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氧乙酸预处理污泥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2014-04-03乔梦阳孙德栋王玲玲许延营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过氧乙酸气量水解

乔梦阳, 孙德栋, 王玲玲, 许延营

(1.大连工业大学 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2.青岛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青岛 266071)

0 引 言

活性污泥法在我国废水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1],随之产生了大量的剩余污泥。剩余污泥的处理问题成了目前备受关注的话题。厌氧消化是处理剩余污泥主要的方法之一,具有灭杀病菌、减少污泥体积、促进污泥稳定等优点,同时又能产生沼气,回收能源,但是其费用占污水处理厂总运行费用的25%~40%,甚至高达60%[2]。水解阶段的限制性作用,使得厌氧消化速度缓慢[3],且污泥中微生物细胞壁的保护作用阻碍了污泥中有机物释放与利用[4]。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可破坏细胞膜结构,使胞内物质释放,提高水解速率。预处理主要包括超声波、热解、微波、超临界氧化、加碱法及其他方法组合而成的预处理工艺等[5]。过氧乙酸(PAA)在化工生产中不仅是良好的氧化剂,而且是一种广谱、高效、廉价的灭菌剂,其还原产物具有无毒、生物亲和性强等特点,是微生物极易代谢的物质[6]。本文采用过氧乙酸对污泥进行预处理,研究预处理后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以期为剩余污泥处置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1 实 验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微波消解仪,便携式pH计,万用电炉,恒温水浴锅,手提式压力蒸汽锅,箱式电炉。

试剂:PAA由A液和B液以1∶1的体积比混合配制而成,配制成的PAA溶液质量浓度为16~20g/mL;重铬酸钾,优级纯。剩余污泥,取自大连凌水河污水处理厂CAST工艺中经过浓缩后的剩余污泥,其污泥质量浓度为8~11g/L,pH约为7,剩余污泥样品在4℃冰箱中存放。

1.2 实验方法

将500mL浓缩污泥置于隔绝空气的密封装置瓶中,每天抽取50mL的污泥,并加入50mL的接种污泥,使消化反应器中始终保持着450mL的污泥,50mL驯化培养的污泥,反应器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控制温度为(35±2)℃。由于需要抽取一部分消化污泥进行相关测定,故取泥后要注入相同体积、相同条件处理后的污泥或未处理的污泥,保证隔绝空气。产生的气体由导气管导出,经过酸性饱和食盐水收入到集气装置内,采用排水法测定产气量。气体每日测量,取样后通入 N2数分钟,以驱除空气[7]。

污泥VSS采用重量法;SCOD测定采用微波密封消解法[7];气体收集采用排水法;碱度采用标准盐酸滴定法;TP(总磷)采用钼酸盐比色分光光度法[8];TN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8];pH值采用FE20型pH 计;采用蒸馏法测定挥发性脂肪酸。

2 结果与讨论

2.1 预处理后污泥性质的变化

利用过氧乙酸对污泥进行预处理,污泥的理化性质会受其影响产生变化,通过实验得到PAA的最佳投加量是30g/kg,最佳反应时间为120min。污泥预处理前后的性质变化如表1所示。

预处理后污泥上清液中SCOD含量可达818mg/L,远远高于未处理时SCOD的含量,这是因为过氧乙酸的氧化作用迅速破坏剩余污泥微生物细胞壁,使得胞外聚合物(EPS)水解成为可溶性的小分子物质[9],同时胞内物质不断溶出,因此剩余污泥上清液中SCOD浓度不断上升[4]。TP、-N、TN的浓度分别增加了2.01、1.28、1.87倍,这是由于剩余污泥在过氧乙酸的预处理作用下,微生物分解加剧,细胞内有机物质溶出,使TP等增加,多糖、蛋白质的含量分别增了1.68、1.74倍,由于多聚糖是剩余污泥微生物EP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0],过氧乙酸的预处理,破坏了ESP,使多聚糖溶解到液相中,导致上清液中多糖含量增加;同时微生物细胞壁细胞膜被过氧乙酸破坏,胞内与胞外有机物释放,从而增加了液相中蛋白质的含量[11]。通过分析比阻值变化可知,污泥的过滤性能变差了,这是由于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SP)释放到液相中,随着ESP的减少,由ESP架桥形成的较大絮体解体成为较小的污泥颗粒,污泥中小颗粒比例增加,污泥的脱水性能变差[12]。

