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间业务对财务公司发展的金融效应分析

2014-04-02徐鹏

卷宗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利息收入中间业务

徐鹏

摘 要:随着全球金融机构经营业务发展创新浪潮日益高涨,存贷利差日趋减少,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已远远不能满足金融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时下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已经越来越多地开始从事资产证券化、金融资产租赁等新型中间业务,并且发展势头良好,相关的市场结构也开始逐步完善,这就为财务公司开展相关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中间业务来提高财务公司的流动性,有效的解决财务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改善业务种类单一,盈利能力增长潜力不足等在财务公司发展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而对于南网财务公司而言,有着电网企业强大的现金流和融资需求作为保障,也就为南网财务公司开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收入结构;利息收入;中间业务

1 金融机构收入结构的历史及现状

1.1 我国金融机构的盈利依赖利差收入

一直以来,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盈利因过分依赖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平均占到总收入的80%以上,甚至达到90%,并且此方面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运用正确的业务发展战略和科学的经营决策,使存、贷款各项业务得到了不断创新和发展,经营收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利息收入仍占绝对比例。1998年-2000年间,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在85%~90%之间,2000年以后,这一比重有降低的趋势。2001年,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平均为81.74%,而国有银行这一比例平均值为87.4%。中间业务收入方面,中资银行本外币中间业务收入(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比重为3.1%,其中,国有银行为2.9%,股份制银行为3.796,比重最高的工商银行也只有8%,而外资银行这一比重高达40.7%。这足以体现利息收入在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中的绝对地位。在招商银行在近三年的财务报表中显示,其利息收入分别为2005年的86.77%、2006年的86.83%、2007年的82.77%以及2008上半年的83.91%,利息收入净额上仍是逐年递增,为该银行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1.2 过分依赖利差收入的结构性缺陷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以利差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存在着严重缺陷缺陷,利率市场化、过分地依赖经济周期都将影响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利率市场化是将来发展的趋势,商业银行以利差为主的收入结构无法克服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实践证明,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利差下降都很明显。利率市场化后,韩国的利差由1980年的7.0%下降到2000年的2.6%;而中国台湾地区则由1980年的6.2%下降到2000年的2.9%。

利率市场化将会从根本上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现有的盈利模式,导致商业银行间竞争加剧。利率水平上升,出现逆向选择风险。高风险的借款人更愿意向银行借款,低风险的借款人可能退出,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同时,还将导致储蓄分流,资产价值波动性增大,商业银行还可能面临提前还贷风险。

与此同时,以利差为主的收入结构也无法避免经济周期的影响。信贷业务和宏观经济发展相关程度较高,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尤其是以利差收入为主的商业银行银行。在经济周期上行阶段,银行的资产质量总体水平会明显改善,相应需要配置的资本金减少,可以有更大的资本金规模用于新的贷款投放,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相反,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银行资产质量总体水平的下降增大资本金的占用,挤压银行可以用于新的贷款投放的资金规模,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加剧经济的紧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调整收入结构,着力发展中间业务,扩大非信贷盈利资产,“以利差收入为主”应该向“收入多元化”调整。

1.3 我国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差异比较

1.商业银行业务种类差异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通常采用金融集团的形式,经营方式则多数采取混业之中的分业经营,其经营范围不仅涵盖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而且还从事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既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以从事商业票据贴现和资本市场业务。以美洲银行为例,除了其利息收入外,仅非利息收入就达11大类之多,包括存款帐户服务费、银行卡服务费、信托服务费、其他服务费、交易收入、私有权益投资服务费、贷款销售服务费、证券销售服务费、其他收入、分支机构及业务销售收入、投资银行费等。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起步较晚,且长期受银行业分业经营限制,除目前实际上已有混业经营迹象的光大集团、中信集团等少数金融集团都设有专门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来从事具体的业务外,其他绝大部分商业银行主要从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即使涉足其他金融领域也基本上是采取通过代理的方式来进行。

就非贷款业务品种而言,国外商业银行由于涉及的领域较多,品种也相当广泛,且产品功能比较齐全,管理比较精细,仅中间业务品种目前欧美商业银行就达到1000余种,大约是我国商业银行现有中间业务品种的3-4倍。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品种相对较少,即使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产品的管理也不够精细,不注重其效益功能,主要是从事一些操作简单、技术含量低的业务,如以代发工资为主的代收代付业务不仅占据了大量的柜面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且效益很低,而﹁些技术含量高、投资回报高的投资业务、资金交易业务、资产证券化、投资银行业务及理财业务等则没有得到相应发展。

