部所有关节囊、侧副韧带均保持一定坚固性, 小儿跌倒时往往会导致肱骨折却不易发生关节脱位现象。
肘内翻在肱骨骨折晚期是较为多见的一种并发症, 对判定其疗效具有较高依据作用。临床合理预防肘内翻发生, 一直属于研究热点问题, 且存在很多治疗措施, 主要有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两大类型[1]。通常在并发神经、血管受损及手法复位无效情况下才会选取手术治疗外, 一般均会应用非手术治疗方法。I、Ⅱ型骨折患者选取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得到较为明显治疗效果, 若为Ⅲ型骨折由于骨折发生严重移位特别在发生旋转移位时, 手法复位往往无法达到明显治疗疗效。患者受伤后肘部会产生较为严重肿胀导致血管及相应神经受损, 从而引发极高并发症率, 且不良结果更为严重, 所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在此时为理想选择。经C型臂X线引导手法复位后应用克氏针对患者骨折进行交叉内固定方法治疗, 对于肱骨骨折效果明显, 且具有较为明显简便性及有效性, 微创效果显著。导致肘内翻产生因素, 临床研究由多种, 目前普遍认可观点:骨折远端出产生内翻性倾斜并有多一定程度旋转角度, 尺侧骨皮质发生压挤嵌插现象, 软组织存在嵌入状态。经研究显示, 预防发生肘内翻, 需尽量完成解剖复位原则, 使之达到肘内翻完全不会产生程度。确保肱骨髁上骨折具有较高稳定性与固定性, 也可能有效避免肘内翻现象产生。经治疗安排患者进行合理功能锻炼, 能够提高预后效果, 避免发生肘内翻[2]。
在本文研究中患者内、外联合切口通过直视视野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可以有效减少软组织受损, 具有较高稳定性,能够较易操作, 及早开展合理功能锻炼。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手法整复时将肱骨远折端尺偏移现象全部纠正, 但是桡偏移位则在纠正过程中留有余地;维护复位后肘关节处于极度屈曲状态下完成穿针, 整个固定过程应注意先将尺骨外侧缘处处存在克氏针完成固定, 然后将肱骨外上髁位置克氏针进行固定;以手将克氏针缓慢推进旋入[3]。
总而言之, 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不会造成极高损伤、达到有效复位, 具有较高稳定性, 使之功能可良好恢复、肘内翻出现几率低, 能够避免医源性神经受损等优势, 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 黄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疗效观察.临床医学, 2009,29(8):57.
[2] 刘海东.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医学研究杂志, 2009,38(7):133.
[3] 苏功频.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9, 9(3): 312.
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