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安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2014-04-03唐瑛
唐 瑛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西安不但是华夏黄土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当今中国西部乃至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一把标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当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西安影视文化产业迎来又一轮大好的发展机遇,怎样把握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中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再造西安影视文化产业的辉煌,使西安影视文化成为西部乃至中国影视文化的象征,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本文拟从西安影视文化产业现状分析入手,借鉴国内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探讨西安影视文化产业如何把握当前机遇,走出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
一、西安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
西安影视文化作为西安古城的宣传载体,是弘扬西安城市精神与形象,打造其独特城市品牌,提升软实力的最佳代言。本文中的西安影视文化产业特指以创作、拍摄、生产、传播反映西安地区人民历史和现实文化生活的,展现其特有的城市精神风貌的,弘扬以其为代表的黄土文化审美意识与族群特征的文学影视作品的,植根于西安古城的包括传媒广告、影视企业、广电网络等在内的影视文化产业群。
西安影视文化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有过辉煌,以西影为代表的影视企业拍出了《人生》、《老井》、《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黄河谣》等多部在国内外获得好评、斩获大奖的影片,以及轰动全国的电视剧《半边楼》、《庄稼汉》、《道北人》、《神禾塬》、《秦川牛》等。进入21世纪后,西安的民营影视企业发展迅速,在数量上位居全国前五强,曲江影视拍出了《窃听风云》、《机器侠》(票房均过5千万,其中《窃听风云》被誉为是超越《无间道》的最好的警匪片,内地票房超过9800万元)、《纺织姑娘》、《生日》、《老港正传》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影片,以及《大秦帝国》、《大唐芙蓉园》、《大商道》、《当铺》、《家遇房小》,《天地民心》、《李白》等国内有影响的电视剧作,还有《道北七十年》、《法门寺》、《大明宫》等带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纪录片作品。西影也相继出炉了《天地英雄》、《美丽的大脚》、《锦衣卫》和《激情燃烧的岁月》、《关中匪事》等有影响的影视作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安影视文化产业稳步增长,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其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第一,已初步形成了以曲江影视为中心的影视产业群。
2006年4月经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批准,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它与西北最大的影视集团西部电影集团联盟,吸纳了北京小马等在内的56家制作实力雄厚的民营影视企业入驻曲江,初步形成了以曲江影视为中心的影视产业群,奠定了西安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曲江影视公司把发展目标定位成“建设著名影视文化品牌,创造影视剧作精品,打造国际知名、全国领先的影视企业。”[1]。
第二,已初步凝聚了以黄土文化为中心的历史地域文化资源。
作为拥有蓝田人化石和半坡母系氏族文化的西安,是华夏黄土文明的发祥地,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的所在地,作为贯穿东西方文明史交汇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完整的古代城池所在地,作为西安事变的原发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西安都以其独特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这使西安具有了丰富的本土影视题材资源,在此基础上,以西影和曲江影视为代表出品了一系列反映黄土文明、体现西安古城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
第三,已逐步形成以周秦汉唐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为中心的区位文化资源。
西安作为周秦汉唐在内的十三王朝的古都,在地理位置上是中国东西南北交汇的中心,从古至今是交通要冲交汇处,是东西方文化、南北文化的汇聚地,深受传统文化浸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独一无二的以周秦汉唐文化、丝绸之路起点文化为中心的区位文化资源。
第四,政府对影视企业的大力支持和观众对振兴西部影视的期望。
西安曲江管委会为实现影视产业的规模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优化整合国内外影视资源,发布《西安曲江新区鼓励和扶持影视产业的十二条优惠政策》,成功吸纳入区企业近百家,截至2008年,陕西民营影视企业共有210余家,累计注册资金达到7.2亿元[2]。依托西安雄厚的文化资源和曲江新区优惠的影视产业扶持政策,使曲江影视成功跻身国内知名影视企业之列。曲江影视举办的“西安曲江国产电影新人新作展”、“西安曲江电影编剧高级研习班”、“西部电影产业发展论坛”等影视公益活动,与内地、香港知名影视公司联手打造的“五方电影投资联盟”,与电影频道共同推出的“新影力青年导演助推计划”等,都得到了业内、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二、西安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世纪高新科技把世界带入后工业化时代,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西安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虽然紧跟形势且具备了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地域资源、区位资源的优势,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特别是以北太平庄、横店等为代表的影视文化产业群,以及发达国家特别是美、英、韩、日等国发展水平相比较,在软硬件建设上还存在以下不足,阻碍其影视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