2.商业银行业务收入差异

西方商业银行的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占比逐年降低,非贷款业务则呈快速上升趋势,仅以中间业务为例,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9年发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1983—1996年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额从9012亿美元猛增到101,880亿美元,增长11.3倍,年平均增长80.71%。相应地反映在业务收入上,西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占总收入的比重达40%—50%左右,有的高达70%。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看,贷款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80%左右,可见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在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贡献度远远高于西方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2007年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占82.77%,中间业务收入占15.72%,其他收入占1.51%。

1.4 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

近些年来,一直备受过分依赖利息收入诟病的国内商业银行,从近年来公布的银行年报显示,这种状况正在改善。虽然利差收入占商业银行收入来源绝对主导的事实并没有根本改变,但是比较各家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可以看到,非利息收入的增速已明显超过利息收入增速。非利息收入增长主要因为中间业务收入在近几年来出现大幅攀升,特别是几家大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都发展很快。

2008年上市银行在第三季度报表中显示,建设银行在2008年前三季度非利息收入大增166.56%,达193.98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由2006年的135.71亿元猛增至2007年前三季的229.26亿元,主导了非利息净收入剧增。而工商银行非利息净收入也以同比81.53%的增速,占净收入比重首度超过了10%。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6年的7年间,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以年均28.4%的速度增长。2006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收入来源比重在16%,权威机构预测这一比重在未来五年内将提升至20%。

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做大中间业务、不单纯依赖利差收入的趋势已经相当明显,一方面银行业收入结构得以优化,另一方面也能缓和综合经营带来的风险管理压力。

2 银行性金融机构中间业务发展创新过程中的利弊分析

2.1 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分类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一种广泛的金融服务,指不占用银行资金,银行以中间人的身份给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严格地说,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中间业务,银行仅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并以此收取手续费,其主要包括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代保管业务及咨询业务等。传统的中间业务具有迅速便利和低风险的特点,可以增加银行的业务收入并以此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有利于使银行摆脱既定的资产负债规模的束缚,促进其技术与服务手段的进步。另一类是新兴的中间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反映,但却能为银行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使银行风险增加的业务,一般称之为“表外业务”,主要包括贸易融通类业务,信用担保类业务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业务。在此,只要有效地控制各业务交易风险,就能使银行获得表外业务发展的领域。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繁多,分类方法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结算类、代理类、担保类、金融创新类中间业务及其他中间业务。结算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收付有关的业务,如各类汇兑业务、出口托收及进口代收、信用卡业务等。代理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经营管理上职能和优势,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引起的有关业务,如代理发行承销和兑付政府债券、代收代付业务等;担保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向客户出售信用,或为客户承担风险引起的有关业务;金融创新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从事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各类交易引起的业务;其他中间业务是指除上述业务以外的各种中间业务,如各类见证业务、信息咨询业务、企业投融资顾问业务、保管箱业务等。

2.2 中间业务创新发展为商业银行带来的积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陆续开办了一些中间业务,但主要还是局限于传统型的中间业务。从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还是一个未被全面、深入开发的领域,表现为观念陈旧、品种单一、范围狭窄、效益较差。据资料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中国银行为17%,建设银行为8%,工商银行仅为5%.因此,无论是从商业银行现实生存空间还是从长远发展方向来看,都要求商业银行在体制改革中实现制度创新、功能创新和业务创新,把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作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

1.中间业务创新发展可以增加银行收入,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

考察银行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银行经营的盈利点总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从最初的货币兑换到存贷款业务,从证券投资到多种经营,就是一个不断进行业务创新的,就是从一种传统业务转向另一种新兴业务的历史。我国2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储蓄和投资主体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转变为居民个人和,居民成为储蓄主体,企业成为投资主体,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在商业银行单一贷款资产结构状况下,尤其是在防范金融风险,实行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等约束条件下,普遍存在“惜贷”和“慎贷”现象,使其获利能力大大降低,因此说,积极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既是商业银行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生活的金融需求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需要。

2.中间业务创新发展为适应巴塞尔资本协议、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提供方向

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按照上述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增加资本储备,而这样做又会使本来就不理想的盈利受到影响。为了达到资本比率要求又不减少盈利,商业银行在“分子政策”与“分母政策”的两难选择中,只有发展风险系数较小而盈利水平较高的资产业务,并将重点逐步转向那些对资本没有要求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稳定可靠,且无资本要求,必然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选择方向。

3.中间业务创新发展可以提高银行国内国际的金融竞争力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其业务经营的限制将逐步取消。与中资银行庞大的服务和长期的本土关系相比,外资银行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仍然存在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等。而中间业务成本低,利润高,风险小的特点,必将成为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竞争的切入点。南京爱立信熊猫通讯有限公司自2001年下半年起,将其在中资银行的贷款陆续归还,部分转向上海的外资银行贷款,缘由就是中资银行不能提供公司要求的保理业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银行的竞争,就是银行新兴业务的竞争,重点是中间业务的竞争。因此,面对国内、国际金融激烈的竞争,尤其是面对产品众多、服务全面的全能制外资银行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创新业务,完善功能,增强自身竞争力。