表1 预处理前后污泥性质的变化Tab.1 Characteristics of untreated and pretreated sludge

2.2 预处理对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速率及产气总量的影响

对比原污泥与预处理污泥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气体产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沼气日产量均先增后减,而且预处理后污泥的日产量明显大于未处理的污泥,预处理污泥的产气高峰在厌氧消化过程的第8天,其产气量为166mL,而未处理污泥的在第10天左右,产气量为140mL,经预处理后污泥的产气高峰明显提前。这是由于未处理的污泥的细胞壁结构阻碍了细胞内物质的释放,水解速度缓慢,其产气量增加缓慢。而经过预处理的污泥的胞内物质大量溶出,有利于产甲烷菌的繁殖生长,从而产生大量的气体。

经过一个月的厌氧消化,预处理对其过程中总产气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未处理污泥总产气量为1 232mL,而预处理的污泥产气总量是1 478mL,比未处理污泥的总产气量多246mL,增加了20.0%,说明污泥经过预处理后,污泥细胞壁被破解,胞内物质释放,被厌氧菌利用,增加量产气量。

图1 污泥的日产量变化Fig.1 Variation of gas production volume per day

图2 污泥总产气量Fig.2 Cumulative gas production vs time

2.3 预处理对厌氧消化过程中SCOD的影响

厌氧消化时SCOD是表示污泥水解增溶程度的参数。由3图可知,SCOD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后减,这是由于水解过程,在胞外酶的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机物[10],致使SCOD浓度增加,而随着有机物不断被厌氧消化菌利用,SCOD又呈下降趋势。经过预处理后的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测得的SCOD浓度比未经过预处理的要大,其最大值比未处理时增加了57.5%。未经预处理的污泥,在厌氧消化过程中,SCOD值增加幅度要较预处理污泥的小,这是由于原泥中微生物的水解是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

图3 厌氧消化过程中SCOD的变化Fig.3 Variation of SCOD in the process of anaerobic digestion

3 结 论

(1)经过过氧乙酸的预处理,污泥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平均日产气速率为52.78mL,比未经过预处理的提高了19.95%;预处理后污泥厌氧消化总产气量为1 478mL,比未经过预处理的多产气246mL。预处理污泥出现产气量峰值的时间比原泥提前2d。

(2)通过过氧乙酸预处理,可以分解剩余污泥微生物细胞的EPS,同时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与细胞膜,使胞内物质释放到液相中。厌氧消化过程中,预处理污泥的SCOD浓度高于原泥,最大值为780mg/L,比原泥中SCOD浓度的峰值大57.51%。

[1]陈英文,刘明庆,赵冰怡,等.臭氧预处理——厌氧消化工艺促进剩余污泥减量化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34(1):33-36.

[2]LOW E W,CHASE H A.Reducing production of excess biomass during waster treatment[J].Water Research,1999,33(5):1119-1132.

[3]LI Y Y,NOIKE T.Upgrading of anaerobic digestion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 by thermal pretreatment[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2,26(3/4):857-866.

[4]孙德栋,郭思晓,马妮娜,等.微波-过氧乙酸联合作用处理剩余污泥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4):50-53.

[5]张毅华,台明清,王芳.剩余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28(6):24-28.

[6]苏凤宜,邢新会,孙旭临.过氧乙酸对剩余污泥的减容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4,18(4):471-476.

[7]黄毅.微波密封消解法测定CODCr值[J].上海环境科学,1996,18(5):32-34.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43-257.

[9]田禹,方琳,黄君礼.微波辐射预处理对污泥结构及脱水性能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4):459-463.

[10]王治军,王伟.剩余污泥的热水解试验[J].中国环境科学,2005,25(增刊):56-60.

[11]顾夏声.废水生物处理数学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169-170.

[12]乔玮,曾光明.厌氧消化技术在城市垃圾处理应用中的制约因素[J].江苏环境科技,2002,15(4):28-30.

猜你喜欢

过氧乙酸气量水解
利用具有过水解活性的乙酰基木聚糖酯酶催化制备过氧乙酸
消毒剂中过氧乙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页岩超临界态吸附气量计算模型
气量可以学习吗
水解常数及其常见考查方式
番石榴中结合多酚碱水解与酸水解法提取工艺优化的比较
大港油田稳步提高产气量 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指标
气量三层次
盐类的水解考点探究
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