第一,产业结构还待优化,产业群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虽然初步形成了西安影视文化产业群,但在文化经营模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市场化的今天,如何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形成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同时有利于促进创新,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塑造区域品牌和市场,是未来西安影视文化产业要思考的路径。目前西安影视文化产业在集群竞争力的分析上,对运用企业形象塑造西部影视的品牌价值研究不够。西安影视文化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规模还不够大,市场还不够完善,投融资还有一定的困难。西安院线制建设存在“二八效应”,导致西安影视文化产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状。文化服务业结构不合理,在影视资源、影视人才资源、影视文化资源配置上不到位。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经营机制不够灵活。文化政策和体制与文化产业发展不够协调。影视文化产业的策划与经营人才匮乏,尤其是懂得经营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更少。
第二,地域文化优势未被充分利用,没有形成鲜明的品牌地域文化效应。
文化产业是历史文化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代名词,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本应为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但在实际影视文化作品中,西安城市只是作为一种影视元素呈现给受众,即交代故事发生发展的环境地点,让受众判断场景所属的文化根源。而很少涉及影视作品对西安城市精神、形象的积极建构作用,缺乏影视作品在西安城市品牌构建与传播功能上的探讨,缺少有代表性的西安影视文化产品的知名品牌。
第三,区位文化资源还有更大的提升利用空间。
目前西安影视文化产业在宣传西安城市形象、精神上缺乏明确的区位文化定位,缺乏一个有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影视基地建设存在系列问题:诸如仓促上马,盲目投资,一些项目成为政府的“短效”形象、政绩工程;有些项目重复建设,各自为营,不考虑差异化、优势化建设;一些影视企业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思考认识;个别地方搞旅游井喷,缺乏对生态发展的思考,特别是带动影视文化后服务化产业的思考;市内的公共设施建设相较于发达城市还处于落后阶段;区内支撑性的景区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建设;西安市的整体工业布局与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环境配套建设不够完善。
相比较而言,浙江横店影视实验区是以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制作、发行为主业,同时带动影视会展、影视研究、影视娱乐、影视旅游等相关产业,是全面发展的专业性影视产业集聚地,在基地建设上以历史剧和古装剧为主,形成自己的特色。而北太平庄地区则依托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影集团等机构,形成以北太平庄影视产业为中心,动漫游戏和视频新媒体为两翼,向四周网状扩散的泛北太平庄影视产业群,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营特色。两地的影视文化产业在区位优势的思路与定位上可以给西安影视文化产业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
第四,关于曲江影视的专题研究,虽有较大突破,但仍存在问题。
首先是题材创新不够;其次是商业与美学价值失衡,影视是一种以艺术性为基础的文化娱乐产品,商业目标是影视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影视企业在商业与美学上的平衡,使得影视产品既具娱乐性又具艺术品质,这是一个影视企业创作成熟的标志;再次缺乏核心影视人才和品牌延续性,本土的影视核心人机制不成熟;最后西部影视专业人才流失严重。[3]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美欧韩日等发达国家的影视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经验。美国好莱坞素以出产商业大片闻名于世,但其大片除商业价值不菲外,更打动人心的是其影片中体现出的浓厚感人的人文情怀和超前深邃的美学价值,影片从创作到制作上映,深深烙印着鲜明独特的美国文化价值观,从多角度多侧面全面展示了演创人员不俗的人文和演艺功底。尤其是针对影视后续服务产业产品的开发研创,不仅题材注重创新,影视科技引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强调影视人才和品牌创新与延续保持良性循环发展。近年来韩日影视剧在悉心学习美欧、港台剧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文化底蕴与民族特色,创造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韩日剧,其对东方文化乃至中国传统儒家、佛家文化思想的挖掘与表现远超过我们中国,其影视剧不仅在本国盛行,甚至风靡中国大陆和港台,打响了韩日影视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乃至热播战,以致出现了大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哈韩、哈日”族。
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西安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西安影视文化成长于西安这一独特地理区域,浸染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传统,展现了相对于异域文化所特有的黄土文明和红色革命的气质与风格。当下面对国际、国内众多城市的挑战,如何依据自身特点,发挥独具的优势,让传媒广告、影视创作生产、广电网络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再现昨日辉煌,谱写明日新章,是当前西安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西安影视文化产业现状的分析,以及与国内发达城市和发达国家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笔者以为西安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应该把握以下原则:特色品牌上要准确定位,政府、企业要理性思维、长期规划,保持文化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各环节要精细化管理,发展目标向高精尖看齐,管理方法要简便易行好操作。从凸显西安城市文化形象、城市精神品牌入手,注重塑造企业形象,打造西安乃至中国西部影视品牌,抓好民营影视企业的发展和国企的改制,使西安影视文化重现昔日辉煌。