4.中间业务创新发展为银行树立市场形象、并带动存贷传统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利用中间业务服务面广、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的特点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和信赖性,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从而对传统的存贷业务起到稳定和带动作用。比如通过委托代理类中间业务扩大吸收存款,增强商业银行资金实力等。目前,西方商业银行经营就呈现出明显的业务综合化特征和发展趋势。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涉外经济活动,迫切需要我国的商业银行能像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那样,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多功能的金融服务。就目前来说,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条件还不成熟,但这并不等于以后不具备混业经营的条件,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方向。有一些中间业务,经过试点,积极创造条件,即使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情况下,也是完全必要而又可能开展的。如国际结算中的信用证、保函、远期外汇买卖等等。在商业银行法之后出台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在经过央行批准后,可以开办金融衍生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以及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这可以被看作是管理层在银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下的一种大胆的尝试。这对于正在寻求利润增长点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大胆地创新发展中间业务。

5.中间业务创新发展为银行降低经营成本、增强资金的流动性

根据中间业务的定义可知,多数中间业务交易费用较低,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资金,大大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中间业务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之内,不必为此类活动提取风险准备金,也降低了管理成本。中间业务中的许多金融产品,具有可转让性,从而增强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如商业银行通过有追索权的贷款债权转让,将流动性较差的贷款证券化后出售,获得新的资金来源。再如发行备用信用证安排票据发行便利等,或者以银行的信用与信用评估能力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等等。总之,银行创新发展中间业务,可以节约成本,增加收入,增强资产流动性,银行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会大大提高。

2.3 商业银行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主要障碍

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无论是在规模、范围、品种上,还是在收入水平上都相去甚远,问题不少。就其主要障碍分析如下:

1.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制约了中间业务发展的动力

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表现为产权不清、机制僵化、效益低下。占主导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经营的局面至今没有根本改变,强调防范金融风险把不良资产降比作为关键性考核指标,而没有把利润指标作为关键性考核指标。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限制了商业银行创新发展与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相关的新产品的开发。由于体制障碍,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创新动力不足,中间业务品种单一。从总体上看,咨询类、承诺类、代客理财类等新兴的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品种较少。我国整体金融发展水平还较低,金融期货期权市场尚未建立,金融衍生类工具基本上还是空白。

2.收费偏低且缺乏统一标准挫伤了中间业务发展的积极性

银行电汇业务、联行业务、承兑汇票业务、同城结算业务等长期存在严重的收费偏低问题,尤其是人民币结算业务收费标准长期未作调整,已严重偏离市场成本,致使成本收益倒挂。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不统一,为争夺客户,银行同业之间展开非理性竞争。如在代理业务时你争我夺,竞相压低收费标准,你少收我不收,甚至或明或暗地“倒贴”。这不仅损害了银行的利益和声誉,也挫伤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积极性。

3 财务公司开展中间业务的金融效应

南网财务公司作为服务于电力行业的财务公司,有着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资金波动幅度大并且存在着较强的季节性,并且有着较大的现金流和融资需求。从收入结构来看,自南网财务公司成立以来,利息收入一直占公司收入总额的绝对比例,从最新显示的2008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情况来看,利息收入占到了85%的份额,而中间业务收入只有2%,而国内发展较成熟的财务公司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则达到了15%以上,

参考文献

[1]杨明生.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实用手册[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杨光明. 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利润重要来源[N]. 金融时报,2007-9-12(6).

[3]谈伟宪. 加强创新监管提升银行创新能力与竞争力[J]. 中国金融,2007,(15).

[4]江岩. 关于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思考[J]. 农村金融研究,2007,(3).

[5]殷平生. 对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探讨[J].银行与经济, 2003,(3).

[6]朱启超. 关于财务公司体制与业务创新的思考[J].中国财务公司,2001(6)

[7]王宏淼. 财务公司“2004年办法”解读[J].中国财务公司,2004(4)

[8]柯言.内外运行环境不同程度制约国内财务公司的发展[J].中国财务公司,2002

[9]张喜芳.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问题与政策建议[J].中国财务公司,2006

[8]杜胜利. 王宏淼.财务公司——企业金融功能与内部金融服务体系之构建[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0]雒雅梅.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研究 [D]. 西南财经大学,2006

[11]李彩艳.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 [D]. 西南财经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利息收入中间业务
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现状及发展建议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中美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及其对经营绩效影响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比较分析
保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数据分析
河北省各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对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情况的调查