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应从以下方面把握西安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第一,西安影视文化产业首先应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品牌和明确的产业定位。
在确立品牌特色问题上,原则上要把握西安地区的民俗、文化、历史的沿革,要贴近西安乃至陕西所具备的黄土文明与红色革命相结合的独特人文历史,熔铸提升西安市民文化素质、民俗、民风,其精神导向是引领当下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要讴歌正能量,引导新风尚,塑造人民群众可盼的愿景,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以文化促进西安城市经济发展。品牌一经确立,就要以长远发展的目光,进行长期规划,保证品牌健康持续发展,争创全国影视产业的标兵,绝不能搞短效工程、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产业定位明确,具有特色,才能不断集聚和吸引大量相关生产要素的汇合,逐渐形成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
第二,要依托地域特色文化构建西安影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西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出台政策促进影视文化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保证影视文化各产业链孵化整合,优势互补。其次加强西安本土企业的集群式经营管理,充分利用本地地域文化资源,特别是以人文景观为代表的丰富独特、品高质优的西安历史名城旅游资源,打造影视文化产业竞争力,在完成产业集聚、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形成产业链运行通畅,关键环节集体攻克。最后优化产业结构,发挥西安区位优势,突出文化旅游产业优势,与新媒体产业合作,着重发展以新兴媒体为主的外围层,关注影视衍生品的生产与延展,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探索全媒体环境下传统影视产业的发展之路。[4]在未来影视文化发展趋势上,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不易复制、不可模仿的独创性,势必引领文化发展方向,故西安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应多在此下功夫。
第三,向横店和北太平庄影视实验区建设取经,本着“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西安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学习横店实验区“构建产业集群,打造影视产业链”的发展思路,思考西安曲江影视实验区的建设特色和发展方向。
在具体实施步骤上要以建立要素体系为重点,这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要素条件越充分,素质越高,企业和产业发展水平就越高。要整合优势资源,打出西安影视的整体合力,把中国西部黄土文化的“民族形式、民族情绪、民族风格、民族气质,民族隐私等,塑造投射到银屏,在光影声色中诠释华夏民族的历史和记忆。把分散的社会成员询唤到视听话语系统构建的文化广场,与不同时期不同境遇的观众对话交流,发挥具有高度动员力量的社会整合作用”,[5]为新世纪西部乃至中国影视文化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建构积累宝贵的经验。
第四,发挥优势,拓展题材,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培养既懂资本运作又熟悉影视产业市场的人才。
人才兴国,人才兴市。曲江影视实验区是由大型企业主导和政府扶持推动相结合的产业集群,为保证人才队伍持续良好的发展,要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政府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工作,在深化体制改革,打造文化发展平台,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平台的企业化改造,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投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入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指导企业把文化产业与优秀文化传统挖掘相结合,把文化产业与开发利用文物资源相结合,加强影视人才队伍培养,源源不断提供优质的影视人才队伍。在传统选材基础上挖掘新意,选题好,角度新,容易得到观众认可,从而提高影视收视率,促进影视创作良性循环。积极与港台、韩日、欧美等知名影视公司合作,提升影视文化作品的创作质量。
总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文化产业的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是一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要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西安城市文明悠久的历史底蕴和具备文化产业的极大潜力优势,加快西安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让西安影视成为全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桥头堡,促进西部乃至全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引文注释]
[1]转引自《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报告》.
[2]王璐.陕西民营影视公司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年,第2页.
[3]唐峰.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影视创作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年,第31-34页.
[4]刘韬、郑海昊.西安影视产业的集群竞争力分析[J],当代电视,2013,(02).
[5]左芳.新世纪中国影视文化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建构危机[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论坛论文集[C],西安,西北大学,2010(11).
[1]郑海昊、刘韬:对构建关中特色文化影视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J],当代电视,2013(04)
[2]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杭州,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